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市信访局**年度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2-05-31 17:55:02 浏览:

 2011年以来,市信访局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文明委的指导和重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以争创一流业绩、树立良好形象为目标,以确保社会稳定为重点,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信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基础,以争创省级文明信访服务中心为载体,致力于文明创建、致力于道德建设、致力于工作创新,有效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一、抓“四项教育”,夯实文明创建的思想基础  

  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适应新时期信访工作新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信访干部队伍素质的前提和保障。文明创建工作能否深入有效地开展,关键在于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为此,我局在抓文明创建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重抓四项教育,夯实文明创建的思想基础。  

  1、抓文明创建有关政策规章的学习教育,做到五个结合。即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辅导与学习交流相结合、学习政治理论与学习业务知识相结合、学习理论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中心发言与集体讨论相结合。从班子成员到干部职工,通过系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文明道德建设规章、信访专业知识等,极大地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文明创建的责任意识。  

  2、抓党风廉政和法纪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和法纪意识。我局针对信访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各类法律法规,学习党纪政纪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运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并将有关法律法规编印成册下发给干部职工,促进干部职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增强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用党纪政纪规范行政行为。  

  3、抓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开展"四倡四比"活动。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在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通过开展学习潘作良、张云泉、吴天祥、耿惠芳等信访干部的先进事迹活动,使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了学先进查不足、强素质促提高的良好氛围。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以服务人民为荣"已成为广大信访干部的共识。同时,通过开展"四倡四比"活动,即倡导高尚的职业理想,比爱岗敬业奉献;倡导主人翁工作态度,比文明服务水平;倡导精湛的职业技能,比工作服务质量;倡导职业道德,比遵纪守法。培养干部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道德情操,增强亲民、爱民、利民、便民的勤政为民意识。  

  4、抓文明创建责任意识教育,使创建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专班。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每年的工作目标责任书中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做到奖惩分明、责任落实、措施过硬、运作有序。各股室也相应制订了创建计划,明确了工作措施,在全局形成了文明创建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通过加强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浓郁的创建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为文明创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做好“三个对接”,推动文明创建的深入开展  

  如何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干部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关系到文明创建的成效。为此,我局在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主要抓了三个对接。  

  1、动力与压力的对接。加强文明创建实际上是树立单位的社会形象,这种社会形象的好坏与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增加全体干部职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文明创建的目标、任务、要求和压力分给每个职工,机关所有党员干部都面向社会公开承诺,让每个职工明白其份量,承受其压力,以此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和进取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自发为自觉,营建起文明创建"人人有压力,人人有职责,人人有作为"的浓厚氛围。  

  2、权利与义务的对接。全局干部职工作为文明创建的主体,就必须有参与文明创建的权利,就必须履行好文明创建的义务,自觉把自己的言行统一到文明创建的要求上来。对此,我们着重强调做到"五不贪",即不贪财、不贪权、不贪功、不贪杯、不贪玩;"四不推",即责任不推卸、学习不推却、工作不推诿、约束不推脱;"三不准",即不准损公肥私、不准损人利已、不准损大为小,为文明创建工作尽全心、尽全力、尽全意。  

  3、能力与素质的对接。紧紧围绕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熟"信访干部队伍的要求,以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社会形象为目标,狠抓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加强党员学习,争创"学习型党支部";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增强廉洁意识,争创"五好班子",进一步增强了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合拍、合力、合心的班子。在队伍建设方面,我局把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教育作为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来抓,坚持周四固定学习日制度,注重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通过开展业务竞赛、集中培训、鼓励自学等形式和途径,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技能,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文明创建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突出“四个坚持”,以文明创建促业务工作上新台阶  

  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给信访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近两年来,我市信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一主题,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抓住领导干部接访、信访积案化解、非正常上访处置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四项工作重点,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基础、抓排查、重化解,信访秩序明显好转,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们重点抓了"四个坚持":  

  1、坚持预防在前,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我们根据全市改革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各种矛盾和纠纷的发生规律,将信访工作关口前移,坚持主动提前介入,随时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征地拆迁、劳动保障、涉法涉诉、环境保护等方面矛盾多的实际,严格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紧紧抓住群众初信、初电、初访的有利时机,努力提高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将一大批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防止和减少了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2、坚持疏导为主,畅通信访渠道。为畅通信访渠道,我市不仅向社会公布了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领导信访接待日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还以争创省级信访文明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活动为载体,以市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为窗口,促全市信访工作上水平。2011年,我市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市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进行了维修改造,中心面积达500平方米,来访须知、文明接待公约、接访指南等张贴在中心醒目之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依法有序信访。中心还根据工作需要,安排13个重点单位入驻。在接待群众上访中,尤其是集体上访,我们本着"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疏导不误导、淡化不激化"的工作原则,坚持领导第一时间到现场组织联合接访,着力在疏导和分流上下功夫,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只要群众诉求合理,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就及时协调,及时处理,依法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去年以来,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874批3567人次,到期办结率达100%。今年2月,市群众信访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省检查验收。  

3、坚持多措并举,集中力量化解信访积案。一是创新积案化解方式。通过综合调处化解、成立专班化解、出台政策化解、解难资金化解等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和小塑料厂污染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二是集中力量化解上级交办信访积案。去年以来,省、宜昌市交办我市信访积案11件,截至目前,已化解9件,余下2件正在协调处理之中。  

4、坚持围绕中心,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始终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枝江目标,及时预防和处置非正常上访和突发性事件,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通过印发资料、现场咨询、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加强法制宣传,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对态度坚决、执意进京赴省上访的重点人员,加强沟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其正常上访。二是妥善解决信访人诉求。对今年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落实市级领导包案,成立工作专班,认真研判、找准症结、多措并举,及时有效化解。三是加大依法处置力度。按照“坚决处理极少数,警示教育大多数”的原则,依法严肃查处少数违法犯罪行为,树立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去年以来,通过抓文明单位创建,使我局全体干部职工道德素养得到了提升,干部职工多次为灾区、联系村和慈善事业捐款捐物,争先创优蔚然成风。2011年,我局被省人社厅、省信访局联合授予全省信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市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被省信访局、省文明办授予"2011年度省级文明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称号,连续两年被宜昌市评为信访工作目标考核优胜单位,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局党支部被市委表彰为"优秀基层党组织"。总之,我局在文明创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一以贯之把文明创建作为加强队伍建设、树立社会形象的重要举措狠抓成效,重抓落实,努力把我局的文明创建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信访局  

2012年11月5日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总结 文明单位 创建 年度 信访局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