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意义和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 2021-10-19 15:17:22 浏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基础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基础胡清惠 ?

 党的 108 大以来,____总书记立足中国统 1 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雄伟战略,屡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 2 次 x 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 109 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作为____新时期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在长时间历史发展中构成的政治上团结统 1,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寻求、共同物资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和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认知。具体而言,从由何而来来看,中华民族是历史共同体;从缘何自觉来看,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从国际互动来看,中华民族是政治共同体;从发展需求来看,中华民族是建设共同体。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民族对历史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建设共同体即利益共同体的认知和感悟。因而可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 1 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气力之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必定要求。费孝通

 先生把我国统 1 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多元 1 体魄局”。1体包括多元,多元组成 1 体,1 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 1 体,1 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二者辩证统 1。所以,正如____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1 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 1 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大家庭离不开每一个家庭成员,每一个家庭成员依赖于大家庭,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大家庭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间是 1 种唇齿相依、同甘共苦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1 荣俱荣,1 损俱损。因此,各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可分割,只有像石榴籽那样牢牢抱在 1 起,各民族才能谈得上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华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的进 1 步深化,为新时期民族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定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宿愿。中国梦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究竟是人民的梦。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 1 百年”奋斗目标。第 1 个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如期实现,而且是全区域、全部国民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 1 个都不能少,1 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欲望。让少数民族大众与全国人民 1 道迈入全面小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 2 个百年,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景。____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

 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宏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气力。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中华儿女为此付出辛苦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也势必进 1 步激起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进 1 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气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选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5 大基础 ?

 着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大 1 统为条件,加快民族发展为目标,民族关系良性互动为核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 1 与自治相结合。没有国家的统 1,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因此要在确保国家政令和法令实行的基础上,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的特殊问题;造就 1 直大众信任、政治过硬、明辨大是大非、有所作为的民族干部队伍,使各族干部大众心往 1 处想、劲往 1 处使,会聚起保护国家统 1、民族团结的伟大气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既要保障自治民族的自治权利,也要保障非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既要保障聚居民族的自治权利,也要保障散居民族享遭到自治权利。总之,在自治地方要营建各民族共建同享建设成果的良好氛围。

 着力增进各民族共同繁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资基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华发展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民族同等、民族团结原则的根本体现。党的 108 大以来,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党中央调和各方气力,从资金、政策、人力等多

 方面给予倾斜帮扶。各族大众奔小康的干劲儿 1 天比 1 天足,日子 1天比 1 天好,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认同与日俱增。增进各民族共同繁华发展虽然解决的是物资气力的问题,但根本上是做了凝聚人心的工作。

 着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____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促进各族大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认同。可以说,“5 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没有“5 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核心在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是要加强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则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解决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华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有益于构筑抵制敌对权势渗透、破坏的牢固防线,有益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换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换融合是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换融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创造各族大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利用互联网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换融合的平台,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增進交换。要大力展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展开宣扬教育和创建活动,弄好民族团结宣扬教育,引导各族大众牢固建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通过各民族交往交换融合,构建各民族像石

 榴籽 1 样牢牢抱在 1 起的中华民族和谐大家庭,实现“中华民族 1 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目标。

 着力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法治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民族事务法治化是依照法律化的方法、手段、步骤与程序依法管理民族相干事务,用法律规范调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依法处理民族问题,依法调和民族关系,依法保障各族大众的合法权益。在这个进程中要充分彰显社会规则,鼓励宣扬 1 切团结友善、文明和谐的言行,坚决反对 1 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 1 的言行,明确甚么可为,甚么不可为,哪些是人心向背,哪些是失道寡助,用法治理念、法治思惟和法治方式保障保护国家统 1 和民族团结,着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进 1 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 ?

 责任编辑:李贵文

相关热词搜索: 共同体 中华民族 理论基础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