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罗非鱼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发布时间: 2022-05-21 13:45:01 浏览:

   

一、XX市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XX市处于东经100°25′至101°31′,北纬21°26′至22°35′之间,从东到西最大横距 98公里 ,从南到北最大纵距 127公里 ,总面积为7003平方公里,其中95%为山区、半山区。拥有傣、哈尼、基诺、布朗、拉祜族等13个少数民族。北面、东北面分别与普洱市的思茅区、江城县相靠,东邻勐腊县,西接勐海县,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达 112公里 ,拥有XX港、西双版纳机场二个国家级口岸,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全市辖五乡五镇一个街道办和六个农场。2010年年末总人口399240人,户数122324户,其中农业户数54486户,237269人; 2010年末耕地面积384277亩,比上减少-0.9%;农作物播种面积524064亩。  

据统计资料,XX市主导产业有橡胶、茶叶、香蕉、冬季农作物等;农业总产值352931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橡胶种植面积1845867亩,比上年增长4.8%;干胶总产量131978吨,比上年增长9.2%;产值2327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1%;粮食总产量126699吨,比上年减少-2.2%;茶叶种植面积254136亩,比上年增长1.0%;干茶总产量12200吨,比上年增长5.0%;农业产值87610万元,比上年增长7.3%;肉类总产量11902吨,比上年增长2.1%;产值19694万元,比上年增长2.0%;水产养殖面积27697亩,水产品产量10103吨,比上年增长10.6%;产值7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335万元,比上年增长3.5%;2010年XX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36元,比上年增长19.4%;  

二、XX市的优势与特色  

(一) 区域优势  

XX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终年长夏无冬,四季温差小,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静风少寒,干湿季节分明,水温24 -27℃ 约180-200天,20 -24℃ 约90-110天,17 -20℃ 约40-50天,低于 16℃ 的10年难遇,优势的水热资源使XX成为“鱼米之乡”。其环境条件非常适合罗非鱼常年生长,一年可养两茬商品鱼。对罗非鱼生产开发有巨大的优势和替力。  

2010年全市养殖面积28693亩,通过对现有池塘改造,加大罗非鱼80:20健康养殖模式,大幅度提高池塘产量,把罗非鱼产业化发展作为全市渔业发展支柱。  

XX市渔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池塘、水库、电站库区等水源供给和水质能满足罗非鱼繁殖生长,经过多年示范推广,罗非鱼养殖面积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78%,产量占80%,已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也是全省罗非鱼养殖的主要产区之一。目前全市主要养殖有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具有适应性强、个体大、生长快、肉味鲜美等特点,是鲑科白肉鱼种的主要替代品种,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但也存在养殖设施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网箱养殖起步较晚、产业链短等问题。今后的发展要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产品竞争力为导向,加快推进罗非鱼优势出口基地建设,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安全和单产水平,极大满足精深加工、出口创汇和市场消费需求,提升产业规模经济效益。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加快中国—东盟贸易区建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澜沧江—湄公河区域经济开发,思小高速公路和昆曼公路勐养—磨憨段路的建成使用,为XX市渔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水产品走向市场冲出国门将成为客观必然。因此,充分发挥适宜的气候和渔业资源条件,加快渔业生产化发展,建设XX市万亩罗非鱼养殖产业带,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州政府2009年已连续三年,每年补助100万元对罗非鱼标准化养殖顺利开展作出保障。现在标准化养殖基本走上正常轨道。企业加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的革局已经形成,我市水产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二)规模化生产情况  

全市主要以养殖罗非鱼为主,按照罗非鱼标准化养殖的要求,据业务部门统计,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2.87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100吨,全雄性罗非鱼产品产量 12000吨,产量占全省罗非鱼产品产量的17.5%;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16个,规模化养殖产量7200 吨,罗非鱼规模化养殖产量占全省罗非鱼总产量的10.5%  

(三)农业基础设施状况  

全市池塘养鱼的发展得益于国家较大的投入,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无偿投资建设商品基地,大力改造旧鱼塘和新开挖鱼塘养殖家鱼;80年代中期,银行贷款改造建设商品鱼基地;90年代初农业结构调整,挖池养鱼发展渔业生产。至2009年,全市池塘养殖面积1.69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68.5%,产量5481吨占养殖总产量的90.5%。  

XX市区位优势突出,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昆曼国际大通道开通,澜沧江,湄公河四国商船通航,成为水产品进出口最便捷的通道,将使XX直接面对和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之XX与老挝等周边国家地区已有的鱼种出口等合作开发,全市水产品加工和进出口前景看好,为发展外向型渔业奠定了基础。“十一五”以来加大了对渔业的投入,积极推进水产原良种、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渔业环境检测体系建设,为渔业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快优质高效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抓好水产品“从池塘到市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高,全市10个乡镇通过省级无公害水产养殖地认证。加强市场物流体系建设,龙头企业运作批发市场,渔业协会会员发展到960户,养殖面积1.46万亩,产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将趋于优质化、多样化,垂钩和观赏渔业将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农村市场的开拓也将拉动常规水产品消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 24.8公斤 ,农村居民 8.5公斤 ,消费水平较高,增长潜力巨大。特色水产品需求旺盛,安全卫生的无公害水产品显示很好的市场前景,能替代鲑科白肉鱼种的罗非鱼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市场缺口越来越大。XX市特色鱼类种质资源丰富,将成为渔业生产新的增长点,为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创造了条件。  

大力发展以水产养殖户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渔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结合“罗非鱼产业化工程”的实施,引进和培育实力强、标准高、牵动力大的生产企业,通过创新机制、树立品牌、建立基地,与水产养殖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养殖,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争取资金,引导和扶持发展一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经营机制,提高水产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服务、信息沟通、产销对接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切实维护养殖户利益。  

(四)科技推广情况  

XX市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产业发展战略,构建新型渔业科技体系,认真抓好科技推广,加强技术培训,把渔业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围绕罗非鱼产业化发展工程,按照公司+基地+养殖户和“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分户养殖”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建设现代水产养殖业。加快建设渔业科技示范村和渔业标准化养殖小区,积极推行标准化健康生产,完善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生产标准、产地环境标准以及品种选育、池塘改扩建设、投苗、疫病防治、鱼品质量等一系列标准,重点发展养殖大户,开展资源增殖池塘高产精养和网箱养殖等综合试验示范,提高水产养殖集约化发展水平;开展无公害产地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可,推行水产养殖良好行为规范示范,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渔业“一村一品”战略,发挥各地资源、品牌优势,打造品牌渔业。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启动1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水产养殖示范村建设,到2015年建成70个示范村、场,扶持规模化养殖户150户以上,规模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30%以上。  

继续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从加强科技创新条件建设入手,建立完善渔业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提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渔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渔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功能,在基础建设和科技项目方面争取资金予以扶持。加强重大水产养殖病害综合防治研究,创新优势养殖品种繁育技术,突破澜沧江土著鱼种驯养繁育技术,积极探索大水面高产、生态、集约化养殖技术,推广普及80:20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建立完善市、乡镇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强化其公益性职能;围绕罗非鱼等主导品种和健康养殖主推技术,加强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生态渔业科技示范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入户率,提高科学养殖水平;结合“绿色证书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加大渔业产业的整体素质,全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以上。   

     全市特色鱼类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驯化,培育推广了几个具有不同品质特性的土著鱼类和养殖品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特色水产的消费呈现大众化趋势,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叉尾鲇、长胡子鱼(丝尾鳠)、中国结鱼等当地特色鱼类,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称誉,市场需求旺盛。  

     我市渔业工作的发展思路是:以全雄性罗非鱼精养高产为主,兼顾名特优养殖和土著经济鱼类的开发利用,逐步向深加工延伸。2005年,我市推广的名特优品种主要有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欧洲丁鱼岁、本地江鳅、美国叉尾鱼回、青鱼、中华倒刺鱼巴、彭泽鲫等。特别是罗氏沼虾池塘养殖,已成为一项成熟的被广大养殖户接受的新品种、新技术在我市农村推广养殖。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本地土著鱼类,保护野生鱼类资源,我市在2004年池塘驯化养殖叉尾鲇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加大了推广力度。2005年推广面积118亩,每亩投放10— 15cm 叉尾鲇20尾,取得了亩产叉尾鲇 40kg ,亩增利润1500元的效益。完成了由试养到生产的突破,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3年和2004年我市与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项目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技术开发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五)农业机械化情况  

1、农作物耕种收及养殖业机械化  

(1)农作物耕种收,“十一五”以来,市农业局高度重视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将水稻机收、机插秧收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加大推动力度。各乡镇农机站结合实际,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和示范推广力度,不断熟化育插秧等关键技术,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主要作业环节获得突破性进展,我市机械耕整地面积126.2万亩,机耕水平达到70.1%,农业耕整地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机插秧面积3024亩,比上年有了较大提高,呈现逐年加速发展态势。水稻机收面积33.35万亩,机收水平达到了18.53%,比“十五”期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4%,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水稻作业机具快速增长,新增稻麦联合收割机8台,总量达到544台,水稻插秧机达20台,新增农田耕作型大中型拖拉机156台,总量达898台。农田作业机具和装备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十一五”农机化发展的亮点之一。各种类型农业机械品牌齐头并进,市场呈现良性竞争态势和多元化发展格局,适应了我市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经营规模的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中央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连续大幅度提高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2005年-2010年国家累计投入农机补贴资金2419万元,受益农户8542户,新增各类农业机械11619台。农机总动力达96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6.02万台,农业机械成为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2)渔业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充分利用现有的鱼苗场站资源,依托西双版纳中实水产养殖公司和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云南特种水产良种基地,发展名、特、优水产品。重点扶持开发全雄性罗非鱼精品和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水产品。培育壮大渔业协会,提高其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其覆盖率和带动能力达到全市商品鱼养殖面积的80%以上,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实施种苗繁育体系工程和低产塘(库)改造工程,扶持牲畜渔业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以此提高产量和质量,全市拥有叶轮式增氧机1350台,大幅提高养殖户整体效益。引进规模加工企业,创造本地特色“品牌”,实现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六)产业发展情况  

1、特色产业化生产布局及产业化  

(1)产业化生产布局  

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基础。一是优势传统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区域渔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以嘎洒、勐罕、勐养、勐龙、普文是渔业主产区,池坝塘面积占全市地坝塘总面积的80%左右,作为池坝塘养殖全雄性罗非鱼的重点区域。及乡镇的67座中小型水库以发展罗非鱼为主,构成我市最重要渔业生产基地。水产养殖业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产业链条向前延伸,效益不断提高,建立起了首家民营渔业协会。目前,有一定生产规模、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并与农户建立较好联结关系的龙头企业或者组织有 124个,基本上覆盖了全市广大农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所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都配备了电脑、传真机等现代网络化设备,农业信息网络化服务初显成效。  

(2)渔业产业化  

我市以抓好水产基地和重点项目建成为龙头,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发展规模特色渔业,使渔业经济经济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  

我市以市场为导向,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的,夯实渔业基础建设,加大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推广。创新培训方式,组织渔业技术人员深入渔民家中,为渔民提供产前、产后服务,促进水产养殖向效益型增长式转变。为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强化渔业规范管理,对水产养殖户发放“养殖许可证”、“捕捞许可证”。派遣执法人员对渔药、渔饲料经营店进行检查,查处非法销售、使用违禁渔药和假冒伪劣行为。  

(3)龙头企业经营  

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要把培育和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放在首位,重点进行扶持。打造6至8家产业主导突出,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核心群体。引导龙头企业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支持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参股龙头企业或以企业入股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从而使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通过龙头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来解决农户分散式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在产业化经营中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联结机制,维护双方的权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带动农民增收。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障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增强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行“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科技市场服务一体化”的有效组织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提倡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建立起稳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要在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引导农民生产、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增强农民的区域保护意识,协调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桥梁和纽带平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七)质量安全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水产品质量问题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水产品作为农产品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因此,为了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不断提高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食用安全,促进全市渔业经济健康发展。  

1、罗非鱼标准化生产情况  

XX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世居这里的傣族人民喜欢吃鱼养鱼,特别对罗非鱼独有嗜好,不论清汤、烧烤、油炸和制生(鱼纳咪)酸鱼、腌干,都常吃不腻,一直列为版纳优势特色主养鱼类。我市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合罗非鱼常年生长,一年可养两茬商品鱼,且养殖效益高,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罗非鱼产业化发展是我市渔业发展支柱,我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推广罗非鱼标准化养殖,做大做强做活做优“一条鱼”工程。2010年我市根据西农发[2010]33号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2010年罗非鱼标准化养殖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站按照通知精神,以普文镇、勐旺乡、大渡岗乡、景讷乡等江北片区为主,积极组织落实养殖面积。选择面积5亩以上,水深1.5 -3.5米 ,有较完善的进排水设施,能自流排灌,水质无污染风险,即池塘四周没有种植香蕉、无猪、鸡等圈舍为罗非鱼标准化养殖池塘。经过一年的实施,完成全雄性罗非鱼标准化养殖面积2275亩,共36户,其中投放鹭业苗种1009亩,共13户。总投放苗种371.4万尾,其中投放鹭业苗种118.2万尾,完成总产量2316.4吨,其中投放鹭业苗种完成的产量为1027.4吨,为鱼品加工厂投产提供合格的原料打下了坚实基础。计划三年内(到2014年)我市罗非鱼标准化养殖面积将达到8000—10000亩,亩产 1000公斤 以上。  

2、罗非鱼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情况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全面提高罗非鱼质量安全水平, 我站从源头抓起, 实施从“池塘到餐桌” 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对与罗非鱼质量安全有关的各个环节, 即对水域环境、养殖、捕捞等过程和各个过程中的投入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罗非鱼的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技术涵盖整个罗非鱼生产过程, 包括罗非鱼的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环节, 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主要技术及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1、池塘选择  

(1)池塘条件:平均水深在 1.5米 以上,面积在5亩以上的池塘及不涉及人畜饮水的小型水库。  

(2)水源条件:水源充足、清新,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水质标准(GB11607)。  

(3)交通条件:养殖区域道路宽敞,满足运输投入品和水产品需要。  

(4)电路条件:电路完善,满足养殖用电需求。  

(5)养殖设备:日常生产的增氧、投饵等基本养殖设备完备。  

(6)养殖许可:已依法申领养殖证。  

2、苗种选择及生产供应  

(1)、品种选择:选择生长快、出肉率高、抗病力强的杂交品系或吉富口吃系的罗非鱼种作为养殖品种。  

(2)苗种生产:为确保苗种质量安全,苗种生产企业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必须全程按照罗非鱼苗种生产标准进行培育。  

(3)苗种供应:养殖使用的苗种来于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同时由水产主管部门和罗非鱼加工企业认定的水产苗种繁殖及培育场。  

3、饲料选择  

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并积极推广经商检部门通过出口食用动物饲料生产企业登记备案的罗非鱼专用饲料品牌,粗蛋白含量不低于28%。  

4、渔药选择及使用  

按照《兽药管理条例》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渔用兽药、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号和生产质量标准,无使用国家禁用的兽药和其它化合物行为的记录,强制实行休药期制度和用药记录制度。  

5、养殖管理  

(1)清塘:选择生石灰或符合国家标准的清塘药物进行清塘消毒,禁止使用禁用化学药物清塘。  

(2)放养密度:为确保出塘罗非鱼规格达 500克 以上及减少病害发生,应根据生产条件严格控制投放密度,水深1.5— 2米 ,控制在2000尾/亩以下;水深2— 3米 ,控制在2500尾/亩以下;水深 3米 以上,控制在3000尾/亩以下。  

(3)苗种投放比例:采用80:20苗种投放比例模式,即主养罗非鱼占80%,套养鱼占20%。具体为鱼苗放养数量为2000尾/亩,则套养的花鲢、白鲢、鲤鱼、鲫鱼等放养量为400尾/亩。  

(4)放养模式:采取大规格种苗多级放养模式。即罗非鱼水花小池培育→3— 5cm 鱼种经中池培育→ 20克 — 50克 大规格鱼种经成鱼池至商品鱼。此放养模式可大大缩短成鱼养殖周期、商品鱼出塘规格整齐、亩均效益大大提高。建议30亩以上水面增设大规格种苗培育池,采取此放养模式。  

(5)饲料投喂:坚持“四定”(定时、定点、定质、量)和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活动投食情况)的投喂原则,各阶段的投饵率参考值为苗种阶段4—5%,成鱼阶段2—3%。  

(6)水质调节  

①定期换水:每隔15—30天换水20— 30cm ,也可视情况灵活增加换水次数和换水量。  

②定期用光合细菌:每30天施用光合细菌一次,用法用量参考产品说明书,此法对于消除池底有害物质、减少病害发生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且可消除鱼的土味,提高鱼的品质。  

③积极使用增氧机:正确和积极使用增氧机是获得高产和降低成本的保障,唯一的使用原则就是不发现池鱼有浮头的现象发生,可根据当天早上饲料投喂时鱼的吃食和精神状态确定开机时间,按每10亩配备3千瓦增氧机一台。  

(7)日常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定期使用药物全池泼洒、食场挂袋或内服预防鱼病,渔药使用实行用药处方制度,科学用药,不使用禁用药物,必须实行用药记录制度和休药制度。  

(8)捕捞收获  

捕捞、运输工具应符合卫生要求,防止养殖产品遭受污染。  

我站通过以上技术,严格规范罗非鱼苗种生产和饲料、渔药品等投入品管理与使用,从源头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为罗非鱼达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而努力。  

(八)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1、罗非鱼产业在生产模式上的创新  

近年来XX市的罗非鱼养殖已逐步向产业化发展,一些新的生产模式在乡镇被广泛利用于渔业生产,如80:20养殖模式、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罗非鱼健康养殖模式、大规格种苗多级放养模式、罗非鱼标准化养殖模式,这些模式对渔业产量的提高得到了充分保障,带来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2、罗非鱼产业在经营方式上的创新  

我市罗非鱼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和渔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化方式运作,将渔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的新型的渔业生产经营方式,如龙头止业与农户建立以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方式、建立罗非鱼商品鱼基地、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投资(目前有一家鱼品加工厂落户XX),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不断壮大我市渔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罗非鱼产业在土地流转上的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渔业经济发展方向是产业化,而渔业产业化要建立在两个支撑点上:一是鱼产品要能走向市场,二是要规模生产和经营,在渔业产业化发展中,规模生产的基本前提是渔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养殖水域,当前,渔业生产规模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水域分散,也就是水域凝固在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手中,水域资源不能优化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渔业的规模生产和经营是不现实的。因此,解决水域分散问题应从解决水或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切入点,从而引导和实现水域的适度集中。我市通过土地承包,有效解决了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土地撂荒问题,促进了农村水域承包经营的流转,促进了水域规模经营,提高了水域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4、罗非鱼产业在支持保护上的创新  

    面对国内外两大市场,我市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户发展罗非鱼养殖,XX市罗非鱼养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通过多年推广养殖,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技术经验。近年来,尤其是以全雄性罗非鱼养殖发展迅速,成为渔业生产的主推品种。但是,仍然存在生产基础设施薄弱,饲养管理粗放,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不高,产业链短等问题。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对改善生产环境、扩大养殖规模、保障产品供应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支持发展生产,解决部分农民资金短缺而周转困难的问题,2010年我市用贷款贴息资金用于扶持全雄性罗非鱼标准化养殖,购买鱼苗、饲料、鱼药等。以扶持辖区内从事全雄性罗非鱼标准化养殖的本地农户为主,部分扶持养殖规模大、档次较高的外来户。另外农(鱼)户在2010年购鹭业苗种的给予经费补助,调动了农户养殖热情。  

5、罗非鱼产业在社会化服务及组织管理的创新  

我市积极推广罗非鱼标准化养殖,2010年已达到面积2275亩,帮助养殖户解决产前、产中、和产后遇到的问题,为养殖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养殖户满意,经常组织开展渔业科技培训,渔业技术交流,还请进来,走出去,学习渔业技术,学习优秀的工作经验。  

(九)农民教育培训情况  

近年来我市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产业发展战略,构建新型渔业科技体系,认真抓好科技推广,加强技术培训,把渔业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2011年,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养殖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我站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淡水鱼养殖技术》、《XX市全雄性罗非鱼标准化养殖技术》、《常规养殖鱼类品种及技术规程》、《常见鱼病防治技术》及《池塘养鱼基础知识》等技术资料,并打印成册13000册,在全市十个乡镇以集中培训、会议宣讲、现场指导讲解等方式,在32个村委会65个自然村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148期,培训渔民8043人次,分别发放技术资料9120份和XX市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本等资料7640本。其中,举办罗非鱼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26期,培训1452人次。培训内容主要为池塘养鱼基础知识,常规养殖鱼类品种及技术规程,无公害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培训采用培训班、讨论、交流、现场示范、观摩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此项工作受到了广大水产养殖户的热烈欢迎和踊跃参加,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技术素质,健康养殖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树立了水产养殖新观念,养殖户从消极被动的“盲治”转向积极主动的“防治”,从而开创了水产养殖新局面。  

XX市对水产科研工作历来都很重视,从60年代末至今已引进推广优良鱼类养殖品种几十个。“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罗氏沼虾、甲鱼、淡水白鲳、埃及胡子鲶、异育银鲫、建鲤等名特优新品种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推广名、特、优品种:彭泽鲫、建鲤、全雄性罗非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  

试养的新种:加州鲈、本地江鳅、中华倒刺鲃、美国斑点叉尾鮰、欧洲丁鱼岁、泰国鱼芒  鲶、南美白对虾、中华绒毛蟹。  

开发土著鱼类:叉尾鲶(巴豪)、巨魾(面瓜鱼)、丝尾鱼蒦(长胡子鱼)、中国结鱼(红翅膀)。其中丝尾鱼蒦(长胡子鱼)、叉尾鲶(巴豪)池塘养殖及人工繁殖均已获得成功。  

相关热词搜索: 罗非鱼 建设项目 产业基地 申报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