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23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8篇)

发布时间: 2024-02-18 13:16:02 浏览:

篇一: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2023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计划

  道德与法治课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它意味着道德与法治课要把新课标要求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搞好道德与法治课中考复习,让学生从容面对中考,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呢,我制定的计划如下:第一阶段

  1.在本学期上完九年级政治上册,下册前两单元课本。

  内容:上册共四单元八课16节,下册共二单元四课8节,共十五课24节,每节大约两课时,共48课时。

  时间:上册在本学期10周左右结束,下册在第13周左右结束。

  目标:扎实备课,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及格率和平均分。

  方法:找准考点,讲清难点,把握热点。通过课前提问、课堂练习、课后背诵、单元小结、单元测试、单元热点小专题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背诵、做题情况及时检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及格率,尖子率和平均分。

  2、本学期第14周-19周重点抓A级考点。

  第二阶段

  二轮复习

  第一轮抓基础,全面梳理课本知识(2023年3月-4月中旬)

  1.

  通过模块复习,抓基础知识

  模块一:法律专题(特殊保护、违法与犯罪,权力与义务、依法维权,宪法,全面依法治国)

  模块二:国情(改革开放、共享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文化与精神,人口资源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制度)

  模块三:个人与集体,承担责任,劳动

  2.完成模块训练答题

  第二轮再提高(4月中旬-5月底)

  1.做备考指导,带领学生解读中考会考指导说明。

  2.训练答题技巧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3.考点归纳,热点,高频考点强化训练。

  4.每周一套真题。

  组长检查完成情况,教师抽查讲解

  4.时政材料解析

  第三轮(6月-中考):查缺补漏

  1.

  通过市二统测,找准教学短板,精确补漏。

  2.

  教研组集体命制2套模拟题。

  希望通过以上计划与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在2023年中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篇二: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篇三: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备战2023年道德与与法治中考总复习考点微专题:法治

  一、考向分析

  .“法治”“依法治国”是近年来中考常考的知识点。经常结合具体案例、时政热点、宪法修改等,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漫画题、活动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备考时应重点把握法治的重要意义,怎样厉行法治、依法治国的意义、要求,青少年怎样做等。复习备考时,要重点关注法治的重要性和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做法、依法行政、厉行法治的要求。

  二、知识结构

  三、专题训练

  (一)中考真题演练

  1.(2022年辽宁鞍山中考)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

  ①反映全体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③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④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22年湖北江汉中考)2022年6月5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娱乐健身音响音量过大、室内装修活动、宠物叫声等扰民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对此,同学们踊跃讨论。你赞同的观点有()

  ①“德治”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法治”,小题大做

  ②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行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③我们是未成年人,在家娱乐健身应该不受该法约束

  ④良法还需善治,它的实施还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2022年北京中考)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2020年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8月

  上图中的“一规划两纲要”,共同构建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描绘了一幅更加恢宏的法治画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要求()

  3公民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③实行良法善治,因为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④行政机关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22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生活中,同学们或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下载手机软件,被要求获取定位或读取通信录:扫描二维码点餐,被要求“授权访问用户信息”……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滥用、泄漏,导致公民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2021年11月,我国正式出台并实施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此法的出台()

  A.能杜绝公民个人信息遭到非法泄漏

  B.标志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

  取得突破

  C.明确任何信息收集行为都是违法的D.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推进良法之治

  5.(2022年湖北荆州中考)“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是明代政治改革家张居正提出的观点。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他的这一观点对我国当今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有效实施

  ②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效,建设法治中国

  ③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④法律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22年湖北武汉中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围绕“凝聚法治共识”各抒己见。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小丽;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B.小武: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小玲: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D.小江: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7.(2022年四川遂宁中考)

  2022年3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意见》从四个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二是推进政

  务服务规范化,三是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四是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这有利于()

  ①中国共产党尽快实现我国人民同步富裕

  ②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宗旨

  ③建设法治政府,防范政府行政权力滥用

  ④政府依法行使权力,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2022年江苏连云港中考)我国政府用“三张清单”来明确政府权责,让政府的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权力清单”要求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负面清单”要求政府“依法行使审判权"③“责任清单”要求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

  ④“三张清单”要求政府“行使宪法监督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2022年辽宁阜新中考)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

  A依法治国

  B.依宪治国C.依法行政

  D.依宪行政

  10.(2022年山东青岛中考)十三届全国人大在网上公布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截止到2022年1月22日,共收到85221名网民提出的423719条意见和近300封群众来信,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

  A.全国人大作为行政机关尊重和保障了基本人权

  B.监察机关通过行使监督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C.全国人大和人民群众可以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

  D.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

  11.(2022年湖南长沙中考)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话音刚落,广告就到了,是手机App在“偷听”我们吗?这其实是某些不法App擅自调用手机麦克风、通讯录等权限,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对此,相关App运营商须()

  A.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经营者

  B.严守底线,诚信合法经营

  C.积极举报,保护公民隐私权

  D.完善法规,维护信息安全

  12.(2022年湖南益阳中考)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部分法律条文中的具体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是因为()

  ①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②道德对法治文化具有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④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2022年山东威海中考)聚信仰之力

  法治之光守护公平正义,法治共识铸就复兴之路。法治中国,正在路上,请跟随以下热点镜头共同感受法治中国的脉动。

  镜头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强调: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镜头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围绕重要领域有序开展法律的立改废释工作;行政执法水平普遍提高;以司法体制改革破解司法腐败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全民普法工作,“全民守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镜头三:编纂民法典,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快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进程,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了重要保障。

  (1)针对镜头一强调的内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镜头二体现了法治中国建设哪些方面的历史性成就

  (3)镜头三彰显了怎样的宪法原则

  法佑成长,请从“依法办事”的角度淡谈你将如何“与法同行”。

  14.(2022年贵州六盘水中考)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部分)

  请认真阅读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厉行法治的哪一项要求?

  (2)请结合(1)问中的要求,分析它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15.(2022年广西贵港中考)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民族强。当前,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

  【良法之治】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施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良法善治】2021年12月8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其中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规划》提出: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种业基地建设、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履行法治】

  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

  (1)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系列法律法规,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必要性。

  (3)作为青少年,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二)新题对应训练

  1.“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梦的实现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保障。失去了法治,中国梦也便成了空谈。法治是现代__________的核心。

  ()

  A.政治文明

  B.精神文明

  C.物质文明

  D.社会文明

  2.2022年7月,因违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危害国家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以80.26亿元罚款。滴滴公司对此回应称,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将配合监管,完成整改。这表明我国()

  ①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

  ②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容任何侵犯

  ③企业应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经营

  ④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尽快补上执法不严这个环节的短板,政府应该做到()A.科学立法

  B.全民守法

  C.依法行政

  D.落实守法

  4.家庭教育是传统“家事”,更是重要“国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通过立法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与促进。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④我国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实行良法之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A.祖国完全统一

  B.建设现代化强国

  C.社会公平正义

  D.人民幸福

  6.为铲除“黑中介”。让百姓踏实找房子、安心找工作,北京法院依法审结19起“黑中介”恶势力案件,并向有关单位发送一批司法建议。案件的审结()

  ①体现良法

  善治

  ②体现宪法的精神

  ③消除了违法犯罪现象④规范着权力的运行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因为()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②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③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④政府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下图中①和②对应的方框内应分别填入()A.依法执政规范司法权

  B.政务公开提高公信力

  C.提供服务﹐对人民负责

  D.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

  9.为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需要公民做到()规范政府的行政权,防止权力滥用

  B.将政府的权力引导到法治轨道上

  C.依法行使行政权,管理公共事务

  D.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10.政府部门要崇尚法治,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让权力公开透明、阳光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有了社会监督,政府就能依法行政

  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依法行政

  ③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厉行法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④公民要积极参政,政府依法行政

  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1.厉行法治的实施有赖于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以下公民的做法不符合这项要求的有()①某休闲农庄老板小顾从来不申报纳税

  ②北京一男子吕某在网上发帖诋毁救火英雄

  ③中学生小军发现有可疑航测器,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④“网红”主播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内销售假冒产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在陕西咸阳,通过将法律知只、法治故事与社区秦腔表演、文艺演出等相结合,法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在广西宁明,法院开设“大

  榕树”普法课堂,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法律知识;在福建福州鼓楼区,检察机关开设的“云课堂”覆盖辖区全部学校,通过一块块屏幕传播法治理念……这说明()①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让社会王义达治文化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②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③厉行法治,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还要强化宪法监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依法治国

  自我保护】

  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1月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知》指出,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3)当发现或者遭遇黑恶势力违反犯罪时,我们青少年该怎样保护自己?

  14.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漫画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怎么做

  15.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一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确立了今后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纲要》还提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主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材料二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全社会对法治的普遍信仰,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不断打造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才能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

  ◎我思考

  (1)为什么我国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我探究

  (2)有同学认为,只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依据先法和法律的规定,政府就能做到依法行政。请你对这一观点简要评析。

  ◎我践行

  (3)请为政府如何做到历行法治,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提出你的建议。

  (4)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厉行法治而努力

  参考答案

  (一)中考真题演练

  1.D【解析】本题考查良法的要求。依据教材知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故①说法错误,②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2.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依法治国。没有正确认识噪音污染防治法实施的目的,故①说法错误;依据教材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音污染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表明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良法还需要善治,它的实施还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执法,故②④说法正确;在家娱乐健身也应该遵守法律法规,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3.C【解析】本题考查建设法治中国。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题干中的“一规划两纲要”,说明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行政机关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故②④正确;公民不能严格执法,故排除①;有了法律制度不到一定就有法治,故排除③;故本题选C。

  4.D【解析】该题考查依法治国。分析题目,我国正式出台并实施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法的出台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推进良法之治;D符合题意;A说法太绝对,错误;B与法治政府建设无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说法太绝对,错误;

  故本题选D。

  5.B【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题目信息涉及法治建设,启示我们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有效实施,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①③符合题意;题文涉及法律的实施,不是如何立法,②不符合题意;题文未涉及法律的要求,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解析】本题考查建设法治社会。据所学知识,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D都是对法治社会正确理解,故ABD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7.D【解析】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意见》的实施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防范政府行政权力滥用,有利于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宗旨,依法行使权力,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所以②③④正确;①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①排除;故选D。

  8.B【解析】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我们要建设法治政府,依据教材知识,“权力清单”要求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责任清单”要求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故①③正确;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故排除②;政府无权行使宪法监督权,故排除④;故本题选B。

  9.C【解析】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故AB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正确答案是C。

  10.D【解析】本题考查厉行法治。网民的意见和群众来信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明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D正确;全国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监察机关,排除B;人民群众不能行使立法权,C错误;故本题选D。

  11.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关键词“不法App、违法违规收集、运营商”等可知,为解决题干中的问题需要运行商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用户隐私权,自觉做到诚信合法经营,B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角度是APP运营商,ACD是从行政机关、公民、立法机关等角度,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A【解析】我国之所以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是因为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法律要靠人来实践,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撑和滋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道德对法治文化具有支撑作用,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道德具有教化作用,不具有强制性。故选A。

  13.(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考虑违法的后果;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张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公民个人,需要运用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3)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公民个人,需要运用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办事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14.(1)公正司法。

  (2)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合法利益,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厉行法治的要求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法治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15.(1)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

  (2)①我国政府要依法行政,履行职能;②要对人民负责,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有利于保障种业安全、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④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⑤有助于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①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②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积极参与法律宜传活动;③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①勇于同破坏法治中国的言行作斗争等。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需要运用法律的特征、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政府,需要运用建设法治政府、国家安全、以人民为中心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3)本题要求回答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参与法治中国建设,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二)新题对应训练

  1.A2.A3.C4.C5.C6.A7.A8.D9.D10.B11.C12.A13.(1)①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和政府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4分至少两点)

  (2)①积极宣传扫黑除恶反腐的重要性和意义。自觉承担责任。

  ②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投诉或举报。

  ③行使自己的批评建议权,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

  ④向黑恶势力和腐败行为作斗争。面对黑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勇于

  斗争,善于斗争。

  ⑤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觉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⑥努力学习,树立法律意识,学法、守法、护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3)①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②要保持冷静,机智应付。不要盲目同黑恶势力和犯罪分子搏斗

  ③既要勇敢机智又要讲究策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在力求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用智慧保护自己。

  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⑤万一上当受骗被抢夺抢劫和被拐骗绑架以及敲诈勒索了,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观察和了解所处位置和周围的情况,以便找机会逃走,一个人面对时不要大喊大叫,要假装顺从,伺机逃跑,逃到人多的地方寻求帮助或报警。看到人多时可以大声呼救或者提示别人来帮忙。还要注意尽量记住犯罪分子的相貌特征、逃跑路线、车牌号码等,伺机报警。

  14.(1)漫画一中民法典的实施为全面依法治国助力,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漫画二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我们要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

  务观念;积极宣传宪法和法律,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15.(1)①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②建设法治政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③建设法治政府,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政府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因为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政府依法行政,需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等等。

  (4)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积极宣传法治;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权威;等等。

篇四: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双减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备考策略建议

  一、2023年中考课标、教材对于备考的特别说明

  根据202X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考试命题意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正确导向,二是提高命题质量,三是加强命题队伍建设,四是完善保证机制。考试命题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固建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保护”。202X年版课标的主题体现重要的命题方向,特别是政治方向;同时基于现实情形(新旧课标并存、根据旧课标编写的统编教材)推敲,故本书一轮备考将新课标中的主题和统编教材、旧课标要求的课程内容这三者进行融会,根据202X年版课标的主题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新旧课标及统编教材这三者共有的内容应当是备考的重点。据此,初三的道法教师要做好新旧课标的具体对照,并勾连统编教材,供备课组教师备考作参考用。

  二、夯实知识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第一,充分掌控课堂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习效率。学生要明确听课目的,集中精力听讲,做到耳脑并用,边听边摸索,可以在听讲的进程中向自己提出“老师讲的观点是否与事实相符”“提供的论证材料是否全面”等问题,使自己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会记录课堂笔记,将重点、核

  心知识点、关键词句等记录下来,同时记笔记也有助于避免思想分岔;课间注意适当休息,适当参与课外活动,做到劳逸结合。

  然后,课下及时复习,重视知识积存。打好知识基础的关键在于积存,但是积存的进程是重复且容易使人疲劳的,因此要掌控科学的方法,重视辨析知识点,学会准确区分“是什么”“为何”“怎么做”等,避免混淆概念。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平时重视强调辨析,指导学生做好总结归纳,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最后,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准确掌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课下练习时,可尝试排列与一个知识点相干的其他知识概念或理论,由少及多,由点到面,渐渐构成知识框架。

  三、重视方法掌控,加强思维训练

  学生要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除了坚固掌控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控一些解题方法和答题技能。在平时学习中要加强各种题型的训练,重点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会多角度多层次摸索问题,运用多种方法灵活解决问题。针对挑选题,我们可以使用直选法、排谬法、排异法、排正法等方法选出正确答案;针对非挑选题,要学会审读材料、掌控关键信息,审读设问、辨清答题角度,联系教材知识,构

  建解题思路、正确组织答案;要学会科学的审题方法,重视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

  四、关注时政热门,紧密联系生活

  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具有很强的时政性,广东中考试题命题一样将时政热门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在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控和运用的同时,考核学生对国家时事、社会热门事件等的了解。在复习进程中,要注意浏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等网站,收集国家、地方新闻素材,适时关注时政热门,特别要注意重大新闻事件、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话题、社会问题、与学生相干的方针政策以及先进人物事迹等。要培养勤于摸索的良好习惯,学会分析时政热门材料并链接教材知识,以事联理,事理结合,逐渐提升知道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可利用时政热门作为背景材料设置课堂训练、作业或试题,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五、精练好题优题,学会规范答题

  掌控审题技能,提高解题能力是中考备考的重要目标之一。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试题训练。试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而是不同类型的典型试题做得越多越好。复习时要注意对试题的归类,挑选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试题训练。要重视中考真题的练习,通过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等情势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学会整理“错题集”,可重复练习自身易错试题或做过的错题,准确掌控易错易混知识点和易错题型。教师要重视试题的讲授,精选高质量试题,向学生讲清各种题型的特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格式要求,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

篇五: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奋斗中考

  不负韶华

  ——中考思政备考策略

  文科组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转眼间我们已进入初三阶段,中考成了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为完成好这一工作,让每位同学都能进入理想的高中,将我校的教育教学推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经过初三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商讨,特制定了复习计划。

  一、达线目标:

  中考目标:达A率20%;达B率55%,达C率90%。

  二、明确目标,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1.研读考试大纲。《考纲》上面有明确的命题原则、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要求以及所占分值的比例规定,是指导九年级复习教学最有效、最科学的依据。在研究《考纲》的过程中,注意比较今年与去年的区别,列出其中新增、被整合、或被副去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重视对历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的分析和比较。

  从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上,最大限度地总结和掌握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把握重点,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灵活

  “三轮”推进,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在第一轮复习中紧扣教材,夯实基础,逐一过关,不留死角。同时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复习时可以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尽量避免死记硬背。

篇六: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精选9篇)

  要针对考试考试范围,明确所需要记忆的内容是否全部过关,比如语文的古诗词、数学的公式、英语的单词等,千万不能因为需要背诵的内容多而忽视。下面店铺整理了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仅供参考!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篇1一、深入研究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中考复习的重要导向依据,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对考试说明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解读,方能掌握复习的方向、确定适合的复习策略,研究考试说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研读命题原则。命题原则是出题者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基本的准则,从命题原则中我们能基本掌握试题命题注重考查的方向,以及设计的理念等内容,这些内容是我们复习时的一个重要的导向。

  2、明确考试范围。每个地方的考试范围可能都不尽相同,而且随着教材改革的进行,考试范围的不确定因素就更大了,怎么考、考什么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问题,根据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才能确定有效复习的范围。

  3、对照考试内容,整理复习题纲。逐条对照,根据教材内容整理出适合学生使用的复习题纲,形式不必要统一,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编辑版式。

  4、为学生解读试卷的形式、结构、题型和分数分配等问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考试的内容是“万变不离其宗”,这里面所说的根本指的就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以及最重要的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就谈不上运用。复习时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尽量避免死记硬背,比如背诵时我们可以把每段文字的中心主旨找到,再加上一些关

  键词、提示语等,尝试着借助这些内容把整段文字扩展复述出来。另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关注时政热点,提高学生敏感度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材和试题都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尤其是考试,通过时政热点体现试题的时代性、灵活性,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已成为中考试题的一大特点。试题的选材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复习中,仅仅是对课本内容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将书本知识与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高科技奖励大会、品牌文化节目、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在各种国际论坛峰会中展现的中国智慧等,都能涉及到学生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抓住热点,认清问题实质,提升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实践验真知

  虽然现在不提倡题海战术,但做题仍然是复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对知识有了整体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之上,加强做题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做题,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另外还要强调主观性试题答案要尽量使用书面语言(政治术语)来表达。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篇2一、复习方法及有关时间安排

  第一轮:二月底到四月初之前,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反复落实基础知识,先概念后原理,学会整理知识,查漏补缺,认真钻研教材,在练中发现问题,不留知识疑点,达到准、全、牢、熟,把知识梳理一遍。因此,复习时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先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目题的顺序再次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枝干。然后回归课本,仔细阅读教材,把每一目题下的知识点填充到图表的对应位置,使知识大树枝叶丰满。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有利于同学们把握知识之间、节与节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试中同学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初3政治分4个单元用4周。

  第二轮:四月初四月底,知识整理阶段。以知识的联系运用为主,进行整理。复习要注意:

  (1)着重各课的重点、难点及重难点之间的关系。

  (2)适当地打乱章节顺序,将相关知识合并,做到融会贯通。

  第三轮:四月底五月初,社会热点专题复习阶段。充分利用《中学生中考时政导航报》提供的知识内容,结合学年度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划分专题。

  练习以选择和资料分析为主,加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多选典型的题练习及20xx年的较好中考试题。

  社会热点专题复习用三周。

  第四轮:五月初五月底,知识弥补及模拟阶段。要重新复习所学的知识,不把练习册、试卷中曾错过的题完全弄明白,罗列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然后把这些大事与哪个知识点都有什么联系对应罗列出来,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点,在临界点之前,在回复一遍,克服懒惰思想和松劲情绪,要培养综合能力,因为在中考试卷中,常有综合性题目,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最后:六月初,做20xx年各地市中考试题,进行两次模拟。

  二.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工作

  在总复习这段时间里,要学生牢固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具有更广的时事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上课专心听讲:

  就是集中精力,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听清楚。要记好课堂笔记,课堂上积极发问,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的理解。中考复习不同于平时的复习,要以实际出发,凡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一带而过;凡是容易误解的,要正误对比;凡是难以理解的,要重新学习。在方法上,不要象平时学习新课一样一节一节的慢慢学习,要将教材上

  的知识串起来,要认清各部分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相互联系,虽然打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上课专心听讲,还要把握住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首先,识记:是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和再认,就是记住。考试改革后,虽然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这类知识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其次,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理解可分为理解概念或原理。理解概念,也就是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懂字当头,不是背字当头。再次,运用: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材料、新问题中,分析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的问题。即情境出在课本外,道理落在课本中,有较强的时代感,不仅要懂,而且要在用上下工夫。这一层是对知识掌握提出的更高要求,把知识和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出人所料又不出所料。

  (二)多练:

  复习中的多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使学生负担加重,而是通过多种题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基础知识。多练要求我们首先要精心选择题目,由浅入深,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口头回答、讨论、试卷分析等。在复习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一些模拟现实问题的情境,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多练要注意练习的题目要对应中考,其次,要培养临场经验,经过平时考核和模拟考试,力求把题答准、答全,要正常发挥出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

  中考要获得政治科目的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四)整理归纳、查漏补缺。

  临近中考的复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零

  散的知识点理成线再织成网,做到既能分散又能集中,使自己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不留后患。把单元、章节的内容纳入整体知识体系中去把握,要指导学生搞清一单元一课一节的内在结构,又要挖掘不同的单元、课、节等之间的有机联系,使知识以网络化呈现,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由的发现知识和领悟创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这样的解析、挖掘、创新,最终一定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适应中考的考试形势。

  (五)学会审题和解题的方法: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是对试题作出准确回答的关键。考生在审题时常犯的毛病有两点:一是拿到试卷后,为了赶时间而急于作答,审题不认真,观点不全,内容不充实;二是审题错误,所答非所问,答案不切题意要求。为此,在审题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审题时头脑要冷静,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其次在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意要求的前提下,拟答案要点,确定答题范围,另外,要抓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试题中的关键词如题目中的眼睛,抓住了题眼就等于抓住了答题的根本,从而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最后,在答完试卷后,不要急于交卷,应将题目与答案对照检查,发现错误与遗漏之处及时修正和补充。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方法,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竟如何是最佳的复习方法,是对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篇3一、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复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订复习计划不仅能节约时间,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时间安排得越合理,计划制订得越科学,可供我们支配的时间就越多,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复习也会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考前,我通常把计划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四月模拟考试之前。通览九、八、七、三个年级的教材,按照去年考点要求,在注重细节的同时,明确重点内容,不留死角,即进行专题知识复习。按照国情、国策、法律,道德顺序进行复习,新考点到后就按照新考点复习。第二阶段,四月底到五月。进行热点知识复习。在本阶段中,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重大时事热点以及与学生思想状况相联系的时事材料为主要内容,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五月底到六月中考前。进行知识再回忆、再归纳、再整合,尤其要注意学生经常做错的试题、难以把握的题型,要求学生克服懒惰思想和松劲情绪,培养其综合能力。对今年的重点、热点进行强化训练。

  二、复习课堂结构

  第一阶段,考点+练习+评讲+反馈+小结。第二阶段,(1)热点展示;(2)学生归纳出教材结合的知识点,老师小结;(3)老师设置该热点中考可能出现的疑问,学生进行分析、归纳、解答,老师进行讲解、小结,并指出类似题答题方法。第三阶段,考试+评讲。

  三、认真钻研教材,抓住知识重点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知识专题复习,对我们正确迎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夯实基础。(2)连点成线,形成知识链条。所谓连点成线,就是以某一内容为点,全面整合教材所学知识。(3)连线成网,构建知识体系。在进行专题知识复习时,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思考,对一个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析,从而做到细致、全面。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到大、由粗到细,全面掌握所学知识。(4)解读考点,强化所学知识。

  当我们在进行专题知识复习时,尤其要重视对考点的解读,掌握考点所对应的各自内容,再进行深入分析。

  四、抓住热点时事,全面进行解读

  在中考试题中,必然要把所发生的时事热点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命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对于热点知识绝对不能放弃,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篇4一、本期总复习的规划

  本期总复习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形象地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的整体网络系统。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其方法:首先,以课、单元为单位,全面落实双基,清理知识点,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双基内容,重点是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

  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实战演练,做好题型解法专题复习。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主要是各县市质检卷),提高应考能力,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解题方法和技巧训练,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

  二、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同学们存在几种错误的心态:第一种:认为政治考试是开卷考,开卷考试就是在考试的时候拿着书本或资料抄,有书或资料谁不会抄,平时就不需要花力气复习了,有的同学甚至上课不注意听,课后也极少花时间复习政治;第二种: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查能力,在课本上根本找不到答案,课本知识学得再好也没用,干脆放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第三种:认为开卷闭卷考试都一样,只要把知识点都背下来,就没什么问题了,课堂上不注意听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不研究课本知识与时事、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的结合……这些观念都是十分错误的,要想中考政治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开卷考试,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科学备考。

  三、复习策略

  思想政治开卷考试,主要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着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无论是对学生还

  是对老师都不是降低了要求,反而是能力要求的培养和提高。对此,我们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又好又快地搞好中考政治复习,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呢?下面谈谈几点复习策略。

  (一)准确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能力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运用。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突出能力的考查,但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铺垫。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最能体现课改方向命题趋势的开放性试题,答案也都几乎源于教材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原理),通过课外热点问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能力,即考查运用所学概念、原理、观点和生活经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说,开放性试题丝毫没有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况且开卷考试的题量大、涉及知识面广、材料新,来不及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熟悉,回答起来是很困难的,无论评分标准多么宽泛,但答案最终是通过教材的相关原理或专业术语体现出来的。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

  首先,要做到心中有书。最起码要通晓教材,搞清各课的课题,全面复习,理清知识脉络,并能从整体上把握每一课的内容。

  其次,要科学、准确地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少背多思,注重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别是《中考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和运用的内容,往往是命题人设计主观试题的依据。

  再次,要融会贯通,构筑体系。对照《中考考试说明》要求,既要抓住贯穿教材的线索并依据其内在联系概括、归纳、总结、综合,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系统化,网络化;又要注重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搜索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内容串联在一起,由一个点向周围发散开来,打破教材原有的秩序,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具体运用的环境下,就能做到对想用的知识“信手拈来”,快速而又准确。

  最后,在复习完某一课或某一单元的知识后,把零散的知识点以

  问题的形式归纳出来,然后想一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都讲了哪些问题,可以和其他哪些单元的知识有关联、还可以和哪些时政热点、社会热点联系在一起。如:在复习九年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时,不仅要了解我国的资源及环境现状,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还应联系每年两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如:低碳经济成为两会热点首先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具体事例等。此问题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何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

  (二)关注社会“热点”、学会用教材知识去透析社会现象

  紧密结合时事与社会热点话题,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如“两会”的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谐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时政热点;抗震救灾、禁止免费赠送塑料袋、“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民生问题等社会热点,这些反映人民生活、贴近人民生活和贴近考生实际的素材,都可能成为中考命题选择的对象。另外,如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等一些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展望人类未来,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问题,它们的内容丰富、时空跨度大,能给试题提供更为广阔的背景,也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对时政材料要尽可能地做到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寻找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点,理解“热点”的精髓,并能加以剖析。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篇5(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本轮复习采用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能灵活运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轮复习要过三关。(1)记忆关。必须做到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使其系统化。(2)基本方法关。传授学生解题技巧和做题规律。(3)基本技能关。

  复习目标要明确,讲和练做到有的放矢。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第一阶段的复习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

  复习中要紧紧围绕教材,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二)、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要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三)、第三轮复习:模拟练习。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要注意的问题有: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

  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篇6复习方法与策略

  在初三中考政治复习中我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必须时时关注学生,不断进行学情分析。

  中考复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教当然重要,但学更重要。我认为备战迎考的前提和关键都是学生。我们教师做得再好,如果学生不愿买我们的帐,最终还将是事倍功半。所以,平时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经常采用谈话、表扬、批评、鼓励等柔刚并济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尽最大努力使学生自己想学,愿意学。当然,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贪玩,不想吃苦,只愿收获。所以,在保证百分之百安全的前提下,必要时,也要对那些升学有望、想升学但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学生压着学。

  第二,教育学生要认真研读教材,熟悉教材的内容。

  第三,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许多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和测试中文字表述能力相当差。主要表现为:1、思维混乱,写出来的答案教师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语句不完整,表述不清楚。让他自己读他也读不通,不知所云。2、不用政治术语答题。有时虽然意思答对了,但如果缺乏政治术语,答案肯定不规范,得分率肯定不会太高。3、答案缺乏条理性,太笼统,不具体。写出来的答案是一大段,改卷时教师需要从里面给学生找得分点。比如在回答消费者该如何维权这类试题时,学生回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具体怎么运用法律维权却说不清楚,这样回答得分肯定低。因此,我认为在政治课上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对这一方面的训练我一般采取专项集中训练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做作业时,让学生写“环境保护倡仪书”,写小论文,建议书,写的时候把建议归纳为1、2、3点,表述尽量使用政治术语,表述尽量做到具体明确。经过训练,学生写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第四、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课标》,分析命题说明。

  《考试说明》和《课标》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指挥棒,也是中考命

  题的依据。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课标》,我们就能够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方向。中考前的《考试说明》和《课标》对考试的性质、范围、要求以及内容、题型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和详细说明。这些规定和说明是学生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依据说明进行复习,就会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缺点,使中考复习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第五、要比较合理地设计三轮复习步骤,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系统,灵活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1、在第一轮复习中,要系统复习,以教材为主,明确、强化教材中的各知识点、重要观点和重点问题及其答案。

  2、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可以按知识理论种类分专题,也可以按题型种类分专题。复习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第二轮专题复习,是针对第一轮复习的弱点和不足,而进一步使知识理论系统化。所以,在知识理论讲解时,要尽力做到抓点带线,以线带面,理清、构建知识系统。比如:从人口问题→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教育科技,等等。在习题练习时,要做到练基础、练规范、练一题多变,要避免重复无效的“重复型”训练。

  (2)要关注热点题型,联系社会时事热点。

  3、在第三轮复习中,重点应是查缺补漏、强化提高,关注答题技巧、质量和速度,积累应试经验,培养、提高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最佳竞争状态和实战能力。要做到:

  (1)完成一定的综合模拟训练题。

  (2)重点训练学生的审查设问的能力、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联系整合知识的能力、形成准确答案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明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命题规律和答题要领,掌握各类题的解题方法、技巧和规律。

  (3)不断强调、纠正看错、写错、表达不清、回答不完整和书写草乱不规范等一系列毛病问题。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篇7政治作为中考一门科目,考点内容清晰,也有一定的答题方法。

  不过真要想在最后复习阶段将知识点梳理清楚,苏州立达中学的老师给大家来支招。

  一、端正复习态度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大凡成功都离不开一个人的态度。任何一门科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思想品德也不例外,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总认为政治作为开卷考试不需要花时间看书复习,对于基础知识还是比较陌生,导致考试时间来不及,效果不佳。

  二、理清复习脉络

  中考政治考点内容非常清晰,可以根据能力自测上的能级要求把理解、运用部分的知识整理出来,形成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心理、品德、法律、国情部分分块整理,并把每一单元的知识整理成思维结构图,理清单元、课标题、大标题、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果能从细微之处入手,耐心梳理政治考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自然能融会贯通,轻松应答。

  三、注重解题方法

  学校老师在上课或评讲试卷时都进行了解题方法的指导,同学们在复习和做练习时不要盲目赶时间,要先分析题型、答题范围以及答题要求,按答题的规范要求科学审题、答题,切不可为赶时间随便乱抄,批卷老师是不会按你的辛苦程度给分的。

  四、完成适当练习

  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完成必要的综合练习,不能光说不练。看书是织不出漂亮的毛衣的,必须拿起针线亲自编织几遍才能学会织毛衣。哪些会了,哪些还有问题,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发现。对症下药,熟能生巧,自然会取得实效。

  五、关注时事热点

  初中版时事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必须加以足够重视。要重点关注国内外大事记、名师导学、考考自己等重点栏目,培养阅读材料、科学审题的能力。

  六、理清易混易错

  课本中有些知识总是易混易错的,如根本、基本、最起码、最重要等,这些知识都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平时的练习卷中,同学们在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多加注意,多看几遍,以期更好地巩固。

  七、充满自信心理

  自信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在考前一定要充满自信,首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学校和老师,也就是战略上要藐视它,中考也就是一场考试,同时又要正确认识自己,不可自大自满。认真做好复习准备,在战术上重视它。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篇8政治开卷考试已有几年历史,抓好毕业班学生的复习工作仍是每个带毕业班教师所面临的头等重要问题,本人带毕业班多年,从方法入手,从容应对;学生学得游刃有余,临考不忧。那么政治复习课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呢?下面从三方面着手分析,供大家指正。

  一、实基础知识,强化综合练习。

  5月份以前,主要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抓综合训练。基础知识是指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和时事材料中的基础知识,综合这几年的中考试卷不难看出,中考命题不是制卷教师主观臆造的,它的命题取自于当前和课本紧密联系的时政热点、历史资料、名人名言等。只有积淀深厚的政治学科知识,才能为有效地解决中考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足够的知识储备,既“试卷要一杯水,自己要储备一桶水”。那么如何夯实基础知识,强化综合练习,具体做法如下:

  每届毕业班第一学期就全部结束新课,第二学期一开始,就进入政治复习阶段,从中考要求的范围着手,一单元一单元向学生系统讲解,一般一节课复习一到两章内容。复习时重点讲解那些反映时代,贴近生活实际和时政热点紧密联系的知识,向学生讲清讲透,包括概念的表述,原理的内容及核心知识间的联系等。如复习七年级下册,重点讲述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别?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大特征?主刑和附加刑的关系时,结合案例讲述,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再延伸到什么是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以及和谐社会等。这样运用少量进间复习,就可以牢牢把握知识

  的核心部分,主干部分。课本中的一般性知识复习时,就在课本中点一下,帮助学生梳理一下,只作了解,不讲得过深。

  现在的考题强调学生知识点的贯通能力和要求学生跨越式地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复习时也针对性的讲解,如讲解社会主义经济,精神文明,公民的政治权利时,就联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干知识,联系到两会中的构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知识,使他们成为有机的整体,复习依法保护环境问题时,就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断的环境形势,引导学生跨越式地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时,配合一定的复习资料,结合课本线索和时政热点带学生归纳,如让学生自订《中学生时事政治报》,这份报刊有四大版面,内容新颖,课本理论和时事紧密联系,而且配以各种解题方法和各种很好的专题,在课堂上常常拿来进行详细讲解,课下要求学生经常阅读,这份报刊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益处。

  每节课复习完,布置练习,练习有口头和书面等形式,口头的就是要求学生把课堂复习的书本重点知识课下熟记,背诵,下节课抽查。夯实基础知识,是为学生解题准备理论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校自订的综合训练作为课后书面作业,每复习完二单元,就抽空给学生强化训练,在课堂讲解训练题让学生互改,使学生了解不同题型的解法及解题思路等。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时政材料的复习及综合练习册的课下训练及课堂讲解,在5月份(以前为毕业会考)前全部结束,让学生胸有成竹的迎接毕业会考。(现改为校模拟考)。

  二、抓时事热点,讲好专题,训练强化。

  5月份后到6月中考,仅一个多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提高复习效果,主要是时事热点专题的讲解和训练的强化。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归类,初中政治的基础知识可以理线索,归类,如“标志类,基本矛盾类,根本类等,归类后更容易记忆。

  其次是专题的讲解,主要是和书本知识紧密联系的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的问题。

  再次是强化训练,根据中考命题模式进行前瞻性命题和仿真训练,内容联系课本关注热点,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进行讲评,让学生进行互改,强化开放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答题技巧。从不同角度进行前瞻性命题和考查。

  三、中考题型的剖析讲解,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开卷考试,时间就是金钱,学生往往因为大小题目都要翻书而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其实,近年来,中考命题有一定的模式化,分为选择题,辨别改错题,简答题,填表填空题,辨析题和社会实践活动、材料分析题等几大块。因而最后1个月的复习,就是针对性的训练和讲解。要求学生做题书写工整,答题条理清晰,做题时要认真审题,顺序是先易后难,难题做个符号,以便把握好时间,具体题型解决上,要注意解题方法如选择题的解法可运用排除法,对比法等,要求学生不得去翻课本,以节约时间,告诫学生千万注意审题,如遇到一些“都是“,”不但,而且”等副词或关联词语时,都要慎重考虑,它们往往是必备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而下手时要三思而后行。

  辨别改错题。一般情况下,不可简明扼要的否定就可,而要真正体会出卷人的意思,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

  简答题,读图题等,可以用传统的“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办?的思路解题。

  简答题不仅要答案简明扼要而且要注意多角度分析,一般来说,给了几分,就应当答出几点。

  填表,填空题材,既要言简意赅,更要准确的运用好自己所学知识来回答。

  辨析题要注意划分层次,分别分析,一般来说既要分析正确的理由,又要讲明错误的原因,全面准确把握。

  材料分析题注意理论的概括总结,总体把握好课本知识,注意好因果关系的概括等,而一些实践活动题,需要注意提高学生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又要注意将平时实践活动的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复习。

  在复习时还注意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基础学生不做“一刀切”,多鼓励,少批评,课堂师生共同参预,内容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世界大事。

  中考既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综合考查,也是对毕业班政治教师的一次检测,师生只有共同努力,稳扎稳打,变中创新,复习时注重方法,从容面对,考试时胸有成竹,临考不忧,才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篇9怎样才能有效地搞好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让学生从容面对中考,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呢?下面,请允许我结合我们学校2010年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领导老师们进行共同探讨和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关注《考试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并辅以样题和综合训练题,还会附上头一年的中考试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市教研室编写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新课改之后,考试范围扩展为七年级、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的内容和上年度5月至当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这样就增加了复习的内容,加大了复习的难度。

  二、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

  进入复习之后,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一般建议做好三轮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10年3月——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思想品德课中考强调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能力考查实际上是对知识记忆和运用的双重考查。因此,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首先可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

  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是老师在教学上坚持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同时,由于新课改形势下的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侧重于对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所以,这一阶段,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对于时政材料的整理和使用,应主要依靠省教研室编写的《中考时事》,要告诉学生,就象学习课本一样认真研读《中考时事》,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指导等外,里面的时政热点材料与大量考试题目密切相关,对我们日常练习和中考应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轮复习中,上课不只是简单回顾课本基础知识,最好每节课都要用综合性的题目来引领复习,用联系时政材料的题目进行练习,并注重在练习中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要求学生结合《经典》等已有的学习资料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除认真研究做好《考试说明》中的题目之外,老师也要根据复习需要自己搜集训练题目,题要精而少,且具有综合性。做到一边复习课本内容,一边进行中低档题的考试训练。

  第二轮复习(4月下旬——5月中旬):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大约需要20多天的时间。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从

  4月下旬开始,我们进入一个综合复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

  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如果说我们对教材有了宏观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下一步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也就是说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

  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

  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不单纯直接考查学生对时政问题的了解和记忆,多数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复习中,结合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就自然成为此阶段复习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复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做一些典型题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选择做什么样的题目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有一双“慧眼”,科学利用练习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而不是盲目做大量的题,搞题海战术。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试题内容上看,几乎年年都注重对重点知识、重大主题、重要热点的考查。因此,我们也要把这些内容分类归纳,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5月底):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目标是强化能力训练,也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中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我们

  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中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之后,我们应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除强化训练之外,最后10多天,还要留出一周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一周以学生为主,但不要完全放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第三轮前十天的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也就是说,要尽量领着学生猜出中考中可能要考的问题,具有猜题性质。最后两天,可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复习,自行疏理复习内容,查漏补缺。这两天的作用不可小看,各类学生都能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获得收益,取得主动权。同时也让学生从紧张的复习中稍微放松一下,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轻松面对中考。

  这一阶段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并加强考感,在做题程序,审题、书写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情况,反思、整理思路,寻求更好的方法,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做好充分准备,直面中考。

  三、培养能力、掌握技巧,激活中考

  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新课标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试考活考好。在此,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指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准确把握答题方法。在平时的小测试、模拟考试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2)

  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观点。如今思想品德中考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在教学和复习中引导学生用教材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勿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漫谈、乱谈、空谈。训练在平时,运用在考中。

  (3)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的答案比较

  灵活,允许多元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答题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特别是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问题,一定要思路开阔,观点新颖独到,有创新理念。

  (4)

  指导学生在平时练习,测评考试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思路,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术语,掌握答题方法、格式,注意卷面书写等小节。

  (5)帮助学生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技巧,改变传统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例题开展讨论,大胆提问,让学生做到自圆其说,也可以采用师生共同编写案例的做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此反复训练,学生解题技巧自然提高,答题当然得心应手了。此外,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认真研究自己的答题习惯,学会科学规划考试时间,训练合理的答题速度等等。

  四、细研课堂教学,避免进入复习课误区

  误区一:把中考复习课上成新授课都说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容易,而复习好似育好一片林,很难。的确,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众所周知,新授课着重于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重在“点”,重在面面俱到。而复习课却不能这样,它应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总体把握,这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重在“点、线、面的结合”。这里所说的“面”就是全面、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线”就是把单元、课、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起来,“点”就是重要的知识点。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为此,根据八、九三个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特点,我个人认为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应以情景复习法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道德教育等问题,理论难度不是很大,而学生

  的情感认知才是第一位,在复习中我们应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应该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学会运用不同的法律来分析不同的案例,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应在复习课上设置许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进行分析,以此达到学习法律的目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应以材料复习法为主,根据历年中考的经验,材料题是中考必考题型,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方针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但要把握一点,不管是情景的设置,还是案例、材料的分析,都要注重综合性问题的设置,也就是说,通过这一个情景、一个案例、一个材料所设置的问题,它包括的却是我们要复习的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内容。

  误区二:复习课上教师自唱独角戏

  目前复习课上最为普遍的复习模式是教师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梳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训练,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评。一堂课,只听见教师在不停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置学生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其实,既然是复习课,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该是有所了解,有所印象,我们何不把这一复习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即先由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演练与反馈,教师从中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样,既让学生动了起来,也让教师轻松了许多。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更强了。

  误区三:复习课上复习方法太单一。

  说真的,学生很不喜欢上复习课,因为复习课要么就是教师讲,要么就是学生练,要么就是讲练结合。没有了新授课丰富多彩的课件,没有了新授课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没有了新授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单一的复习方法学生没趣,教师没趣。为了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我认为,复习课也可以借鉴新授课的一些教学方法,比如,我们教师仍然可以搜集一些音乐、图片、录像等资料,制

  作出容量较大的课件;对于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争论;对于复习题的题型选择上,可选择一些充满幽默感的漫画题、辨析题、情景剧题等,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篇七: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2023年道德与法治中考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复习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备战中考、中考,搞好最后的复习准备工作,使每一位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在第二轮复习中融技巧、方法、思想于一体,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第三轮复习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全面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确保今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再创辉煌。

  二、学生分析

  随着分值的增加,部分学生开始重视思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但重视程度还不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在运用知识解题方面能力偏差,不会联系身边的事情、国家大事思考问题,没有掌握好答题技巧和方法,因此,下一阶段在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具体要求

  1、要紧扣新课程标准这个中心,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与时代性,复习指导的实施要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和课改方向。

  2、以学生为本,复习备考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复习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本知识系统教学,争取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整理疏导,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进而构成立体知识系统。

  4、做好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在复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分层布置作业,争取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降低低分率。

  四、复习建议

  1、要扎实基础知识,构成知识框架

  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七八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各章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科学地梳理,使学生思路清晰,这是熟悉课本内容的基本要求。将零散的知识点简明而准确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构成知识框架,便于巩固、记忆。

  2、利用实例说明基本观点,提高综合能力

  在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使其能结合实例解决问题:即面对实例,能就事例迅速找到对应知识点,能寻找到知识点在课本中相关的范围和位置。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试卷集中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对课本知识点的反应、查找、连接的速度与能力。

  3、关注时政,准确联系政治观点

  要结合社会中的热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判断运用所学观点加以解决,学会抓住时政中关键字、词、句所传达出的相关信息点,才可能做到活学活用。

  五、具体安排

  2.9-2.16九(下)

  2.17-3.4七(上)七(下)

  3.5-3.28八(上)八(下)

  3.29-4.19九(上)

  4.20-4.23模拟考试、四月调考

篇八: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复习策略

  纵观近几年山西省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试题,依然是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加大。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给学生全局性的引领,让他们学会观察社会、体验生活。那么,面对2023年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我们怎样做才能提质增效,再创新辉煌呢?

  01研读新课标,明确山西中考新方向

  2022年版课标提出“命题应从课程性质、时代要求、学生发展三个主要维度体现考查核心素养立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的发展,体现考试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这就意味着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已经跨入“核”时代,学业水平考试的根本性变革已由“知识导向”转变为“核心素养导向”。山西中考试题命制也以体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宗旨,探索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方式,力求在情境创设、任务设置、评分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不是为掌握知识而复习,而是要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紧紧围绕新课标,还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来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把课标要求和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开展复习备考,选择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试题,在对情境问题的解决中复习备考,让深度学习在情境中发生,从而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

  02紧抓三轮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开卷试题有着“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特点,但开的是教材,而在时间、空间、规则、答案的逻辑结构组织上都还是“闭”的。如果连教材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熟悉,根据题意解答相关内容,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复习备考时应转变“开卷考试不用记”的观念,以新课程标准为“据”,以教材为“本”,明确复习方向,梳理教材知识,对考点进行全面复习。我们可以把总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单元化、结构化

  以教材为本,归纳总结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框架体系。要抓住贯穿教材的线索,并依据其内在联系概括、归纳、总结、综合,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系统化、网络化;也可以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搜索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对重要的基础知识,在理解基

  础上,要加强记忆,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复习策略。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能力提升

  专题课的基本思路:出示专题内容——展示重点材料(热点)——知识链接与评析——发散思维命题角度与设计——当堂题组训练——整理完善答题要点——及时反馈矫正。

  这一过程主要是归类复习和热点专题,侧重于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热点时事”与教材基本知识点的联系,把重点知识和社会热点结合,例如: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民主制度、中国式现代化等,结合热点专题将课本知识进行重组,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他们的联想能力。同时,为了提高效率,减轻负担,备课组的老师可以通力合作,每人负责一个专题,资源共享。

  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深入研究历年中考真题,精选试题,精讲试题。通过反复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查漏补缺,提高答题速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中学生必

  备品格及关键能力。

  03关注中考信息,明确冲刺导向

  根据2023年山西中考的主要变化趋势,主观题比例加大,大题大分化,强调考查思维过程及品质。因此,教师应重视把握主观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一)认真审题:第一步,审材料。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第二步,审设问。通过抓住设问的关键词,包括答题范围(用哪部分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分值要求、设问关键词等。从而明确答题要求。可以借助六要素审题法,抓住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分值),通过精选中考真题,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题习惯,时刻提醒“材料之中无废话,句句都是提示语”。

  (二)准确表述:回归教材,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与教材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用学科术语,避免口语化,要求做到:有理有据(即材料+观点)

  (三)规范书写:序列化,篇章化、几分至少几点。做到“对而全、全而美”,力争让阅卷老师有赏心悦目的感受

  总之,“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教与学千人千法,万法归一。只要大家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夯实核心考点,关注时政热点,扎根现实生活,提升综合素养,相信大家一定能在2023年的中考中收获成功!

相关热词搜索: 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策略 备考 法治 中考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