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在2010年科技干部培训班上关于互联网的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5-16 14:25:02 浏览:

在2010年XX县全县科技干部培训班上关于互联网的讲座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关于互联网的一些看法和认识,这里我讲的很多东西,请大家不要用那种判定真假对错的眼光或者心态来进行衡量,因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在此给大家传递一些讯息和观念,用心感受一下关于互联网对我们时代和社会的冲击。  

第一,网络冲击  

我们已经完全置身于互联网时代,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没有哪一天可以离开这个网络,包括手机、QQ、电子邮件、网上办公、网络宣传、网上银行等等不一而足,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工作、社交、经济等每一个方面。网络正在冲击着我们的视听、我们的观念、我们的生活。  

各种“门”事件。网络中流行各种各样的“门”事件,我们记忆犹新的诸如“艳照门”、“香艳日记门”、“周老虎”、“高价烟、高价表”、“躲猫猫”、“俯卧撑”等等,包括我县前不久的“步行街事件”,最近石门的“别墅门”等,每一个网络事件都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听觉甚至我们的思想观念,几乎每一次“门”事件都带给我们无限的信息,有真相也有假象,有高官的塌陷也有籍籍无名之辈一夜走红。  

“假如生活没有互联网,就象世界丢失了东南亚”。2006年12月26日,因为台湾宜兰海外发生地震,造成东亚和东南亚与美国相连数根光缆断了,几根光缆中断几个小时,一下世界都混乱了,因为在互联网上,世界发现整个东南亚地区突然间消失了,国际通讯中断、商业贸易停顿、银行不能正常营业、网站无法打开、邮件无法收取,据有关部门调查,当时仅仅几个小时,但有57%的称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有38%的公司称损失严重。真可谓生活原来“悬于一线”。很多人讲,没有了网络,生活就等于与世隔绝。  

第二,网络发展  

古人讲“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古代神话中也有“千里眼,顺风耳”那样的神仙,而现在一台无所不能的电脑,将一切神话一样的梦想变成了鲜活的现实。美国人托马斯. 弗里德曼有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里面就讲我们的世界因网络而变平,每个人、每个国家和地区、每个经济体都处于同一维度,打个比方,如空客飞机的生产:各种部件生产、图纸设计、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产品销售散布在世界各地,只需要一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进行如此广泛而庞大的管理。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一种传播形式的发展,从发明之初到5000万用户,广播电台用了38年,报纸用了25年,电视用了15年,而互联网仅仅用了5年,手机时间更短。互联网络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网络的实验研究阶段。这里有几个标志性事件:  

1969年美国国防部组建阿帕网,接入4台主机,当时主要是为了应对与前苏联的冷战;  

1971年美国将阿帕网与国内15所大学节点连接共接入23台主机;  

1972年一个25岁的小伙子开发的乒乓球游戏风行美国,进入千家万户,并接入阿帕网,这是网游的鼻祖;  

1983年美国正式启用TCP/IP协议,这标志着“internet”的真正诞生;  

1987年中国北京大学钱天白教授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1991年美国伯纳斯.李发布“World  Wide  Web”,这标志着“WWW”网页的正式出现,就是用超文本文件将各种信息内容用网页的形式链接到网络上;  

1993年,第一个浏览器在美国开发成功,这是微软IE浏览器的基础,这大大方便了人们对网络网页的浏览,此后每天数以亿万计的网页上传到网络之中。  

这个阶段的重要特点就是网络应用处在研究开发之中,还没大规模应用。  

二是大概在1994-2000年之间,网络的初始应用阶段。1994年,美国宣布正式将阿帕网从军用转为民用,这标志着网络从政府出资建设应用转向商业应用,同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此后世界互联网发展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并导致2000年前后网络经济泡沫的产生。  

三是2000年之后至今,网络的飞速发展阶段。WEB2.0时代、WEB3.0时代,主要表现为个人参与网络热情高涨,几近疯狂,主要表现在: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成为老少皆用的玩具和工具,以博客应用、论坛社区为代表的网民声音的表达与宣泄,以WIKI为代表的信息聚合百科全书, 以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以雅虎为代表网站门户流行于世,以Googole、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大行其道等等,每一个代表的横空出世,都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冲击。  

第三,网络传播  

网络已经被人称作是继广播、报纸和电视台之后的“第四媒体”,手机则被称作“第五媒体”,也被人称互联网和手机是新锐媒体,是当前世界最为流行的传播手段,有人把传播手段的演进分作几个阶段:最初是“一对一”阶段,也就是皇帝下圣旨那样的形式,靠口口相传,所传导的范围非常有限,故被看做是小众传播;其次是“一对多”阶段,就是新闻信息掌握在少人有特权的记者和新闻发布机构手里,故被看做的精英媒体,属于大众传播;再次就是现在“多对多”阶段,人人都是媒体,各国都是记者,故被称作自媒体(WE MEDIA),属于群众传播。  

互联网的出现让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标志着互联网进入自媒体时代的重要体现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硬件的发展支撑,主要是网络带宽增大、存储便捷和价格降低到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中国第一次接入互联网的速率是64KB,而现在动辄千兆几千兆,现在网络存储非常方便而实惠,使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极易存放在网络上;二是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等手段将内容制造从特权阶层移交到草根手中,使得人与人沟通进入一个无阻力、无隔阂、无层次的新时代;三是搜索引擎让全人类可以共享一个“大脑”,共享海量数据信息,而网民个体则是这个“大脑”亿万个神经元的一个。  

自媒体时代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电子邮件、博客、播客、威客、论坛社区、即时通讯和现在正在风起云涌的围脖等等,诸多手段让普通草根捕捉采写信息、编辑发布信息、网上传播信息,变得如此方便而快捷。“人人都记者,人人都是编辑,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电视台”,可以说是网络让这一切变得可能,以往新闻信息掌握在少数特权人手里,行业有很高的准入门槛,一般人或者公司无法进入,新闻资质审批需要国务院,书刊号内部准印至少在市一级。但网络打破这一切壁垒,让普通草根成为信息的生产与发布者。  

让我们来看一看,近些年来世界非常有影响力的网络传播事件:  

 1998年1月17日 夜,美国一个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爆料“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 率先揭开莱温斯基丑闻,而《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权威媒体在数天之后才低调报道,且遮遮掩掩,让人看得不爽。此后美国大司法官长达数千页的调查报告,让报纸、电台、电视根本望而却步,无法全文刊载,最后选择在网络上予以公布,当时让全世界网民在网络上蜂拥而来,想一睹美国总统艳史秘闻真相,进而造成世界网堵。但这也让世界人第一次认识到网络原来有如此大的作用,从而推动网络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001年9月11日 ,美国世贸大楼被恐怖袭击,当时的撞击录像就是路人用家用摄像机拍摄的,后来有人评论,对当时报道最及时、最生动、最鲜活的不是《纽约时报》、不是美国国家电视台,而是众多的个人博客日志,是它们真实的记录了那场灾难中的众多场景、心态。  

2004年东南亚大海啸的第一批现场实况和泰国政变的现场实景,也是由带着手机相机的游客披露出来的。  

 2008年5月12日 14点28分汶川发生地震,14点30分就有关于地震的视频被传到优酷网,题为“实拍朝阳门地震现场”,视频只有短短的51秒,记录了北京朝阳门高层建筑明显晃动和一些高层建筑有序疏散人群,这比国家地震局14点46分通过新华社发布地震信息要早整整18分钟。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通讯设施被毁,互联网是当时唯一向外传播信息的工具,当时的第一条信息就是由汶川县信息化办传出来的。  

有人估计,在自媒体时代,到2010年也就是今年,世界上信息的来源60%以上会来自于普通网民。世界变成地球村,大到国际争端、外交方略、国家政策、总统秘闻,小到茶余饭后、明星绯闻、官员逸事,都会通过网络予以展现。  

第四,网络政治  

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的政治生活。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说,网络正在成为他们实现民主,将个人议题演绎为公众议题,将局部关注放大为大众关注的重要传播平台。普通民众只要具有上网能力,就有机会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表达诉求,只要意见建议具有普遍性,就可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形成舆论,对现实的决策甚至立法产生影响,而且网络的平等参与、匿名参与都有效保障了网络民意的表达。  

各国政要网上冲浪。  

 2008年6月20日 ,胡锦涛总书记做客强国论坛,与网民直接对话。他说平时上网一看国内外新闻,二看网民关心什么问题,三看网民对党和国家的意见建议。这是中国网络民主从以前的遮遮掩掩、不被重视到初登大雅之堂的标志。  

2008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靠着对网络的纯熟运用和有力驾驭,赢得大选胜利,在选举中,他充分运用了网络工具,视频、博客、播客、网页宣传、搜索引擎多管齐下,最大力度争取到国内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大力支持,他就任后不到24小时,他的宣传团队就推出网站Change.gov(变革网),他的讲话都同时出现在Youtube和变革网上面。  

 2007年2月2日 ,人民网和俄新社邀请当时俄罗斯第一副总统梅德韦杰夫做客强国论坛,与中国网民直接对话,就“中俄关系”回答网民问题。提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教育、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  

 2007年12月23日 ,81岁高龄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圣诞讲话,除通过电视转播外还通过Youtube进行视频转播,并且在Youtube上开通了王室频道,英国女王是首个开通视频的王室成员。  

 2009年2月28日 和 2010年2月27日 ,温家宝总理先后两次与网民直接对话,两次都是两个小时,网民提问数十万条,总理回答问题也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还有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在网络上与网民对话,要求网民拍砖,从而出现“岭南十拍”的佳话。湖南省原省委书记张春贤刚来湖南就视察红网、实名注册并向全省网民致意,临走之际也在网上与湖南人民话别。2009年4月21日与国内40多家网络媒体负责人举行见面会,还说:在现代社会,一个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将懂网、上网、用网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来落实,真正使“网上交心往下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为什么网络会被政治人物如此重视?这就在于网络民主、网络民意的力量让任何人都不可小视,网络可以解决很多官方媒体无法解决的问题。2008年初“藏独事件”的报道,因为涉及很多敏感问题,官方媒体难以把握也无法说清,就是说了世界上也不相信,是网络帮了政府的大忙,当时就有一个“情缘黄金少”的学生制作了“西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属于中国的一部分”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面,激起世界华人共同参与的热情,非常有力的回应了很多国外媒体不实甚至偏颇的报道。2008年“5.12”大地震后,“两王现象”,王石和王老吉,“做人不能太王石”,“要捐就捐一个亿,想喝就喝王老吉”,王石私人登山团队花费3680万元以上。  

第五,网络战争  

现代战争的战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战争发展成为网络战争,未来世界大战更多的时候将在网络上进行。网络世界里的战争,早已远远超出把网站黑掉的低层次,而是发展成为通过互联网摧毁敌国的能源、通讯、交通、金融、作战指挥系统等关键网络系统的战斗力量。1991年海湾战争第一次运用网络攻击;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南斯拉夫和俄罗斯连续攻击北约信息网络,造成北约网站瘫痪;2007年,美国正式建立成建制的网络战部队;2007年4月,爱沙尼亚因遭受大规模的网络攻击,政府、银行、电台电视台、公司网站因遭攻击而瘫痪3周,调查认为攻击可能来自俄罗斯,属于政治性网络攻击;2008年俄罗斯队格鲁吉亚发动了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网络战争,格鲁吉亚政府网站瘫痪,总统网页被更改,银行网页被入侵。可以说每一次键盘的敲击,都是发射的一颗炮弹;每一块处理器,都是一架攻击机。美国国防部在2008年的一份报告中称,世界网络大战已经打响,主要对手就是俄罗斯和中国,其实这早在1969年美国组建阿帕网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征兆。  

国家主权从来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但随着无国界的互联网的出现,与主权相连的国界概念正在日渐模糊,传统的国家主权正在受到挑战,因为“国家主权”中加入了“信息主权”这一新的因素。在网络时代,一个全新的战争战略范式正在逐步形成,谁掌握了对互联网的控制权和分配权,谁就掌握了主导权。有人把“制网权”看成是继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之后又一国际争夺的重要领域。未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更大的程度就体现在对网络的控制与管理上。  

当前,美国掌握着互联网的最终控制权:一是对域名的掌握。美国1998年专门成立一家名为“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ICANN),归口美国商务部管理,专门管理权世界的域名,如CN代表中国,EU代表欧盟等等,美国只要在根服务器中删除每一个地区的信息,这个地区就会成为信息孤岛。二是对根服务器的控制。全世界有13台根服务器,其中有1台主根服务器和9台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的3台分别在英国、瑞典和日本。就是说世界任何一个域名的解析都需要从美国的根服务器里面进行,那里如果中断某地的解析服务,某地就会陷入瘫痪。三是拥有IP地址的分配权。目前我们使用的ICP/IP国际通信协议IPV4即IP地址只有2的32次方个,约42亿多个,其中美国自己就分配12亿个,相当于一个美国人有10个地址,而中国整个国家的地址却只相当于他们一所大学所拥有的数目,中国IP资源极为稀缺。  

美国可以监视任何国家和个人的网络行为,有人发现谷歌地球上能够找到国家绝密性的机密,谷歌退出中国,其实更多的意义是一种监控与反监控的斗争,表面看起来时中国政府需要对谷歌信息的审查,实际上就是中国对机密的防范不能符合美国的要求。  

在未来,对互联网的控制就体现在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面,中国推出大唐制式技术,也就是移动的3G技术,目的就是对美国互联网控制权的抗衡。IPV6就是2的128次方,有人说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有一个IP。  

我们面临的战争还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意识形态攻防战。早几年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等说法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人可能知道,在美国确实有“十条戒令”,其中包括对中国实行“用物质引诱和败坏中国的年轻人;通过宣传和宗教改变中国人的人生观;用宣扬民主来占领地盘;运用经济手段给中国制造混乱”等等。对于中国来说,以前的达赖、法轮功,去年的热比娅,这些都是一时形态领域面临的一个又一个挑战。以前国家是靠传统媒体来应战,现在和今后主要就是靠网络来应战。  

二是持久永恒的金融战。虚拟货币大量涌现,冲击实体货币体系。实体货币体系中多种创新型的金融产品、金融衍生产品,有人统计现在世界上财富数字总量是实物财富的100到200倍,特别是资本市场上,很多人通过网络来操控,郎咸平之所谓金融超限战。次贷危机的根源所在。  

三是风起云涌的网络民意战。我们记忆犹新的有2008年藏独事件和去年新疆发生的暴乱中,来自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网络上的大战;2008年12月,法国总统萨科奇会见达赖,导致声势浩大的抵制发货行动在网络上达到极点;多年来国内抵制日货采取的网络签名活动更是此起彼伏。还有很多地方针对网络民意展开的众多应对举措。  

四是数据信息保卫战。谷歌地球泄露国家军事机密,不仅只有中国;人肉搜索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各种黑客行动窃取商业秘密。  

五是硝烟弥漫的网络公关战。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初,百度因为300万封口费而沸沸扬扬,网络推手五毛党,十万水军战网络,1024网络打手兴风作浪。  

第六,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的发生具有突如其来、无限放大、不分青红皂白且易被操纵利用的特点。运用得当,反而可以成为宣传推介的良好契机。  

方法:客观面对;合理疏导;正面导向。  

相关热词搜索: 互联网 班上 讲座 干部培训 科技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