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10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 2022-05-17 14:00:02 浏览:

尊敬的各位领导:
    正当我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年初各项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的关键时刻,省人大常委会中低产田地改造视察组到我县视察指导工作。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农工委对我县工作的肯定、鼓励和鞭策,在此,中共XX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全县10.9万各族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将XX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XX古称苴却,1924年设县。为支援攀枝花钢铁基地“三线”建设,于1965年、1974年相继将原属XX县的仁和、大田两区及平地、大龙潭两个公社划归攀枝花市,划出土地1418平方公里、人口72925人,以及97%的矿产资源。全县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5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17.31万亩,未利用土地面积69.37万亩。境内有汉、彝、傣、回、傈僳等19个民族,总人口10.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8%,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68%,是州内人口最少、国土面积最小的县,199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

XX县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自古就是出滇入川的要塞。南永二级公路、永武、永攀高速公路在县城汇接,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凸现,使XX由远离省城、州府的末端变成了面向西部钢城、重工业城市攀枝花市的发展前沿,成为昆明、攀枝花、楚雄交通大三角的交汇点。XX县蕴藏着丰富的林业资源、水能资源、土地阳光资源。光热资源独特,常年平均日照2836小时,平均每天近8小时,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民族风情浓郁,中和直苴“赛装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赛装之源”、中国最大的“乡村T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山,独具魅力。苴却砚被誉为中国名砚。彝族刺绣风格独特。XX的县情特点可概括为“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


二、近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和“四个确保”的目标要求,审时度势,攻坚克难,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千方百计抢机遇、促投资、稳工业、扩消费、重民生、保稳定,保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2763万元,增长11.8%;完成财政总收入9178万元,增长2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758万元,增长3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317万元,增长46.1%;农民人均纯收入29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9元,分别增长6%和7.8%。

2010年是继续应对经济形势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12个太阳能综合利用最佳开发区之首,对外交通条件极大改善等机遇,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实施“招商兴县、农业活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紧紧围绕毗邻攀枝花的区位优势,努力把XX建设成为攀枝花产业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扎实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和谐县城,充分发挥XX的光热优势、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把XX打造成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这一发展思路是XX历届县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长期摸索实践和在州委、州政府07、08年连续两年到XX调研指导后形成的。通过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较好地体现了上级指示精神,符合XX发展实际。围绕奋斗目标,我们自加压力,将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确定为:实现县内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增长30%以上。

自去年10月份至今年6月,我县和全省各地一样,遭遇了秋、冬、春、夏四季持续特大干旱,给工业、农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XX县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这一工作主线,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今年前三季度,全县预计可实现县内生产总值63641万元,同比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9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48元,分别增长5.4%和8.4%;共实施项目13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1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738万元,同比增长40.1%;完成财政总收入7883万元,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36万元,增长23%。

面对去年以来的严峻旱情形势,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及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抗旱救灾的各项工作中,争取和建设完成了一批抗旱救灾应急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没有出现因旱没有水喝、因旱缺粮而导致群众没有饭吃的情况发生,有水保证的地区大春应栽尽栽,抗旱保生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确保了经济发展的复杂之年,结构调整不荒地降低损失不减收,蚕桑、葡萄、蔬菜制繁种、板栗、核桃、油橄榄等优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日益显现。烤烟生产在产量、布局等方面都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县共完成烤烟种植3.7万亩,为大旱之年确保农民增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全县于8月15日开秤收购烟叶,截止10月28日,收购烟叶572.5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8084.5万元,完成110%。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辐射带动作用凸显,极大的带动和促进了农民增收。1至9月,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242万元,增长9.8%。围绕“连片开发、产业培植、环境整治、基层建设”四项工作,积极争取整乡推进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乍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方山诸葛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县农村组织开展了农民“致富、公德、感恩”三项教育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主动性和热情,全面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三、展望“十二五”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2%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万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排名进入前40位、州内前3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达15%以上,到“十二五”期末财政总收入达2.5亿元以上,一般预算收入达1.5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速达15%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2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0.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37:36。城镇化率年递增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均涨幅控制在105%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GDP能耗低于全省标准,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围绕上述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是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一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巩固提升烤烟产业,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确保烟叶收购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加快发展蚕桑产业、葡萄产业、蔬菜产业和蔬菜(花卉)繁制种产业,积极发展以核桃、板栗、油橄榄为主的生态林业,大力发展原料林基地,建设野生食用菌促繁保育示范基地,抓好以生猪、肉牛、肉羊、肉驴、家禽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加大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各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州级以上认证农业龙头企业10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60%;70%以上的种养业商品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链;农民人均增收的50%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力争有10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3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个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使我县50%的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无公害化生产,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率达90%以上;三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生态旅游村;进一步加强农民“三项”教育综合素质培训,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延伸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

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地力建设为基础”的方针,把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开展高产稳产农田地建设。到2008年末,全县累计建成亩产粮食400公斤以上的高产稳产农田地6.76万亩,为全县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村稳定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农业农村和整个外部环境联系越来越紧密,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因素更加复杂,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气候灾害增加,出现“靠天吃饭,靠天气务农,种在人收在天”年景的机率越来越高,加上“全县高于水渠的田地多,贫瘠的耕地多,需二次倒运的耕地多,无雨怕旱,有雨必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7%”的耕地和耕作现状,决定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说明了XX这一山区贫困县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省委作出再改造2000万亩中低产田地的决策部署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健全体制机制,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统筹协调,重视资源整合,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保持了强势高位推动的良好态势。

(一)争先进位,勇于突破。坚定信心,围绕全县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中“到2020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7.5万亩,实现人均拥有1.5亩以上高稳产农田”的奋斗目标,实施今年,准备来年,思考后年,实行目标到逼, 2009年-2011年打基础,2012年出品牌, 2009年全县完成改造面积1.84万亩,完成投资2336.33万元,在全州参加考核的6个部门和10个县市中处于第三集团,2010年计划改造3.4万亩,计划投资  万元,进入第二集团,2011年争取进入第一集团,跟全州比的同时,跟全省比,到2012年全县计划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7.5万亩,提前7年实现7.5万亩的总规目标,中低产田地改造综合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围绕奋斗目标,县委政府把中低产田地改造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综合治理的一次重大机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来统一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加强了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部署安排,督查指导,协调推动,成立了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办、县发改委、国土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县烟田办等13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办,安排了工作经费7万元,配备了工作人员,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二)自我加压,自重奋进。XX虽没有大片平坦的坝子,但山丘连绵,依山就势进行中低产田地改造,可新增很多耕地,XX成规模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就以国土部门的土地开发整理为主,然而,中低产田地改造中整合项目资金是个非常头疼的事情,就XX而言,虽然可以根据规划提前确定每年实施建设的重点片区,但是提前确定的重点片区如果不是烤烟种植区或退耕还林巩固区,烟草或农业的项目是整合不进去的,加上项目论证申报时间各部门不同,项目亩均投入资金不同,框框条条太多,整合项目难度非常大。针对一些单个部门项目不能一次性完成地、水、路工程建设,我们也考虑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形成你改田、我配水、他修路、农户培肥地力的合力建设态势,但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不整合项目投资分散,效果就不明显,起不了示范作用。在“进退两难”的现实面前,县委政府没有退缩,自加压力,自重奋进,广聚民智,重新审视整合项目打造示范片区的问题,把整合项目打造示范片区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虑思谋,昆明双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猛虎乡格租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完的区域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给了我们启发,整合项目打造示范片区可以走“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的路子。

多年的实践得出,莲池乡扶贫搬迁户是目前中低产田地改造最大的受益者,他们耕作改造后的土地过上了新的生活,2009年-2010年,莲池乡班别村勐莲村中低产田地改造新增耕地2万余亩,这是一片不可多得宝贵财富目前还没有产生效益,为开发利用好这片不可多得宝贵财富,县委政府经过多方论证,认为随着金沙江流域水利水电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抓住水电移民安置大好机遇,走青山嘴水库移民的模式,拟在莲池乡的班别、勐莲一片集中建设一个可安置移民2万人的水电移民安置基地,配套建设水、电、路及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可很好的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移民安置工作,同时也可加快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目前该项目得到了杨州长的肯定,县委政府正抓紧组织上报争取。

(三)依托大改造,培植大产业。高标准、高起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治水改土,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以中低产田地大改造培植起5万亩葡萄大产业,通过积极争取坡耕地综合治理、集蓄雨水补灌、旱地节水、农田整治、土地开发等项目,加大永定镇云龙、永兴乡灰坝、宜就镇潘古里三大片区开发,特别是永定镇云龙片区的开发,现已经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05万亩,年内还将改造0.5万亩,从云龙村的中低改情况看,成片的坡改梯,标准的台面,足够的土层,上万亩的连片,是葡萄酒最佳的原料地,目前由于缺水,只能种一些抗旱性能较好的红薯、玉米等常规作物,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针对云龙片区缺水,经组织技术力量对该区调水工程进行了踏勘、分析、论证,综合各方情况,县委政府提出了三个调水工程方案。一是新建中和直苴水库并引水至云龙。项目计划总投资8.05亿元,建总库容2346.1万立方米的直苴水库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不但可对云龙片区葡萄种植基地供水,还可解决中和镇、猛虎乡、永定镇、莲池乡近7万人的人畜饮水和2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二是滇中引水工程方案。结合滇中引水工程楚雄州XX县受水区配套工程项目建设,从大姚县的蜻蛉河王德桥段引水至永定镇云龙,项目估算投资9.4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同时解决宜就镇、莲池乡、永定镇及XX县城工农业用水。三是实施金沙江提水工程。工程计划总投资3.4亿元,拟在金沙江边的支姑建泵站取水引至云龙,可同时解决该片区5000余人的人畜饮水。目前上述方案我县相关部门正抓紧同省州对接,其中一个方案有望列入全省“十二五”规划。

(四)主要问题和困难。我县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田改办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省州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一是生物农艺措施投入欠缺。有的部门项目设计配套生物农艺措施,有的部门项目则只设计工程建设,特别是地力培肥,有的部门要求群众自筹,缺乏统一的投入。二是水利配套严重不足。在XX,雨如珍珠水如油,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民生的命脉,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要实现“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水利”有和没有、建与没建两重天,在中低产田地改造中水利设施配套严重不足。

(五)打算及建议。2010年3月23日和4月1日,省委白恩培书记、孔垂柱副省长分别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作出批示,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决心和信心,充分说明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一如既往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白恩培书记、孔垂柱副省长批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协调、狠抓落实,继续保持强势高位推进工作的良好态势:一是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与中低产林改造的结合。大力发展核桃、板栗、速生安等经济林产业,争取再用三年时间,全县实施10万亩中低产林改造,使全县农民人均再拥有1亩以上特色经济林;二是把永定镇云龙片区作为“大改造培植大产业”的示范片区来打造。三是把班别、勐莲片区作为“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的示范区来打造。建议:把水利建设作为首要项目建设,通过连续几年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使全省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大幅度提升。XX是全州占补平衡以及葡萄产业培植的重点县,省、州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XX的发展,XX县作为滇川门户,基础设施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迫切需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给予XX重点关注。请求省田改办给予XX重点扶持,对云龙片区和班别、勐莲片区的打造给予项目倾斜,使XX自身寻求发展的同时,为全省的中低产田地改造积累更多更新经验。建议:采取“民改公助”的办法,鼓励私人、企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中低产田地改造,缓解中低产田地改造仅靠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的现实问题。

总之,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抓住了制约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干部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一德政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坚信,随着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尊敬的阿扎主任,各位领导,我县长期以来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农工委的关心重视以及大力支持,这次阿扎主任亲临我县指导工作,更是对我们极大的关心、鼓舞和鞭策。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务实创新,扎实工作,确保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决不辜负省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农工委长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及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最后,衷心祝愿阿扎主任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相关热词搜索: 中低产田 改造 工作情况汇报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