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小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特点及成果利用

发布时间: 2022-05-05 19:55:18 浏览: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后,在对被审计者所在单位出具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决定的基础上,专门向干部管理部门提交的关于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在财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承担的责任的报告,它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质量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特点
    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来自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其审计成果不仅仅是“自用”,而更重要的是“他用”,即提供给干部管理部门使用。因而,客观要求审计机关提供的审计结果报告要让干部管理部门看得懂、用得上。能够为党委、政府或干部管理部门提供干部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决策依据。

    1、报告的定向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受托审计,它是地方党委、政府通过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机关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弄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为管理、使用、监督干部提供依据。因其委托机关和审计目的的确定性决定了审计结果报告的定向性。它是严肃的上行文,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干部管理机关负责,不抄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和所在单位。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报告,第一基本要素不同:按照审计署六号令要求,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审计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事实和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审计意见和建议,虽然审计结果报告与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大致相同,但在实践中也有差别,主要有:审计结果报告要有主送单位、主题词,部分审计报告中的内容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可以不做表述,否则显得内容烦琐,太格式化,如基本情况中被审计单位的经费收支状况、实施审计的情况、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等在审计结果报告中没有必要表述,因为干部管理和监督部门关心的不是这些内容,而是关心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有关指标完成的好坏以及执行经济政策的情况,任期内有关经济决策有没有失误,总体经济状况是得到改善和发展还是经济状况恶化和退步,我们如果写些与这些无关的内容让决策者去读和使用,则显得累赘,也没什么意义。第二行文要求不同: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审计事项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由于审计报告是给特定的使用单位报告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如被审计单位、政府、社会公众等,有时也向全社会公布(也就是审计公告),为了规避审计风险,其有严格的内容要求,行文也按照行文规范要求进行,专业术语和技术词汇比较多,逻辑要求比较严谨。而审计结果报告是向组织人事部门报告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有时需要经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审阅,不对外公开,虽然其行文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不是太严格,应通俗易懂,尽量简化,专业术语不要太多或将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使使用者尽量读明白,否则就失去了结果报告的意义,如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表述,我们可以直接对问题予以定性,可以分析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没有必要说明违反了什么什么法规,依据什么法规予以处理,因为处理是审计机关的职责。

    2、内容的针对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人”,是一定层次上的“领导人员”;审计的内容是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它针对“领导人员”,针对“经济责任”,着重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领导、组织、实施和监督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作出重大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这种强烈的审计针对性决定了审计结果报告的针对性,决定其必须严格按照审计内容,有针对性地反映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状况,不能以用这个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代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核准的事实或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依据其对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正确使用的影响程度和预先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在审计报告中作出恰当的披露,有的违纪事实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很重要,需要审计机关依据审计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作出处理处罚决定,在审计报告中应该完全的反映,但这类问题或事项经过审计人员查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影响不大,或者完全不是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责任,那么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就没有必要反映,以免给审计结果报告的使用者予以误导或产生误解,如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延伸审计部门存在票据使用不合理问题、超范围使用现金问题、账外资金问题等,这些部门不是被审计领导干部直接或间接主抓分管,对违纪问题的发生完全不知情,这类问题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就必须作出处理,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而此类问题又牵涉不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我们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就没有必要反映,如果审计机关认为确实需要向上级或领导反映,可以采取专报或情况反映、信息等形式予以反映。

    3、依据的客观性。经济责任审计严格遵照法定程序进行,依据原始财会资料取得证明材料,具有明显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在审计结果报告中表现为运用量化指标,以原始数据增减对比说明问题。无论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情况,重大决策和经济效益情况,还是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等,均以数字指标和理性分析说明问题,根据审计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涉及到合理确定审计评价标准,恰当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合理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对于恰当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至关重要。目前虽然缺少这样一套具体而又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就要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与企业领导人不同,他不负担单位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却承担发展经济的责任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再比如,医药行业的企业领导人员与商品流通企业的负责人负担的责任相比,也大不相同。在审计过程中,确定审计评价依据时,应采取与被审计单位协商的办法,使审计更加客观、公正。

    4、评价的公正性。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审计机关坚持独立性原则,排除各种干扰,公允地站在第三者立场上,科学地运用评价标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评价方法坚持以事评人,不因人而异,既肯定成绩,又指明问题,客观公正,不扣帽子;全面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和内外因素对被审计者的影响,严格分清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前任责任和本任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为公正评价被审计者的功过是非,在作出审计评价时,应坚持四个原则、划清四个界限。四个原则是:(1)客观性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评价应以被审计者所在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为依据,不能受主观意识的支配,对那些未经审计,证据不足或未来的经济事项不应加以评价。(2)重要性原则。审计评价应抓住重大的经济责任事项进行评价,切中要害。(3)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相关的诸多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大气候、政治及有关部门行政干预等对经济责任的影响,做到用语恰当,留有余地。(4)独立性原则。审计机关应有超脱意识,排除各种干扰,独立作出评价。四个界限是:划清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界限;划清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的界限;划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界限,划清现任领导责任和前任领导责任的界限。

    二、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成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当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依法作出处理。对领导干部本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向本级政府提交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同时抄送同级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突破了以往审计报告只是揭示单位经济活动事项的局限性,不仅对事而且对人,并且重点是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为干部管理部门提供了既量化又直观的可靠可信的依据,丰富了干部考察材料的内容,便于全面客观地了解掌握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具体来讲,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考察干部的依据材料。对经济责任审计来说,只是检查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它有别于对干部的政审考察是因为:(1)审计结果来源于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分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书面载体。通过对审计对象任期内遵纪守法,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主要经济指标的实现,办公物品的清理移交等情况多方面进行检查核实,然后综合、分析,能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作出公正、具体、说服力强的评价。(2)审计结果来源于大量的客观的经济活动事实。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手段是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查阅债权债务资料,盘点检查实物资产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重点是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真实性揭示,这种揭示有大量的、客观可靠的经济活动事实为依据。基于上述来源,经济责任审计才有别于政审考察,其提供的具体客观、说服力强的经济责任数据、经济责任结论和经济责任评价是干部管理部门正确、科学地考察干部,任用干部所不可缺少的。

    2、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领导干部是否清正廉洁的证明材料。领导干部本人在任期内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的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客观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予以褒扬,对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予以揭露、曝光和惩处。特别是对那些虚报、谎报“政绩”,玩“数学游戏”,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通过揭露事实、划清责任的手段,可以起到制止、警示、约束和纠正作用。

    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评价材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通过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评价,引导和规范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和经营行为。用大量具体的审计事实来为大胆改革、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辩明是非,撑腰说话。对那些弄虚作假,投机钻营,钻改革空子的领导干部,同样用具体客观的审计事实予以揭露,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廉政规定建议进行处理。无疑,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于正确使用干部具有重要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制度,在对领导干部教育、任用、监督和奖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为领导干部任免提供了依据,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关口。由于审计成果利用需要经过一个复杂过程,因而还需要有一定行政措施来加以保证。第一:完善干部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要坚持依靠党委政府领导,成立党政领导牵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作为评价和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备从事经济工作所必须的政治素质和决策水平,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依据。第二:要建立健全利用审计成果责任追究制度。在确定实施审计对象范围后,对利用成果的相关事项应加以明确,对违反规定和要求应承担的责任也要作具体规定。在相关事项中,如在强调对领导干部的任免和提拔一定要经过审计问题上,应明确作出:干部不经审计,组织人事部门不予办理任用、离职手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法人变更登记手续,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不予兑现奖惩或授予荣誉称号等;在确保能充分利用审计成果问题上也应明确规定: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对通过审计发现有问题的干部,不应重用、提拔的,坚决不能重用、提拔,谁违背了原则,就追究谁的责任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成果被充分有效地利用到干部管理中去。第三:要制定具体工作衔接措施。由于干部管理涉及许多部门,为了确保审计成果的科学和有效利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为规范,使该项工作有章可行,依规推进,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和审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也只有这样,在具体工作中才能做到对领导干部的考察方案和审计方案同时研究,实施和审计同时进行,考察材料和审计材料同时形成,同时汇报,组织部门切实将审计成果作为选拔、任免、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机关将审计成果作为考核干部廉洁勤政情况重要依据。(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责任审计 成果 利用 报告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