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六篇

发布时间: 2022-06-10 09:30:02 浏览:

【篇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军旅女歌手张暴默一首《鼓浪屿之波》风靡海内外,牵动着蛰居孤岛台湾老兵的思乡心扉。

大概是一九九0年,**地质工程总公司在福州元洪工地开展基础地质桩基大项目。时商业部长、福建乡党、郭沫若老《科学的春天》撰稿人胡平亲自剪彩。我与916大队朋友去了厦门。

这是我笫二次看见大海。一九八一年夏,我去过大连。在老虎滩游过泳,海水苦涩且透凉。大连尽溢苏俄风情。厦门非常整洁,而鼓浪屿有风格迥异的别墅洋房,花繁叶茂,且出了不少钢琴家。殷承忠就是从厦门走出的。

炮击金门时,厦门尤鼓浪屿是前线重地。当年,九江非职业女歌手、曾名播**地矿系统故事大王高原先生夫人廖竹平一首《甘棠湖之夜》,让台湾老兵夜不思寝,思忖着廖小姐芳容与夜莺般的歌喉。二00八年,在浔城再见己移居江门的竹平大姐,己是饱经风霜的老人了。

在鼓浪屿,后来我一发小,斗胆与富家小姐幽会,最后暴毙沙滩。相传为黑社会做了。呜呼哀哉。

新世纪开元之年,再次踏上鼓浪屿。一派改革创新气象。许多台商入住开厂创业,赚得金锭溢盆。有位淡水老板说,大陆政策好,人勤奋,在这发财,应了“生意兴隆连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名老话。蔡英文排斥大陆,离心离德,这样下去,台湾将走向死胡同。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翻版再现。

台海尽管目前相处低迷。但厦门,乃至福建,台商依乐此不倦做生意,他们的子孙依在祖国大陆就读创业,走出一片新天地。海峡隔不断血浓于水的亲情,台海一家亲。

就在这片热土,己是九江女企业家的珍秀姐己是**省、九江市人大代表,她从地质队停薪留职闯荡江湖,饱经磨难终有奔头希望,其“珍秀美姜”畅销四面八方,运销亚欧拉丁美洲。她说,我出道的根在厦门,是这笫二故乡让我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我心仪鼓浪屿南国风姿,我难忘闽菜的抚慰舌尖,我摸挲旧城斑苔老墙,我沉醉钢琴声悠扬牵魂,我欢喜欣赏少女小伙健康亮丽面容背影,我热盼台海携手并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乘长风破万里浪场形。

那般不舍道别鹭岛。几年前,从东南网获悉,厦门将建成全国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这一“钢琴之岛”将演奏大气磅礴的“引领、轴射、集散”

于一体的功能齐全海滨城市。八闽大地,真的是“南山开寿城,东海酿流霞”紫气万丈、惠风送爽的大气派呵。

伫立滩头,彷佛看到台湾岛。那是祖国母亲日夜牵肠挂肚的隔海相望的任性调皮的游子哟。十指连心,那是母亲难以割舍的心尖尖心头肉呀。我听到,三秦儿子于右任那撕肝裂肺的呼喊:“大陆不见兮,唯有恸哭……”

海天苍茫,好象有个声音在日夜吟唱:“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思乡思乡啊思乡,鼓浪鼓浪啊鼓浪,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

天人合一,台湾回归祖国,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顺乎民意为之,此乃天下盛兴。今欣逢伟大祖国七十华诞,闽台联袂抱团取暖满眼春。同心干,试看天地翻覆!

【篇二】

我对阿尔巴尼亚和该国人民之所以有着大海般深情厚谊,那是因为我在那度过两年黄金般美好韶华时光。

一九xx年夏,我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找矿系毕业,同年九月与其他地质学院、钢铁学院等男女大学生一起,不离千万里赴巴尔干半岛——“山鹰之国”

阿尔巴尼亚国立地拉那大学进修地质专业。当时我们连一个阿语(阿尔巴尼亚语)字母都不会,一切从零开始。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与拼劲,以及阿尔巴尼亚老师孜孜不倦的殷勤教诲,阿尔巴尼亚同学无私友善帮助,我们终于闯过语言大关,有的甚至通晓掌握阿专业术语。

不愧“同志加兄弟”牢不可破的革命战斗友谊,我们中国留学生住最干净最好宿舍。公平讲,地拉那大学食堂办得相当有品味、有特色,我们出国前基本身体不达标——主要是营养欠缺,吃不饱缘故吧。到地拉那,又是东方毛泽东派来的天使,阿方无微不至呵护有加,我们个个吃得红光满面,膀大腰圆,体重增加了不少。

在阿尔巴尼亚度过两个暑假,可以说是我们一生绝无仅有的幸福时光。我们实习便与当地地质师一道,不辞辛劳翻山越岭找矿踏点、绘图定点、选中靶点开矿。黑面包、红烧牛羊肉,吃得大快朵颐。那艳红多汁西红柿,大汗淋漓踏勘的我们一口气吃下一大筐。

都拉斯、德尔密、发罗拉、科尔察、斯库台、费里、耶泽尔察,亚德里亚海滨、马其顿连绵纵贯雪山,都留下探矿人寻觅足迹。

五十多年过去,我也年届耄耋。想起在“山鹰之国”度过的短暂两个春秋激情燃烧岁月,总是那般激动不已,双眸不觉泛起泪花。

汇应“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匡世超凡理念,喜看中华好儿女五洲四海尽显英姿本领,老友相逢,好上加好。更喜阿尔巴尼亚加入东、中欧十六国共同体,为“天下大同”理想目标拚搏奋斗。“中国制造”让山地之国民生基础更上一层楼。几代人齐努力,再续友谊新篇章。你听,迟暮人将《中阿友谊之歌》吟唱,那般激情满怀,豪迈歌声传遍四方。

后记:地质儿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秉承“走出去”新思念,五洲四海拓跋有闻讯。新世纪开春,曾受到时**省省长刘奇同志高度评价。我曾读过物化探前老总刘德廉回忆在南斯拉夫留学文章,偶遇在地拉那大学地质系留学回国效力**铜业的老高工。浮想联翩,拙成草文,谨以呈献为“一带一路”而志在海外打拚的地质同仁。大道永恒,心存致远。请接受一位老兵崇高敬礼!

【篇三】

我的年少时光,在九江市郊十八公里处,浩渺城门湖畔度过。

我的父辈们在城门山发现了特大铜矿田。当竖起一座丰碑,让后来人知道创业艰辛,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可贵品格。

新中国成立不久,前苏联地质专家到九江地区实地考察,发现不少出露地表矽卡岩层。凭着国外矽卡岩型地区无大矿、无富矿传统经验,断定九江不会有可供工业开采价值的大中型矿产地。

新生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急需矿产资源这一振兴民族经济的强势血脉。怀揣报效祖国赤子丹心,一腔忠诚,地质工作者百折不挠寻宝藏,创造了人间奇迹。

一九五八年初夏,踏勘者在戏称为“美女献羞”洞窖里发现了铜矿石。由此,激发了探宝人找大铜矿的热情与创新灵感。

初上城门山,野外工作条件异常艰苦。驻地没有办公桌,地质人员就伏在木箱或床板上整理笫一手资料,编写完成地质报告;没有电灯,就燃点蜡烛、煤油灯挑灯夜战。有时,为了观测一次水文动态,常常通宵达旦。那时,钻机上没有铁塔,用的是四腿或三腿木塔。机台上没有场房帆布,没有工作地板,没有照明设施,全凭火把照明打钻取岩芯。一个晚班下来,钻工师傅鼻孔、嘴巴全被烟薰得黠黑放亮。

那个风雨交加夜晚,一扁运送钻探器材小船被湖水大浪掀翻,全船钻杆掉进湖底。工人们冒着严寒跳进冰冷刺骨湖水中打捞起钻杆。上岸细数,还少一根,又跳入湖中。一个多小时湖底寻觅探摸,终于抓到手。大个湖南蛮子王叔叔,他踉踉跄跄把这根钻杆拖上了湖岸。

没有住处,老表牛栏是探宝人“安乐窝”。找矿大会战,人太多了,借住不了地方。他们土法上马,构筑干打垒。有文才的还编了顺口溜调侃助兴:竹筋墙,油毡顶,夏日薰,冬天泠。地质儿女身板硬,梦里依稀到天明。

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物极其匮乏,大队党委号召干群家属“一种三养”,狩猎捕捞。

秋天,大伙下湖捕鱼抓蟹,但见纵横湖沟满是欢蹦乱跳鱼儿,一天下来可捞上数百斤。当时没有环保及保护野生动植物概念:上山打虎,套捕獾猫;只身湖荡茂密芦苇丛中,放土铳打下成山状野鸭、天鹅、白鹭,甚至惊飞夜老鸦------

笫二次上马大会战,因那场浩劫而被迫中断。这湖水,给不读书的孩子们带来满溢野性狂放的欢悦。我们在水中练就好身手,有的成了“水上挑”,有的成了“潜水龙”。但也付出沉重代价:欧阳哥哥死里逃生,拖上了永远长眠的贾家姊妹花,她们年仅十三、四岁的花样年纪哟。

一九七三年,当时国家计委地质局对长江中下游铜矿勘探工作做出总体部署。**省地质局赣西北队三上城门山,重又擂响城门山会战鼙鼓。一九八五年,九江城门山铜矿地质找矿成果,荣获原地质矿产部地质找矿一等奖,五位找矿功臣记集体一等功。城门山铜矿一跃而为特大型以铜为主多金属矿田。

惠风劲吹,春鸟报晓。徜徉今天城门山矿区,这里已是**铜业又一个新的铜工业基地,露采场景浩大动魄,彰显当代工业革命气势,一个崭新市区在此崛起。

伫立城门湖岸,面对瀚淼奔腾的城门湖水,我多想以蓝天当纸大树作笔,碧水当砚山为墨注。城门湖,我的母亲湖,你养育了代代湖乡之弟,于我一生留下多少美好且苦涩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依恋城门山,更期盼城门湖明天更美好。

唱吧,城门湖上好风光------

【篇四】

“兹定于5月2日在老家为我父亲办70大寿酒宴,敬请群内亲友们光临!”堂兄在亲人群里发送的一条信息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回应:“祝伯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定参加,祝大舅舅生日快乐”。

老父亲感慨,现在通讯是真发达呀。以前我们给乡下的父母亲捎信,都要特意去找进城做事的同乡,还不一定找得到,有时候一个口信几天才能传达给父母。

现在回忆起来还真的是。小时候,每到寒暑假,父亲都要把我们送回老家去。一辆28型的自行车,坐上了父母和我们姐妹俩。到了上坡的时候,姐姐就要下来跑着推车,快下坡时,又赶紧跳到自行车前面的横杆上坐着。到了村口,奶奶早就等在那了。老乡们齐声说:“来了来了,都等了一早上”。原来,捎口信的只说了吃早饭回乡,并没有说明是来吃早饭还是吃了早饭再来,奶奶又很心急地盼着见到我们,做了早饭就等在村口了,时不时地往村口小道上张望,生怕错过了。等到假期快结束我们想回家时,奶奶就找到进城做工的后生再捎信去给父亲。父亲上班是三班倒,也不知道是上午来还是下午来,所以总得再等上一两天才能回家去。

在老家住时,没有手表也没有闹钟。奶奶一觉醒来,抬头望望房顶的明瓦,感觉天还不够亮,就和衣再坐一会;觉得天亮得差不多了,就起身开始熬稀饭。等天大亮,孩子们起来时,饭也做好了。我常常很好奇,一块小小的明瓦怎么就能让奶奶把时间把控的差不厘呢?现在我的枕头边手机闹铃响了后,看看窗外,总是会怀疑闹铃时间定错了呢!

近90岁的外婆如今也会通过微信和我们聊一聊天。她说,现在有个头疼脑热不舒服,拨个电话孩子们就都来了,坐着小轿车去城里的大医院看病,是真好啊。我还记得那一年你们外公去世时,毫无先兆,晚上睡下就没醒过来。我听着他讲话很利索,事无巨细都讲了一遍,精神状态很好,也隐隐地觉得不安,但又没有深想,没有通知儿子女儿回来,结果子女们连他最后一面也没见到啊。是啊,当年农村没有电话,城里也不普及,直待到第二天一早几个舅舅骑自行车往不同的地方报信,亲友们才三三两两聚齐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如今短暂离开手机的我们都会感到手足无措,那通讯不便时代人们的焦虑与担忧更是一种无言的精神煎熬。从写信时落款的“见字如面”到如今微信视频的“想见就见”,从座机电话、ic卡、bp机到手机、有线上网、5g网络,再到现在的移动支付、网络购物,这在40年前,是做梦都难以想象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祖国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当年的美梦真的成真了。通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沟通效率,也减少了一些不可弥补的遗憾。

【篇五】

无意间打开电脑,一张发黄的老照片蓦然跳到我眼前。穿越漫漫时光隧道,照片把我带回1993年4月21日,《**地质矿产报》刊登了时任建设部部长侯捷和地矿部部长朱训给**省地质工程总公司(江地集团前身)题词。侯捷的题词是:“精心施工,优质高效,奉献祖国,造福人民”;朱训的题词是:“开拓创新,乘胜前进”。

江地集团(原**省地质工程总公司),自1986年成立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以其开发的泵吸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先于全国建设基础施工市场,完成了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90年,公司被建设部评为“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企业”,获得两位部长的关注,题词予以嘉奖。

岁月如歌。30多年来,江地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领域遍布国内外,已承接施工一系列的地基基础、公路桥梁、房屋建筑、市政公用等国家、省、市重大及重点工程和国际项目,完成了一批“高、大、难、新、特”代表工程,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深受建设方及用户好评,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国际美誉。公司在边坡治理、地灾防治、工程勘察等专业市场上同样享有盛誉,公司综合实力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增强。在技术创新方面,江地集团近年来获得专利29项,省级和国家级工法11项,参与省级和国家级技术规程、标准编制各1项。除了享誉全国的泵吸反循环技术,还有一系列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部省级奖励,其中,“防渗墙造墙机”和“反循环钻孔扩底钻头”等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今年3月,江地集团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2019年春已到,草翠花开万木春。江地集团公司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公司执行董事尧在雨在今年职代会上做了题为《凝心聚力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从今年起,江地集团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集团公司打造成集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治理服务、矿产勘查开发于一体的三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有两个特级施工资质,年收入xx亿元以上,国内外网点100个以上,利润xx亿元以上,人均年收入30万元左右的“双特”“双百”跨国经营企业集团。这也是江地集团未来十年发展战略,是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的“江地梦”。

东风劲吹满目新,跃马扬鞭再启程。江地集团坚持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工作导向,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立信念、抓转型、活机制、强管理、控风险、增效益、守法纪、夯实力”为工作重点,积极应对大地质、大环境、大建设产业发展新变化、新挑战,以市场经营为统揽,攻难点,补短板,构筑新的发展优势,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江地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局党委的全面部署,秉承先辈们的精神,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追着我们心中的“江地梦”这一宏伟蓝图前进,迎接新时代的地质工作新面貌。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温暖了无数逐梦之人。两位部长的题词,是江地集团发展的初心。二十六年过去,中国发生了巨大深刻变化,建筑施工的规模和技术日新月异,给江地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2019,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这一代江地人将撸起袖子,不忘初心,当好新时代“追梦人”!

【篇六】

周末回了一趟老家,路过我童年时代就读的小学,许多乡村校园趣味回忆扑面而来,我突然一阵莫名的感动。这些回忆见证的正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的变化。

年少时期,在我那裹着小脚的太奶奶口中听着旧社会的故事,在经历过新旧交替的爷爷和当过“童养媳”的奶奶口中听着那些改革初始的伟大成就。不经世事的我那时候还不懂得改革开放的伟大。只有亲身经历才懂得它的价值。

我出生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儿时最清晰的记忆便是90年代的乡村欢乐校园生活。附近5个村庄总共一个小学,全校不到200个学生。上学要独自步行2公里泥巴路,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中午饭自己从家里带米到学校,老师轮流帮忙煮饭。到了冬天,大年级的学生就自己从家里扛着一个“火桶”到学校,坐在屁股底下一边取暖一边上课。那时候老师们个个都是“全才”,数学、语文、美术和体育课全兼。由于劳动力不足,有时候课上到一半,看着天要下雨,学校会紧急通知下课,好让离家近的学生教师可以赶回家抢收稻谷。农忙时节,学校便组织学生“采茶”“捡稻穗”“摘茶籽”,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明白劳动的艰辛,一方面取得的收入用于添置一些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我的小学时代便在尘土飞扬但是欢声笑语不断的操场上、破旧但被朗朗读书声环绕的教室里、汗水直流却难能可贵的劳动现场中度过。

中学时代已经是21世纪初。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颁布,国家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春风继续沐浴下,我这样一个乡村小孩也搭上了教育改革的班车,离开乡村,进入城镇中学。尘土飞扬的泥巴操场安装了塑胶跑道、甚至还有篮球架等运动设备;上学的工具从步行变成了自行车;教学语言从“方言”变成了普通话;学校盖起了食堂,再也不用自己带米到学校煮饭;老师也从“万金油”变成了专业教师;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居然也学上了“英语”。我甚至第一次接触到了计算机的神秘与神奇。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那个年代农村教育还是受“重男轻女”陋习影响较为深刻,很多女同学都因为家庭原因,初中没有毕业就被辍学了出去打工养家了。犹记得那些年教育局、学校组织老师一家家走访乡村家庭,宣传教育重要性的场景。而我是非常幸运的,我的父母因为相信党和国家,才相信了教育的力量,相信了知识的力量,才有了我今天的人生。

就这样,我坚信着知识就是力量,一路风雨一路歌,童年在涓涓细流中逝去,日子在朗朗书声中度过,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乘着教育发展的班车,背上行囊,远离父母,一路奔向了心中的圣地——大学。而此时,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已经越来越深,学校拥有许多先进设备,各类实验室、实验器材、健身器材,五花八门的社团活动室,多功能图书馆等等让我们流连忘返,身心受益。

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快8年了。我所就读的那所乡村小学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依然坐落在乡镇但是非常现代化的、标准化的小学。儿童娱乐器材、多功能教室、计算机、钢琴等等设备一应俱全。得益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农村收入的提高,农村学生再也不需要因为学费问题被迫离开校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院校更是琳琅满目,不但现代化而且早已经同世界接轨。

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的伟大春风已经沐浴了我们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的时代,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一定会让世界看到新的更大的奇迹。

相关热词搜索: 征文 十周年 新中国成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