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谈住宅生态设计

发布时间: 2022-05-13 11:05:03 浏览:
               (1包头市弘誉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2包头市规划设计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 要:文章对21世纪住宅建设的适居性要求做了论述,并对住宅生态设计的内涵、内容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住宅;生态设计;技术生态观;人文生态现;经济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2—0054—02
1 生态设计的需求
      中国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人居环境建设。住宅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中的主体,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促进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住宅建设实现了持续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城市住房严重紧缺的困境,并且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有可能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21世纪中国住宅建设将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1 对居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居住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仅仅拥有足够面积的住房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人们对城市的景观、人文、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1.2 随着建筑业的大规模建设,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坏
    住宅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带来了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也消耗着我们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占用耕地、烧砖毁田、土壤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土地资源和矿物资源极大减少;建筑采暖、保温隔热、能源浪费数字惊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质量下降……显而易见,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重新审视住宅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消费方式和其生态意义时,我们必须摒弃那种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模式,而把具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等性能的生态型住宅作为新世纪住宅建设的方向;把扩大居住面积和提高居住生态环保性能同时作为中国社区建设的未来。
2 生态设计的理念
      当今世界环境恶化,生态问题愈发严峻,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自19世纪末以来,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迫使欧洲不得不认真研究高密度人口的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生态问题以及其演变过程的对策与技术手段。从霍华德的田园城运动到德国法兰克福的灵敏度模型,特别是18世纪70年代以来以“增长的极限”为催化剂的环境运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倡导的城市生态研究,为西方国家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功能的强化奠定了科学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生态学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制定21世纪议程的科学基础,1996年6月联合国人居Ⅱ大会专门制定了人居环境议程,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融合,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发展政策和生态格局,减少环境压力,促进有效的和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这就为所有居民,特别是贫困和弱小族群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殷实的生活环境,减少人居环境的原始生态痕迹,使其与自然和文化遗产相和谐,同时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
      我国政府也已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问题之所以受到关注,其原因在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还直接威胁着人类今天的生存,而生态设计是一种崭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在实践中的生态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①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取得同等地位。②努力创造宜人适居的人工生态环境,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③节能、环保、因地制宜地促进生态平衡。
3 住宅生态设计的内容
      伴随着2001年中国建设部编制的《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发表,生态住宅的概念越发明晰化了。当前生态设计的内涵已大为扩展,从最初的自给自足、节能环保的自我维持概念,发展到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角度的生态建筑;逐步着眼于建筑技术的改进,拓展到包括建筑技术性与艺术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整体建筑文化范畴。由于城市的核心是人,发展的动力和阻力也是人,那么生态住宅设计的核心仍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层面上:①技术的生态观,通过先进适宜的技术手段来改善建筑物和自然界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②人文的生态观,实现建筑对于人在文化形态和精神领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住宅建设,作为建筑业的主力军承载着创造城市的主体,更需要这种双重的生态观。
3.1 技术生态设计
      绿色建筑是新世纪住宅建设的主旋律,同时这绿色是广义的。绿色生态住宅强调的是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的回收和重复使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原则、消耗最少的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住宅和居住小区,即贯彻“节能、节地、节水、治污”的“三节一治”原则。
3.1.1 节约水资源。
      住宅应该从结构、功能及过程等层面开展生活供水、污水、雨水、景观水及流域水循环、再生、美化的生态工程规划,以体现住宅的水生态活力。具体而言,一方面,收集处理中水进行花园灌溉,收集雨水及生活废水冲洗厕所、清洁道路、绿化,采用高技术新型材料的自来水管道以防爆裂,以及采用节水设备;另一方面,节约用水既减少污水量,又节约了污水处理的能源和设备损耗。
3.1.2 节约能源。
      能源系统包括供电、供气和供热三部分,是居住区人口生活和活动不可缺少的生命保障系统。但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很多,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其中所生产的污染物数量和性质决定于能源的种类及其生产使用工艺。为了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能源的生态化设计应采取几方面措施:选择能源时应尽可能以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等代替煤炭;当不得不使用煤炭时,应大力开发使用清洁煤燃烧和使用技术,并大力提高对煤炭的综合利用率;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控制性规划、注重水土流失及洪涝灾害的防止规划等,使住宅的生态经济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影响小。
3.1.3 节约用地。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建筑开发的浪潮侵占了太多的耕田。在传统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下,目前全国性出现并愈演愈烈的住宅建设郊区化浪潮值得深思。越来越多的住宅建设打着“以人为本”、“回归田园”的号角,与城市住宅仍旧存在的用地紧张、环境差强人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实质是以少数人拥有的局部的“生态社区”为代价破坏了应多数人共享的城市的优美的生态环境。城市住宅建设,应时刻与城市的需求为原则,力求在经济的利用土地之上进行合理的生态化设计。节约用地有赖于建筑规划师在设计过程的整体思考,以及政府、业主正确地理解生态涵义,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力争选址适宜、布局紧凑、适度高密度的建设模式。
3.1.4 整治污染。
      城市住宅在垃圾处理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将其化害为宝,循环使用。实践证明,住宅小区的生活垃圾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导致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与环境污染。因此垃圾污染体现着生态住宅的环境效益。
3.2 人文生态设计
      城市住宅的建设不仅要关注其物质技术形态的变化,还应该关注其历史和人文形态的发展与延续。只有这两者相互协调作用,才能塑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城市住宅。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方便满足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灾难。传统文化的消失,居住行为的异化使城市住宅正在失去往日的温馨,变得机器化的冷漠。21世纪的生态住宅建设就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误区,在技术生态高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人文生态的引导,使我国城市住宅向着深层意义上的生态化发展。
3.2.1 文脉延续、特色创造。
      每个城市都有特有的历史,城市文化是在历史的积淀中发展壮大的。我们今天的建设是在创新,但绝对是在扬弃过去城市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一个没有文脉延续的城市是没有生命、没有明天的。住宅建设亦应如此,在体现城市文化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特色。我国南北方城市形态建筑形式有很大差异,但现在有很多住宅建设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巨资在北方营建南方水乡之景,在南方体现北国之风。立意上本是无可厚非的,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使住宅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往往只是巨额投入,只有形式上的相似却丢弃了最本质的设计因缘,使得政府、开发商、使用者不得不花费资金来维持着所谓的异地风情的生态住宅。由此可见,人文的生态观应该是在延续城市文脉、适合地理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的特色创新,这才是人性化的生态居住环境的创造。
3.2.2 绿色生态交往环境设计。
      小区的交往环境很少为人注意,其实这是生态住宅人文设计重要的一方面。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交往,各种性质和形式的社会交往使社会融为一个整体。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交往的渴求更为迫切。如何在居住区中创造能满足居住交往要求的室内外空间,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是时代对建筑师提出的新的课程。由于在高科技信息化带来的快节奏高效益的现代生活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代替了邻里间的交往;我国土地缺少,人口众多,住宅建筑向高层高密度发展成为必然,从空间距离上增加了交往的难度;住宅空间环境设计没能为居住者提供交往的氛围与场所,这种在过去岁月中令人倍感亲切的邻里温情在如今的居住区中日渐消失殆尽,城市住宅出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新时期的生态住宅建设有责任改善这一局面。我们应该从住宅规划入手,建立规模适宜性交往空间,合理规划住区、组团的规模,而不是无限扩张、大规模建设。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年龄适应性交往空间,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规划设计要在位置和内容上符合不同年龄段居住者的行为模式,让交往场所最大限度地吸引使用者。最后,绿色的生活空间是小区生活交往空间的保障,绿地规划应该纳入住宅的整体规划中。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环境绿化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环境绿化不再是简单的种树栽草,而应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木、常青灌木、常绿草坪的高低参差、交相辉映,充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体现人文生态的优越之处。
      总而言之,人文生态观注重的是住宅的“软件”,在某种程度上讲,正是这种“软件”才使住宅的“硬件”具有真实的意义。社会是多元的,住宅的生活是多样化的,只以理性的物质形体规划设计,面对复杂的社会、文化的延续等诸多问题,城市社区的规划是必然失败的。只有涵盖着技术生态与人文生态双重理念的居住区建设才是有生命,有发展的。
4 住宅生态设计的可行性
      似乎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就是生态设计会额外增加投资和经营成本,特别是投资成本,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进行生态设计的趴的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包括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现在的生态努力换取子孙万代的舒适生活空间。
      总体来看,城市住宅的生态化建设拥有着普通住宅无法比拟的优势:①它的经济效益优于普通住宅。由于它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可节约更多的后期投入和维护费用,从而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②生态住宅更加注重地域特征、文化内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拥有更加自然的表现形式和舒适的住宅环境,带给人们更大的精神愉悦和身心健康,这是无形的财富创造。③生态住宅建设的环境效益是传统住宅无法比拟的,它能带动整个以住宅业为主的建筑业对人居环境的破坏的减少,对社会、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建设绿色生态型城市住宅不仅是当前开发商关注的热点问题,更重要的是适应了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符合21世纪全球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对这种结合着技术生态观和人文生态观的住宅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是值得建筑师密切关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江亿,林波荣,曾剑龙等.住宅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住宅 生态 设计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