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23年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笔记(五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 2023-12-20 09:48:03 浏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2023年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笔记(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2023年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笔记(五篇)(精选文档)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笔记篇一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写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3.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教学

重点

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2.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教学

难点

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2)分钟

一、导入

1、引用刘勰(xié)《文心雕龙》中的句子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2】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写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不同的景物表现出不同的形貌;
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

2、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板书:写真情实感)

“情动而辞发”,良好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在情感的碰撞中生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新课

教学

(36)分钟

二、交流平台

1.(板书:交流平台)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概括出写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

(1)

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在叙述中流露情感。

(2)

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情感。

2.【出示课件3】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谈谈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3.全班汇报交流。

超链接随机【出示课件4、5、6、7】预设:

(1)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①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借助“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找蚁穴”“看电影画报”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板书:举动)

②你有等待的经历吗?用几句话说说你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挨时间。

(2)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借此来抒发自己心情由兴奋到失望到绝望的变化过程。(板书:环境变化)

(3)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通过动作和心理独白来表达作者等待时的焦急和无奈。(板书:动作和心理独白)

(4)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更能打动读者。(板书:设问)

4.总结。

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表达感情的方法有很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甚至直接写内心独白,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抒发真情实感。

三、初试身手

1.(板书:初试身手)生自由读“初试身手”中的例文;

【出示课件8】

(1)场景一: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例文一: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向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2)场景二: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得分的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例文二:天灰蒙蒙的,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2.这两段例文,分别表现出小作者怎样的心情,用笔圈出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关键词。

例文一:表现出小作者养小狗的心愿终于实现后的快乐、兴奋、欢喜的心情。抓住“微笑”“欢唱”“高兴”等关键词来谈感受。

例文二:表现出小作者篮球比赛失败后的沮丧、自责、愧疚的心情。抓住“灰蒙蒙”“压抑”“耷拉”“无精打采”“讥笑”等关键词来谈感受。

3.再读例文,用横线画出两段例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你发现了什么?

例文一:画出“花儿”、“鸟儿”、“树叶”

例文二:画出“花儿”、“小鸟”

(板书:好:花儿微笑、鸟儿欢唱

不好:花儿无精打采、鸟儿讥笑)

【出示课件9】师引导学生总结:同样是写路旁的花儿、树上的小鸟,作者心情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通过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写几句话来表达情感。

【出示课件10】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情境:钓鱼

心情好: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洒在湖面上,像无数碎金子在闪烁在跳跃。蝉在树上起劲儿地叫着,好像啦啦队一般在为我加油呐喊。一阵清风拂过,柳条飞舞,也如同在为我挥臂鼓劲。我手持钓竿,静静地望着水中的浮标,悠然自得地坐等大鱼上钩。

【出示课件11】心情不好: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也烧灼着我这颗不安的心。湖面上跳动的阳光如万刃利剑,是如此刺眼,我无可奈何地闭上眼睛。蝉在树上聒噪地叫着,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一股热风袭来,空气都似乎变得有了重量,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不耐烦地把鱼钩一次次提出水面,每次都是空空如也。

5.自由练写。

6.小组内互评互改。

7.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概括出写文章抒发真情实感的方法,为后面的“初试身手”提供方法指导。

利用“交流平台”,回顾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突出习作单元的特点。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情不同,自然景物也会附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先习得方法,再运用方法进行片段作文,降低了难度,更高能提高学生写作的信心,激发写作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

四、总结

人的心情不同,对人、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去。

板书

内容

交流平台

举动、环境变化、动作和内心独白、设问

好:花儿微笑、鸟儿欢唱

初试身手

借景抒情

不好:花儿无精打采、鸟儿讥笑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笔记篇二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启发学生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眼睛、耳朵、双手、嘴巴等)进行观察。

3.多角度地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养成观察的习惯。

4.鼓励学生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启发学生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眼睛、耳朵、双手、嘴巴等)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总结: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组课文,每一篇课文都展现了作者的观察能力和细致的描写所观察到的事物的能力。

2.名言导入: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们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寻找有趣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会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把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学习描写我们的观察所得。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名人名言,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周围事物,就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二、交流平台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说一说两篇课文中作者都观察了身边的哪些事物?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留心观察:

①课件出示《搭船的鸟》一文的课文插图,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小结: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认识到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顺风船”的翠鸟。

②课件出示《金色的草地》一文的课文插图,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小结: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却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③学生互相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2)细致观察:

①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小结: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

②课件出示带有蒲公英的草地的图片,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小结: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③学生互相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交流观察方法。

(1)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观察方法,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

第一:观察要有顺序。

1.课件出示: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1)小组交流作者的观察顺序。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时间顺序。

2.课件出示: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小组交流作者的观察顺序。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从整体到局部。

3.出示秋天果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从上到下等。

第二: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

1.举例分析。

(1)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听到的。)

(2)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看到的。)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闻到的。)

(4)课件出示:苹果圆圆的,像柑橘一样大小。遍身滑溜溜的。没有熟透的了的苹果绿绿的,慢慢地由红色占领了绿色的“领地”,最后,苹果熟透了,变得深红。没熟透的苹果,咬上一口,又苦又涩,难吃极了。熟透了,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恨不得一口都吃了,甜丝丝的,让人越吃越想吃,越吃越爱吃。把苹果切开,肉是白色的,里面籽是黑色的,新鲜的汁水,整个苹果吃起来甜津津的,香脆可口,果肉鲜美,从舌尖直沁肺腑,它的味道、颜色、形状都十分惹人喜爱,圆圆的,像个小灯笼一样。

①引导小组学生交流,小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苹果?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苹果圆圆的,像柑橘一样大小。(眼睛——看到的)

遍身滑溜溜的。(手——感觉到的。)

没有熟透的了的苹果绿绿的,慢慢地由红色占领了绿色的“领地”,最后,苹果熟透了,变得深红。(眼睛——看到的。)

没熟透的苹果,咬上一口,又苦又涩,难吃极了。(舌头——感觉到的。)

熟透了,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恨不得一口都吃了,甜丝丝的,让人越吃越想吃,越吃越爱吃。(鼻子——闻到的。)

把苹果切开,肉是白色的,里面籽是黑色的,新鲜的汁水,整个苹果吃起来甜津津的,香脆可口,果肉鲜美,从舌尖直沁肺腑,它的味道、颜色、形状都十分惹人喜爱,圆圆的,像个小灯笼一样。(眼睛——看到的;
舌头——感觉到的。)

3.谈话小结:生活需要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西。观察有六大法宝(眼、耳、口、鼻、舌、手),学会运用这六大法宝,会让我们充分发现生活的乐趣。

4.出示顺口溜进行记忆。

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

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

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

【设计意图:以课内外片段为例进行分析,意在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三、初试身手。

1.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和交流我们了解到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刚刚学习本单元第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并将自己的发现拍下来、记下来或者画下来,大家都有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教师提出小组交流要求:

①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用几句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发现。

②不发言的同学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评出小组内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

(2)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为小组同学介绍的内容进行分类。(动物、植物、景物、人物……)

(4)引导学生为小组同学的观察方法进行分类。(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由外到内、由内到外、从上到下……)

2.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可写的东西还真不少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良好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彼此的发现。借助图片、实物等展示自己观察所得,在交流中获得习作素材。】

3.初试身手: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吧!

(1)提供话题。

①话题一。

雨停了,我和妈妈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小蜗牛正慢悠悠地过马路……

a.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给出的话题为开头接着说下去。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话题二:表姐送给我一个芒果。它的皮是黄色的,摸上去很光滑。放到鼻子边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剥开皮尝一下,是一种很特殊的香甜的味道……

a.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给出的话题为开头接着说下去。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2)自由书写:现在,就请你回想一下自己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用三五句话将自己发现的内容写下来。

①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教师提醒学生身体坐直,注意写字姿势。写完读一读,做到文通字顺。)

②小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独立修改。

③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利用投影进行展评,师生评议,教师小结: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就会发现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变化。希望同学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因为生活有多丰富,习作就会有多精彩!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旨在鼓励学生乐于把自己的发现与他人分享,通过自读修改、互评修改的方式,使学生完善自己的习作,掌握此次习作的方法。】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笔记篇三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

2.知道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了解直接叙述的描写方法。

4.鼓励学生感受说明性文章多样的语言风格。

5.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说明性文章。

2.了解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了解直接叙述的描写方法;
了解说明性文章多样的语言风格。

4.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感受说明性文章多样的语言风格;
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总结: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组课文,都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2.谈话导入: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起因、功能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形式、本质和规律的文章。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阅读说明文的重点在于理解说明的内容,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其说明方法。这节课我们会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学习阅读说明文,试着运用学会的方法说明身边事物的特征。

二、交流平台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太阳》和《松鼠》,说一说从两篇课文中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①通过《太阳》一刻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太阳的“远”“大”“热”以及人类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②通过《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

(3)教师小结: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

2.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太阳》和《松鼠》,说一说从两篇课文中都了解到哪些说明方法?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①列数字。

例如:“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些具体的数字,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作者运用了两个大胆新奇的假设,一是步行到太阳上去需要三千五百年,二是坐飞机到太阳上去需要二十几年,这样既给人留下了比较清楚的印象,又使人读来兴味盎然,使说明趣味化。)

②作比较。

例如:“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太阳“大”的特点,太阳到底有多大,作者都没有运用抽象的数字说明,而是拿地球和太阳相比,指出“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我们对地球之大多少有些认识,太阳相当于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太阳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比之准确的数字更加具体。)

③作假设。

例如:“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通过假设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④打比方。

例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一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例如:“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作者在写松鼠的尾巴时,非常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
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⑤摹状貌。

例如:“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

⑥举例子。

例如:“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利用具体事例说明松鼠“警觉”的特点。

⑦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例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热”时,先用“大火球”作比喻,形象地反映出了太阳的形状及发光、发热的特点;
接着运用具体数字指出太阳的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五千五百摄氏度该有多热?作者通过假设“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加以说明,引起了读者强烈的联想,从而使“五千五百摄氏度”变得生动形象、炙手可热。

(3)教师小结:说明性文章为了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通俗易懂,往往会使用一些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

3.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太阳》和《松鼠》,说一说在两篇课文中除了以上说明方法,作者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事物?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通过对松鼠外貌的细致描述,让读者从文字中可以想象出松鼠小巧可爱的样子。

(3)教师小结:有时候,直接描述也可以反映某一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太阳》和《松鼠》,说一说从两篇课文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太阳》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太阳》侧重于介绍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从表达的方法来看,《太阳》运用了比喻、对比等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太阳》的语言精炼

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例一:科学小品的实用性很强,要求语言准确,这是科学小品最基本的语言特色。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这一段讲的是松鼠的活动范围,文中的“不”、“也不”两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对松鼠不活动的范围进行了说明,意思很明确,语气很确定,这就体现了科学小品作为说明文的一类,要求语言准确无误。再看这一段中的“经常”一词对说明松鼠的活动范围所起的作用,“经常”这个词语表示时常,频率很高的意思,但不是最高。这个词语指出了松鼠频繁活动的范围,但不是所有活动范围,结合后面“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的内容就知道这里“经常”不能去掉,否则就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也是语言准确性的表现之一。)

例二:科学小品的第二个语言特点就是讲究文艺性,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文艺性可以说是它的一个文体语言特点。

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这一段主要讲松鼠寻食的习惯。运用“跳”“叫”“追逐”“怕”“歇凉”“奔跑”“玩耍”“吃”等动词进行连续性的描写,把松鼠的动作和习性描绘得生动形象,动感十足。动词的使用增强了描绘的效果和文学的色彩,使得这篇课文在语言准确的特点之外又平添了许多生动。同时,这一段文字,拟人色彩浓厚,笔端流情,活画出松鼠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它的“讨人喜欢”。)

例三:笔锋富于感情,以形象的语言、拟人的描写使语言生动、活泼而有趣,是这篇课文的语言风格。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这段介绍松鼠形体漂亮的特点,流露出作者特别喜爱松鼠的感情。如“清秀”原本指美丽而不俗气,一般用来形容青年男女的面容,文中用来形容松鼠,就突出了它的漂亮,作者的喜爱之情也暴露无遗。同样用法的还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四个形容词。另外一些表程度的副词如两个“非常”、“格外”、“老是”、“最”也或多或少地流露了这种喜爱之情。)

(3)教师小结: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有的活泼。

三、初试身手。

1.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和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说明方法。下面请你选择身

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1)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阅读泡泡语,看能不能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电视塔,突出它的特点。

①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用几句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发现。

②不发言的同学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评出小组内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

(2)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为小组同学介绍的内容进行分类。(样子、构造、作用……)

(4)引导学生为小组同学的说明方法进行分类。(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2.教师评议,进行总结。

3.初试身手:写几句简短的话来介绍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用上多种说明方法。

(1)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教师提醒学生身体坐直,注意写字姿势。写完读一读,做到文通字顺。)

(2)小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独立修改。

(3)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利用投影进行展评,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4.拓展交流:如果将一篇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会变的怎样?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附: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

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笔记篇四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一、明确交流主题

把师生的交流对话补充完整。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它们属于什么体裁?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明性文章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一些说明方法,你们知道哪些呢?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这两篇课文哪一篇主要采用了这些说明方法?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松鼠》一课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这两课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二、交流说明方法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的温度高。()

2.“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三、初试身手

1.请你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说出电视塔高的特点。

(1)列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事物,向大家介绍一下,注意说清楚事物的特点。

a.铅笔b.书包c.小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一、示例:生:它们都是说明性文章。

生: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生:《太阳》一课。

生:《松鼠》一课运用了直接描述,说明了松鼠的漂亮、可爱。

生:《太阳》语言平实,而《松鼠》语言活泼。

二、1.√2.×3.×4.√

三、示例:1.(1)这座电视塔高368米高。

(2)这座电视塔比旁边的高楼大厦还要高出许多。

(3)电视塔就像一位巨人屹立在城市中央。

2.示例:我有一支铅笔。它有一头银光闪闪的头发,配上一顶红彤彤的帽子,像一位小小的绅士。它身高19厘米,腰围2.4厘米,穿着浅灰色的外套,漂亮极了。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笔记篇五

交流平台 :

初试身手

教 学目标 :

1.了解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目的,了解说明文。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风格的多样性。3.会用说明性的语言说明身边的事物,正确运用说明方法。教学 重点 :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教学 难点 :

会用说明性的语言说明身边的事物,正确运用说明方法。

教学 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文,谁来说一说这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太阳、松鼠的什么特点? 生讨论并总结:

板书:说明事物的特点 太阳------远

热 松鼠------漂亮

乖巧

驯良 作者为了把说明对象交代清楚,就使用了说明文这种体裁。

二、整体感知。师:结合我们学过的这两篇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和同学们交流。

师总结: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通俗易懂。

师:为了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清楚,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会采取哪些方法? 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

板书:1.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介绍。

2.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师: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出相应的例子。

生总结并回答: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等。

《太阳》一文就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三、比较鉴别。师:同样是说明文,《太阳》和《松鼠》相比较,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生总结并发言

同样是说明文,和《太阳》相比,《 松鼠》一文的语言更加生动。

师: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对比,我们可以明白,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性的,《太阳》一文语言较为平实,《松鼠一文的语言更生动,描述更细致。

板书: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四、初试身手。我们明白了说明文的写作目的,也知道了怎样写说明文。现在,就让我们试着写一写身边的事物吧。

要求:选择身边的事物,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

生自由选择,组织语言 师请同学在全班交流,并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提出优点和不足。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五、作业布置。同学们,我们也可以把《白鹭》这篇散文的 2-5 自然段改成说明文。要改成说明文,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白鹭的特点。然后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板 书设计:

交流平台 :

初试身手

选材

说明事物的特点

写作方法-----突出特点

相关热词搜索: 初试 身手 交流平台 2023年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笔记(五篇) 2023年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笔记(五篇)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笔记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