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我市就业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 2022-05-18 14:15:02 浏览:

以人为本抓服务,创新思路促就业  

             ——XX市就业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XX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一、2009年就业工作汇报  

2009年,在省就业服务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就业促进工作,为XX“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1811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87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84人,分别完成省目标任务的106%、132%和125%,均高于去年同期;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021人,劳务输出规模达到39.3万人。  

——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年累计支出就业再就业资金9513万元,其中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1402万元、职业介绍补贴92万元、培训补贴1013万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支出155万元,共为16009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资金1691万元;全年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13万元,累计发放6406万元。  

——就业培训取得可喜成绩。2009年,共培训下岗失业失业人员5097人,其中技能培训2081人。开展创业培训2455人,   现已实现成功创业1243人,直接带动就业16210人。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6078人次,其中农民工技能培训16791人,鉴定后持证10619人,有效提高了城乡劳动力的就业素质。  

    ——创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市级创业基地已入住企业7家,安置就业450人;濉溪县刘桥、临涣、南坪3镇第一批农民工创业园入驻企业16家,吸纳就业621人;第二批6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基本建成,现已入住企业18家,带动就业788人。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有新进展。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4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全部实现“六个到位”的工作目标;建成 “充分就业社区”60个、“充分转移村乡村”132个。全市321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员,采取实名制管理。主要措施:  

(一)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负责,多次带队深入基层调查、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分析就业形势,全面部署开展各项就业工作。去年3月13日,市委毕美家书记对中小企业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保增长就要保企业、保民生就要保就业”。4月3日,我市召开了全市就业工作会议,建立健全了各级就业工作领导考核体系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目标办印发了《关于下达2009年全市就业工作分解目标任务的通知》,把就业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继续将扩大和稳定就业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在就业再就业工作中的责任。  

(二)突破创新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2009]6号)、《XX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和《关于印发XX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三个重要文件,各县区和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研究制定了涉及小额担保贷款、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14个配套文件,新政策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三类群体就业创业为重点,与原来的就业政策相比,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门槛进一步降低,政策的含金量更高,形成了操作性强、普惠力度大的新一轮就业政策体系,为全市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  

(三)强化措施,千方百计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为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作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紧紧围绕促进就业稳定和服务企业和谐发展这一中心,建立完善了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季报制度,面向各类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全面开展 “一站式”、“一对一”的人本化就业服务。我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均面向为社会公开承诺“不挑不拣5个工作日推荐就业岗位”。 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全市各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上半年,我市组织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开展了一次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活动,分级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此外,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把困难就业人员认定、小额担保贷款初审、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重点工作下移社区,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全年共举办“就业百日帮扶”、“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百家企业进校园、千名学生走企业”岗位对接活动等大型专场招聘会3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8611个,帮助就业10770人。  

(四)突出重点,广泛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市委、市政府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高度重视,将城乡“双零” 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列为2009年为民办实事重点之一。为全力做好城乡“双零”家庭及大龄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工作,我市建立健全了“六项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双零”家庭申报登记制度。通过广泛宣传,让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双零”家庭成员,及时主动到街道(乡镇)、社区(村)进行申报登记,畅通“双零”家庭申报登记渠道。二是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与零就业家庭成员结成对子,通过政策、服务、岗位、培训“四直通”活动,为他们落实扶持政策,提高技能素质,实现岗位对接,将一批“零就业家庭”创建成“无失业家庭”。三是建立跟踪回访制度。社区(村)每月对“双零”家庭”进行一次入户走访,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直到稳定就业为止。四是建立城乡“双零”家庭统筹管理制度。市就业网增加了“双零”家庭就业援助模块,建立健全了城乡“双零”家庭台账,实行统一编号、统一数据库,开通了网上申请、网上确认、网上审批、网上动态管理等功能,做到“双零”家庭状况、失业原因、技能特长、培训愿望、择业愿望、就业去向“六清楚”,确保“双零”家庭申请一户、认定一户、帮扶一户、就业一户。五是建立专项扶持制度。根据城乡“双零”家庭的特点,开展免费培训、职业指导、岗位援助、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措施,推动“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扎实开展。六是建立情况通报和监督制度。市、县区均设立了“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公开电话,在主要媒体、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畅通城乡“双零”家庭就业的投诉求助渠道。2009年,全年共帮助158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帮助   505名零转移农户家庭成员实现转移就业。  

(五)攻克难点,全力抓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年初,按照市委毕美家书记的“常年抓、抓常年”重要批示精神,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全市18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为畅通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渠道,我市在节前组建了3个劳务信息对接考察组,分别到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唐等地区收集服装纺织类、电子装配类、机械加工类43608个就业岗位信息。春节长假期间,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提前两天上班,于1月30日- 2月5日 ,深入开展了“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周”专项活动,提供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4万多个,2045人当场签订了用工意向协议,在三天之内完成皖北煤电集团500个就业岗位的招聘工作。 2月7日 ,我市在濉溪县劳务输出大乡四铺乡举办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专场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 36家企业带着1万多个就业岗位进场招聘,4000余名农村劳动者前来求职,906位农民工当场达成用工意向。相山区、杜集区也分别在钟楼乡、矿山集镇等地举办了各具特色的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成效特别突出。  

(六)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为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设立了1000万元的扶持创业资金,全力营造创业促就业的和谐环境。一是加强创业培训。我市每期创业培训班均设立班主任跟班制度,将集中授课与互动教学、创业见习有机结合,每期都邀请成功创业者以现身说法激发学员创业激情。2009年我市共举办下岗失业党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特色创业培训班30多个,其中农民工创业培训805  人。二是加强后续服务。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建立了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银行及大专院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委员会和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志愿团,每月两次在就业服务大厅集中开展“会诊式”创业服务,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目前,我市创业项目库网络系统已与国家、省联网,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拥有分类检索查询创业项目、在线创业服务指导等多项功能,城乡劳动力可“足不出门”查询创业信息。三是鼓励成功人员返乡创业。我局每年利用两节期间组织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召开返乡创业座谈会,建立了外出务工经商“能人”档案库,通过宣传政策、亲情拉动,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四是努力营造促进创业的良好氛围。上半年,市劳动保障局联合团市委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 “青年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实施了“农村青年创业信贷扶持计划”, 命名安徽力普拉斯电源技术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应历届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待业青年提供161个见习岗位,有力促进了全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二、2010年就业服务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2010年,我市就业服务工作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厅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大力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建设,加大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力度,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06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0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3100人;新增转移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40.1万人。具体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市、县区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各级政府就业工作综合评估考核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把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切实抓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做好政策落实和就业服务工作,对回到原籍未就业的,做好跟踪服务,保证底数清,帮扶到人。二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对“双零”家庭和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形成动态长效帮扶机制,确保城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至少有一人就业或转移就业。  

(三)积极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市级创业园区管理服务工作,孵化入园企业壮大发展。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所有农民工创业园,一季度全部达到企业入园、机器运转的目标。力争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0万元以上,建立创业型乡镇9个、创业型社区30个、信用社区4个。完善市、县(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和创业项目库建设,形成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四级创业服务体系。  

(四)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良好服务形象。全力抓好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全市所有行政村均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员,实现与市、县(区)联网,构建更为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  

(五)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深入开展2010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立足创新,狠抓落实,确保全年专项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大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的人力、财力投入,指导县区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关系。  

(六)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全市就业工作的分析研究和指导,准确了解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就业情况,定期发布就业供求信息,提高就业信息的利用率和成功率。推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将人力资源信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三、工作建议  

1、统一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职能。  

 2、省厅统一协调,将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纳入参公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我市 就业服务 工作情况汇报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