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区信访局局长事迹

发布时间: 2022-05-22 16:35:02 浏览: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区信访局局长事迹

    从满怀豪情步入信访领域到如今身患重疾却“衣带渐宽终不悔”,鞠躬尽瘁、执着奉献,XX同志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华彩乐章。

   勇挑重担,负重前行
    2006年6月,XX调任XX区信访办主任。当时XX区的信访形势非常严峻,正处于信访问题高发期。XX同志就任后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则,以建章立制,强化队伍建设为着眼点,提高接访能力,规范信访行为;以区党政领导“大接访”工作为抓手,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以化解历史积案为突破口,调控信访形势,维护信访秩序。短短几年的时间,海区的信访形势得到了根本扭转,信访总量逐年下降,进京非正常上访从原来的位列全市第一,下降到了末位,连续三年实现了“零进京非正常上访”的奋斗目标。XX区信访办被评为“2006—2008年度XX自治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心怀百姓,甘为公仆
    XX同志是信访系统有名的“第一接访员”,不管手头工作多忙,只要有群众上访,他总是放下工作先将上访人迎到办公室了解诉求,“端一杯茶水,递一支香烟,几句暖心窝子的话”便拉近了与上访人的距离。他常说:“百姓的事无小事,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来找我们的,解决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工作的大事。”正是因为XX同志对信访案情件件求落实、事事有回音,态度和善、认真负责,上访人到信访办总是先找他解决问题。四年来,他亲自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00余件次。XX同志借助信访这个平台情系百姓冷暖,全心全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当然有时也会碰到情绪特别激烈的上访人,这时他就成了“撒气筒”,仅2009年XX就挂了三次“彩”(面部、鼻子被抓破,胸部软组织被70岁老人用头撞伤),此时,他总是默默忍受,用真诚去平复上访人的心情。现如今,他接待帮助过的很多上访人都把他当成了可信赖的朋友,时常来看他,还借机帮他做其他上访人的思想工作。XX同志借助信访这个平台架起了一条百姓和政府的连心桥,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身患重病,不忘奉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XX同志先后被评为“XX自治区先进工作者”、“XX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安全保卫工作先进个人”、“呼伦贝尔市‘十七大’信访稳定工作先进个人”、呼伦贝尔市劳动模范、XX区优秀领导干部、XX区“十面旗帜、百名先锋”勤政先锋荣誉称号等。有人说:“成功的桂冠从来都是汗水和荆棘编成的。”工作中,他直面信访矛盾的最前沿,面临心理和身体双重压力,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他的时间概念中很少有休息日这个区间。声带息肉、胃病、高血压都成了他的老朋友,如影随形,时常发作。过量的工作使他的身体状况跨过了“警戒线”,2010年1月,XX同志被确诊为食道癌,并在北京做了食道部分切除手术。术后仅一个半月,XX不顾医生和嫁人的劝阻,又回到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带着他病痛的身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那疲惫的身影及略显蹒跚的步履,轻轻地咳喘震撼着XX区各位领导和到信访局办事的每一个人。术后身体状况一直没有得到调养的XX,一直兢兢业业地从事着信访工作,奋战在信访工作的前沿,直到2011年年底被调离信访局局长的岗位。

    XX就是这样满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辛勤耕耘在信访这块沃土上。他就是一面无言的镜子,折射着人性的光芒,诠释着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真正内涵,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在紧张艰苦的岗位上锤炼党性,在为民排忧解难中奉献真情,在信访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 共产党员 事迹 局长 身边 信访局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