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县林业局科级干部培训班调研报告: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森林XX

发布时间: 2022-05-21 10:20:02 浏览: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课题,这是对文明体系建设的深化,是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而生态建设必然牵涉到森林、林业的建设。如何做好林业这篇文章,打造森林XX,是造就XX生态县的必由之路。通过森林XX的建设,进而加快XX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关系着XX的生态环境的优化与发展,是XX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我县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森林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建设山清水秀、业兴民富、安定和谐的海峡西岸西部名城发展战略进程中,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发挥XX生态优势,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县今后的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试从XX实际出发,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森林XX建设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XX林业现状  

全县林业用地390.4万亩,居全省第五位。现有有林地369.8万亩;森林覆盖率79.4%,森林蓄积量1253.0万立方米;国家公益林和省级生态公益林116.3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29.8%,是全省生态公益林第四大县。全县竹林面积59.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5.32%,居全市第二、全省第八。全县现有油茶面积13.1万亩,全市面积最大。我县是2006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100个经济林示范县之一,自2009年起已连续三年被列入省现代农业(竹业)生产发展项目县(全省有6个县,其中龙岩市2个县),也是全国竹业生产重点扶持县,省油茶产业重点发展县、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  

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森林XX的思路  

㈠积极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全面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加快植树造林,创建绿色家园,加快我县森林资源培育步伐是加快森林XX建设的需要。  

1、抓好规划。围绕全县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的目标,按照“山上抓提升,大力营造速丰林,山下抓拓展,大力营造乡土阔叶树和珍贵树种”,做好“山上”、“山下”两篇文章的思路,启动新一轮宜林荒山人工造林、火烧采伐迹地足额造林更新、汀江两岸一重山造林、交通道路绿化和城镇村绿化等重点区域和部位的摸底工作,按森林覆盖率要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要求,编制总体规划,落实到具体年度,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森林质量、做强林业提供科学依据。  

2、积极争取项目投资。紧紧围绕“以项目建设带动林业发展”的思路,做好计划总投资2162万元的XX县中幼林抚育试点、XX县珍稀树种基地建设、XX良种油茶苗木培育等林业项目的申报跟踪落实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带动我县林业持续发展,增添活力,培植后劲。  

3、认真做好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一是扎实建设汀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工程,主要种植水源涵养能力强的乡土树种,每年种植0.5~0.6万亩;规划用3年时间对全县的疏林地、宜林荒山、火烧迹地及低产低效林分进行造林补植,每年种植3万亩,经过几年努力后,将有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汀江及城区自来水采水集雨区生态安全,达到汀江源美化、香化、绿化。二是认真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我县境内有赣龙铁路、319国道、厦蓉高速公路及205省道贯通,这些通道是XX西接内陆、南连沿海的主要交通干线,也是我县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沿线两侧的绿化景观是构建XX山清水秀生态县的重要标志。在今后3~5年内要加快绿色通道建设,完成好上述四条绿色通道的绿化,通过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来展现XX崭新的形象。三是大力推进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工程。要把农村“四旁”及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树木作为调整林业结构,提高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抓手,把发展珍贵树木作为增加林农收入、激活民资的内容之一,广泛发动农民和社会能人在非规划林地上大种珍贵树木,推进新农村建设。四是努力加快城区周围风景区林分改造及保护工程。目前,XX城区周围风景区树种单一,火灾频发,森林病虫经常为害,且乱建坟墓,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要加强景区资源的保护,采取措施清理乱建坟墓,严禁在城市规划区一重山新建坟墓。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在景区林内新植珍贵村种和观赏植物优化树种结构,建立防火网络,力争在3~5年内将城区周围景区林地建设为生态功能更加完备、景色更加优美的旅游胜地。五是有计划地实施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工程。要认真调查,对亩蓄积量 2m3 以下,同时年生长量在 0.3m3 以下的商品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实施改造,每年改造1.5~2.0万亩。通过低产低效林分改造推动速生丰产林建设,提升我县林分质量,快速增加森林资源,确保我县林业经济的可持续经营,发展我县生态防护功能的持续增强。  

4、持续推进竹业产业。XX有竹林面积近60万亩,是竹业大县,已争取到竹业全国重点扶持县项目,是全省6个县之一,要充分利用重点县建设平台,抓住机遇,重点建设好市级竹业重点村、示范片,辐射带动全县竹农及竹业专业户修通竹山道路、兴建丰产基地、科学经营竹山。同时要加大竹制品加工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扶持有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高、能带动竹业发展的笋竹制品加龙头企业,以加工带基地,推动竹业产业快速发展和竹农的持续增收。  

5、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建设。XX是传统的油茶生产县,全县现有油茶10.6万亩,已被确定为全国油茶产业重点发展县。要抓好调查规划,完成我县油茶产业发展调查规划,数据库建立和成果编制工作,要争取上级支持,建好油茶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保证全县油茶基地建设所用优良种苗的供应。要加强技术指导,科学引导林农和外商企业投资,建立油茶丰产基地和进行现有荒油茶园的改造,快速推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㈡全面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提升生态防护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是我县加快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严格保护天然阔叶林。要继续加强对汀江及其支流两岸、汀江源头、公路、铁路沿线、集镇周围等重点区域实行全封山,全面禁止砍伐天然阔叶林,禁止利用阔叶林为原料生产香菇,保护好我县有限的阔叶林,改善我县生态环境。  

2、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要在继续抓好森林防火责任制等常规措施落实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民间森林防火协会建设,形成森林防火的民间主体,健全完善流堵结合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加快扑火专业兼职队伍建设,加强生物防火林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  

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治。要毫不松懈地坚持做好为害我县森林资源的主要害虫——松毛虫、竹蝗的监测与防治,严防成灾。要加大对外来有害生物——松材线虫、萧氏松劲蟓的检疫力度,及时砍除枯死松木,严防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保护好我县森林资源。  

4、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地方级生态公益林,构建多层次的森林生态保护体系,破解重要区位的商品林不能采伐而损害林农利益的问题,将天然阔叶林,国省道、高速公路、铁路、江河、水库沿线及城市、旅游区周边一重山、重要饮水水源保护区等重要区位的商品林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并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建立地方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从水资源、电费等收入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全面实行补偿基金直补到户;推进限制性的木质利用,发展非木质利用产业,突出林农得益。做好生态林火烧迹地更新和林中空地补植套种,调整树种结构,形成异龄复层林,提高生态功能。  

5、坚持依法治林,打防并重,严格保护森林资源。要充分发挥林业执法队伍的职能作用,认真贯彻林业法律法规,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为工作目标,严励打击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乱征占林地等违法犯罪活动,要主动应对林改后破坏森林违法犯罪的形势和特点,定期分析林区动态,探索规律、突出重点,持续开展严励打击盗伐公益林、国有林、违法乱占林地以及木材流通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强化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打击,巩固林改成果。同时要做好山林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有效化解农村不稳定因素,维护林区安定。  

㈢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科学发展。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全面完成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的基础上,要继续宣传,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各项配套改革,用改革的方法破解生态建设难题,创新林业发展机制,推进森林XX建设。  

1、重点推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农民成立护林防火、油茶专业合作社等林业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联合造林、育林、护林,提高林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增加林农收入。  

2、推动林权证抵押贷款和森林火灾保险。积极研究探讨规范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抵押、森林火灾保险等问题,主动与金融部门一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资源变资本进行抵押,推动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使之成为活的“绿色银行”,成为林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促进防范灾害风险与信贷风险着手,推动森林火灾保险,提高林业发展保障水平。  

3、抓好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以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按小班面积控制采伐为主要内容的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规范推行电脑排序分配采伐指标的办法,有效落实林农对林木的处置权。  

4、加快推进规范森林资源流转。依照“依法、自愿、有偿、规划”的原则,引导林农采取限期(一个轮伐期)、限量(部分林权)、现货(现有近成熟林)三种模式,通过林权交易服务中心进行适度流转,既有效防止林改后林农出现新的失山失地问题,又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  

5、大力开展生态公益林林下非木质利用和限制性的木质利用。引导鼓励林农采取套种珍贵树种、经济生物质能源树种、林下种植经济林、油料林等植物进行利用,拓展林农收益渠道,缩小生态林与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差距,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林。  

㈣加快提升森林生态文化价值的传播,建设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  

森林蕴育了人类,人类与森林共舞。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稳定的自然生态是基础,森林生态文化随着人类的社会进步而进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  

1、要加强名木古树、林内古迹、古园林山保护。对全县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要做好挂牌、建档、保护工作,落实管护责任。  

2、要挖掘林业历史文化底蕴与沿革和森林文化、花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不断满足社会需要,提升生态县的品位。  

3、大力发展景观树种的培育、种植。着重培育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古树文化、园林文化、野生动物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等。  

4、要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价质观,通过文学、书画、美术、音乐、诗歌等多种形式树立和传播,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林业局 文明建设 调研报告 科级 生态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