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三动”促“三变”激发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2-06-08 17:10:02 浏览:

如何补齐农业短板?用什么路径推进精准扶贫?怎样聚合资源发展产业?怎样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题?怎样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怎么构建先富带后富制度机制?成为新时代脱贫攻坚乃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南郑县小南海镇率先在秦家坝村、青石关村探索“合作化”路子,以党支部推动、合作社带动、大市场联动的“三动”方式,着力深化“三变”改革,实现农村农业资源由“分散零碎”到“合作聚集”的嬗变。

合作社运行现状与成效

小南海镇秦家坝村和青石关村分别辖336户1164人、291户1023人,两村均地处丘陵山区,耕地零碎,产业零星,农业基础落后,农业条件较为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属典型的贫困村。2017年,两村村委带领群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确定发展规划和思路,整合人力、资金、资源,逐步变资源为资产、资金为股金、农民为股民,变过去分散生产为合作社统一经营,引领村民踏出合作发展之路。

1.组织农民抱团发展。劳动力外出务工,家中老弱病残幼居多,这是当前农村最为普遍的问题。两村分别成立民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鑫益乡村旅游合作社,在本村发展社员138户和226户、分别占总户数41%和78%。合作社组织贫困人口在基地和园区务工,把具有建筑经验和技能的群众组合成立工程队3支,参与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规模化水平逐步提高。合作社坚持农业产业发展“长短结合”,逐步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自给向市场转变、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两村规划短期发展家禽养殖,合作社统购鸡(鸭)苗;中期发展中药材、大樱桃等,引进优质树苗;长期发展以茶叶、银杏、土蜂为主,培育茶叶加工厂、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生态茶果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链条。

2.聚合各类发展要素。青石关村采取能人大户带动模式,鑫益乡村旅游合作社起步之初吸纳12名乡贤入社,每人筹资2万元,2年不分红不要利息,带动发展现金入社社员46名,入股资金达到33.2万元。秦家坝村积极建立产业发展基金30万元,统一购置生产物资、统一规划发展、统一经营管理,2017年投资概算4117万元。两村不同的资金整合模式,都取得了良好效果。针对部分耕地撂荒、集体资产闲置等问题,青石关村实行土地折价入股,入股的土地由合作社和村“三委”研究规划产业。由村民代表组建的资产评估小组集体评估、折股量化,土地入股社员达180户,累计流转土地1172.86亩。秦家坝村发动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流转撂荒土地300亩发展猕猴桃基地,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400亩发展优质茶园。

3.创新精准扶贫模式。秦家坝村把1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拉入合作社,整合人力和资源,利益和风险同担。青石关村探索以合作社引领、农户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藤缠树产业扶贫模式,合作社全覆盖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两村探索出的“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点对点扶贫模式,把贫困群众与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拓宽了贫困群众生产空间、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有了股权作纽带,农民与合作社变成了合伙关系,双方利益被捆绑在一起,利润分配体现的是双方利益的制衡。一方面是固定分红,农民或村集体将土地、山林等资源出租给合作社,然后获得固定分红收益,青石关村、秦家坝村每年分别按300元/亩、400元/亩向社员分红。另一方面是按比例分红,秦家坝村的民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利润,从当年盈余中提取10%的公积金后,其余部分40%按社员所持股金配比分红、60%按交易量配比分红。青石关村合作社按照盈余3:3:4(非贫困社员30%、集体30%、贫困社员40%)比例分红,向年满60岁的长者社员以每年不低于100元的标准额外分红。目前,两村在产业未见效益之前,资产入股的社员可以获得固定分红,产生效益后继续享受保底固定分红,同时按照比例获得收益分红,确保社员持续增收。

经验与启示

秦家坝村和青石关村率先实践“三变”,激活农村要素潜能,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探索总结出的“三动”促“三变”经验和做法,为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基本思路。

1.党支部推动是“三变”改革的基础。党支部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青石关村支部书记表示,单靠每家每户单打独斗,村上永远发展不起来,大部分农民思想不活套,小部分农民吃饭都成问题,怎么办?就是要打造一支大船,把所有人拉上船,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划浆,齐心协力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合作社是村上合力打造的“船”,支部及三委班子成员就是“舵手”,既要把所有人带上船,又要把好航向。秦家坝村和青石关村是靠党支部一班人的自我觉醒、奋力拼搏这个内因推动的,这才是贫困村逐步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推动长远发展的强大引擎。

2.合作社带动是“三变”改革的关键。在没有大企业参与深度合作的情况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是壮大主导产业、推动发展农村经济的最佳选择。两村发展由“分”走向“合”,是在一家一户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情况下的合作,是劳动力资源和资金要素的合作,是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合作,既能形成规模效应,又能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符合市场发展运行规律。

3.大市场联动是“三变”改革的根本。准确把握市场规律,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是做大利益“蛋糕”的基础和保障。两村注重把“山地劣势”转变为“山地优势”,大力发展猕猴桃、茶叶、银杏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及相关加工业,培育壮大土鸡、土蜂、山羊等养殖业,延伸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休闲农庄等,真正把成长空间大、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做实做大,逐步把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群众幸福感。

思考与建议

秦家坝村和青石关村“三变”改革初具成效,但是从“盆景”变“风景”,还面临着经营主体不明确、权益保障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合规、市场风险把控难、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需要在改革发展中不断探索解决和完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制度体系,保障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行稳致远。一方面明确经营主体。确立各经济组织的职能职责,按照“总社+分社(协会)”运行模式,在总社组织协调下,规建各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技术服务协会、产品营销协会等组织,构建起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合作发展格局。一方面健全新型经营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起从衔接到协调、从发展到分配、从决策到落实、从管理到运营、从法人职责到法人更替等涵盖全面、保障完善的制度体系。完善符合现行法规的利益分红制度,保障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权益,在没有效益时保底分红,在有效益时“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把农民的风险降到最低。

2.走“四化”之路,不断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力。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议事、分红、核算、监督等制度,实现让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保障合作社做大做强。产业化发展,合作社充分运用本地资源,发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规模化产品化经营水平。市场化运营,采取投资入股、技术服务、产品代销的方式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社经营,提高合作社市场化运营能力。机械化作业,围绕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机械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产业提质增效。

3.对接市场做大产业,努力降低经营风险。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有机农业为主攻方向,利用生态和资源优势,选好选准主导产业,整合人力、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特色林果、特色养殖等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约发展。坚持市场对接、企业带动、规模发展,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家庭农场、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体验农业,带动农家乐、风情园等餐饮住宿业发展,把优势转化为效益。重视引进人才和技术,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强化农产品科技含量,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向市场供给深受欢迎的特色农产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互联网化,提高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

相关热词搜索: 动能 激发 三变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