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在全县各界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22-08-03 16:25:02 浏览:

同志们、朋友们:

值此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此欢聚一堂、辞旧迎新,畅叙友情、共商发展。

首先,向大家简要通报一下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主要亮点突出表现为“打了一个翻身仗”“实现三个新突破”“获得四个新提升”“取得五个新成效”:

“打了一个翻身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六大攻坚战工作跻身全市第一方阵,排第6位,比上年前移12位,是位次前移幅度最大的县。

“实现三个新突破”:一是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gdp突破200亿元,达211.1亿元,增长9.7%。二是财政收支实现新突破。财政总收入达19.3亿元,增长1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9亿元,增长8%。三是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户,达111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纺织服装产业全行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获得四个新提升”:一是项目建设水平获得新提升。2017年,是项目建设突飞猛进的一年。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93个,已竣工项目106个,完成投资361.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4%。伊妮斯服饰、华强杭萧钢构、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二是产业发展水平获得新提升。2017年,是产业发展量质齐增的一年。突出抓好纺织服装首位产业,引进纺织服装类企业62户、国内外品牌165个,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达53户,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突出抓好蔬菜这一农业支柱富民产业,播种面积达18.6万亩,设施蔬菜新增1.2万亩,增幅居全市第一;脐橙种植面积达14.52万亩,产量达xx万吨;高产油茶种植面积达26.2万亩,列全市第一。盘古山矿山公园成功申报为国家矿山公园,一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家政服务等新兴业态企业70户。三是北上南下成果获得新提升。2017年,是北上南下成果丰硕的一年。北上争资43.3亿元,列全市第一;南下招商项目102个,签约资金达176.6亿元,是上年的4.1倍,其中签约落户总部经济项目23个(含拟ipo上市企业5家)。四是对外影响获得新提升。2017年,是获得系列荣誉最多的一年。被列为全国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扶贫攻坚示范县、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医改工作列全国第五名、全省第一名,被评为全国健康扶贫示范县、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

“取得五个新成效”:一是改善城乡面貌取得新成效。完成了古田中路等13条道路“白改黑”,打通了金汇路等一批断头路;启动了红军大道、长征大道等4条示范街建设和城区亮化美化工程;“3+x”棚户区改造完成27.6万平方米;贡江医院扩建和出水坞农贸市场、西郊农贸市场等一批民生项目投入使用。振兴大道、于都大道、盘古大道全线通车,思源大道、川江路等主次干道启动建设。体育中心、贡江南岸路堤景观工程(二期)等项目基本完工,“三合一”、贡江新区搬迁安置统建房、“四馆一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兴泉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项目开工建设,于都东连接线工程有序推进。11条县道升级改造、14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快推进,重建通村公路257.8公里,拓宽乡村道185.2公里。江西省天然气管网二期支线工程、九丰能源、鑫盛石油等项目开工建设。67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速推进。110千伏银坑变电站等一批电力工程全面完工,完成农村低电压改造1.69万户。扎实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市容环境整治考评列全市第一名。拆除违章棚亭11.74万平方米、违章建筑6.38万平方米。整治农村空心房776万平方米。农村建房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稳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初显成效。厦蓉、宁安高速沿线美丽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打造了梓山潭头、银坑坪脑等15个美丽示范中心村示范点,创建美丽示范农户庭院1399户。二是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一区五园”挂牌运行,承接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93项。争取并实施改革试点示范事项22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12项、市级2项。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调整、暂停实施行政审批事项138项,取消合并、减少办理环节公共服务事项150项,整体压缩办理时限均达40%以上。启动了“最多一次办结”改革。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一窗式”受理政务服务事项14.5万件,办结率达100%。在全市首创移动审批新模式,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中介超市正式运行,公开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有序推进,2358项公共服务事项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国资公司组织架构逐步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推进,较好地实现了“三医联动”。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新增个体工商户3468户、私营企业990户。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平台建成运行,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等改革加快推进。三是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全年实现2281户10587人脱贫、7个贫困村退出。投入资金xx亿元实施整村推进,完成通组路建设235公里、通户路建设105.6万平方米、改水3.2万户、改厕3.12万户。339个行政村组建了“一村一品”农民合作社,共吸纳3.46万户贫困户入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xx亿元。易地移民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工程(二期)进展顺利,956套农村保障房基本完工。发展就业扶贫车间41个,帮助5214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6.01万人次享受了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更加牢固,贫困群众住院补偿比例达90%以上,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投入兜底保障资金xx亿元,农村低保对象51358人、五保对象2895人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完成民生支出xx亿元,5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7299元,增长9.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9635元,增长12.5%。1681套保障性住房完成主体工程,2900户农村危房完成改造。乡镇敬老院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新增就业521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30元、305元。县财政出资1009.7万元,为全县60周岁以上户籍在册人口购买了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为贫困群众免费开展了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孕妇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等惠民检查项目,对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和5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免费开展了眼病普查,完成免费白内障手术2011例。四是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倾斜力度。2017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xx亿元,增长17.17%。新建城北中小学、城西中小学、于都八中等5所城区中小学,扩建水南小学、新建水南中学、上欧中小学和上欧工业园小学等4所城区中小学。城西中小学、城北中小学、于都八中等项目开工建设,站前小学、思源实验学校投入使用。这些学校校园用地面积达1055.16亩,校舍建筑面积51.9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新增学位38870个,消除大班额将迈出关键一步。农村学校方面,301所“一校一策”中小学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已为115所农村中小学扩容征地786.9亩。长征源小学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稳居全市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区人民医院、新区妇保院建设和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进展顺利,完成14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166个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深化与深圳华大基因合作,充分利用中日友好医院、南方医院、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等对接帮扶资源,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二孩政策有序实施。69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启动了中心城区“四尘三烟三气”专项整治,城区空气质量保持稳定优良。全面落实“河长制”,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关停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134家,完成了9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实施了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及山水林田湖草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继续实施封山育林战略,改造低质低效林8.23万亩。9个乡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16个村获评省级生态村。

以上成绩的取得,凝聚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在此,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再简要介绍一下我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打算。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增长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利用内资、外资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促进产业升级,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一是壮大工业经济。聚焦首位产业发展,带动全县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圆满完成“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目标。力争新增工业用地5000亩以上。新增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年度新入驻企业150户以上。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加快已引进62个纺织服装类项目的落地、开工及投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40户,全行业产值突破xx亿元。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做大做强蔬菜首位产业,发展脐橙、油茶两大主导产业,同步推进梾木果、红心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千万亿”农业产业集群;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完善提升梓山万亩富晒蔬菜产业园,打造绿色有机蔬菜供应基地。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提升于都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梓山田园综合体、马脑寨景区等项目建设。重点围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咨询、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服务业。

2.推进城乡融合,促进统筹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改造老城区。深入实施城市“双修”工程,全面完成老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打通一批断头路;科学布局并开工建设一批公共绿地、健身广场、幼儿园、停车场、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功能设施。二是加快建设新城区。不断优化新区路网,加快“四馆一中心”、汽车南站、贡江新区搬迁安置统建房等项目建设。完成“一江两岸”绿化亮化景观提升工程,加大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力度,推进贡江河道清洁工程和楂林河改造绿化提升工程,打造生态园林城市。三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完成225个非贫困村整村推进和5个示范中心村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健全农村建房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打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

3.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快破题,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开放合作,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加快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加强与对口支援、定点扶贫、对接帮扶单位的对接汇报,争取更大支持。配合完成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园区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创新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加快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基本实现所有行政审批“一站式”集中办结。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行乡财县管、村财乡管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探索成立国有资产股权投资公司。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办一批纺织服装首位产业招商推介会、参展一批全国全球知名展销会,紧密对接国内外500强及高新技术企业。坚持招商与引智相结合,大力实施“于商回归”工程,推动人才、项目、资金回归。

4.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建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全年脱贫2.8万人、贫困村退出50个”目标,提升因贫施策效果,破解深度贫困难题,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为2019年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5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1681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实现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力解决群众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三是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推进绕城北线、于都东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加快g238(于都段)和13条县道升级改造,完成16座桥梁新(改)建,实施乡村道通达通畅工程,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同志们,朋友们,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我就通报到这里。最后,向大家拜个早年,衷心祝愿诸位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意!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 全县 迎春 各界人士 座谈会上 讲话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