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社区党支部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 2021-10-10 10:05:07 浏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为抓手,以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为平台,在积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实践中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按照研讨会议要求,现结合×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情况,全面盘点问题症结,深入剖析深层原因,探索工作改进措施。主要汇报 6 个方面的问题:

 一、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控制器”,确保×基层治理方向正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这对当下我们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部分社区党组织引领力还不够强,主要表现为 3 个方面。

 一是组织体系功能不健全。

 。目前×已建立小区党支部×个,党组织对小区的覆盖率达×%以上;但楼栋(院落)党小组还没有建立起来,党员中心户身份还没有亮出来;基层四级组织体系还不完善,影响党对基层的“两个覆盖”质量。

 二是战斗堡垒作用不够强 。部分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组织生活等制度流于形式,特别是在上党课上还存在“写稿子”“读稿子”“抄稿子”老三样,对党员居民的吸引力不够。三是宣传引导作用不够强 。部分党组织书记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上,浅尝辄止,满足于“润喉”而不是“润心”,在宣传教育党员居民上还存在“大道理讲不透”“小道理讲不深”“歪道理批不倒”“硬道理说不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责任淡化了 。党组织书记没有把党建工作这个“第一责任”始终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把党建工作当成“面子工程”而不是“筑基工程”。

 另一个是思想懒惰了 。思想上过于保守,创新意识不足,没有紧跟社会发展、紧跟形势变化、紧跟居民需求深度考量党建工作,没有“时不我待”紧迫感和“如坐针毡”紧张感抓实自身学习。强化党建引领,必须把握好 4 个方面。一是 深化“ 点”“ 线” 党建 , 织密组织体系。

 。依托辖区×个楼栋,×个单元,进一步整合党员,划分党小组,进一步织密小区组织体系这张“网”,打好党小组这个结,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为辖区×户居民党员悬挂“党员户”标识牌,结合走访入户,深入开展“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引导党员在居民中间站出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 学好“ 第一议题” , 强化思想认同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和社区召开党的会议时,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采取书记领学、研讨交流、晾晒心得等方式,确保学懂弄通。

 三 是用好宣传手段 , 传播党的声音 。用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新时代“三新”大讲堂 3 个硬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宣传好党的理论和×党建工作生动实践;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智慧党建”融平台、组工微信公众号 3 个软件,发挥其“短平快”3 个特点,持续唱响党的好声音。

 四 是 丰富形式内容 , 严肃组织生活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进“学查改做”常态化制度化,运用好周边红色资源,高标准过好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围绕传统精神、制度优势、红色故事等内容,组织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讲党课,确保党始终占领和巩固党员和居民思想的“主阵地”。

 二、强化自治基础,打造“驱动器”,确保×基层治理本固根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自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只有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带动居民探索自治模式,转变政府大包大揽的管制模式,才能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格局。在自治上,当前基层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居委会干部来源单一。

 。当前,×下属城市社区居委会共有干部×人,均为×、社区招募的社工;村改居社区共有居委会干部×人,均为村民。从居

 委会干部学历、年龄、经历等方面看,与当前治理能力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

 二是协商议事机制运用不好。

 。2020 年以来,×各社区运用“一征三议两公开”机制,协商议事仅×件,召开区域党委会仅×次;由此可见,部分社区在处理村居事项时,多采取行政手段,囿于旧思路,习惯老办法。

 三是社区民约效果不好 。一些社区在制定民约中,过度追求大而全,内容空洞,针对性不强;宣传引导不到位,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监督约束机制,执行效果不理想。问题原因主要有 2 个:

 一个是治理人才没有挖掘出来 。虽然结合乡土人才联络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走访活动,但是在治理能人动员发动上,工作还缺乏力度。另一个是居民自治的意识不强。

 。居民在治理中,主动参与不够,“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在治理过程中,不少党员混同于普通居民,参与度不高,示范作用不好。在强化自治上,×将采取以下 3 个措施。

 一是 建强自治队伍 。选优配强村(居)民委员会班子,严格村(居)民委员会候选人资格审查,完善村(居)民代表推选机制。将符合“四有四带”标准、善做居民工作、富有干事创业激情的人员依法选举进入村(居)委会班子中,逐步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居民公认、积极干事创业的村(居)委会班子队伍,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中心工作。

 二是大力协商议事 。用好“两个工作

 法”,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充分发挥居民代表作用,培养×名协商联络员,通过民主决策,大力倡导协商共议机制,共建美好社区。年内孵化培育×个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居民自治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社联动”能力,增强基层民主协商活力,尽快形成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基层协商局面。

 三是用好村规民约 。坚持走居民路线,制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强化“公约精神”,年内指导所有社区、小区制定居民公约,培育文化品牌。保障居民对身边事务的发言权,应把“管什么重要、怎么管才好”这一问题交给居民自己去解答。调动居民参与村规民约执行监督的积极性,做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三、强化法治保障,打造“稳定器”,确保×基层治理长治久安。

 习近总书记强调 ,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居民的基本需求和主要取向,往往在基层最先呈现出来。若要使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运转,就要以“法治”促“共治”“善治”。当前,社区法治还存在以下 2 个问题:

 一个是“ 信访不信法” 的问题还存在 。有些人总认为上访比法律解决来得快、实惠多。少数“老

 访户”一定程度上更是陷入偏执的状态,已成为其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正常的诉求形式。这就导致社区治理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最终酿成上访事件。如果不提升居民居民的法律维权意识和法律素养,基层法治建设工作将难以推进,也难以发挥其保障人民居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另一是社区法律服务缺乏。

 。当前,结合“四官”进社区活动,×大力开展法治惠民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虽然建立法律服务工作站点,如心理咨询室,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社区缺乏心理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难以开展。原因主要是 3 个方面:

 一是居民依法维权意识淡薄 。“七五”普法宣传以来,部分居民学会了以法维权,但大部分居民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

 二是法治工作投入不够 。社区法治工作经费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社区法治工作场地功能不完善,制约居民法律服务效果。

 三是普法宣传深度不够 。普法队伍相对薄弱,法制宣传缺少“广、深、透”,宣传方式方法陈旧老套、流于形式,居民居民只能通过一些宣传资料了解法律条文,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普法成效不明显。在开展培训上,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多,深入到社区内部或居民家庭不够,特别是对社区中的流动人口、闲散青少年以及儿童,普法教育还不到位。措施主要有 4 个:

 一是建立法治工作队伍。

 。结合×形势特点,深入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加强基层依法治理。“三张清单”走访入户情况,在社区居民中组织普法骨干力量,组成法制宣传、

 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依托党代表工作室,完善由“社区法官+社区调解员+调解志愿者”(1+1+N)的调解团队,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建立社区普法宣讲团,建议区司法局、区法制办承担指导、协助法律宣讲队伍的培训工作,解决基层普法师资困难的问题。

 二是加大法治宣传教育 。依托“三新”大讲堂成立“社区法治学校”,邀请法律专业讲师,开设法律专题讲座,培养居民依法思维和运用法律方式解决问题能力;加大新媒体运用力度,实现法治宣传教育“网上网下”一体推进,依托社区微信群、公众号,积极推送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推动法治作品创作,因地制宜地搞好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法治诗词摄影展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切实提升社区群众的依法办事意识及法治文化素养。将普法工作经费纳入社区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逐步投入,保障社区普法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三是开展特色法治活动 。结合全区平安智慧小区建设,以“三无”小区为重点,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设立管理平台和功能室,实现小区平安管理、智能管理、精准管理。打造 1 个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健全“社区法官+社区调解员+调解志愿者”矛盾调解工作队伍,开展“模拟法庭”、以案说法课堂、法治文化汇演等活动,通过观看庭审、案例宣讲、司法点评、群众互动等形式,围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更加形象直观地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四是强化法律知识培训 。建立律师事务所与社区居民矛盾调解

 中心挂钩合作制度。引导、组织律师所与社区开展挂钩合作、交流研讨,加强法律服务理念和资源的互补整合,建立起布局合理、上下联动、方便快捷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发动律师志愿者与居民区党组织对接,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对居委会干部、委员、物业公司负责人、楼长、群众团队负责人等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帮助他们增强运用法律解决社区各类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德治支撑,打造“加速器”,确保×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习总书记指出 ,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问题主要有 3 个:

 一是居民道德素养提升不够 。不少居民公共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例如待人接物比较生冷,公共秩序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环保卫生意识有待加强等等。

 二是典型引领带动作用不强 。各社区在典型选树上,挖掘力度不够,没有把居民认可度高的典型凸显出来;典型选出来后,培养力度不足,宣传力度不大,导致典型号召力不强,引领作用不好。

 三是社区居民归属感不强 。个别社区在发展取向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原因主要有 2 个:

 一个是对德治重要性认识不足 。社区党组织没能认识到德治暖化人心、感化动人的重要作用;没有把在道德建设放在全面建设的重要位置,平时研究不多。

 另

 一个是文化宣传形式单一 。在德治文化宣传上,社区主动作为不够,采取横幅、展板、微信公众号等静态展示较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较少。措施建议主要有 4 个:

 一是创新理论讲起来 。结合“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精心组织筹划,扎实开展活动,理论宣讲取得一定成效。针对干部群众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就业领域等特点,坚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深入基层、直插一线、直面群众,第一时间把党的好声音润物无声地传播出去。

 二是德治文化亮起来。

 。依托×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党建小游园等宣传文化阵地,组织文化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编排歌曲、舞蹈、小品等节目,到群众中去,开展巡演宣讲,做好德治宣传工作,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三是道德典型树起来。

 。结合家风家教活动,在×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讲优秀家风,说身边美德,感悟道德力量,鼓励党员群众身体力行传承弘扬传统美德;积极选树ד道德榜样”,结合建党节、国庆节、重阳节,表彰一批“好党员”“好媳妇”“好婆婆”,营造向典型学习的良好氛围。四是文明家风育起来。

 。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所和×家风家训馆软硬件建设,培育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依托邻里中心开办好社区“四点半课堂”,帮居民照顾 4 点放学的小孩,让居民在社区“知家暖”;开放×、社区图书室,让居民通过读书,进一步懂文明、知礼仪,为村(社区)这个“大家”添书香。开展“五好楼栋”创建活动,组织居民开展“献给妈妈一道菜,感恩

 母亲”“邻里之间问声好”、卫生大扫除等活动,进一步融洽邻里关系。

 五、强化服务理念,打造“倍增器”,确保×基层治理普惠居民。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随着×体制改革,×和社区的主要职能逐渐转变为抓好党的建设,服务辖区群众。在服务居民上,基层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务服务力度不够。

 。截止 8 月 27 日,×累计办理服务事项×件,均为大厅办理;不少居民对网上办事认可度不高,政务服务平台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二是服务项目不够全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单一,行政事务办理较多,特色为民服务较少。

 三是邻里中心功能发挥不好。

 。2020 年,×拟打造×处邻里中心,当前已建成×处。但从使用情况开看,不少小区党支部把邻里中心当成党员活动室、文化娱乐室,功能拓展不够。原因主要是 2个:

 一个是网上办事推广不到位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不少居民感到网上办事“不正规”,实地到窗口办理才放心;不少老年居民不会使用网络办事,缺乏统一的指导和必要的常识培训。与此同时,社区在网上办事宣传上,静态工作做得多,动态普及做得少。

 另一个是社会组织引用力度不够。

 。2019 年以来,×共引进×家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社区居民;引入数量较少,覆盖的社区有限,提供的服务单一,导致居民满意度和认可度不高。

 另一个是工作思路主要 3 个:

 一是 打造 全天候服务。

 。依托×个党群服务中心和×个小区邻里中心,逐步引入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推动社会组织主动作为,打造“5+2”便民服务圈,让居民身不离小区,老年人和伤残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的生活服务,不断提升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二是 打造 全方位服务。

 。整合×邻里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活动室场地资源,新建日间照料中心、超市、卫生服务站,重点打造 3000平方米×党建综合体,使居民能够享受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生活休闲、社区养老等服务,切实感受身边稳稳的幸福。

 三是 打造 全类型服务。

 。向居民公开×、社区政务服务清单,坚持一网通办,让×多操心,让居民少烦心;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深化“三社联动”,加大购买社会服务力度,确保让专业化的服务惠及社区居民。深入推行“三张清单”制度,常态化收集居民需求、走访辖区单位,盘活人财物技等方面的资源,建立×党建共建共享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六、强化干部担当,打造“护航器”,确保×基层治理队伍过硬。

 习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 ,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加强区域治理,关键在党,重点在干部。当前,基层党员干部在治理中还存在 3 个问题:

 一是思想解放力度不够大 。不少社区干部学习提高的意识不强,在社会治理中,习

 惯采取老思路、老办法;导致在面对新型治理难点时,心中无招、脑中无法、手中无术。

 二是治理能力不够强 。社区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较多,参加社会治理专业化的培训较少,对于社会治理从理论到实践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老干部”解决新问题能力弱、“新干部”解决老问题缺经验经历的问题。

 三是斗争精神不够足 。部分党员干部在面对大项任务时,怕吃苦头,怕费力气;遇到治理难题时,不是“面对面”对冲,而是“背对背”绕跑;面对矛盾桎梏时,没有当成自己的“分内之事”“必答之题”,而是热衷于“照单上交”,坐等而不是冲锋。原因主要有 2 个。一个是 , 重使用轻培养 。在社区干部使用上,交任务、压担子较多,没能站在全局、从长远思考提升社区干部治理能力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系,以致社区干部队伍整体治理能力偏弱。另一个是 , 自身动力不足了 。部分社区干部考虑个人荣辱进退多、考虑人情世故多,对于发展中难“啃”的硬骨头、难“跨”的关口险隘,一马当先的豪气少、冲锋陷阵的锐气弱、闯关夺隘的霸气淡,缺乏“叫我来、让我上”的劲头。措施主要有 3 个:一是加强培训 , 在练强内功中提高治理能力。

 。每季度选取 1~2个社区治理难题,组织社区干部,开展主题沙龙活动,通过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可行办法,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解决治理问题的能力。借助市级以上组织的党建(组织)工作集训,采取“归来讲经验、谈体会”的方式,达到巩固深化、以点带面的目的。

 二是横向交流 , 在见贤思齐中提高治理能力 。结合观摩交流活动,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横向交流,现场直观学习先进治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进行创新实践。积极组织社区干部走出×、放眼全国,到在社会治理先行先试、取得突出效果的示范单位参观见学,把管用经验、特色做法学回来、用起来。

 三是面传亲授 , 在真帮实带中提高治理能力 。结合党建例会、党建工作推进会等时机,通过总结讲评×党建工作情况,围绕存在的问题,由党委书记当面教方法,传经验,提高治理能力。在社区出现治理难题时,发挥分包社区的党委班子成员能动作用,通过手把手地指导、实地协调解决的方式,面对面地给社区干部提供治理思路。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发言,不足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以下供参考:

 党员干部关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 2019年 10 月 28 日至 31 日在北京举行。当前,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今天我结合近段时间来的学习感悟,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交流。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

 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80 年,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四大提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 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现在,我们党有必要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历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 336 项重大改革举措。经过 5 年多的努

 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改革举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落实,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我们决不能停下脚步,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这就要求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古人讲,“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二、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发展规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讨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战略部署相一致,同时又具有很多新的部署,可以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第一,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决定》总结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性作用,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摄性地位,把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样,从显著优势到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再到加强对坚持完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领导等方面,都体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

  第二,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决定》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集中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第三,体现强烈的问题导向和鲜明的实践特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 336 项重大改革举措。5 年多来,先后召开 40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 10 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讨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举措,并且提出了一些要求。经过 5 年多的努力,有的改革举措已经落实,有的正在落实当中,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现在面临很多新困难新挑战,要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重大改革举措,还需要我们付出更艰巨的努力。因此,《决定》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

 度运行,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决定》既是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宣示,也是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定不移将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政治动员。

  三、准确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丰富内涵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决定》由 15 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显著优势,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第二部分到第十四部分,为分论,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安排了 13 个部分,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就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提出要求。

  《决定》从十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

 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决定》从这些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

  《决定》还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

 优越性充分展现。

  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洽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刻回答了“坚持和现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极大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关热词搜索: 党支部 会上 党员干部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