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民生档案工作思考探讨

发布时间: 2022-05-08 16:10:01 浏览:
民生档案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各级档案部门的积极响应,但纵观各地的民生档案工作实际,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民生档案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必须从理论角度对民生档案进行阐释,包括对民生档案的定义、价值体现等方面的讨论,以便对民生档案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民生档案的定义
      民生档案是档案一词派生而来,作为限制词,民生的含义大体上指民众的生存、生计、生命,宽泛且较模糊,因此对民生档案的界定,社会各界,尤其是档案界对民生档案的定义有多种理解,国家档案局从档案范围的角度将民生档案界定为各行业和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种类,并本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积极指导建立民生档案。
      民生档案在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关于民生的档案,这是对民生档案内容层面的解读,是对民生档案概念的感性认识。但民生概念的模糊性使这个概念难以表现民生档案的真正内涵。从民生档案的形成背景看,民生档案是档案界顺应国家服务民生的理念而提出的,其核心是要求档案、档案工作要以服务民生为指导思想。确切的说,民生档案并不是一个实体概念,它提出的目的不是为了从档案实体的角度分类档案,它的形成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那样有具体所指的档案类型,而是从一种档案工作理念角度来解读。从效用的角度看,将民生档案定义为档案社会价值的顺延。民生档案核心是服务民生,其服务民生的基点在于其社会价值,在于其对民生问题的解决辅助。民生档案的特点首先必须是可以用来解决社会、个人的民生问题;其次是民生档案的界定必须是柔性的,以民生问题为轴心的动态的变换。因为民生档案的实质是一种档案服务理念,它的实现必须依附民生这个主体,而民生的具体形式是动态的,决定了民生档案的柔性特点。因此,民生档案的真正涵义为:档案馆(室)保存的是具有解决民生问题的显在或潜在价值的档案。
      二、民生档案的价值体现
      引入鉴定理论实现民生档案价值由潜在转向显在。档案鉴定工作是文件能否归档和长期归档的关键工作。从民生档案涉及的主体看,包括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档案利用者三个方面。只有利用者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档案有参考价值,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或用作文化研究。民生问题的广泛性使档案形成者和档案管理者对档案的鉴定难以客观、准确的判断民生档案的价值及保管期限,利用者的参与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这种鉴定方式的直接优势是促进了民生档案价值由潜在走向显在,不断挖掘档案中的民生内容,完善民生档案体系。
      以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实现民生档案价值。民生档案工作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各级档案部门的积极响应,各地均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如,积极整合馆藏民生档案资源、重点接收、征集民生档案,优先开发民生档案资源等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核心是民生档案资源分布的分散性。因此,针对民生档案分布分散性特点,改善档案收集、加强对档案资源整合是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现实基础。
      加大宣传力度体现民生档案的社会价值。民生档案涉及到社会许多领域,也涉及群众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加大对民生档案的宣传力度,直接制约着民生档案价值观的体现。多年以来,群众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过程中,一般的思维定势是找组织、找上级、找熟人或是运用其它手段,对档案的作用知之甚少,有的根本不知道档案会为他们说话。随着各级档案部门与各级职能部门的努力,许多民众尝到了民生档案带来的甜头,但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唤醒社会的档案意识,也是体现民生档案价值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民生档案的现实意义
      推进社会档案意识由认知层向认同层转变。认知层的社会档案意识:社会档案意识薄弱一直是档案工作开展的认知障碍,在档案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在谈论社会档案意识时普遍认同把档案意识定义为社会对档案的认识、认可程度,亦即以社会民众是否知道有档案这个东西作为评价社会档案意识的标准。认同层的社会档案意识:伴随着档案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不断完善,档案界对社会重视档案的诉求不断增强,评价社会档案意识的标准上升为社会与档案部门关于档案工作、档案价值的交流互动程度,即社会对档案价值的认同。民生档案的开展可以看做是推动社会档案意识由认知层向认同层转变的动力之一。首先,民生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服务对象由少数人转向多数人,由集体转向个人,服务内容由政治、文化转向民生问题,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适应面。其次,民生档案衍生于政府民生政策,并以此为依托,成为民生政策实施的信息服务窗口。第三,民生档案对档案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增强了档案部门的服务能力,提高了社会对档案部门的认同。
      档案价值主体由社会主体向个人主体的转变。民生档案以普通公民个体为主要服务对象,解决与普通公民个体息息相关的问题为目标,其实是要实现由国家档案模式向社会档案模式转变,真正体现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更多的保存平民记忆,使档案价值的实现有更广泛的主体。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两个体系”是对民生档案这个功能的最好注释: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加强服务理念促进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民生档案的实质是做好服务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民生档案的利用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就表现在要求所有工作都围绕服务工作进行,对各个环节工作的评价标准也是是否有利于更好的满足人们对民生档案信息的需要。但民生档案形成者的广泛性、内容的博杂性、形式的多样性,给档案实体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将民生档案有效的收集进馆,如何客观的鉴定民生档案,如何有序的整理没有实体范围的民生档案,如何更好的实现民生档案的数字化查询,都是档案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民生档案要求的服务理念则可以为这些工作的解决提供纲领性指导,同时也可以细化成各个环节工作的评价指标,从而提高整个档案实体管理工作的效率。
      服务民生是中国档案服务方向的新选择。民生档案的提出,其内涵、价值以及意义不仅仅是对档案服务工作的革新,更是对档案工作理念的变革,不仅影响档案工作本身,更是对社会档案意识的一次洗礼,正确理解和实施民生档案将会引领档案工作的又一个高潮。 相关热词搜索: 民生 探讨 思考 档案 工作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