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9篇)

发布时间: 2024-02-21 12:48:03 浏览:

篇一: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汇报

  (共2篇)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汇报**是**市唯一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11个乡镇,261个村,总人口29万,其中贫困人口10.8万。虽然经过多年扶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群众发展缺资金,致富无项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015年以来,我们在省、市扶贫办的支持下,在财政、金融部门的积极配合,乡、村两级大力协作下,通过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入户工作,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力

  度,促进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一、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2015年来,在省、市扶贫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抢抓扶贫贷款贴息政策机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狠抓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积极探索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的新机制、新办法,提高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效益。截止目前,通过乡镇、村申报,扶贫部门审核,全县已入库小额信贷扶贫项目52个,下达扶贫小额贷款计划1231.91万元,其中县扶贫领导小组下文确认贴息贷款金额340.91万元,实际兑现贴息资金9.735万元,另有104.5万元的贴息贷款已初审通过,近期将行文确认。通过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收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一)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我县将扶贫贴息贷款发放与整村推进结合起来,优先扶持贫困村贷款发展生产。已累计向18个贫困村发放种养业贷款87.21万元、加工业贷款145.5万元,扶持3342户1.17万人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5.07万亩,发展畜禽养殖10.2万头(只),直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其中贫困农民人均增收180元。(二)壮大了龙头企业经营实力。经过调查,在全县现有农业公司中择优筛选了13家具有市场潜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我县产业化扶贫的龙头企业,已给13家企业下达了680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计划,其中已落实贷款390万元。马良八斗食品有限公司是近年新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扶持该公司扩大生产规模,两年内,我们给该

  公司下达了140万元的贷款贴息计划,其中去年下达贴息贷款计划40万元,已兑付贴息资金2万元,通过扶持,该公司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370万元,获利110万元,可带动周边4个贫困村1500户农户脱贫致富,年转化当地劳力200余人。(三)拓展了农民致富渠道。为进一步解决我县贫困村农民致富发展难的问题,我们在贴息发放面上进一步放宽,适当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及旅游发展项目给予扶持贷款贴息扶持。去年,我们对**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基地发放贷款40万元,贴息2万元,对保康发展旅游业项目发放贷款42.5万元,贴息2.025万元。通过对以上两个项目的扶持,帮助贫困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走上靠技能就业脱贫的道路,帮助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种养业、餐饮、住宿、运输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贫困农户增收渠道。二、主要做法(一)规范程序,防范风险,调动银行放贷积极性。由于近几年各金融机构普遍收缩了营业网点,强化了风险防范,原来县农行设在乡镇的营业所已全部撤销,农村的金融服务主要依靠信用社来开展,并且放贷十分谨慎。为此,几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县财政局和信用联社就如何开展扶贫信贷工作进行了反复研究,以县政府文件出台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使用办法》,并与县财政局和信用联社联合下发了《**扶贫贴息贷款操作实施意见》,对扶贫贷款的资金筹措、发放范围、贴息期限及贴息

  资金使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了有关工作的运行规则。同时,充分考虑金融机构的合理关切,支持信用社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所有扶贫贷款项目先由我办审查后推荐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是否放贷。要求乡镇扶贫项目办和财政所协助信用社加强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规定所有贴息资金必须在还本付息后方可兑付,以督促借款人按时还款。我们还把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单位由过去信用社一家扩大到信用社、农行、农发行和邮政储蓄四家,鼓励适度竞争,较好地调动了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二)科学分工,阳光操作,促进工作有序开展。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而且农户每次申请的贷款额度都较小,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设计扶贫信贷政策。我们对审批程序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县扶贫办只定贴息贷款的计划分配、贴息期限、贴息利率和贴息资金总额,由乡镇扶贫项目办和财政所具体负责审定贴息对象和贷款额度。贴息期限到期后,由乡镇财政所直接将贴息资金发放给借款人。并专门印制了《扶贫贴息贷款申报审批表》、《贴息资金发放登记表》、《贴息资金领取通知书》,以此监控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专门在《今日保康》报上开办专栏,刊登扶贫贷款的有关政策,并印制扶贫政策知识问答小册子5000份,发到重点村的农户,扩大宣传覆盖面,有力促进了我县扶贫贴息贷款业务的开展。(三)瞄准目标,突出重点,培育脱贫主导产业。坚持做到

  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一是集中扶持整村推进重点村。几年来,共向一、二、三批重点村投放扶贫小额信贷232.71万元,有力支持了重点村的主导产业建设。后坪镇后坪村是一个高山贫困村,整村推进中,通过发放小额贷款资金20.86万元,全村累计发展柴胡400亩、畜禽养殖700头(只),42户147名贫困人口已顺利实现脱贫。二是着力扶持壮大全县的骨干产业。在贴息资金投向上,尽量与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规划相衔接,79%的贴息贷款都投向了烟、茶、菜、桑、畜、菌六大产业,累计支持农户发展烟叶1.4万亩、茶叶4600亩、桑叶1300亩、反季菜8300亩、袋料食用菌17.8万袋,壮大了县域主导产业的规模块头。(四)开阔思路,创新方法,扩大贴息贷款的覆盖范围。一方面我县有一大批龙头企业都进入了加速发展期,扩大生产的愿望十分强烈,一方面一大批贫困户想发展又贷不到款,我们及时对这些企业因势利导,拿出一部分贴息贷款支持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到贫困村建立原料基地,以此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通过这几年的尝试,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例如通过向保康荆山锦有机茶公司投放贴息贷款180万元,支持其扩大生产规模,目前该公司已建成茶叶基地1.5万亩,带动2000多个农户通过种茶实现脱贫。通过给保康大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投放贴息贷款60万元,目前该公司已在十字冲等四个贫困村种植蔬菜基地1000亩,产品远销广州、南昌、福州、武汉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

  该公司带动基地4000户16000余菜农增加收入900万元,人平增收可突破1000元。三、存在问题虽然近几年我县扶贫贷款小额贴息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我县贫困面大、贫困农户多、贷款贴息覆盖面广,导致目前开展工作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贷款门槛高。由于贫困户难以取得“信用证”,所以难以贷到款,其它农户虽然有“信用证”,但授信额度都较低,大额的贷款又难以提供有效抵押或担保,所以贷款难的问题仍难以破解。二是贷款利率高。信用社平均利率月息都在9.3‰以上,虽然我们给予了贴息扶持,但农户的利息负担仍然较重。三是工作成本高。我们发放贴息贷款对象的重点是贫困农户,每个农户贷款的金额少,加之贷款户数多,工作量大,部分乡镇财政所、扶贫项目办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落实工作中,县、乡有关部门为此花费了不少的费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农户的贷款模式。通过扶持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在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原料基地来帮带贫困户。二是加大对整村推进村农户的扶持力度。合同乡镇政府、财政所、信用社抓好重点村农户的授信工作,提高授信额度,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支持重点村发展村级主导产业。三是加强扶贫贴息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做好农户贷款后的跟踪服务和指导,促使各贷款农户、龙头企业用好贷款,及时还款,促进贷款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五、建议一是建议省、市安排

  专项扶贫资金,在县一级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的担保基金,为贫困农户贷款提供担保。二是建议安排扶贫小额信贷的专项工作经费。**扶贫开发办公室2015年7月5日#2楼回目录对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一点体会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汇报

  |2016-12-1310:37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各种非政府部门多年的实践表明,小额信贷已经逐步发展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扶贫手段,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和接受。爱德基金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小额信贷扶贫的实践和探索,相继在云南、广西、宁夏、甘肃、山西、江苏、贵州等省(区)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现有小额信贷客户6354人,还款率为99%。爱德小额信贷扶贫工作重视在村级建立和培育农民的自治组织;根据农户经营活动的需要提供充分的技术培训和支持;根据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人情,鼓励和帮助农户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培育社区文化;积极引导村级贷款管理组织转变为经济联合体,强化和丰富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小额信贷虽然不是扶贫的万能药,但它却有着与其它扶贫手段不同的独特之处,与正规金融机构所开展的小额信贷服务有着很大的区别,扶贫小额信贷服务具有非营利性,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社区能力建设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政府应该对扶贫小额信贷给予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对从事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机构给予相应的补贴。要重视小额信贷机构的效益与成本、及其持续性问题,但不能过

  分地强调利息必须覆盖成本,将扶贫小额信贷简单市场化,这容易滋生欺诈,不利于扶贫小额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1.

  爱德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回顾爱德基金会自1985年4月成立至今,近20年时间里开展了涉及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农村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各种扶贫与发展项目,项目区覆盖了中国大陆所有的省和自治区。1993年将工作重点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国西部地区转移,逐渐在云南、贵州等省大部份地区开展农村发展工作。从1994开始正式将小额信贷扶贫手段引入贵州省普定县实施的第一期农村社区发展试点项目中。并在1995年正式启动的普定县农村社区综合发展项目中进一步扩大了小额信贷扶贫活动的预算,合计小额信贷贷款本金12万元。最初引入小额信贷扶贫手段主要是为了帮助项目区少数特别贫困的家庭开展一些养殖活动,以便增加这些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贷款对象不分男女,不要求农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所有申请贷款的农户不是同期(轮)拿到贷款,下一轮的农户只有在上一轮的农户生意成功并还款之后才能拿到贷款,所以要求同一个村的所有申请贷款的农户在放贷前必须共同讨论制定出按每3个农户一组拿到贷款的先后次序和时间。贷款主要用于养羊或养牛,本金始终在项目村循环使用,县项目办公室与农户签定贷款协议,贷款周期8个月,不记利息,上一农户将牲口养了一段时间之后负责移交一头相当

  于贷款金额的牲口给下一个农户。所有农户签订贷款合同后,村里所有贷款农户根据市场价格情况决定购羊或牛的时间,并协调兽医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到集市上把牛羊购回,同时完成牲口的防疫接种工作。随后,这种简单的小额贷款形式也逐渐地在其它省的项目区开展。在总结前面的项目经验基础上,1998年爱德基金会开始实施贵州普定县第二期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在此项目中小额信贷活动的预算比以前增加许多,仅贷款本金就达24.6万元。小额信贷活动的目的和对象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在向农户提供信贷机会,提高贫困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希望籍此推动项目区的机构建设,提高项目区的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贷款对象为妇女。放款前,妇女自愿组成5-7人的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然后5-7个小组组成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全体妇女选举产生该基金会的主任、会计、出纳兼文书。然后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小额信贷模式及其基本规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和家政管理等。贷款额度不变,每轮都为600元。同一小组的成员不能在同一轮获得贷款,而是在上一轮组员还完贷款之后,其余的组员才能获得贷款;小组长和其她基金会领导不能首先拿到贷款。贷款周期12个月,年利息7.2%,其中2%归村妇女发展基金会所有;村妇女发展基金会负责村一级贷款的财务管理;在妇女发展基金会能力提高以及其它条件成熟后,贷款本金交由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管理,在村

  里循环使用。随着爱德农村工作的发展,项目区域的不断扩大。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爱德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也相继在云南、广西、宁夏、甘肃、山西、江苏省(区)、以及贵州的其它地区普遍开展起来。截止2003年8月,小额信贷客户6354人,其中妇女5738人,累计贷款20463笔;贷款本金达9519320元,累计贷款金额24846600元,还款率为99%。2.

  爱德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一些基本特点从贷款额度、周期、利率、还款方式、贷款对象等因素看,爱德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多种多样。由于各项目区及其农民生产经营条件的不同,因此,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也必须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情况,结合农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总的来看,爱德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是下表中几个主要因素的不同组合(见爱德小额信贷模式参数表),名称也各不相同,有村妇女发展基金会、村中心、村大组、村农民技术协会等。表:爱德小额信贷模式参数表

  贷款对象

  最底贷款额

  最高贷款额妇女

  无

  600元2000元3000元

  周期

  6个月

  8个月

  12个月年利率%07.29.61220尽管模式各不相同,但是基本目标一致,从而避免了过分迷失于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细节中。爱德小额信贷项目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小额信贷扶贫活动的开展,为贫困农户提供方便的信贷服务,增加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通过目标群体积极参与项目管理过程,加强贫困社区的机构建设,培育贫困社区的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其自我管理和发展能

  力。因此爱德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又有如下一些共同的特点。爱德小额信贷扶贫工作重视在村级建立农民的自治组织,由农民自己选举产生该组织的领导成员,鼓励和帮助这些农民组织充分管理职能。这有利于村级贷款管理,方便农民参与本社区的民-主决策,是提高贫困社区自我发展和管理能力的基础。在中国,某些机构或政府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虽然也在村级建立了类似的农民组织,但是绝大多数的农民组织名存实亡,没有真正开展工作或发挥作用,还款方式

  周还款

  期末一次

  贫困农户

  300元

  600元管委会成员往往只是小额信贷工作人员进村工作的向导而已。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除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模式操作规程培训外,为了保证贷款农户生意的成功,还根据农户经营活动的需要提供充分的技术培训和支持,如果缺乏对农户的技术帮助,很容易导致生意失败,不但不利于贷款回收,还给增加了农户额外的经济负担。在中国很多类似的项目中都没有或很少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大多只是给农户讲解一些小额信贷的基本操作规定和要求,这样的事例在基层单位或部门对村帮扶活动中出现较多,如某某部门为了帮助某某村的农户脱贫,想方设法拿出资金为每一个农户买了一头猪,但由于中途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一年下来,大部分农户的猪不是死了,就是没有长多少,算账后还赔了本。再就是在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中,除了协助农户正常开展必要的贷款管理活动,如每半月或每月的例会外,还积极鼓励和帮助贷款的客户,特别是妇女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比如根据当地的乡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组织妇女唱歌、跳舞、说迷糊、唱花儿、玩扑克、象棋、扭秧歌、打歌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此外,借助小额信贷活动的开展,为妇女发展基金会或村中心培训技术骨干人员、市场信息员等,积极引导农民将妇女发展基金会或村中心等贷款管理转变成一定形式的经济联合体,进一步强化和丰富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使妇女发展基金会或村中心不仅仅为农户简单地提供信贷服务,还提供信息、产品销售以及其它的简单地技术服务。目前,项目区共有6个小额信贷村中心转变成了村农民协会。3.

  扶贫小额信贷对社区经济与能力建设的影响多年的实践表明,小额信贷扶贫为世界消除贫困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在爱德基金会最近九年的扶贫工作中,笔者认为扶贫小额信贷活动对减少贫困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首先,提高了当地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这一点是小额信贷活动赖以存在的前提。根据农户经营活动利润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农户贷款之后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一定的利润,每轮利润率大多在20-30%之间,少数从事小商业买卖的客户每轮利润可达50%以上(假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为零)。农户经济收入增加后,相当一部份农户除了相应地增加肉禽类食品消费,大部分积累用在了扩大经营活动规模上,如对牲口圈舍进行改造、增

  加牲口的数量、增加对经营活动的科技投入。有些农户用获得的利润将家庭的房屋进行修缮、增加对子女教育、衣物等的投入。妇女由于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钱,能比以前多买一些自用的衣物和日用品。由于扶贫小额信贷要求在村里建立农民的贷款管理组织,这为加强农村的机构建设,培育农村社区自我管理和民-主决策机制提供了机会,为增强其发展能力提供了条件。农户通过接受各种管理和技术培训,参与村级组织的决策管理和信息分享过程,既增加了管理决策和信息的透明度,又提高了村级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效益。使个体农户的想法和行为逐渐转变成了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农户以集体形式有组织地走入市场,不但增强了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小额信贷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贫困地区的信息交流,贫困农民的自信心增强了。从信息的内容方面看,以前农户聚在一起,交流的东西大多是张家长李家短的家庭琐事,而小额信贷活动的开展促使她们不断去交流和获取与自己经营活动有关的生产和市场信息。从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上看也较以前有所不同,以前交流的形式大多是邻里之间拉家常,现在除技术培训和例会外,还有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同时,农民由于要经营自己的生意,必须购买必要的生产资料,销售自己的产品,这促使他们必须走入市场了解市场上的有关信息。小额信贷对推动贫困农村的文化建设,培育向上的社区文化较其它项目有着

  更大的优势,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中,除了为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协助农户参与贷款管理与决策过程,还根据各地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传统的文化习俗得到保留和发扬,减少了农村社区一些颓废落后的恶习,如赌博、酗酒等。由于小额信贷活动的开展,社区的邻里关系比以前融洽,吵架的现象少了。在某些项目区,由贷款妇女组成的秧歌队和其他形式的文艺演出队不但从边远的农村到县城参加比赛,甚至还义务为某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演出,这些在当地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由于扶贫小额信贷的对象大部份是贫困妇女,这使妇女在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和推动社区经济发展方面贡献率不断增加,妇女在家庭和社区内的角色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部分妇女由以前灶台前后转,听从丈夫或公婆使唤的普通家庭妇女,变成了家里不可忽视的家庭收入的创造者,由不起眼的普通妇女变成了为社区带来商机创造财富的重要力量,一些妇女也因此当上了某些社区农民组织的领导。这为推动农村妇女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户生产技能的不断提高和生意规模的扩大,有些农户开始进行联户经营,有的甚至整个村的贷款农户自愿组成各种农民协会,形成经济联合体,如养鸡的农户组成养鸡协会,养猪的农户组成养猪协会,这为今后村级组织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推动农村贫困社区农民的产业化经营,培育贫

  困农村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促进当地农村市场的发育,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4.

  建议扶贫小额信贷与正规金融机构所开展的小额信贷服务有着很大的区别,扶贫小额信贷有其固有的使命,即扶助穷人、减少贫困,扶贫小额信贷服务具有非营利性,政府应该从加快国家脱贫进程,消除贫困、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考虑,对扶贫小额信贷给予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积极鼓励和支持非营利民间团体参与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对从事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机构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不仅能更好地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扶贫效率,降低扶贫成本。

篇二: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

  

  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结合xx市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资金发放和使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建议。

  〔关

  键

  词〕

  扶贫

  小额信贷

  〔作者简介〕

  市扶贫局信贷科科长

  最近,市扶贫局、人行xx市中心支行、银监xx分局和省联社xx审计中心四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对全市xx年扶贫小额信贷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重点调研了“户贷自用”占比拟高的水城县和“户贷企用”占比拟高的盘州市。调研采取查阅档案、调度数据、进村入户、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分别走访了县(区)联社、县扶贫局、村干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含贷款和未贷款对象)等对象。在水城县,根据县联社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数与乡镇贫困户数比例,选择了获贷率较低的阿戛镇和营盘乡进行走访,共访谈4个行政村8名村干部和20户贫困户。在盘州市,重点查询平台公司吸纳的村级合作社“特惠贷”资金使用情况,共走访了1个联社基层网点、2个行政村、2个合作社理事长,查阅了合作社在银行的流水和会计账目建立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情况。全市扶贫部门提供金融机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60336户,金融银行授信118832户,授信率74.11%。其中:六枝特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1143户,授信23045户,授信率73.xxxx%;盘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5222户,授信52411户,授信率80.35%;水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517xxxx户①,授信31205户,授信率60.24%;钟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2171户②,授信12171户,授信率xx0%。

  (二)扶贫小额信贷发放情况。xx年xx月启动“特惠贷”以来,截至20XX年3月,全市共发放贷款282602.775万元(贫困户自贷自用46366户次144824.775万元,户贷企用23656户140853.5万元),获贷贫困户60022户(次),兑现贴息资金12xx5.34万元,当前贷款余额23xx118.8万元。其中:六枝特区贷款13xx67户(次)64181.185万元,贴息2xx55万元,贷款余额5xx482.45万元;盘州市贷款20553户xx2665万元,贴息4841.33万元,贷款余额xx1xx05万元;水城县贷款22627户(次)7xx682.5xx万元,贴息2368.32万元,贷款余额41232.35万元;钟山区贷款28xx5户36074万元,贴息1xx40.6xx万元,贷款余额36074万元。

  (三)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户贷企用情况。全市户贷企用资金参与到xx家政府平台公司、2家私营企业和14个村级合作社,主要投向猕猴桃、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核桃、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及城市优质资源开发(如停车场)。其中:六枝特区4家政府平台公司、14个合作社,吸收信贷资金6018.5万元,涉及贫困户1214户,分红521.14万元;盘州市5家政府平台公司、2家私营企业,通过432个村级合作社吸收信贷资金xxxx65万元,涉及贫困户202X3户,分红5654.53万元;钟山区1家政府平台公司,吸收信贷资金32170万元,涉及贫困户1xx0xx户,分红4685.5万元。

  水城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7xxxx户,其中获得评级授信1xx568户,授信率37.8%。“特惠贷”启动实施以来共发放7xx682.5xx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62xx4户,贴息2368.32万元,全部为“户贷自用”。截至目前,贷款余额41232.35万元,贫困户xx524户,逾期不良贷款115笔330.77万元,不良率缺乏1%。调研中发

  现:贫困户贷款自用,多数用于开展传统种植和养殖产业,少数用于加工、小商品经营和运输等商业用途,极少局部人用于看病和子女读书的生活费。逾期不良贷款115笔中,因犯罪造成4笔,因死亡造成2笔,因病无力归还xx笔,因外出无法联系的38笔,其余为经营失败或恶意拖欠不还。同时,存在着贫困户自身开展动力缺乏、贷款需求不大、贷款使用效果不明显、贷款贴息政策知晓率低、局部建档立卡系统中的村干部及企业登记人员已被清退导致发放贷款和贴息对象不准等问题。

  盘州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222户,其中获得评级授信的52411户,授信率80.35%。“特惠贷”启动实施以来共发放xx2665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0533户,贴息4841.33万元。贷款农户与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利益联结机制,自愿将贷款资金参与合作社经营,三年后本金由合作社归还,合作社与政府平台公司或私营企业、乡镇政府签订“三方协议”,将入股资金投资到政府平台公司或私营企业共同开展产业,平台公司和私营企业按年均3000元分红分季度返给村级合作社,村级合作社再兑现到入股农户,大胆探索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权分置”操作模式,同时,由合作社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管护费、劳务费、苗木及农资费等。截至目前,村级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02X3户,入股资金xxxx65万元,获得分红5654.53万元。盘州市各产业总投入162418.56万元,其中扶贫贷款资金占产业总投入的62%。

  (一)贫困户内生动力缺乏,贷款积极性不高。走访水城县的20户贫困户中,贷款(或曾经贷过款)的贫困户有xx户,目前仍有贷款的5户,分别占调查总户数的50%和25%。贷款后养殖失败的2户,养殖不好没赚到钱的1户,用于赌博的1户,用于教育的1户,借

  别人使用1户。其余xx户贫困户以不知道“怎么用”、“怕还不上”等为由不愿贷款。局部贫困户“无思路、无技术、无意愿”较突出,自身开展动力不强。

  (二)局部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对扶贫政策理解不准确,宣传发动和监管不到位。村干部因工作忙碌,没有仔细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在向贫困户宣传时“断章取义”,例如:向贫困户宣传时仅简单的说“贷款3—5万元,政府给你贴息”、“脱贫不脱政策”等,既不宣传贷款的程序,也不宣传贷款用途,当局部建档立卡脱贫户因对政策不了解,未完全获得信贷、教育、医疗等政策扶持时,却片面的认为是脱贫就不能享受政策。宣传资料制定得比拟笼统,局部帮扶责任人对扶贫政策学习不够,宣传时不能清楚准确向贫困户表达各项扶持政策应如何争取。局部乡镇虽下达了成立信贷资金村级风险防控小组的文件,但没有认真传到达村,局部村干部不知道有风控小组这项职责。

  (三)引导培训不够,针对性不强,信贷资金户贷自用的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当地政府对产业的引导缺乏,局部贫困群众因自发种、养殖失败而形成怕贷、拒贷心理;另一方面,局部培训流于形式,理论过多,实操过少,需要的技术没人教,教的技术没人学。局部贫困群众因缺少开展思路和技术而不愿贷款,甚至有少数贫困户把扶贫小额贷款二次放贷给他人使用,赚取利息差。

  (四)部门间对建档立卡系统数据比对不及时,贷款贴息户信息不精准。仅xx年6月到20XX年1月,水城县扶贫部门就向县联社提供了3次建档立卡系统数据包,但每次审核贴息

  时却用最新的建档立卡数据;一方面承贷银行不能及时更新评级授信对象,造成贫困户评级授信面较低、贷款发放和贴息不精准等情况频繁发生。另一

  方面,由于发放贷款对象与贴息审核对象不完全一致,相关监管部门在审计和检查时总有贷款和贴息对象不精准的情况。盘州市存在因死亡及“四有人员”等原因系统清退的贫困户,局部乡镇未及时追回贷款本金,清退期间产生的利息无人承当。

  (五)户贷企用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和管理不够标准。经调研,一是六枝特区和盘州市的平台企业和村级合作社未建立标准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管理台账,资金走向较,如:盘州市的扶贫小额信贷贷款20533户,入股合作社的资金xx2665万元,清退16xx户845万元,平台公司及私营企业实收资金xxxx65万元,相差760万元未能查到资金流向。二是局部信贷资金滞留在账上还未产生效益却已提前分红。如:六枝特区旅游文化开发投资,吸收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户共计25万元,目前在公司账上未使用,已分红1.5万元。三是大多数合作社缺乏财务管理人员,平台公司下拨到合作社的款项未按产业分开建账,局部合作社对不同平台公司下拨资金混用。

  (一)加大培训统筹协调力度。相关部门应根据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加大培训的统筹协调,充分掌握贫困户技能需求,采取按需培训、实操培训、入户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提升贫困户开展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加强贫困户贷款开展脱贫增收的自信心。

  (二)加强信贷资金使用引导。基层政府应充分引导贫困户利用资金和资产入股到当地“三变”产业,加强对当地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大力推广“平台公司+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运用,稳定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保证贫困户有长久收益。

  (三)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加强对乡、村两级扶贫干部及帮扶干部的培训力度,增强干部对扶贫政策的理解,减少误导性宣传。

  同时,加强村级风险防控小组的职责,利用对扶贫小额信贷的公示来熟悉获贷贫困户,充分结合院坝会、金融夜校等加大对贫困户贷款的用途引导和监控。

  (四)建立因不可控因素引起错误的容错机制。建议县级人民政府以行文或会议纪要对因建档立卡系统数据清洗带来的系列复杂结果给予一个容错机制。同时对系统清退的农户及时终止合同,清退贷款本金和还贷期间产生的利息建议从分红资金中列支,分红结余资金纳入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

  (五)加强对平台公司和合作社的融资监管。建议六枝特区、盘州市和钟山区清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收支账目,建立管理台账,特别是盘州市各乡镇、街道办应统筹安排乡镇财政局协助管理账务或购置财会效劳。

  注①:“水xx县建档立卡贫困户517xxxx户”指按照市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将水城县北部五个极贫乡镇划归钟山区代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故扣除了相关建档立卡

  数据,之后的水城县各项相关数据也是如此。

  注②:“xx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2171户”指包含水城县北部五个极贫乡镇建档立卡

  数据,之后的钟山区各项数据也是如此。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三: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辽阳市地处辽宁省中部,比邻省会沈阳及鞍山、本溪等市,全市总人口180万人,其中农民105万人。辖7个县市区、44个乡镇街、535个行政村。全市耕地面积250万亩,主导产业包括玉米、水稻、蔬菜、水果、生猪、2012年全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人员10.35万人,具体分布在辽阳县、灯塔市东部山区11个乡镇。2013年我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8960元,全市农民人均收入12379元。

  为放大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辽阳市于2006年开始与农村信用社合作,针对贫困地区农户发展产业项目所需资金,由农信社负责发放贷款,扶贫部门使用各级财政投入的整村推进资金和到户扶贫资金予以贴息。几年来,为9000余户贫困农户发放扶贫贴息贷款近3亿元,为贫困农户解决贷款难问题,不少贫困农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脱贫增收目标。实践表明,扶贫小额贷款是帮助农村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运用信贷手段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的有力举措。

  一、做法与特点

  (一)突出组织领导,保证扶贫小额贷款适时投放。一是制定管理办法。2007年出台了《辽阳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用于贷款贴息进行了明确,与信用社合作

  按照1:4的比例进行放样贷款,由信用社提供贷款本金,扶贫办负责全额贴息。2013年,为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扶贫贴息贷款的有关规定,出台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将到户贷款贴息额度确定为7%,对扶贫龙头企业贷款额度上限确定为20万元,利息结算通过一卡通或与金融机构直接结算。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由市、县扶贫办确定每年的扶贫小额贷款方案、组织协调和指导实施工作;各乡镇扶贫办负责具体贷款发放的协调工作,并由乡镇长亲自主抓。三是召开联席会议。每年召开由财政部门、纪检部门、信用社和扶贫办参加的联席会,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确定具体额度。

  (二)突出规范操作,用好扶贫小额贷款惠民政策。扶贫贷款贴息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复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严把“五关”。一是审查关,凡符合贷款贴息条件的农户,向所在乡镇、村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核确认后报县扶贫、财政部门备案,方可享受贷款贴息,未确认的不予贴息。县扶贫部门根据贫困户花名册,调查审定贷款贴息对象,确保扶贫困、扶产业、扶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二是测算关,财政扶贫贴息资金由市、县扶贫办和财政局按照贫困人口、低收入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等为依据,统一科学测算,然后两家联合向各乡镇下达扶贫贴息贷款额度。三是投向关。坚持把贷款贴息资金集中用于能够促进农民增收

  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严禁用于与农民脱贫无关的项目,无发展潜力的项目不贷。四是到户关。每户贴息资金的贷款规模控制在5万元以内,超过的按5万元结算,贷款期限规定在1年。市扶贫办根据信用社提供的贷款结息凭证,对贷款贴息进行审核、拨付、结算和报账。五是监督关。将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政策、贷款贴息对象、实施项目、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贴息金额等内容公告公示,阳光摊晒,接受监督。

  (三)突出机制创新,提高扶贫小额贷款实施效果。选择有项目、人品好、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五户联保”的形式,贷款发放后,扶贫部门与信用社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检查贷款使用情况,限期归还贷款,取消优惠贴息。

  (四)突出跟踪服务,加强对扶贫小额贷款工作的监督。通过定点扶贫、扶贫培训、后进村薄弱村转化、领导干部联贫的渠道,为贫困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前期论证等服务工作。扶贫部门、基层农信社和乡镇跟踪服务。

  二、作用与成效

  辽阳市上一轮扶贫开发实施扶贫小额贷款以来,全市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贫困农户实现了阶段性脱贫,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实施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有利于缓解低收入农户“贷款难”题,由“要我贷”变成了“我要贷”。二是实施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有利于加快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加快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进程。三是实施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有利于减轻低收入农户经济负担。几年来,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保持在14%以上,超过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扶贫小额贷款的支持。四是实施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有利于密切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的关心,是帮扶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暖心工程”。五是实施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有利于增强扶贫部门的服务功能,促进了扶贫各项工作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基层信贷业务人员除了承担乡镇营业机构正常的贷款业务外,还需承担扶贫小额贷款的放贷工作任务,扶贫小额贷款额度低,户数多,管理成本较高,信贷人员工作有畏难情绪。

  二是扶贫小额贷款实施到户率仍然较低。扩大扶贫小额贷款投放规模,贷款到户率有所提高,但与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总量相比到户率仍然不高,相当一部分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得不到贷款的支持。

  三是扶贫小额贷款使用周期还有些偏短。由于农业生产周期与贷款期限存在矛盾,农户扶贫小额贷款虽是“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虽然贷款期限上确定了最高不超过3年,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方便基本都控制在一年期,对附加值较高的种养业及加工业产生矛盾,影响扶贫小额贷款的实施效果。

  四是扶贫小额贷款额度还不能满足需求。受财政贴息资金的限制,扶贫小额贷款不能满足贫困户的全部需求。

  五是金融部门的贷款利率还有些偏高。

  几点建议:一是加大财政贴息资金的投入力度;二是适当降低银行利率;三是建立农业产业保险制度;四是将贷款贴息额度下达给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由他们辐射带动贫困农户,为贫困农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共同发展致富项目。

篇四: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

  

  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实践困境分析

  贫困地区小额信贷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其实践中存在一些困境和挑战。本文就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困境进行分析。

  首先,贫困地区小额信贷存在信用风险高、资金回收难度大等问题。贫困户的收入稳定性差、抵押物价值不高、还款意识薄弱等因素导致借款人信用风险高,容易出现逾期、违约等情况。同时,该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较少,资金流动性不足,使得小额信贷难以得到有效的资金回收,影响了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

  其次,贫困地区小额信贷的决策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规范的风险评估和信用评级体系,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和贷款需求。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金融机构在放贷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可能造成风险扩大和损失加剧。此外,贫困地区小额信贷的贷款利率过高,让部分借款人面临还不起贷款的风险,进而加重了贫困地区的财务困境。

  最后,贫困地区小额信贷的利用率较低。贫困户缺乏正确的理财意识和财务规划意识,对于借款人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往往会盲目地利用贷款,滥用甚至浪费,从而没有推进家庭生计和产业发展。同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让部分贫困户缺乏动力和信心,不得不在贫困状态中苦苦挣扎。

  总体上,贫困地区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实践面临着重重困境和挑战,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克服这些问题。例如,建立完善的小额信贷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回收保障等。同时,培育贫困户的理财意识和财务规划意识,为其提供有效的产业指导和支持,以实现小额信贷真正的扶贫效果。

篇五: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

  

  扶贫小额信贷排查报告

  省扶贫办: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对全省20xx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安排意见》(陕扶办发[20xx]48号)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贯彻意见,并印发了《关于对20xx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执行和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的通知》,对全市20xx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自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县区完成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市办组成4个检查组,分别由办领导带队,于8月20日―29日,对全市20xx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以听取县区工作汇报、实地查看建设项目、查阅档案资料和帐务、走访贫困户等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和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财政扶贫资金计划下达情况

  20xx年省上共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计划项目192个,财政扶贫资金18610.955万元,其中: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村55个,财政扶贫资金5300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财政扶贫资金365万元;扶贫移民搬迁9790户36273人,财政扶贫资金6280万元;移民基础设施项目49个,财政扶贫资金835万元;产业直补项目6个,财政扶贫资金480万元;灾后重建项目3个,财政扶贫资金84万元;互助资金项目34个,财政扶贫资金585万元;绩效考评奖励项目5个,财政扶贫资金270万元;实用技术培训项目12个,财政扶贫资金278万元;残疾人扶贫项目6个,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洋县公益彩票项目1个,财政扶贫资金1500万元;小额贷款贴息资金530万元,项目贷款贴息资金596.925万元;“雨露计划”培训经费771.53万元,洋县试点49万元;贫困大学生资助819人,财政扶贫资金343.5万元;“两项制度衔接”经费104万元(市县62万元,西乡试点42万元);扶贫项目管理费227万元.全市20xx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按照中省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部下达到县区.

  二、资金使用及报帐情况

  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共拨付使用财政扶贫资金15781.3万元,占资金计划总额的84.8%,完成报帐12301.12万元,占资金计划总额的66.1%.其中: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使用资金3864万元,占72.9%,报帐2830.29万元,占53.4%;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使用资金334万元,占91.5%,报帐324万元,占88.8%;移民搬迁使用资金6280万元,占100%,报帐4365.5万元,占69.5%;移民基础设

  施项目使用资金618万元,占74%,报帐410万元,占49.1%;产业直补到户443.73万元,占92.4%,报帐443.73万元,占92.4%;灾后重建项目使用资金84万元,报帐84万元,分别占100%;互助资金项目到村585万元,占100%,报帐455万元,占77.8%;绩效考评奖励项目使用资金226万元,占83.7%,报帐215万元,占79.6%;实用技术培训使用资金245.21万元,占88.2%,报帐242.91万元,占87.4%;小额贷款贴息511.75万元,占96.6%,报帐511.75万元,占96.6%;项目贷款贴息556.73万元,占93.3%,报帐556.73万元,占93.3%;残疾人项目使用资金10万元,占83.3%,报帐10万元,占83.3%;洋县公益彩票项目使用资金715万元,占47.7%,报帐560万元,占37.3%;“雨露计划”培训费使用612.12万元,报账612.12万元,分别占79.3%;洋县试点使用、报帐49万元,分别占100%;贫困大学生资助343.5万元,报帐343.5万元,分别占100%;“两项制度衔接”使用资金98万元(市县56万元,西乡试点42万元),报帐98万元,分别占94.2%;扶贫项目管理费使用205.3万元,占90.4%,报帐189.6万元,占83.5%.

  三、项目建设成效

  全市20xx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共新修和改扩建村组道路233.46公里,其中硬化水泥路105.8公里,建桥68座,建人畜饮水工程31处,解决安全饮水7856人,改造农电线路93.5公里,解决用电困难3350人,新修基本农田491亩,建河堤4586米;实施农户改厨2222户,改厕1822户,改圈1404户,粉刷房屋3452户,硬化庭院1892户,建沼气池593口,建村“两委”活动室11个,卫生室15个,文化广场7个;建集中移民安置点182个,实施扶贫移民搬迁10022万户37203人,新建房屋31341间;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5个,项目覆盖农户4.99万户,小额信贷扶持贫困户6685户;建村级互助资金协会34个,发展会员2735户;产业开发扶持贫困户新建产业大棚47个,发展经济园林6789亩,干鲜果10411亩,蔬菜2470亩,中药材5107亩,食用菌287万袋,牲畜1.95万头;实施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3.2万人次,雨露计划培训就业3406人,资助贫困大学生人819人.20xx年,全市实现贫困人口脱贫8.12万人.

  四、主要措施

  1、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陕西省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

  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管理制度”.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中,严格按照省市批准下达的扶贫项目计划拨付使用资金,坚决杜绝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扣减项目资金等现象发生.

  2、认真抓好资金安全教育.有效利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县区扶贫办主任会议和市县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检查、项目验收等时机,广泛宣传中省扶贫政策,加强扶贫资金安全使用及监管教育,明确扶贫资金用途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浪费扶贫资金,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意识,认真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金.

  3、坚持扶贫项目择优选定.在确定年度扶贫开发项目中,市县严格按照中省有关政策及要求,坚持瞄准贫困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照参与式方法,严把项目审定、申报关.在项目村确定上,通过公平、公开竞选,择优选定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开发条件相对成熟的村,并优先启动建设,坚决杜绝人情关系“定项目”或“优亲厚友”等问题发生,确保扶贫项目符合村情民意,资金投向合理,有效调动了项目村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4、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要求县区及项目镇村在项目实施前后,必须将项目名称、扶持对象、资金来源、补助标准、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市县政府信息网站、扶贫信息网站及镇村“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或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公开、公示.所有扶贫项目的实施及资金使用必须有群众代表参与规划、参与决策、参与管理,项目知晓率达到90%以上,确保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与决策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

  5、严格扶贫项目资金检查和审计.认真落实扶贫项目资金“报帐制”、“审计制”和“跟踪检查”等管理制度,要求县、镇、村必须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必须持有正规票据,由项目镇严格把关审核,报县扶贫办审定签字后,再报县财政局进行报帐核销.市县扶贫办和财政局,定期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今年7―8月,市审计局用1个多月时间,对全市20xx、20xx两个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市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顺利通过了市级专项审计.同时,坚持每年邀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视察监督;市县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每

  年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联合执法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有效防止了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省上下达年度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时间较晚,加之个别县区扶贫办与财政局沟通联系不紧密,特别是扶贫部门缺乏工作主动性,致使部分扶贫项目资金拨付到位不及时;二是个别县在申报项目计划时,对项目可行性调查不够,造成上级项目计划下达后难以实施而被动调整和重新报批计划,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三是个别县区对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指导督促力度不够,项目进度迟缓,已建成项目资金结算报帐进度慢,项目管护责任不到位,总结不及时,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不完善;四是个别县区、镇对互助资金项目村监管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致使项目村入会率、借款率低,个别协会对群众借款把关不严,将互助资金用于建房、子女上学等,违背了互助资金用于扶持农户发展产业的政策要求;五是个别镇村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公示制度落实的`还不够好,群众知晓率尚待进一步提高;六是个别县镇扶贫办财务人员变动频繁,经办人员业务能力有限,加之培训工作跟不上,使县镇财务资料管理尚不太规范.

  六、整改措施

  1.认真搞好整改工作.结合这次扶贫专项资金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市办检查组采取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纠正的办法,对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严格要求,并分别在县区检查反馈会议上提出了整改意见.8月31日,李彦海主任组织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对县区及项目单位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市办名义下发了《通报》,要求县区针对问题逐项进行整改.同时要求各级扶贫部门,特别是扶贫办主要领导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指导、监督、监管责任,不断完善和健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运作程序,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效益.

  2.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一是要加强对扶贫开发项目的指导和监管,督促县区和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加快整村推进等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任务.二是督促县区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金报账资料,加快项目资金核销、拨付和报账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有续推进.三是加大互助资金政策

  宣传,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规范资金用途及运作程序,强化管理措施,努力提高项目村的入会率和借款率.

  3.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二是不断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对县区扶贫目标考评范围.三是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管,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有效发挥财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与绩效考评、反腐倡廉及部门任务、责任、权力有机结合,强化资金检查、监督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4.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在扶贫规划的制定、资金的落实、项目的实施、完工项目检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负起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对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损失浪费,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以严肃财经法纪,确保扶贫资金封闭管理,安全使用.

  5.加强思想教育和队伍建设.要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方针政策、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宣传力度,强化干部思想教育,抓好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照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陕西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帐制实施细则》,规范全市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扶贫系统内部管理,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行风,努力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为提升扶贫开发效益,加快脱贫步伐做出贡献.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局涉农资金管理工作,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关于对涉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六府办〔20xx〕33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对全局范围内涉农资金来源、用途、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文件要求,检查的年度范围为20xx年度;我局接到文件后,迅速组织学习并予以落实。涉农专项资金名称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类别为劳动预备制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截止20xx年3月19日,对涉农资金管理情况进

  行了整理汇总后,将自查自纠资料整理归档。

  二、自查情况

  20xx年共举办培训班31期822人,拨付补贴302.2万元。其中创业培训14期252人,拨付补贴25.2万元;职业技能培训9期220人,拨付补贴49.5万元;劳动预备制培训8期350人,拨付补贴227.5万元。

  三、工作流程

  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培训机构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培训机构组织生源并进行初审→制作开班资料报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经办机构对开班资料进行审核批准并公示→报特区财政部门审批→培训机构开班培训→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会同财政、监察等部门对培训情况进行每月2次的实地现场检查→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上报资料到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经办机构初审并公示→财政部门复审结束将补贴款项拨付给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拨付给培训机构。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通过涉农资金使用自查情况看,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㈠资金拨付不够及时。由于上级资金下拨晚、培训周期长、资料审核时间长等原因,培训资金拨付到培训机构不及时,对培训机构正常开展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㈡建议监察部门积极参与培训检查工作,进一步增加培训涉农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扶贫小额信贷排查报告

篇六: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

  

  2020年关于xx地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各地金融扶贫开展情况,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专题调研活动。xx年x月xx日至xx日,调研组赴xx自治区xx、xx两县开展专题调研,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进行座谈,了解金融扶贫开展情况,听取基层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意见建议,实地了解农户贷款需求,入户考察家庭养殖项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做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xx自治区各级部门积极探索,努力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推进百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一)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为扎实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品牌建设,自治区扶贫办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在总结原有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制定了《xx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金扶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按照“x+N”模式集中打造xx“金扶工程”品牌(“x”指自治区扶贫办、“N”指多家金融机构),明确每家金融机构利用自身优势重点打造一个金融扶贫产品。采取“x+x+x”方式,搭建全区“金扶工程”服务平台,即自治区扶贫办与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签署“金扶工程”合作总协议,再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四家金融机构的银川分行及xx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通过实施“金扶工程”的“互助资金”、“国开惠民”、“金穗惠农”、“好借好还”、“种子资金”、“千村信贷”六个产品,着力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市、县各级政府纷纷行动,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把金融扶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开辟扶贫新路子,探索合作新模式,一些地方还制定了信贷资金捆绑实施办法及细则,从政策支持、平台搭建、产品创新和制度安排等方面为扶贫小额信贷品牌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探索创新,形式多样。xx的金融扶贫工作总体是在互助资金、千村信贷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而成的,“金扶工程”中推出的六个产品充分体现了xx金融扶贫模式的多样性。调研中,xx、xx两县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不同的金融扶贫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的问题,破解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这些创新举措切实让我们体会到:智慧在民间,创新在基层。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应转化为创新机制扎实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接地气”的行动。

  xx县探索出了“x+x+X”金融扶贫模式,将政府、银行与贫困户连接为一个以扶贫开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x”是政府主导,县财政筹资xxxx万元作为担保基金,县扶贫办负责担保基金的监督管理。“x”是政府与当地三家金融机构签订担保贷款合作协议,金融机构按照担保基金总额x:xx的比例,以三户联保形式向贫困户发放x-x万元贷款。“X”是贫困户,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扶持发展种养产业。截止目前,各金融机构共为贫困户发放各类产业发展贷款达xxxx万元。

  xx县创新开展了“千村信贷、协议抵押、小额信贷、企业参与”四种金融扶贫模式,初步形成了政、银、企、社、民联合推动的“五位一体”扶贫开发新格局。“千村信贷”是以互助资

  金为引子与农信社开展的合作。由互助社负责推荐有贷款需求的社员,农信社给予x-x万元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和利率优惠并行,重点支持贫困户发展滩羊等特色优势产业,今年有xxxx户社员捆绑信贷资金x.xx亿元。“协议抵押”是将“双到”财政扶贫资金存入农信社扶贫专户,作为“协议抵押”基金,农信社放大xx倍的信贷资金贷款给“双到”贫困户,支持群众自选产业项目,将扶贫资金转化为贫困户的发展资金,创新了扶贫到户资金使用机制。xxxx年整合区、县两级财政扶贫资金xxxx.x万元,为xxxx户贫困户撬动信贷资金x.xx亿元,户均贷款x.xx万元,户均增收xxxx元。“小额信贷”是按照市场化原则,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发挥互助社的熟人机制,实现小额信贷与分散农户的充分对接,将互助资金作为担保基金,小额信贷公司以放大xx倍的贷款批发给互助社,由互助社根据社员需求放贷,既扩大了贷款规模,又延长了互助资金持续发展的“链条”。目前,该模式在两个村进行试点,已为xxx户社员发放贷款xxx万元,户均贷款x.xx万元。“企业参与”是建立业缘关系为基础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合作模式。以xx滩羊为纽带,互助社充当企业和农户的集体经纪人,组织贫困户和社员按照企业要求进行养殖,发展资金由企业通过担保撬动银行贷款提供,产品由企业以市场价统一回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今年,县政府通过注入部分资金,与xx余聪清清真牛羊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拿出xxxx万元作为担保基金,撬动xx银行x亿元的信贷资金,每户社员可获得x-xx万元养殖贷款。贷款发放采取x+x(x个养殖大户+x户贫困户)、x+x(x户养殖大户+x户贫困户)的联保机制,实现企业和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

  (三)多措并举,推动发展。xx金融扶贫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融资推动”原则,以农户联保为基础,发展“熟人金融”,通过运行评估、担保抵押、贴息保险、风险补偿等方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探索形成了“补、借、贷、贴、保”五位一体的金融扶贫模式。通过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产业项目扶持,积极推动百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补”就是扶贫产业项目资金补到户。今年,自治区安排专项扶贫x.x万元,对x.x万户xx万人进行新一轮的到户扶持。“借”就是借予互助资金。今年,自治区安排资金xxxx万元,在xxx个重点贫困村和xx个生态移民村新建互助资金,对xxx个互助社增资扩面,使互助资金项目村总数达到xxxx个,运行资金总量达到x亿元。“贷”就是互助资金与信贷资金捆绑,放大信贷资金规模,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多信贷资金支持。“贴”就是给予信贷资金年利率x%的贴息支持,减轻农户贷款成本,缓解还贷压力。“保”就是把项目风险防控和小额保险相结合,利用互助资金占用费收益为农户购买人身保险,化解产业项目信贷风险。

  二、存在困难与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xx金融扶贫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明显。政府支持强、金融机构多,信用环境好,产品设计新,群众基础牢,使xx具备了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较为成熟的条件。但目前一些金融扶贫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扶贫工作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和突破。

  (一)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合作。调研中,一些金融机构对扶贫小额信贷提出的“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全额贴息”的观念看法不一,顾虑较多,积极性不太高。这些顾虑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长期以来零风险的考核体系和门槛政策,束缚了基层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墨守成规做事已是一种习惯。这既有政策上难以突破的无奈,也有创新尝试带来的烦恼。当地农业银行反映,因向农户提供了基准利率上浮xx%的贷款,违反了农行内部要求上浮利率不低于xx%的明文规定,审计部门据此作为问题进行了反映。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金融机构在没有得到尚方宝剑的前提下一般不会轻举妄动。二是金融机构对贫困农户的还贷能力有质疑。认为他们在产业选择、项目执行、还款意识等方面都令人担忧,因此,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更愿意贷给有能力、有产业基础的群体。三是政府部门建立的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还不能激发金融机构的合作热情。虽然有风险补偿基金作最后的兜底,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想得到风险补偿金并非易事,只有走完法律追溯程序后,才能启动相关补偿手续,况且基金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执行周期较长,金融机构对最终得到的补偿额度心里没有底。

  (二)风险补偿金筹措难度大。地方政府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的,也是拥护的。一些县纷纷启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积极开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多方筹措资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或担保基金,撬动信贷资金,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金”作用。但要筹措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注入银行作为补偿金或担保金,对一些财政困难的地方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基层政府压力很大。此外,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将部分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在政策上没有明文规定,地方同志担心将来审计检查有麻烦。

  (三)金融产品贫困户覆盖低。目前,普惠制金融依然是xx金融扶贫的主体。许多地方通过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开展了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建设,形成了良好的信用环境。但被问到有多少贫困户能纳入到信用评级体系?贫困户的信用评级等次是哪一档?有多少贫困户能贷到款?在座的金融机构含糊其辞,无一人能答得上、说得清、道得白。但对信用评级各金融机构都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门槛政策把绝大多数贫困户排除在外,即便挤进来的,信用评级等次和授信额度也很低,贷款机会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普惠金融无法真正解决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

  (四)贫困户产业发展能力弱。贫困户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就是帮助贫困户“换穷业、找富路”。在入户考察家庭养殖项目时了解到,同样是养牛,贫困户x头牛的价格却不敌人家x头牛的售价,同样的付出,不一样的回报,现实的差距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虽然地方同志告诉我们,在养殖技术方面政府也组织过不少培训,花了大量精力,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贫困户在项目选择、品种改良、市场预测、风险防范等方面表现出的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乏力,也正是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就是要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能获得金融贷款,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真正做到“贷得上、用得好、还得上”。“贷得上”是关键,“用得好”是核心,“还得上”是目的。因此,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应从三个环节求突破,寻路径,找方法。

  (一)解决“贷得上”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其中农村金融发展一直以来都金融改革的薄弱环节,虽然这些年金融机构纷纷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等一系列举措,但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大力推动特惠金融,让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真正惠及到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是我们扶贫部门的责任。要解决“贷得上”问题,必须从解决“贷款难”和“贷款贵”两方面入手。一是在顶层设计上求突破,给予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尚方宝剑的同时还要明确其所承担的扶贫责任,明文规定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撬动的信贷资金用于建档立贫困户的比例,从政策上真正体现出特惠金融的实质;二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完善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授信标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信用档案,能贷到款;三是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与金融机构共享机制,实现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与金融机构贷款管理系统的工作对接,有助于金融机构摸清底数,各记其功,算清扶贫账;四是建立多维度风险控制体系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可通过地方财政筹措资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或担保基金;鼓励购买扶贫小额保险、农业保险,分散扶贫小额信贷的贷款风险;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基层党组织作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降低信贷风险;五是加大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力度,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额贴息支持,降低贷款成本,切实解决贷款贵的问题。

  (二)解决“用得好”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能贷到款只是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局篇,如何“用得好”才是大文章,是核心篇。从以往工作来看,各地普遍存在“重争取,轻管理”现象,因此,正确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用好贷款尤为重要。小额信贷的投放必须用于支持产业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扶贫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意识、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建立良好信用环境;二是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要打组合拳。政府部门在充分尊重建档立卡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他们选择好项目、发展好产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服务,帮助他们“换穷业,找富路”;三是要充分依靠驻村工作队这支密切联系群众的扶贫队伍,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办实事、办难事,落实好项目,发展好产业;四是加强风险补偿金管理,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制定严格规范的风险补偿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扶贫部门和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分摊金融风险,落实双方责任。

  (三)解决“还得上”问题。政府部门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做起产业、发展产业只是完成了前半段工作,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产业发展的实践中,能力得到了提高,收入不断增加,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实现脱贫致富才是我们扶贫工作的神圣使命。因此,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仅在于撬动了多少信贷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了多少贷款,更多的在于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劳动收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能

  力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部门要下大力气帮助贫困户提高自身能力,让他们逐步学会和掌握应对市场、抵御风险的本领,使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能参与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与时俱进,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贫困户也是有信用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20年关于xx地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篇七: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汇报

  扶贫小额信贷是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发展资金而量身定制的扶贫贷款产品。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扶贫小额信贷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汇报

  3月份以来,定远县围绕产业扶贫积极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充分发挥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探索出一条精准帮扶贫困户的有效途径。据统计,从3月8日至5月30日,全县完成评级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2%,其中授信8947户,授信金额达31460万元,对1193户贫困户发放了信用贷款,贷款总量万元。

  定远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帮扶的主渠道,作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治本之策,主动作为,积极推进,理顺了政府及各部门、农商银行、贫困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贫困户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切实解决好“由谁去做”的问题.该县以满足贫困户发展需求、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为核心,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严格程序、防范风险,创新机制、方便群众,强化帮扶、提供服务的总体思路,在建立健全扶贫小额信贷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制定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清单和补助标准,创新家庭经营、带动发展、入股分红等多种贷款使用模式,建立贷款风险防控、财政资金贴息、扶贫资金补助、强化为民

  服务等保障机制,创新评级授信用信同步推进、简化办理贷款手续、落实贷前调查和贷后回访责任等方式方法.为切实解决好“如何做"的问题,该县强化手段,加大推进力度,成立定远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部门和乡(镇)一把手负责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宣传培训,统一组织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所在地农商银行支行联合选派专人,分组包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实行“1+1"工作绩效捆绑,明确工作任务和进度。同时强化督查调度,实行每天短信通报、定期会议调度和约谈推进,切实加快扶贫小额信贷进展。

  定远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以来,推动了精准帮扶措施的落实,为下一步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产业发展,融洽了干部关系,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推动了县域诚信体系建设,培育了地方信用环境,逐步实现贷款贫困户从“要我还款”到“我要还款”的转变。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汇报

  一、扶贫小额贷款任务数额

  镇位于东南部,东临XX湖,辖1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万亩,承包人口万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571户,8523人。涉及到17个行政村,经排查,有劳动能力的户数2090户,无劳动能力的户数855户,县扶贫办下达我镇小额扶贫贷款任务为797万元。

  二、目前完成情况

  目前我镇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8万元,完成总任务的%,原因是信用社正在清理不良贷款和系统升级延缓了贷款的发放。目前,我镇已有80多户正在申报当中,力争11月底前发放200万元。

  三、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我镇对小额扶贫贷款政策进行了认真的发动、宣传,成立了镇扶贫小额贷款发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调度.目前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都能够了解小额扶贫贷款有关政策。全镇各村村干部都能认真承担小额扶贫贷款政策的责任,都能积极带领各村贫困户到信用社进行申请小额扶贫贷款。我镇信用社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为贫困户做好申请、调查及放贷工作,目前我镇信用社工作人员正按照各村贫困农户申请名单进行种植、养殖项目贷前调查,对符合贷款的农户实行绿色通道,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二)存在问题

  由于信用社信贷员少,实行包片负责制,又要开展其他信贷业务,小额贷款手续比较繁琐,各村贫困户申请农户较多,目前我镇信用社工作人员正按照各村贫困农户申请名单进行种植、养殖项目贷前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贷款的进度。

  四、下步推进措施

  下步我镇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小额贷款的工作力度,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加强服务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在农村的又一重大支农惠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实行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加快全镇贫困农户脱贫进程。实现农民脱贫增收,保持农村稳定。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汇报

  根据浙扶贫办〔20xx〕57号文件精神,现将县20xx年金融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情况

  1、互助组织基本情况。20xx年我县新增英川镇英川村、毛垟乡毛垟村和秋炉乡半山村三个省级资金互助组织。加上08-12年的梧桐乡梧桐坑村、澄照乡三石村、景南乡忠溪村、鹤溪镇三枝树村、郑坑乡郑坑村、沙湾镇叶桥村、东坑镇马坑村、大漈乡茶林村、葛山乡葛山村,鹤溪街道惠明寺村和大均乡伏叶村,共计成立14个省级资金互助会组织。14个村共有农户2833户,其中低收入农户719户;加入资金发展互助会的农户527户,其中入社低收入农户131户,累计收取会费万元.

  2、资金互助组织资金运行情况。我县20xx年底前启动

  的省级资金互助会共有14个,其中有xx个互助会已通过民政部门审核并正式登记注册,3个正在向民政部门申请注册过程中.

  3、主要措施。一是完善政策.结合已经出台的《关于印发自治县村级资金互助组织示范点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景政办发48号),明确资金互助社社员的资格和权利、义务,以及资金互助社的运行、章程和各职能部门的分工等意见。同时今年结合我县扶贫改革试验区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任务,出台了《中共自治县委办公室自治县人民政府办

  公室关于推进扶贫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景委办〔20xx〕10号)和《关于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在一定区域内组建农村资金互助联合社,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县范围推进组建农村资金互助联合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支持效果。二是部门协作,确保互助社健康发展。为确保村级互助社健康发展,首先由扶贫、财政部门对各村的章程、实施意见、财务管理办法等进行了完善和备案。其次由各村统一制定了互助社操作流程图,以方便试点村按科学流程运作,避免走弯路.再次进行民政注册,确立村级互助社的法人地位,确保其独立承担民事和法律责任。最后建立资金专帐.由乡农经站到信用社建立专用集体帐户。三是狠抓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试点村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学习、交流。主要培训工作方法,业务技能.同时交流经验,安

  排部署工作。通过培训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互助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控制互助风险,实现持续发展。互助会一方面严把会员入口关、严格限定互助金使用方向、及时掌握会员交纳的互助金不同情况及信用、资产情况;另一方面制定了互助会办公室内部管理制度、资金互助运行制度、部门监控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实行互助金审批权限,明确各级审批权限,设定单笔互助最高限额,对受理、调查、审查、发放等各环节作了明确规定,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4、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解决了农村发展资金短缺难题。我县农民收入较低,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缺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成本偏高、手续繁杂。村级互助组织把农户个体零散的资金特别是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金量,再按照章程,在本村内将资金发放到有需求的会员手中,使会员能够及时获得资金支持,有效地缓解了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紧缺的问题。二是促进了产业发展。利用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这一载体,有意识地引导农户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如鹤溪街道三枝树村、梧桐乡梧桐坑村等借资金给农户发展茶叶、香菇、高山蔬菜等,促进了当地农民就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而实现增收。三是促进了农户自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的成立提高了村民及低收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能力,也为生产发展注入了一定的资金,为农民发展创业提

  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有效促进了农户的自我发展.

  5、存在问题。一是低收入农户入会率低。宣传发动工作不深入是导致低收入农户入会率低的主要原因.各别乡镇及试点村工作人员对互助会的开展目的、意义、原则理解和认识不够到位,入会宣传发动不够深入,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知晓较少.二是工作人员知识不全、业务不精、运作不规范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互助会管理人员对政策法律、经营管理、资金营运、业务操作、财务知识等业务能力不强,导致管理混乱,程序不到位,潜伏风险较大.如,账务处理不规范,做帐不及时,资金管理不严,业务操作缺乏约束行为,发放借款随心所欲。三是互助组织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管理运行的体制机制还不够成熟。四是金融部门对互助组织的认同度还不够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深入广泛宣传互助会相关政策,使互助会的性质、用途、管理、使用及运转程序等政策规定为广大农民群众所熟知。及时总结推广互助会试点中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先进典型带动新的试点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展示成效、鼓舞士气、展望未来、振奋人心,为开创试点工作新局面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为确保互助资金规范、安全、有序开展,通过多种形式,切实抓好互助资金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业务素质和能力、政策法律、资金营运、业务操作、财务知识等,使全县互助资金管理能力及业务技能上一个新水平。三是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力度。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简便、易操作的资金管理新办法,进一步简化借贷程序,方便群众发展生产致富项目。对互助会资金运行质量、效益、扶持发展产业项目、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完善村级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审查评估。

  二、扶贫小额贷款情况

  1、扶贫小额贷款执行情况。截至20xx年底,我县共计对1970户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万元。农户借用资金主要用于茶叶、笋竹、食用菌、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上面,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户致富增收。

  2、主要措施.一是建立机制。出台了《关于印发自治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发展扶贫贷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景政办发59号),每年安排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中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特扶资金1000万元,对全县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开展产业发展贴息贷款,确保有发展能力和愿望的低收入农户能够得到基本的资金保障发展。二是认真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备选户的筛选工作.通过认真细致把关、筛选,把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全部提供给信用社,并对低收入农户每家每户制定发展规划,采取金融机构贴息贷款、保险公司参保的方式,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营销等短平快项目,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三是严格审查把关。为了使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我县严格审查把关,首先是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控制发放范围、对象.其次是确定放贷的对象必须是项目已经启动,或者在做项目前期准备,在发放的额度上,充分考虑项目资金总投入,提倡小额、多户、短期放贷。再次是充分考虑还贷能力,一般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见效快、周期短、增收明显的项目,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3、主要成效。一是拓宽了农户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长期以来,农户用于发展生产的贷款一直比较困难,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出台,开辟了筹资发展的新途径。20xx年,我县通过县信用社和县邮政储畜银行为全县484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669万元。二是扩大了农户的产业规模。通过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促进了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户借用资金主要用于茶叶、笋竹、食用菌、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上面,有效帮助低收入农户致富增收。三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及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求生产发展。小额扶贫贷款的发放,不仅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结构得到

  了有效调整,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直接经济收入比以前有了明显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加为当地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4、存在问题。一是低收入农户承债能力弱。低收入农户依赖性强,认为反正是政府倡导扶持支持,经营成功与失败无关重要。甚至有部分贫困户仍存在“能拖就拖,救济款不用还”的错误思想,存在贷款到期无法按期归还的风险。二是扶贫贷款期限短。低收入农户自有资金薄弱,项目启动主要靠贷款,且大部分扶贫贷款投向的是种植业,属于季节性收益项目,而且发展的项目一般周期比较长,资金回笼时间慢,因此小额贷款对低收入农户发展项目帮助也有限。三是贫困户分布面广且分散,农信社力所难及.由于贫困户一般居住在较为偏僻的山村,路途远且交通不便,农信社信贷人手不足,难以及时进行贷款跟踪管理,只能依靠村委及时反馈信息,存在信息滞后或缺失现象。

  5、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以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向低收入农户发放贷款的形式,结合林权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增收。二是严格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促进扶贫小额贷款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明晰扶持资金的责任边界,抓好贷前摸底调查、贷中严格审查、贷后反复核查三个重要环节,明确贷款对象、贷款条件、操

  作程序等.在严格规范操作行为,确保专款专用的同时切实加强对贷款扶持项目的指导帮助,简化贷款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加强扶贫小额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做好农户贷款后的跟踪服务和指导,促使各贷款农户用好贷款,及时还款,促进贷款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

篇八: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

  

  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全县计划脱贫1.9万人、0.54万户。为全面了解今年我县脱贫攻坚进展情况,_月份以来,在市人大副主任的带领下,农工委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今年以来,各乡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作出的《关于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决议》,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转、扶、搬、保、救、教、金”七路并进,凝聚工作合力,健全脱贫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一)坚持高位推动,科学精准谋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以“六个精准”为主线,明确脱贫攻坚总体思路、主要目标、脱贫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县、乡、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工作推进扎实有效。创新制定1+5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1+2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等,具体细化为“百企万户”工程、农业产业化扶贫、金融扶贫等5个工程,推进转移就业、产业发展以及教育保障脱贫和健康扶贫专项工作,切实让贫困群众务工有门路、创业有资金、上学有补贴、有病看得起、就医更便利。

  (二)挖掘资优势,强化产业引领。立足资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__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金融”的产业经营模式开展产业扶贫,在__乡滩区流转土地2.4万亩,建成标准化羊舍23个,年出栏肉羊20余万只。__镇立足食用菌种植传统产业优势,按照“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思路,大力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着力打造产业扶贫新高地。__乡发挥资优势,发展温棚瓜菜种植、食用菌种植、小龙虾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五大产业,预计年内新发展食用菌种植面积20万平方米、温棚瓜菜种植面积1500亩、小龙虾养殖面积3000余亩、标准化养殖场10个。__电商产业园将更多本地特产包装打造成品牌,通过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提高电商扶贫带贫能力,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三)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坚持把促进贫困人口就业作为脱贫的主要途径,全县共建立15家培训基地,举办就业扶贫培训班125次,累计培训贫困人口0.26万人。安置2131人就业,返乡农民创办经济实体带动贫困人口就业0.13万人。实施产业扶贫,重点扶持19家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安置就业、贫困户自主创业奖补与土地流转、贫困户入股分红等模式,带动贫困人口2600多户0.28万人增收,户均年增收20_元以上。

  (四)加强结对帮扶,强化社会力量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支持扶贫,凝聚社会扶贫合力,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县工商联引导67家民营企业与121个贫困村(包含16个深度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带动6187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选派市县893名专家人才组建服务团,定期到贫困村开展义诊、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20__年以来,先后组织各类农业生产技术现场指导695次,各类义诊670次,安排实施各项免费救助、补助救助或定额救助贫困户手术(项目)2561例,减免费用1562.9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金融扶贫工作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扶贫资金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扶贫供给体系,金融配套和保障措施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二)财政投入力度不够,资金拨付不及时。一些扶贫项目开工晚、竣工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三)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职能部门及部分乡镇对扶贫项目建设监管不严,部分扶贫干部担当意识不足,工作作风不扎实。

  三、意见及建议

  (一)补齐金融扶贫短板。要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资投入力度,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做细做实,努力使金融扶贫成效得到充分释放,为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要创新金融扶贫机制,重点支持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培育壮大带贫企业,有力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要抓好“户贷户用”,有贫困人口的村要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进行贷款,发展脱贫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规避风险。要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好政府风险补偿金作用,加大对贫困群众授信评定情况的排查力度。各县区要增加产业扶贫风险基金,满足农民合作社、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金融贷款所需要的抵押、担保需求,为带贫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和财政奖补,运用金融手段提高贫困户抗风险能力。

  (二)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要强化举措,多方筹集资金。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公示公告制度,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手续,不断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做到“三个明确”,明确专项治理内容,明确时间节点,明确整改责任人,扎扎实实做好扶贫项目建设、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专项整治工作。

  (三)狠抓扶贫政策落实。要摸透群众需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标准、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督导检查,严格奖惩问责,促进扶贫政策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加强扶贫干部培训,围绕危房改造、金融贷款、教育扶贫等具体扶贫政策,对全县所有扶贫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狠抓行业扶贫“七个清零”,确保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全覆盖。

  (四)加强“志智双扶”。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要求,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勇气、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以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活动为载体,抓好观念立志,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发动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奏响脱贫攻坚“大合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撑起“精神脊梁”。

  (五)全力以赴备考迎检。目前,国家和省市对我县的年度大考在即,这是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和验收,也是对我县工作作风的检验和考查。在这个关键时刻,各乡镇及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全面查漏补缺,建立问题清单,抓紧整改补齐。要精准聚焦指标,明确难点、重点,不跑偏、不漏项,无盲点、无死角。强化组织领导,逐级夯实责任,把各项工作做到位,把全市的工作实效通过考评反映出来,坚决打好打赢2021年脱贫攻坚战,向中央、省委、市委及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二)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_月22日,市政协四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就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协商议政。此前,市政协组成4个调研组,就这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委员们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与建议。现综合报告如下: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暑,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执行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注重加强领导。成立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坚持“四级书记联动”抓扶贫,明确脱贫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到村、到户。坚持专项督查,严肃问责问效,严格落实各级责任主体的责任。

  二是切实澄清底子。制定《信阳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整改工作实施方案》,逐户填写《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入户档案》,确保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一个不能漏、一个不能错”。截止20__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万,贫困村527个。

  三是搞好结对帮扶。全市36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并包保贫困县脱贫,市直121个单位定点结对帮扶全市121个贫困村,省、市、县共派出892名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实现了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

  四是做到分类施策。坚持转移就业扶贫,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就业;发展优势产业,让“出不了门、就不了业”的贫困群众就地发展生产脱贫;强化对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激励、扶持救助对象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要求,科学实施搬迁扶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兜底,保障和救助到户到人。

  我市作为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面临诸多困难。

  1.精准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识别精准的“五清”工作虽然阶段性完成,但由于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农户收入的多样性、隐蔽性较强,准确把握和核实农户收入的难度较大,9个县区的精准识别准确率只有92.8,再识别、新录入仍有一定空间。扶贫对象的清退标准和程序尚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脱贫工作的绩效考核跟进不够到位,没有及时督促、推进一些帮扶措施的有效落实。

  2.扶贫行动方案出台缓慢。我市已经制定了《信阳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了分期分批实现脱贫的工作目标,但3个重点县和一些行业扶贫方案还没有出台。如金融扶贫尚未破题,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水利扶贫、交通扶贫等缺乏行动计划,政策兜底还没有实施细则。

  3.产业扶贫拉力不足。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方兴未艾,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本地就业的带动力不足。产业集聚区尚处于成长阶段,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不足,转移就业有限。产业扶持刚刚起步,有的尚在制定扶持规划,有的尚在探索扶持模式。

  4.宣传引导不够到位。部分贫困户缺乏志气和信心,“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个别群众不能正确理解脱贫政策,游说上访,“争贫不真贫”。一些贫困户不能客观认识自身不足,好高骛远,不愿参与扶贫项目。如商城县在省妇联大力支持下,开办为期两个月的“月嫂”“家政”培训班,仅有13人参加培训,却无一是贫困户。对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工作检查的多,业务指导的少。

  5.社会帮扶氛围不浓。一些企业、民间组织、社会机构虽然热心公益和慈善活动,但没有有组织、有目标地参与脱贫攻坚。一些帮扶部门虽然有脱贫帮扶任务,但计划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使命感、责任感不强。在已经明确的“四结对、四协同”中,产业集聚区、乡贤人士行动迟缓,有的尚没有动员。

  三、意见与建议

  脱贫攻坚是我市目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1.聚焦精准完善机制。牢固树立精准意识,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坚持精准脱贫的政策导向和工作取向,突出“特惠”和“滴灌”,因户因人施策、因致贫原因和贫困类型施策,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精准脱贫的工作机制,建立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经过帮扶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通过程序及时退出;对因各种原因致贫返贫的,按照程序及时纳入,做到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建立和完善脱贫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日常督查、年度核查、第三方的评估调查有机结合,增强考核的真实性、及时性,有力促进各项扶持计划的落实,做到真扶贫、实现真脱贫。

  2.及时出台各项行动计划。财政、发改、交通、教育、民政、旅游、国土等部门要按照省、市分工方案,深入调查研究,牵头制定支持脱贫攻坚的行业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转移就业脱贫、教育脱贫、产业脱贫、医疗救助脱贫和政策兜底脱贫。帮扶单位、乡村要制定和完善因户施策的具体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时限、措施、进度,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各项扶持措施应相互衔接,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3.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发挥资优势,加快茶叶、畜禽、水产、油料、花木、林果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打造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立足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资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业,建设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基地。

  三是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要求,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4.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市、县财政每年新增扶贫资金增幅应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并通过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鼓励引导全社会增加扶贫投入。市财政的奖补资金应提前或及时拨付县区,各部门应加大行业扶贫投入力度,将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人口集中地覆盖。

  二是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于贫困地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鼓励在贫困地区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业保险试点。

  三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各类资金统筹整合,相互配套,形成扶贫投入合力。

  5.强化扶贫工作创新。抓住信阳是国家第二批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以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为载体,在优化扶贫政策、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拓宽产业扶贫方式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方式、新路径。将光伏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新业态、新方式引入扶贫开发,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合作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采取租赁、入股、合作、托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在新县、光山县开展“扶贫+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创新扶贫保险机制,逐步在全市推广,将贫困户整体纳入农业保险,保障全市贫困群众脱贫零风险。

  6.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宣传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政策规定,做到脱贫政策家喻户晓。坚持鼓干劲、聚能量,引导干部克服畏难情绪,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利用“全国扶贫日”等重要时段,突出宣传帮扶典型、脱贫典型和脱贫攻坚的成功事例,扩大示范带动效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7.加强社会帮扶工作。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成功人士、民营企业等主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组织百家以上企业与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不脱贫不脱钩。搭建社会机构和志愿者参与扶贫的工作平台,鼓励各类社会团体、扶贫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志愿者,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开展捐助款物、助教、助医等扶贫济困活动,壮大脱贫攻坚力量。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三)为扎实推进来榜镇脱贫攻坚工作,根据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印发__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通过听取各村汇报、实地查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来榜镇基本情况:来榜镇地处__县域中心,是__中西部交通要塞。国土面积134平方公里,距县城23公里,12个行政村中有4个贫困村,全镇总户数6781户,共有2315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15户,6382人。

  (二)、目前全镇扶贫工作动态:一是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自20__年1月份开展此项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动员全体镇干,组成“三清”(清家庭情况、清家庭收入、清脱贫措施)工作队,在经过业务培训后,集中时间对所有贫困户入户清查。清查工作做到了确保清查对象户一户不漏,信息填报不虚不假。

  二是加快光伏扶贫工作完成进度。计划于3月底完成第一批次并网发电任务,提前完成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达的作战命令。

  精准扶贫,关键是找准病根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消除病患。经过进村入户调查研究,我认为,来榜镇6382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限制。__县位于大别山腹部,全县各乡镇均被群山围绕,山林多、田地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致富门路少等事实情况阻碍着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二)、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使得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失学,又因失学而难以脱贫,进入了恶性循环。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家庭发展缺乏知识、技术支持,再加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给脱贫致富增加了许多阻力。

  (三)、子女就学。受教育布局的影响,拥有较强师资力量的初高中大多分布在县城或个别乡镇,家长们为了方便子女就学,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无法从事劳动,加上繁重的学杂费、生活费,拖累家庭,造成可因学致贫。

  (四)、因病因残。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因患病而无法从事劳动生产,缺少家庭收入来,造成家庭贫困。现阶段医疗成本相对较高,虽然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但部分村民患大病或慢性病,长期治疗,开销很大,入不敷出,家庭条件困难。

  (五)、因灾因市场。一部分农民在家务农,从事靠天吃饭的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无法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近年,来榜人民发展天麻、茯苓、灵芝等经济作物种植产业,这些经济作物的产量易受自然环境影响,同时市场行情不稳定也使得人民收入难以保证,入不敷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六)、缺乏劳力。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地域优势,先于其他地区发展。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动着各类基础设施的发展,工作机会和工资收入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来榜镇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村内空巢老人基本靠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些老人生活自理都很困难,更谈不上脱贫致富,而在外务工的人员大多干的是苦力型工种,收入不高却要供养子女、孝敬父母,家庭经济困难。

  (七)、不务正业。来榜农民大多朴实勤劳,但仍然存在小部分人有不劳而获的思想。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也发现个别户家中的壮年劳力不顾父母年事已高,好逸恶劳,不从事劳动而参与赌博活动,投入大量生产生活资金,结果造成贫困。

  (一)、农民收入估算难精准。随着“三清”工作的不断开展,工作中的难点也逐渐显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__县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经济发展形式也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就业方式转变,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不稳定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情况难以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现阶段农民文化素质在快速提高,但思想觉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获得帮扶,个别贫困户有意隐瞒真实收入和家庭情况,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

  上述分析^p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决定了来榜镇精准扶贫工作将是一场异常艰巨的攻坚战。我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通过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引导好各类资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户,逐渐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职责。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要做到“三清”信息采集表清查对象、清查人员、核查人员、录入人员等相关人员均要签字确认,并且入户清查人员要与户主合照存档,切实做到“一表一填、一表一核、一表一录、一表一责”。

  (三)、转变观念,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针对部分农民素质偏低及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一是要切实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全体镇干积极性,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克服惰性心理,积极发展生产,自力更生。

  二是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与来榜本地发展的产业相关的短期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实用技术能力。

  (四)、发展本地特色扶贫产业。大别山地区地形多变,位于其腹部的__县各乡镇也因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不同而拥有各自的特色产业。来榜镇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桑、茶、瓜、菜”为主的四大特色种植业和以名山公司为龙头的有机黑猪、鲟鱼、娃娃鱼三个特色养殖业,是国内第二家有机猪生产基地,华东地区的瓜蒌之乡,安徽省蚕桑第一镇,全省娃娃鱼养殖中心之一,是__县高山蔬菜四季豆最大产出地和全县七个重点茶乡之一。工业方面也已经形成涉及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制品、玻璃钢制品、服饰加工、太阳能开发等为主的产业群。结合这些来榜镇实际情况,鼓励桑枝食用菌产业带动脱贫、鼓励电商产业带动脱贫、鼓励安排贫困人口就业,统筹安排,通盘考虑,大力推动扶贫事业发展。

  (五)、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精准扶贫任务。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等多方力量相互协作,共同支撑,开拓出了全新的扶贫局面。合理整合资“重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紧紧把握精准扶贫的根本,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九: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

  

  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近年来,XX银行XX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多举措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现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总体情况

  目前我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全部集中在XX支行办理,截止2021年

  月末,分行小额扶贫贷款累计发放XX户,金额XX万元,现有余额户数XX户,金额XX万元,户均X万元,贷款利率均为人行基础利率,逾期率为0。

  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过渡期宣传活动开展以及“应贷尽”落实情况

  分行充分整合各类宣传资源,通过营业网点、便民服务点、传单折页、流动宣传车、金融服务进村等多种渠道,宣传乡村振兴、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涉农领域信贷产品等,共组织流动宣传车进村宣传X次,开展普及专题活动X场,派发传单近XX份,对政府划分扶贫责任区共X个村政策宣传全覆盖。

  在扩大宣传覆盖面的同时,还注重提高宣传的实效,借助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的号召力,发挥党员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一对一地走访脱贫户,了解信贷需求,对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合理信贷需求做到

  “应贷尽贷”。

  三、到期贷款风险防控情况

  对脱贫人口小额贷款到期管控,我行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贷后管理。定期对借款人生活和产业经营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资金监管和跟踪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贷款,及时采取预警措施。二是做好脱贫小额信贷统计监测分析和评估考核工作。针对监测发现的贷款户数异常波动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违法违规等问题要及时向银保监局、人民银行、脱贫办汇报寻求支持,尽快解决。

  三、贴息政策落实情况

  根据我行与XX县政府签订的《XX县小额扶贫信贷协议》约定,在脱贫攻坚期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小额信贷贴息100%,现我行均已落实到位。截止2021年8月末,分行共为脱贫人口小额贷款户申报贷款贴息X次(贴息资料为每季度报送1次),金额合计XX万元。

  下阶段,我行将继续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夯实基础,促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有序的开展、推进,做到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脱贫攻坚中小额信贷发挥扶贫作用的调研报告 脱贫 攻坚 小额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