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康社会视阈下的社会公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3-26 10:07:27 浏览:

摘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但是社会领域的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不公平现象主要从经济、政治、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五个领域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社会公平的对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小康社会;社会公平;问题阐释;解决对策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期的新目标。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目标,十七大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问题做出了系统的阐述,十八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从最初的建设小康社会到最后建成小康社会。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处于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并阐述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首先,物质文明角度。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年均上升。区域协调性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效果良好。

第二,政治文明角度。加强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内民主更加广泛,民族宗教工作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一步加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效果显著。

第三,精神文明角度。我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显著,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全党全社会在思想上团结统一。

第四,人民生活角度。坚持发展观念以人民为中心,使得人民获得感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进展,教育工作全面发展,就业情况逐步改善,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健康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推进保障性住房。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第五,生态文明角度。绿色发展理念逐渐增强。我国已经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渐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施行。能源资源消耗比例逐渐下降。生态保护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提高。

我国进入新时代,新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社会公平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进程中十分重要。需要充分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推进社会公平,并以社会公平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开展。

二、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代的目标,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在发展的进程中促进社会公平,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但是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出现很多不公平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1.收入分配不公平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不足。虽然中央已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短时间内很难解决。通过城市化解决二元结构问题,但城市规模扩大,开发房地产,带来的却是强制性地补偿。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之间发展很不均衡,东部、西部地区人民在收入和消费领域差距也很大。

2.政治权利不公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公平源于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历史结构以及阶层的差异性。社会的重要资源掌握在各界精英的强势群体手中,同时对享有的资源分配不均衡。政治权利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诱惑,滥用权力的现象突出。部分政府人员将权利私有化,并以权谋私。一些地区具有较重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依然存在。

3.教育资源不公平

建设教育强国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国的资源配置在城乡、区域之间差距较大。农村与城市、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之间资金占有差距明显。胡锦涛同志曾说:“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扶持贫困群众,教育资源要合理配置。”[1]只有教育机会的公平,才能保证教育过程公平。

4.公共医疗不公平

公共医疗公平是保障居民公平的享有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享有平等的健康权力。实现社会公平就要实现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好,居民可以享受良好的治疗。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居民患病相对较高,城市的交通比农村便利,就医也比农村方便很多。

5.社会保障不健全

社会保障是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我国的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养老、医疗、生育保险等。我国正步入人口老龄化,有些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缺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保障是在职的职工所享有,私营企业或个体企业并没有全面覆盖。失业保险也未覆盖到每一个公民;医疗保险体系也未形成统一的模式。低收入者不公平的社会保障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

三、社会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1.不发达的生产力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国家的物质基础决定着社会的公平程度。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比例不平衡。收入分配关系着人们的利益,社会主义初期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出了“效率优先”原则,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最终导致社会不公平。

2.不完善的政治监督机制

我国现行的监督体制是体制内监督和体制外监督。政治监督的有效性取决于权利对权利的监督,政治监督的主体很容易受到政治监督客体在制度上安排干扰。不同利益群体政治力量不均衡,社会精英属于第一层;普通农民和条件差的人处于底层。上层群体影响力大,底层影响力较弱,农民代表在政治参与中的数量很小,意见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某些地方的农民代表是摆设团体。

3.教育扶持力度不够

教育的投资力度是决定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条件。教育发展在地区和城乡也有所差别。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教育经费不足、对教育的物质投入不够,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性扶持比例少。教育方针政策不合适也会影响教育不公平。某些教育部门为了经济利益,违背考试公平原则,分数定终身,分省定分的方式也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择校的公平竞争原则未能充分体现。

4.公共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公共医疗资源配置也影响社会公平。政府对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少、资金落实不到位,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正常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良好优质的卫生资源聚集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缺乏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建设机制。目前健康不平等的现象日益突出,健康明显有着“亲富人”的趋向。

5.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处于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是社会保障体制也存在短板。我国社会保障规章制度比较分散,各地区各自为政。社会保障的各个分支系统归属于多个不同的行政部门来管理,从而形成整个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分散。缺少对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定制,重复设置同样的机构。管理的权利缺少集中性。社会保障的相关制度缺少法律法规的制约。

四、社会公平的实现途径

1.实现经济公平的途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经济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需紧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为保障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2]。首先,解决脱贫工作是最迫切的问题,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再次,实施乡村战略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国家经济领域的公平。

完善体现社会公平的法律制度。首先,加快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制度体系。通过有关财税法律制度的建立完善进行二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其次,加快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流动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各项就业制度。

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否定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同时还应该保持公平。对非法收入进行严格取缔,制止腐败现象。要避免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的对立现象,建立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收入分配结构。扶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同时,调整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等制度,要协调区域间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区域间收入分配的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实现政治公平的途径

政治层面的公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采取制度保障和权利保护的措施。完善、统一社会不同阶层的政治参与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权和话语权。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依法公正的看待人民的诉求,致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平等,绝不能让不公平的审判伤害人民的情感、损害人民的利益。[3]避免经济地位所决定政治权利的行使。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需要规章制度对政治進行监督。首先,要健全法律制度,确保法律制约的有效性。同时,要确保监督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改革行政监察部门的双重领导制,防止行政监督主体受到客体的制约弱化监督职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深化政府改革,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是重要之举。“政府的重要功能是促进社会公平。”[4]。政府要依法行政,规范政策制定的方法。要扩大人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增加决策的合法性。政府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行权的首位,提高政治公平。

3.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

马克思指出:“国家应该提供资金帮助,使一切儿童接受普遍教育。这件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公平的事情。”[5]我国应该更加重视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全面普及,使得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政府需要调整对义务教育财政扶持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充分的教育机会,建立全国性的、地方性的教育资源配置平衡机制,需要建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立法,促进教育公平。要规范教育执法,严格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给予惩治。

实现教育公平要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首先,要对招生制度进行完善,改革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发展和完善教育贷款制度,并且延长还款期限,降低申请条件,缓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得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更多教育。国家保障教育环境公平,杜绝出现教育腐败,建立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监督机制,从而保障教育公平。

4.实现公共医疗公平的途径

人民健康是国家富强的标志。针对公共医疗不公平的出现,中央政府应该对各级政府予以补贴,并根据地方经济实际情况,对贫困地区有所倾斜。在医疗卫生条件相对好的医院,对卫生技术人员采取绩效工资,调动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乡镇医院,可通过考核乡村医生纳入事业编制,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改善西部地区卫生资源不匹配。

政府应该提供复合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消除以药养医,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大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对传染病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力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加强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施行食品安全策略,减少人民的担忧,吃的安心。要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大中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通、双向联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地区配置不均衡,好的医疗资源应该向基层倾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惠及更多人民。实现城乡大病保险完全覆盖,鼓励发展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下转168页)

(上接170页)

特殊疾病保险等。支持社会办医,健康产业持续发展。人民能够公平享受医疗资源,实现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化。

5.实现社会保障公平的途径

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手段。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应该对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给予保护,防止权力侵害人民的权益。通过法治管理基金的投放比例和用途规定投资方向,

强化监管力度。通过法律效应实现社会保障公平。

社会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列宁曾经说过:“当工人们上了年纪或者丧失劳动力的时候,国家需要从资本家手中征税,以此用作社会保障基金,使得工人们享受国家保险。”[6]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同时,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成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率、农村养老保险等。

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要涉及弱势群体,公平分配资源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加以监督。增加社会最低保障金的数额。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保证农民工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公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07月15日.

[2]习近平.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N].人民日报,2016年5月14日.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版.141页.

[4]王晓升.价值的冲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3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15页.

[6]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24页.

作者简介:

徐俊华(1992年—),女,汉族,河南周口人,郑州轻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关热词搜索: 小康社会 社会公平 研究 视阈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