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案例教学例谈

发布时间: 2022-03-02 08:04:27 浏览:

【摘 要】当前,历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案例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探究,是一种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教学案例设计和案例教学评析两方面对案例教学进行了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案例教学;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应“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可见,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新形势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领会课改精神理念,改变过去多数学生被动学习的陋习,树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情境,实现“要我学”向“我乐学”的转变。

面对新课程带来的全新变化和挑战,探索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案例教学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教学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把握能力,是一种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必修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文教学时,笔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搜集典型案例材料,实施案例教学,结果师生反映教学效果更好。下面是笔者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教学案例设计

材料一:1895年,张之洞上书《条陈立国自强疏》,文中提到“富国强民之本实在于工”,并提醒清政府:“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张謇惊叹《马关条约》的内容“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

探究1:张謇弃官从商,促使其转变的原因有哪些?

考查目的:学生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出张謇思想转变的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清末南通是棉产区,棉花质量好、产量高,民间素有“种棉卖钱,胜过种稻贩盐”说法。民间作坊随处可见。南通产的土布盛销全国,甚至出口东南亚等地。

探究2:张謇一生创办的企业众多,尤以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最为著名。张謇为什么选择从办纱厂入手呢?

考查目的:纺织业是国内传统行业,其投资少,技术要求水平低,同时资源丰富,原材料易得,加上当地人口众多,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材料三: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曾发行过股票。股票中载明:“南洋机器纺纱厂……翰林院修撰张(謇)……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

探究3:大生纱厂1897年发行的股票中蕴含着哪些历史信息?作为一个封建土代夫,张謇为什么要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大生纱厂是一家什么性质的企业?

考查目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逐层分析材料。清末官员张謇办机器生产的企业是得到清政府认可,该厂资金来源有官股和商股之分,说明它是一家股份制的官商合办企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环境,没有原始积累的条件,民间资本严重缺乏。在众多不利条件下,张謇周旋于洋人、清政府和官商之间,最终使大生纱厂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发行股票的股份制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一定程度上初步实现了他“实业救国”的梦想。

材料四:1912~1921年,大生纱厂的利润率平均水平高达44.44%,这十年的利润相当于1899~1911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时人都看好大生股票的“绩优股”。

探究4:大生纱厂的快速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企业会获得如此迅猛发展,有何特殊原因?

考查目的:从企业的迅猛发展,可以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正是由于“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给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当然,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能够取得如此迅速发展,是综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个人因素作用的结果。

材料五:1922年的大生营业所曾披露:“花纱均属疲滞不振,皆为时局不定,人心不靖,所以致此。”“厥后奉直战事发生——故布疲纱跌,无人问津。积货不得不贬价求售,因此大受打击。”

探究5:为什么喜迎“春天”的大生企业,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却很快衰落下去?

考查目的:大生企业走向衰败的原因较多。“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对华输出商品猛增,这是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的根本原因;此外,军阀混战造成社会动荡,张謇本人热心公益、资金不足,企业技术较薄弱等亦是造成企业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

材料六:1925年,张謇的大生企业被上海银团接管,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偿清大部分欠款。日寇侵华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大生企业进行大肆掠夺。民国统治后期,大生企业受到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企业生存再次陷入瘫痪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大生企业获得新生,才迎来了民族工业真正发展的春天。

探究6:综观19世纪中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张謇大生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衰历程可以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考查目的:张謇的一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胡适语),他以创办大生纱厂起家,造福一方,终究未能完成夙愿。张謇及其大生企业的命运正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在旧中国,企业家具有“实业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驱力,但光有爱国热情是不够的,还应该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障碍。因此,只有全体中国人民行动起来,赶走国外反动势力,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统治,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民族资本家的“实业救国”才有真出路,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才能真正来临。

二、案例教学评析

本课教学模式是典型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施教者首先是一名研究者。显然授课教师已阅读了较多的史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围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题,抓住张謇的大生纱厂的兴衰这一主线,将史料进行有机串联。教学时,透过设计层层探究,使学生能在教师提供的鲜活史料下,进一步深刻理解“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是近代中国纺织业的活标本,它的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通过教学问卷调查,学生多数反映案例教学模式新颖、史料丰富,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角色突出,教学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好得多。

当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难免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如有些史料未标明详细出处,行书不够严谨;部分史料稍嫌冗长,影响课堂教学节奏;个别史料的科学性有待考证等。但瑕不掩瑜,相信今后在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只要能够坚持“以典型窥全貌”,并规范引用史料,合理解释史料,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必将得到更多教学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4

[2]科学出版社:《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杜芳,刘汝明主编

[3]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李林川主编

[4]《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东北师大.李晓燕

相关热词搜索: 新课改 案例 教学 高中历史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