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关于我市高中阶段教育财务状况的调查

发布时间: 2022-05-19 12:10:02 浏览: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当前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促进“两基”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已显得迫在眉睫。近日,我局联合教育等相关部门对市属8所高中学校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财政经费严重短缺、教育负债日益加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严重困扰着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加大财政公益性投入、逐步化解高中教育负债、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高中阶段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一、涟源市高中阶段教育财务运行状况  

我市地处湘中丘陵地带,现辖20个乡、镇、办事处,922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895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现有市属高中8所(含1所职业中专),在职教职工1229人,离退休教职工230人,临时工287人。现有教学班级310个,其中高中283个,完全中学初中部27个,现有学生20532人,其中高中学生18719人,完全中学初中部学生1813人。  

(一)高中教育财务负债运行。2007年度市属高中总收入7522万元,总支出8600万元,全年收支亏损1078万元;2008年不包括基建投入和偿还债务,年度收支相抵后亏损1032万元。市属高中2006年末帐面负债9183万元,2007年末帐面负债10261万元,比2006年增加负债1078万元,另外应付未付的隐形负债共达380万元以上,2007年利息支出603万元,其中个人利息438万元。 2008年末帐面负债12296万元,仅借款利息一项就达820万元,比2007年增支200万元以上,总体负债处于年年攀升之势。  

(二)高中教育债权主体复杂。目前全市高中学校的债务来源有:一是向银行借贷,通过财产抵押或信用担保,向银行贷款;二是向教职工及社会融资,以学校信用担保借款付息的方式向社会及教职工集资;三是由企业垫资,学校在发展硬件建设时,由于财力不足,拖欠基建老板或供应商资金;四是向教职工打工资白条。  

高中教育负债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是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全市高中学校的负债中,只有不足20%是属于银行贷款,其它的均是向个人借款和拖欠施工方工程款,沉重的负债包袱已使各高中校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借款还款”上,学校的正常开支都不能足额保障,根本谈不上集中精力抓教学。例如涟源四中每个月的借、还款金额都在50万元以上,各学校的结构工资、津补贴发放都集中在寒暑假时段,一次性借款高达几百万元。  

二是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部分学生书款等代管经费经常被挤占挪用,导致学生不能按时领到课本,更不可能进行教学设施的添置,基本的教学条件难以保证。  

三是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由于教职工的基本福利不能及时兑现,其积极性得不到调动,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结果导致生源数减少。生源减少的直接后果是学校收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负债已成为制约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高中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阶段教育财务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历年来高中教育经费预算不足。  

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全市高中教师仅按基本工资的20%-40%进行了预算,从2008年开始,高中基本工资按100%进行预算,但适当补贴、误餐费和遗属补助等尚未纳入预算。  

(二)近年来高中基本建设投资过大。  

为加快普及高中教育,部分高中学校未经充分论证,盲目扩大基建投资和办学规模,近五年来全市各高中累计投入资金10631万元进行校舍改造,投入资金1663万元进行教学设施设备的改造,而各级财政仅投入不足900万元。  

(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成本过高。目前,全市师资力量和优秀学生过于集中城区,农村高中办学质量相对较差,生源严重不足,争抢生源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招生成本大量增加。特别是南部山区同时兴办了三所高中,学校拥挤而教室闲置,造成大量教育资源浪费。  

(四)津贴补贴项目繁多,发放混乱。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在发放教师档案工资,执行结构工资的同时,除发放几个节日的补助之外,还发放其它的津补贴项目,有的学校补助项目高达50个以上,少的也有20多个,有的学校发放的金额接近结构工资金额。从补助的形式看,难以分清哪些工作是教师份内的,哪些是教师份外的,形成了一种干事就发补助的不良风气。  

(五)财务管理涣散,监督职能缺失。一方面,市县职能部门监管流于形式,由于高中学校系独立核算单位且各级财政投入较少,因而对其财务疏于监管,约束机制不强,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关心资金库存,不注重资金效益,认为只要搞好日常教学管理就可以,容易顾此失彼,而有些会计人员对新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不甚了解,不善于监督审核。  

三、加快完善高中阶段教育财务管理体制  

(一)把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口。高中阶段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为县域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形成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因此,要把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确立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质量发展一盘棋观念,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确保高中阶段学校的优质生源。实行教育资金优先保障、教育资源优先配置、教育人才优先录用、教育政策优先兑现的发展举措,着力解决高中阶段学校师资素质不强、办学水平不高的问题。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高中阶段教育投入机制。在现有管理体制中,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其中纵向表现为管理层级过多,经常受利益分配的干扰;横向表现为地方财力普遍拮据,财政的大盘子很难把教育经费分到位。因而,要建立以省为主的教育财政分担机制,健全地方政府预算投入的激励机制,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均衡市县政府的教育财政能力。探索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育财政投入指标体系,完善高中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机制,将高中教师的工资(包括适当补贴和误餐费、工会福利费、遗属补助等)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证高中学校公用经费的正常支出。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提倡捐资办学、捐资助学,广泛吸纳社会、企业和个人投资办学,大力表彰捐资办学、捐资助学、引资办学人员。  

(三)锁定高中债务,有计划分步骤偿还。目前,高中学校运转艰难,根本无力还债,须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全面审计,在锁定高中阶段债务的基础上,制定逐年偿还实施方案。对高中扩建形成的债务,以政府贴息或以奖代补等财政投入形式来加快清偿进度,优先偿还个人借款;对公办学校收取的专项办学经费,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偿债。同时,出台相关考核奖惩办法,坚决制止新债发生。  

(四)支持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调整,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在近几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比较快的基础上,要把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上来,建立公办高中的基本办学标准和规划论证体系,适度控制高中的改造和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有序撤并重叠学校,尝试组建区域教育集团,整合教育资源,减少教育成本。大力支持职业高中发展,引导职业高中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高中的吸引力。  

(五)规范高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在学校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从成本的角度及学校收支年年出现赤字的现状考虑学校的发展和教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办学理念,制定并严格执行统一规范的津补贴发放标准,尽快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坚决取消以各种名目设立的不合理开支项目。同时,学校可以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以收定支,即以学生数定出班数、老师数,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按照学生数进行定额,做到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决算。  

(六)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和使用效益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教育金融信贷审批管理制度,推进学校财务决策民主化。财政、教育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的经费预算执行、公用经费分配等方面进行事前和事中监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并将审查结果作为下年度安排资金和项目的重要依据。各高中学校应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在每一学年初教育统计后予以报告,形成制度,学校领导结合报告认真调整计划,合理核算办学成本,避免负债运行。      

相关热词搜索: 我市 财务状况 阶段 高中 调查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