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23年度2023年城市随笔散文摘抄(六篇)

发布时间: 2023-05-31 15:18:02 浏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2023年城市随笔散文摘抄(六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2023年城市随笔散文摘抄(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城市随笔散文摘抄篇一

三十五年前,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家的所在——金昌,在我这个正准备走出乡村的农家孩子眼中,金昌是最美的、最好的城市:干净平坦的马路,整齐划一的红砖楼房,就连那与乡音完全不同的“金昌话”,对刚刚离开黄土地的我也充满了好奇。五年后回来,仅是公园路以北的新市区,就让人激动不已。以后的十多年,许是天天厮守着她,许是为生计而奔波,这个城市的变化就有些模糊了。十八年前,因为生计,又一次离开这个城市。期间,每年因为探亲、祭祖,都要回来几次,可来去匆匆中,金昌在自己的眼中,都是沿途的浮光掠影,都是亲友口中具体又模糊的说法,却没有时间驻足于其中的一个所在,去细细的品味。只是知道金昌不只是有了公园,还有了东湖,西湖,还有了花海,有了许多让这个城市耳目一新的东西。可自己却固执地以为,这个戈壁滩上的城市,永远是那个缺水干旱的所在。直到今年初,下决心回金昌度晚年,才有了品味她的时间。

金昌的美,美在绿。

因为地理位置的缘由,金昌的春天总是来的既晚又猛烈。当日渐暖和的东风一日紧似一日时,偶然间,你突然会发现,枯草下,墙角落,那些暖和避风的地方,某一天会冒出许多细细的黄黄的草芽,探头探脑在微风中摇晃,紧接着,柳树也像抹了淡淡的春色,杨树的枝条也发亮发青了,而那些先花后叶的树们,则枝条开始发红,如同抹了胭脂的少女的脸。可你还没有从这个若有若无的感觉中回过味来,猛然间,桃花杏花就在一夜之间爬满了枝头,而此时,所有的要开花的要冒绿叶的植物,似乎都同时铆足了劲,竞相勃发,短短几天功夫,就会给这个城市换上绿装。整个夏季则不用说,凡是有树的地方,有草的地方,就有绿色就有鲜花,不对,应该是凡是有土地的地方,都成了绿的世界,花的海洋,那高低不一、深浅不同的绿色,把整个城市装扮出来,如同一个充满阳光的小孩,挥舞着绿色的画笔,在画布上随意涂抹出的风景画,随意自然贴切。即使深秋,除去那长绿植物,那最后一片离开枝条的树叶,兴许是黄绿相间的,甚至是绿色的,我以为,那是绿色对这个城市的眷恋。

初夏的一天,兴致所驱,不觉走到了原来单位的门口,三十年前,亲眼看着种下的槐树直径已超过壮年男人的腰了,在感叹生命短暂的同时,突然想到,树不就是城市的见证者吗:如天水南郭寺大雄宝殿院内横逸斜出的“古柏”,不就是寺因物名吗。这个城市的历史也随着树的年轮而沉积了。

金昌的美,美在花。

如果包括市民们家中的盆栽,金昌是一个四季有花的城市。最先来临的,自然是桃花,那红白相间的花儿,盛开时,一下就把自己的风采毫不保留的展现出来,紧接着杏花,玫瑰、榆钱、槐花甚至于许多的叫不上名字的花就次第盛开了。马路两侧,公园内外,高低不一、色泽不同的花和着清淡的、浓烈的花香,让人目不睱给,流连忘返。到了盛夏,等花海的花盛开时,那一眼望不过来的紫色,间或着其它的花,就让人醉了,不知道有人留意过没有,即使秋末寒冷来的时候,清晨的花朵上即使挂着霜花,也依然坚挺地盛开着。

整个夏季,你可在傍晚后,或亲友或同事,或三五成群,或独自前往,去东湖、去西湖,或是花海,或是防护林。植物园,在习习的晚风中,去看看这个花的世界,那千姿百态的花,带给你的不仅仅的色的艳丽、味的馨香。更多的是这个城市的自信、耐久和品位。

其实,金昌的花之大器,当属花文化博物馆,在这个全国有名的干旱城市,在许多人眼中连草都不长的地方,竟然有这样一座花的集大成者,不仅仅是眼下的度量和胸怀,更是明天的希翼和向往。眼下的这个博物馆,还孤傲的静立在那个花的世界里,但是,棱角分明的建筑,却无语的向你温柔着、倾诉着这个城市对美的追求。

金昌的美,美在人。这个从前的戈壁小镇,之所以有今天的变化,是几代金昌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敢于向自然说不的结果,要知道,金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甚至于每一株小草,都是几代金昌辛勤种植的结果。依稀中,成群结对的各式人等,在过去的每个春季,都要涌向植树的地方,每个单位每个人都以定量标准,向荒凉开拓春色,向烈日索要阴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懈努力着,即使在农村,每家每户每个人都有在田头地角,房前屋后植树种花的习惯,栽下的是希望,看到的是美景,收获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坚守,传承的是对家乡那份满满的热爱。不是吗?从春到秋,你可留恋忘返于金昌的城乡任何一个角落,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是绿的海洋,花的世界。

偶然间,你会在那些绿荫成片、鲜花满地的角落中,看到几个或男或女的园工,戴着遮阳帽和袖套,或除草或修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双比其它人粗糙的手,粗糙黝黑,满是老茧,整个手能清晰地看到筋骨。常常,那双手上沾满了杂草和污泥。每每看到他们劳作,我都有一种蹲下来和他一起干的冲动。真是因为这一双双并不怎么美的手,创造着、守护着我们这个家园的美丽。其实,他们只是我们这个城市美的创造者的代表和缩影。

金昌的美,美在执着,美在大器。然而,金昌的美中不足在于对这些美景缺少精雕细琢和细心呵护。比如说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国槐和柳树成了我们这个城市的主要绿化树种,间或有一些松柏。其实我不是说这些树不好,而是对于城市来说,多姿多彩的颜色才是一个城市的风格和活力,同样耐寒速生的植物还有不少,物因城在,城因物名,似乎河西的城市都是大片的槐柳,长期以往,我们这个城市的绿是不是会少些特点。还有,金昌人对花有一种无比的迷恋,从玫瑰开始,洋槐花、沙枣花……能吃则吃,能摘则摘,君不见,凡是有花的地方,总有一些人毫不顾忌干着摘花的事儿,干的那么理所当然。花海中,间或有那么几棵葵花,伸着金黄的脸,笑迎着男女老幼各色人等,可不知道什么时候,那还金黄的花蕊不见了,还没有来的及包浆的瓜子不见了,一个黑黝黝的缺口无奈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更有甚者,顺手还抠出几粒来。一天在植物园,远远闻见一阵醉人的茴香味,信步寻去,却看见让人无语的一幕:一家三代七八个人围在那丛花前,三四个不同年龄的女性正手脚麻利地在采摘茴香,完全无视旁边往来的人,更加让人无言的是:那群人中的长者,一个大约六十多岁的老人,抱着三五岁的小孩在教着如何采摘。类似的事情虽然是个别人的行为,在我们这个城市不多但却随处可见,我无法揣摩这些人内心的想法,可我知道,那揪掉的花朵、折断的树枝,肯定会痛的。

忘却历史是可怕的,更加可怕是我们在破坏成果的时候还要把破坏的方法教给我们的后人。也许,这是一个城市成长中必然有的一个过程,可这种现象却表达着一个城市的浮燥:当自己对自己所在的外部环境有了一种破坏欲望的时候,那么,这种欲望就是对自信和执着的亵渎。

但愿,明天的金昌能够依然坚守着自己对绿的执着。

城市随笔散文摘抄篇二

当急速的脚步逐渐减慢,在暖黄色的灯光下,视野中的景物变得模糊。不知是自己的知觉浑沌,还是眼睛中有了泪水,一切似乎都融入进去了。我觉得在这种环境中应该漫步,那是一种享受,在这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看着人们行走的节奏,我想努力的去适应,不知不觉累了,脚步又慢了下来。

汽车的快速穿梭无形中给了我动力,然而这种动力让我很疲倦。我又加快脚步,可是于行走的人们有了反差。不知应该是快是慢,索性站在那里,静静地观察这个城市的变化。

随风聆听着自己喜爱的音乐,苍劲有力的嗓音,那让我产生一种幻觉,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在此刻,没有了历史,没有了未来,回忆就是我的历史,幻想就是我的未来。看着人们远去的背影,我看到了家的方向,一个幸福得以寄托的方向。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充斥着这座城市,这使我开始怀疑我自己,我的激情就像流沙一样慢慢的流逝。还好,在暖黄色的灯光下享受片刻的安宁,我抬起头,安详的感受灯光洒在脸上的感觉,任凭周围的事物变化,我只在那想我的心事。

现在的你在做什么?嘴角泛起了微笑,我和你在一起的欢笑和快乐只能在我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中无能为力的重演一遍。尽管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可是对于我来说是幸福的时刻,美好的时刻使我感到不再寂寞。在孤独中的寂寞,这种想象使让我不再空虚,当时间的灰尘使它变淡时,我会看看你以前的照片,无论多么复杂的心情,顷刻间就会舒畅。没有过多的欲望,只希望能静静地看着你,喜欢着你。我也许很懦弱,没有表达我对你的感情,我只是不想破坏你在我心目中的圣洁。如果我还在等待一个好时机,那我只能说,那个时机被我葬在了过去。我无数次想象,我和你漫步在金黄色的秋天,看着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痕迹,记住那个永恒。在美好中,暖黄色灯光下的我早已经忘记我的寂寞数到了哪里。

一个华丽的擦肩而过,那数不尽的忧伤与哀愁,在那落叶缤纷秋天,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伤感而悠扬的音乐把我带回了妈妈的身边,看着妈妈逐渐老去的容颜,只遗憾自己没有在她的身边,然而这早已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我们只会在自责中安慰自己。

随着时光流逝,我们的容颜成为了风景画,那些散落天涯的朋友们,我们的友 谊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呐?坚强的城市里容不下脆弱的感情,那些所谓的浪漫都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对家的思念便成了主题曲。微风吹过,仿佛置身于家乡的林间小道,那里是喧嚣城市的人们获得心灵宁静的最佳避难所。爬到山顶,眺望远方,整座城市尽在眼中,那美丽的景色会使每一个来到这里寻找宁静的人心潮澎湃。

在丁香花开的季节,雨水冲淡浓烈的气息。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我的前世与来生会是什么样子呐?前世的遗憾成为今生的遗憾,可能也会成为来生的遗憾吧。现在的我站在暖黄色灯光中,感受这座城市的别样的美,新的生从现在开始,曾经的故事在此时绚丽的谢幕。

我深吸一口气,睁开眼睛,暖黄色灯光下的城市安静了许多,已经没有路人在行走,零零星星的车飞驰的开着。已经很晚了,似乎会有人担心我,二哥可能抱怨说:“那老四跑到哪里去了,这么晚还不回来。”我飞快的跑着,向前方中的黑暗跑去,暖黄色灯光下的事物依旧在变化,只是离那个观察者越来越远。

我在追逐着什么,此时此刻,我的节奏会比这个城市的快,是心急了。当我们牺牲我们的青春去追逐梦想时,我们追逐的只是属于自己的归宿,迷茫中的我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里跑来跑去,跑到终点时却发现,原来这里就是我们曾经出发的起点。思念家的心情油然而生,过去的事仍然在发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在我们的回忆中变得完美。

前方有了灯光,我加快了脚步,快的让这个城市不适应我,因为那是家的方向,那是我的归宿。

城市随笔散文摘抄篇三

死去的时候世界开始变得沉默,沸腾的心跳开始减弱。我们开始了怀念,那一幕幕,犹如昨日,苟延残喘的等了很久,还好终究你还是来了。

你不曾明白我对于你的心,假若我能陪你走到生命尽头,我想我是幸福的,是幸运的,可是却是没有如果。

短暂的告别将要为我们的一生画上句号,离别之痛久久不肯散去,滴落的泪水啊,在心头泛滥,苦涩。好久之后,我们还能再次见面?

河水从桥底流过,倒映蓝天白云,羞涩的华年,波光粼粼,迎面的风带走所有,随着流水一一远去。

你说最北的地方会有星河,会有春光和明媚。我放手让你离开,过了这么久,你是否还会记得我。一张迷茫的车票,带着我沿着铁轨,一路北上。

忘记了你的名字,还好我记起了你的样貌。无论黎明,午后,黄昏,黑夜,我泪流满面。

你曾经牵着我的手,你告诉过我,你将不会离我而去,你失言了,而我的心也就破碎了一地。

昏昏沉沉的落日余晖照射在脸上,彼此沉默不言,或许早就猜到,彼此并不是自己的唯一。

我想清楚了,从明天开始做一个为了自己而活着的人,不必理会那些悲伤,痛苦,忧愁,感伤,毕竟要悲伤难过的事情那么多,又何必自寻苦恼。

你的微笑烙在了我的心中,不瞒你说,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你。

城市随笔散文摘抄篇四

在中国,把大庆加上“建立在石油上的城市”这个称号,一点也不过分。毕竟,她本来就是中国的“油城”。

我想,跟我一样,很多人知道大庆这个名字,是从教科书上的“大庆油田”得知的。至于对大庆的了解,除了知道大庆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还知道“铁人”王进喜。至于其他,比如大庆属于黑龙江省,这种常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这不是我个人的猜测,而是从现实中总结出来的结论。

首先,对于我自己,在报考这学校的时候,只知道学校在东北、大庆,却忘了关注大庆在东北的什么地方。直到一位老师问我大庆属于东北的那个省,我才突然发现这也应该是我关心的问题。其次,对于我的同学们,大学快毕业的时候还有人在问我大庆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是他们不关注大庆,还是不关心我……

大庆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既让人感觉熟悉,却又是那么的陌生。当大庆出现在我的面前时,她给我的感觉依然未变。

一个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石油城市,在中国也算得上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了吧。在我的想象中,这样一个工业城市至少应该是污染严重的。但是大庆让我改变了我的这个古板的观点。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大庆空气干燥,相比许多南方的城市,却是不值一提。但大庆的空气质量无需怀疑,无论是春夏秋冬,这里总是阳光明媚,白云飘飘。正因为这里充足的阳光,即使在零下十多摄氏度的冬天,红日当头也让人感觉温暖。

大庆市一个从沼泽地里建立起来的城市,到现在竟演变成了“百湖之城”。正所谓:“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一点也不虚构。大庆市湿地面积占到大庆市总面积的六成,差不多占全国湿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因此,大庆的湿地资源也是大庆市旅游业的一个发展重点。现在已经建成的众多湖泊公园数不胜数,大庆市龙凤区湿地公园在当地小有名气,是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可以说,湿地是上天赐给大庆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让大庆变得更有魅力,更有价值。

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大庆从一个不为人知的村落建设成一个拥有两百多万人口的城市,主要功劳是她地下的石油。而且“大庆”这个名震四海的名字,其由来与石油的发现密不可分。1959年9月26日,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位于松辽平原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喷出了极具价值的工业油流,从而宣告了世界上最大的陆相沉积油田的诞生。松基三井出油后,这年的11月8日,石油人在该井所在地肇州县大同镇召开庆祝大会。喜讯振奋人心,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欧阳钦和省长李范五等领导纷纷赶来庆祝。途中,他们在车上议论:“松基三井喷油,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这不正好是向国庆献上了一份厚礼吗,这真是喜上加喜呀,应该把这个地方叫大庆。”在庆祝大会上,欧阳钦提议,把松基三井所在地的大同镇改名为大庆镇。随后,黑龙江省作出了将大同镇改为大庆镇的决定,此后石油工业部又把这个新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因此得名,并发展成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重要基地,后来在大庆油田上崛起的新兴石油城亦被命名为大庆市。

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城市,她的城市规划甚是完美。听别人说,大庆的规划是仅次于上海市的规划,可与天津市规划媲美。是中国城市规划中的翘楚,若是学城市规划的朋友应该会对此感兴趣。对于规划我一窍不通,因此也不瞎编滥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大庆城市规划展览馆一探究竟。规划馆就在东北石油大学旁边,上学时也去过几次,听里面的解说员介绍,展览馆的内容会根据每年的实际建设情况更新,因此,它不但能让大庆人熟悉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更能让他们了解大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城市规划展示馆也可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平台,外商来大庆,我们可以把他们领到馆内参观,让他们切身了解大庆的巨大变化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加他们投资的信心。最重要的是,它能让决策者和专家直观地感受到每次规划给城市带来的变化,让决策更科学。

去大庆之前,这个城市映在我脑海中的只有两个字——石油。在大庆生活了四年,我觉得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美。这种美来自于大庆的环境,也来自每一个大庆人。

城市随笔散文摘抄篇五

喜欢轻依初染的夜色,捧一杯热水眺望城市。

看一窗窗的灯火明灭,感沛一天天平凡的日月,一段段寻常的故事,一点点不同的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总要有一个休憩的港湾,当你疲惫的时候可以栖息。

素年淡水,荼蘼了许多光阴,四季轮回渗透岁月的积累。

回眸间,无论怎样的眷恋和无奈,都藏着欢笑,也有悲伤。

倘若,日子一成不变,是否,岁月也就称不上是岁月了!

尘世间行走的人,习惯把岁月分割成冷和暖,一些在心上欢喜,一些在心底叹息。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用希望、憧憬画出框架,用温暖、光明填满街衢,即使遭遇寒冬,也相信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点燃心火。

就在每一座城,每一窗灯火后面,一段段的故事无不追寻着自由而开阔的人生。

日益发达的城市丰满了无数人的梦想,每个人都努力让自己的路在一地喧嚣或一地鸡毛里,走的平坦些,然后让所有的好与坏在人生里慢慢沉淀,慢慢寂静。

因为生活很多时候是需要寂静的。

只有寂静了,远了,累了,才会确认一些发生,一些存在,以及这些发生和存在后面蕴含的深远和真实。

此刻,即使是冷寂的冬夜,城市依旧繁华。

眺望城市,真的越来越明白了时间,也明白了城市角角落落的生活。

时间再久,城市再大,遇见的人和事再多,到最后,真正温暖、懂得自己的,依旧是自己。

城市随笔散文摘抄篇六

“我们是90后,每天乘着朝阳上学,踏着夕阳放学。这是个学习的时代,这是个萌芽的时代。”

“我们是80后,每天拿着简历奔波于每座高楼,每个单位。这是个创业的时代,这是个奋斗的时代。”

“我们是70后,每天按时上班,按时回家,和家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个温馨的时代,这是个和谐的时代。”

不同年龄的人们以自己最独特的方式享受着这个时代,忙碌的步伐,矫健的步伐,轻盈的步伐,每个人用自己脚步,用自己的节奏迎合这个时代,谱写了一曲丰富多彩的城市足音。

太阳刚升起,我懒散的伸了个懒腰,从暖和的被子里钻出来,又是新的一天。朝阳被浓浓雾色遮掩着,好像还未睡醒,透出一丝微微的红光,但城市却早被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叫醒,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了一天的打拼。也许朝气蓬勃的景象吸引了太阳,它褪去雾色,散发出光芒,天空也渐渐从最初的淡黑色转为宝蓝色了。穿好鞋子,背上书包,我踏着矫健的步伐飞奔向学校。只见街上车水马龙,学生们端着早餐,迈着匆匆的步伐急急忙忙的赶往学校;
拎着公文包,身着西装的白领们等待着公车的到来,怕赶不上时间急匆匆的脚步,跺脚,搓手,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
老人们神采奕奕,穿着软布鞋,昂首挺胸,大踏步的朝公园走去,准备开始晨练的时光。繁华的景象给我鼓舞,仿佛也焕发了我的生机。来到学校,还没进教室,就听见了朗朗的读书声。我放下书包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卖力的读着,似乎想激发活力,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去感染这座城市,去唤醒人们的热情。这是城市脚步,各种苏醒的声音交织而成的早晨。

太阳当头,人们纷纷离开各自的岗位,回家休息。大街上的人寥寥无几,偶尔传来一两声汽车鸣笛。工作学习了一上午的人们需要借助一个短短的中午来好好休息一番,保持下午做事的活力。这是城市安静有序混合一体的中午。

下午一两点,街上走动的人群渐渐增多了,休息过后的人们又重新活跃在大街上。嘈杂声,音乐声又重新涌入耳畔,此时感觉到的是精力充沛后朝气的面貌。一杯咖啡过后,城市精英们理清了思绪,整个人又好似从迷糊的梦乡里来到了充满激情的舞台,全身的细胞振奋起来,在图纸上挥笔写下了设计方案。涂涂改改,冥思苦想,尽可能的把工作做到最完美。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用蓬勃的活力点燃起城市的激情。

傍晚时分,小区高楼的窗台映出这样一幅剪影:精美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小碟,餐桌旁,小孩早已禁不住美食的诱惑,开始自顾自的伸手夹菜。老人们抚摸着孩子的脑袋,眼里流露出慈爱的目光。而孩子的父母在给家人们盛上热饭,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一家人紧靠在一起,大人们忙着给孩子老人轮流夹菜,小小的一片肉不知轮番放在了几个人的碗里。家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月光下,柔情蜜意从每家窗口飘出,蔓延在夜的城市中。

这就是城市一天中最清新真实的面貌,我们每个人以这样的方式和它一起呼吸,共同成长,聆听城市的足音。

相关热词搜索: 摘抄 散文 随笔 2023年城市随笔散文摘抄(六篇) 2023年城市随笔散文摘抄(六篇) 关于城市随笔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