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两会观后感汇编1

发布时间: 2021-10-23 11:39:13 浏览:

 两会观后感 汇编 3 13 篇

  【篇一】

 从 2015年 3 月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至今,这部与你我密切相关的法律草案,已经让老百姓盼望了 5 年。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 10 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 42.5 万人提出的 102 万条意见和建议。

 民法典编撰顺势而著,适时而变。民法典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是一部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人民”二字重千钧,意义自是不寻常。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遭。它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而成一部综合性法典,是对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其次,老百姓关注它,只有一个理由,因为每一页里面的每一个字,都以“你”为中心设计,为“你”而书写。

 说起民法,按常人的理解:人与人之间不到万不得已要打官司上法庭,不会用到“法”;不打官司,咱不关心。但谁说一定要打官司才会用到“法”呢?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作草案说明时指出,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

 这部民法典草案,全面优化整合此前民法通则、物权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功能,将更好地发挥调节民事关系、维护经济秩序的作用,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说宪法是飘扬在空中的一面旗帜,指引着国家前进,那么民法典就是将国家治

 理的目标落在了一个个的‘人’身上,在祖国大地上迈出扎实的步伐,对社会生活发挥着实实在在的作用。” 综观民法典草案的 1260 个条款,每一个条款背后都是大写的“人”字。

 有的是明确人的权利、回应人的诉求。比如,民法典草案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明确界定何为隐私,明确禁止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明确要求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不得违背伦理道德,加大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等;比如,在物权编新增居住权,明确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的生活居住需要;比如,明确胎儿也有继承权;比如,针对疫情防控,民法典草案明确保护特殊情况下无人照料的“被监护人”,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的责任,并明确业主的配合义务等。

 有的是解决人的痛点。比如,针对高空抛物坠物致人损害事件,民法典草案不仅规定了高空抛物者的侵权责任,还规定了物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担负的安全保障义务以及有关机关的调查职责;针对套路贷、高利贷等违法犯罪行为,明确“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等;针对此前引发诸多纠纷的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等等。

 有的是尊重人的意愿。比如,草案增加了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增加规定对继承人的宽恕制度,删除了现行继承法关于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让遗嘱尽可能体现立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表达。

 归根结底,民法典草案的字里行间,有的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有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照,有的是对价值观的引领,规范着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关系着工作生活的时时刻刻,呵护着人民权利的点点滴滴。

 随着权利保护范围的扩大、力度的加强,随着权利边界、行为规则、侵权责任的明晰明确,人们维权的成本将更低廉,司法机关处理相关纠纷、案件的依据将更清楚,定纷止争的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都将迈上新的台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民法典草案的编纂过程是对上述理念的践行。期待代表委员充分讨论,建言献策,继续擦亮民法典草案的“人”字光芒,共同见证这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国家治理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典的面世。

 【篇二】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今天的两会开幕式直播,看完后感触良多。当国歌声响起与大家一起哼唱国歌的时候,心情无比动。这场战斗的胜利来之不易,为在抗击新冠肺度情中的牺性烈土和近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这一分钟的默哀,再一宣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历经了没有硝烟的战“疫”历史会记住国家对生命的尊重,这一幕也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就业促增长的政策。如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増加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高职院校扩招 100 万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 30 元等。这对我们这样超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真正体现了国家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短但有温度有力量。在 2019 年经济平稳运行时遭遇了疫情,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齐心协力取

 得重大胜利。正是这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定了中华儿女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作为社区一线的一员,我要在工作中秉持这一理念,踏实工作、敬业奉献,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

 一年一度的两会在北京召开,今年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简单信心、凝聚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奋进方向。我们要认真、深刻领会,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在“学”中熟知基本内容,在“悟”中领会精髓要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次疫情防控,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基层工作能力素质、担当精神和纪律作风的一次实战检验。

 【篇四】

 2020 年 5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以人民为中心必须紧紧依靠人民。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人民,中国才能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构筑起最严密的群防群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榜样。今后,我们要化危为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方面工作,以及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等等,最根本的还是要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各项事业中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不断造福人民。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切主张和奋斗,都是为了给人民谋幸福。因此,我们党作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凝聚全党全国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也因此,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时候,我们党坚决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凝聚全党全国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这是用事实书写的执政理念,字字千钧,事关宏旨。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病毒来势之凶、疫情传播之烈、范围扩散之广、全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动员、全民参与、全力阻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面对全球疫情和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确保全国两会顺利圆满进行。

 这本身就彰显了我国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接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的真实性和崇高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心系群众干事业,“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只有心中想着人民、关心人民疾苦,只有深深爱着人民,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才能保证永不变质、永不变心,才能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倾听人民呼声,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决定了我们党在执政中始终守住一条根本底线,那就是绝不允许脱离群众。

 因为有人民之“源”,所以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青春活力;因为有人民之“本”,所以中国共产党终成参天大树。守好这个“源”和“本”,人民就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篇六】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是总书记始终不变的为民初心的生动体现。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不忘为民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党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一次大考。疫情暴发初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调“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要求“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号召“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用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同样要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地全心全意、竭尽所能守护好每一个生命。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真诚接受群众监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如既往地用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篇七】

 5 月 28 日,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在这一特殊时期,“两会”的召开,彰显出“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浓厚氛围,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干劲,为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汇聚了庞大力量,向全国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信心、恒心、决心。

 看疫情防控,传递中国信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带领全国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武汉和湖北保卫战更是取得了决定性成果。这一切,彰显了中国制度的强大优势,通过“两会”,汇聚了广泛共识,凝聚起强大的信心力量,更证明了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走好中国道路,不仅要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战争,更要向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不断前进,昂首挺胸实现中国民族复兴梦。

 看脱贫攻坚,传递中国恒心。“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彰显中国制度的强大优势,这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有力保障。”六安市副市长孙学龙代表在两会上这样说。4 月 29 日,随着地处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最后两个县脱贫摘帽,安徽省六安市告别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不懈、砥砺奋进,无数第一书记扎根贫困地区,多年如一日,以恒心铸就中国奇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同时面对着疫情带来的“加试题”,但通过“两会”,我们看到了中国恒心,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持之以恒,必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看全面小康,传递中国决心。“202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主席在 2020 年新年贺词中说道。然而,突发的疫情,给“决战决胜”增添了诸多压力。两会上,抓实落细“六稳”“六保”,稳住经济基本面,也成为了重要和热议的话题。两个“1万亿元”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国家拿出真金白银,各级政府展开政策配套。“两会”上,南京市市长韩立明代表说:“抓落实要有一股认真、顶真、当真的实干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让群众直接感受到温度与力度。”南京市围绕“六稳”“六保”出台 40 条具体举措,全年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 20 万个以上岗位,面向退役军人提供不少于 5000 个岗位,援助就业困难人员 1.4 万人等等。决战决胜到了冲刺阶段,可以看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决心。唯有坚定决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用奋斗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诺言,才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基础、开新局。

 2020 年,是见证历史的一年,通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我们看到一个坚如磐石的中国,饱含信心、恒心与决心,站在历史交汇点上,中国这艘巨轮将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篇八】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的“两会”比以往来的晚一些,随着“新冠”疫情的控制,“两会”在初夏的北京稳步召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在疫情防控方面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疫情开始爆发,武汉“封城”,四个月来,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在党建统领下,举全国之力驰援武汉。从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桃李年华的 95 后的普通小护士,从逆行前往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到防守村落社区的基层社区工作者,是我们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新冠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视为头等大事,习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虽然短期经济负增长,但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对比国外疫情发展趋势和防控措施,也验证了我党在疫情初期决策力的稳准狠。

 此次疫情的防控也体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不畏险阻,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疫情初期举国上下如同军人一样,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当代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且成功的控制了此次“新冠”疫情。

 我们坚信总理所说的“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我们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走中国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九】

 当前,无论是中国的国内形势还是国际形势,都处在惊涛骇浪之中,中国这艘巨轮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依旧照时召开了两会,展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携手抵抗疫情的决心。

 在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的今天,中国两会的召开引来了全世界的瞩目。习总书记在“下团组”的讲话中多次提及了人民两字,显示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生命至上的追求,这些无一不深刻的体现了我们党深深的“人民情节”。

 “人民情节”展现在新冠疫情之中,我们党的决策始终将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不惜以牺牲经济为代价。这做法是在别的国家难以看到的。这次新冠疫情既是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深刻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次检验和大考。现在看来,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人民经常戏称,中国在疫情防控之中交上了满分答卷,由此可见这次疫情防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我们也正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贡献了在自己微薄的力量,始终站在抗疫活动的第一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也应该牢记自身使命,不负人民,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倾听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切实做到真正的为人名服务,而不是只将这一切挂在嘴边上。

 在这两会时期,我们更要学习两会精神,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和精神,做一名理论与实践知识都丰富的一名合格的党员。

 【篇十】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两会”是事关民生的会议,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执政者的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民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人民的精

 神生活;不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凡是民生解决得好的地方,社会就和谐;反之,社会就动荡。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关注两会,让我们明白,党和国家给人民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关注两会,让我们心中升腾起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储备资本。

 【篇十一】

 战疫情离不开思想的指引,离不开精神的引导,深刻地展示了这些流淌在我们民族血液中、留存在我们民族基因里的优秀品质。主要如下:

 一是以民为先的民本思想,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孟子讲“民为贵”,到李世民提出“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再到北宋时期苏辙谏言“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从古至今,民本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这种深层次的文化理念是我们在做出选择时无形的“指挥棒”。

 在 1 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拿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做出了“封城”的决定。在抗击肺炎过程中,提出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老百姓生命和健康最生动的注脚。

 “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庄严承诺。

 二是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上下同欲者胜。疫情发生后,从医护工作者到武警战士,从社区干部到建筑工人,千千万万人手牵手心相连,在同心协力中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和中国奇迹。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迅速投身战“疫”行动,团结共进、众志成城成为战“疫”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保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 月 24日除夕,解放军医疗队星夜驰援,此后,全国各地 340 多支医疗队,共 4.2 万名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19 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市外 16 个市州(林区),四面八方的战“疫”力量火速向武汉、向湖北集结。那些从全国各地运往武汉的生活物资,更是体现了我们的同胞情和手足义。

 三是风月同天的人文关怀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疫情面前,我们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向那些曾经捐助过我们甚至没有捐助过我们的国家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肩负起了一个国际上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00 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纷纷给予支持和援助。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之时,中国将援助物资发往 15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毫无保留地分享抗疫防控经验,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担当。

 【篇十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又至,不觉思绪飘回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又回忆起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的快乐时光,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丢沙包”“撞拐子”“跳山羊”“滚铁环”„„这些满是欢声笑语的童年游戏你

 还记得吗?充满童趣的游戏画面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静思细悟这些游戏,发现游戏中也蕴含了一些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胸有成竹、砥志研思,党员干部应将“丢沙包”中的智慧与自信心刻进基因。丢沙包游戏中对于投手来讲最重要的自信、智慧,丢之前要瞄准目标、想好策略,丢出时要有必中的自信心,而对于“幸存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应变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将“丢沙包”游戏中的智慧与自信心刻进基因,用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自信和智慧源自哪里?窃以为是不断地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当前很大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的“症状”,有的甚至与时代发展脱节,面对繁杂的基层工作、琐碎的生活事情,往往表现出“不自信”“不作为”“不会为”等症状。要想根治这些病症还需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理论、提升科学素养、提高自身能力上下足功夫。实践中以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指导工作开展,满怀自信,发掘脑袋里的智慧、激发潜能,克服前行道路上的困难。

 勇往直前、高歌猛进,党员干部应将“撞拐子”中的勇气与拼劲儿烙在心里。在童年游戏中,“撞拐子”是最激烈的,被誉为最有男子汉气概的游戏,一般只有男生参加。撞拐子中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股子拼劲儿和巨大的勇气,当你面对比你强大的对手时,勇气和拼劲儿是取得胜利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更应将“撞拐子游戏”中的勇气与拼劲儿烙在心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靠的就是党员干部敢于拼搏的精气神;面来势汹汹的疫情靠的就是党员干部直面病毒舍生忘死的勇气。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是要有着一股敢打敢拼的闯劲,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勇气。脱贫攻坚大考已经到了交卷前“温馨提示”的关键时刻,

 更需要以勇气和拼劲儿直面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打通脱贫攻坚的“任督二脉”,兑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向人民、历史交出合格答卷。

 大刀阔斧、能谋善断,党员干部应将“跳山羊”中的果断与判断力装入意识。跳山羊是一种模拟山羊跳跃的儿童游戏,简单易行,以跑、跳动作为主。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判断形势、果断出手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将“跳山羊”游戏里的果断与判断力装入自己的意识。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预判、果断出击,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信心、风雨同舟、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取得了战略性成果。疫情转为常态化防控后,再次作出决定,“两会”胜利召开,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为疫情影响下低迷的世界经济开出一剂“良方”。面对疫情的后半篇文章,广大党员干部应头脑清醒、认清形势,拿出“跳山羊”游戏中的果断果敢和判断准确之气势,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集中精力在促就业、保民生上下功夫,落实“六保”任务,完成“六稳”目标,转“危”为“机”,奋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为世界经济注入活力。

 锲而不舍、借力打力,党员干部应将“滚铁环”中的耐力与巧劲儿融入血脉。“滚铁环”游戏是一项操作性强的传统儿童游戏。因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要想体验其中的乐趣还需要操作者具有一定的耐力和操作巧劲。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将“滚铁环”的耐力与巧劲儿融入血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以马不停蹄的坚韧和“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跑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接力赛”。面对还未完结的“疫情防控”和即将交卷的“脱贫攻坚”,党员干部要打起精神、坚忍不拔,打赢脱贫攻坚“拉锯战”,在“拉一把”“扶上马”后还需“送一程”,传递好“接力棒”,为乡村振兴“新长征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实践中遇事讲方法,善于找准突破口,杜

 绝投机取巧卖弄小聪明,将“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带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之中,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六一”儿童节到了,党员干部不妨放下手中紧张的工作,抽出时间听一听《少年》追忆童年,找寻儿时的记忆,回味童年的游戏,放松心情,让“童年游戏”里的“童真”一扫疫情后的压抑心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扬帆起航!

 【篇十三】

 5 月 28 日,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两会的成功召开意味着中国抗疫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战略成果,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凝聚人心、求实奋进的大会。会议的召开有力地回答了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中国行的时代之问,中国的抗疫制胜道路里蕴藏着“Red”密码。

 Rational 合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为抗疫指明方向。2020 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迅速决策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在本该亮起万家灯火的团圆之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令封城,掷地有声。全国各地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筹协调军队、地方分别派遣援鄂医疗队,派驻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实施“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方案,派专家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获取一手数据,提供最新病理分析及临床解决试行方案,边探索边修正,边尝试边改进,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抗击疫情的道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紧紧跟随党中央指示精神,合理的决策是抗疫成功的方向指引。

 Effective 有效,国家制度优势为抗疫提供坚强保障。上级蓝图已然绘就,冲锋号角已然吹响,全国各地迅速响应,挂图作战,纷纷启动一级应急响应。14亿国人闭门不出,街巷空无一人,誓将病毒“闷死”,广大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深入一线,为居家隔离者做好后勤保障,无数个志愿者纷纷涌现,维护社会正常运转。在千万“云监工”的注视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了十余天时间便拔地而起,方舱医院遍地开花,医院病区全部改造消毒,迅速布置成具备传染病治疗条件的环境,工厂临时引进、改造口罩生产线,只为同胞多赢得一分生的希望„„强大的执行力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快捷有效的行动是中国抗疫的有力保障。

 Dedicate 奉献,14 亿国人团结奉献为抗疫注入不竭动力。当疫情的警报拉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民群众捐款捐物,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虽已高龄仍亲临一线,数万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勇敢逆行,各地援助湖北医疗队逐个抵达天河机场,为武汉人民带来生的希望。他们也曾担忧风险,但因为“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的医者信念,他们从未想过退缩。只想给医护人员送上口热饭的“雨衣妹妹”,千里奔袭只为及时返岗的“90 后”,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出租车司机„„万千中华儿女纷纷充当这场战争一线的后勤员、炊事员、通讯员、宣传员,上下同欲者胜,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没有做不成的事,众志成城的奉献精神凝聚成中国制胜的磅礴之力。

 回首过去,我们的步伐坚定有力;展望未来,总结抗疫经验,用好中国制度的“Red”密码,我们必将在国际舞台大显身手,再立新功,书写更加优异的中国答卷。

相关热词搜索: 观后感 汇编 两会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