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母乳喂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22-03-28 09:43:18 浏览: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741-01

母乳是婴儿出生后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无论在营养学、免疫学还是心理学等方面母乳喂养都具有众多人工喂养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母婴喂养的意义及其对母婴健康的有利影响已被世界公认。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制定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明确指出:在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然后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开始添加适宜的辅食,以实现婴儿的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目前,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是大自然赋予母亲的一种生物本能,但随着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从上世纪开始各种母乳替代产品相继问世,人工喂养逐渐取代了母乳喂养,世界各地的母乳喂养率一度下滑。以美国为例,1900 ~ 1919年近70%的母亲选择母乳喂养婴儿,1920 ~1939年这一比例下降为50%,而到了1940 ~ 1959 年母乳喂养率只有25%,于1972 年达到最低点 22%。20世纪80年代,通过大量科研证实了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和对母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并着手推动母乳喂养,使其母乳喂养率逐步回升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1995 ~ 2001 年的母乳喂养率调查显示:印度、瑞典、挪威、波兰、巴西、日本等国的母乳喂养率已大于90%,其中印度最高为 99%;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美国的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但亦达到 60%左右;相比之下英国的母乳喂养率最低仅为35%。在我国,母乳喂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产妇在婴儿出生后一般都会进行母乳喂养。20世纪70年代起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国际化现象开始波及我国,并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台湾、香港、澳门亦无例外,据报道,1974年香港的母乳喂养率仅5%。1990年一项八城市调查,显示我国的母乳喂养率已下降为 30% 左右,其中广东、海南和广西三省分别只有 14.7%、15.9%和20.4%。1992年我国卫生部下发了全国各地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10项措施”积极创建“爱婴医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2001年卫生部又下发了“爱婴医院管理监督指南”,每年组织专家对爱婴医院进行抽查和暗访,使我国一些城市的母乳喂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小于6月龄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增加显著。2000 ~ 2007年全国母乳喂养率调查显示北京、上海[1]、重庆、长春、呼和浩特、厦门、昆明、西安等城市的母乳喂养率均已超过90%,其中厦门最高为97%,4 ~ 6月龄儿纯母乳喂养率在45%~65%之间波动,但这一数据仍然与WHO和UNICE所倡导的“80%以上的婴儿能有4 ~ 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2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2.1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益处

2.1.1 营养与生长 母乳含有生后0~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且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中、比例搭 配适宜,易于婴儿消化吸收,显著减少消化不良和腹泻的发生,是婴儿出生后摄取营养物质的最佳来源[2];2002年《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明确指出:母乳喂养是为婴儿健康生长与发育提供理想食品的一种无与伦比的方法。此外,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婴幼儿期的营养状况可能会影响到成人期的健康状况,母乳中的瘦素对儿童期甚至成人期肥胖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并可减少成年后高血压发病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近年还有文献报道母乳喂养时婴儿的吸吮运动有助于其面部肌肉的正常发育,还可预防奶瓶喂养引起的龋齿[3]。

2.1.2 免疫 母乳清洁无菌并含有大量的免疫抗体和免疫活性细胞,如sIgA、 IgM、IgG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细胞活性因子;另外还含有非特异性防御因子:如乳铁蛋白、溶菌酶、补体和双歧因子过氧化物酶等,这些免疫活性物质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对预防多种病原体的侵入,降低近期婴儿腹泻、呼吸道和皮肤黏膜感染的发病率起着重要作用[4]。

此外,Newburg[5]的最新研究显示母乳低聚糖和多糖均参与构成婴儿先天免疫系统,可强烈抑制肠黏膜的炎症过程,对减少婴儿腹泻及儿童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母乳喂养还可减少由牛奶或其他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Duncan 等[6]进行的研究证明: 排除家族因素、性别差异和其他危险因素后,加长母乳喂养时间可降低婴幼儿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过敏性哮喘的发作。

2.1.3 心理认知发育 母乳喂养的过程是一种母子心灵沟通的过程,哺乳时婴儿与母亲 皮肤的频繁接触,母亲的爱护与照顾及母婴间的交流互动使婴儿获得最大的安全感,还有利于促进婴儿的认知发育及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对其儿童期及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有着长远影响[7]。

2.2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益处

2.2.1 产后康复 产后立即母乳喂养,伴随吸吮而产生的催产素,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的复旧;伴随哺乳带来的愉悦心境,母乳喂养还可给予乳母一种母亲的敏感性,令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2.2 避孕 产后哺乳能抑制排卵,延迟月经复潮,且与哺乳时间的长短和吸吮次数有关,因此,在产后 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最有效的天然避孕方法,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哺乳闭经避孕作为计划生育的方法之一。

2.2.3 其他英国的Valero Bcral等收集分析了来自30个国家的47份流行病研究工作的资料后发现,在控制了某些已知的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后,每位妇女每生育一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降低7.0%,母乳喂养每增多12个月,危险性降低4.3 %。

此外,母乳喂养经济方便、安全可靠,可随时满足婴儿的需要,节省人工喂养所需的人力及代乳品花费[8];母乳喂养还可提高婴儿的身体素质,减少婴儿在出生后第一年得病的机会,不仅可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更可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总结近年国内外妇幼保健工作发现母乳喂养率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产科制度、支持组织的工作及母亲健康等多因素影响[9],但每个国家、地区因其地域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等不同而导致影响母乳喂养率的因素侧重面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不能实施母乳喂养的情况 孕周小于32周,极低体重儿或早产儿(<1500g)、严重未成熟有潜在性低血糖或低血糖、婴儿先天性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等)、母亲患严重疾病 (精神病、子痫、休克)、母亲服用哺乳期禁用的药物、急性传染病等必须暂停母乳喂养,辅以人工喂养。

3.2 产妇因素 研究发现产妇年龄越小、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母乳喂养率越低;农民和自由职业者、无业者纯母乳喂养率高于有固定上班时间的女性[10]。产后出血量多、遗传、个体差异、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乳汁分泌不足或者乳头凹陷、扁平、乳头皲裂、乳腺管堵塞、乳腺炎等导致乳汁分泌不畅,是造成产妇中断喂哺、使用奶瓶或添加代乳品的主要原因。而Giuliana等[11] 关于纯母乳喂养年均增长率和婴儿吸吮假奶头使用的研究调查结论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此外,初产妇常因信心、耐心不足而导致母乳喂养失败,不少年轻妈妈因担心母乳喂养会影响形体的美观,主观上不愿哺乳,而用人工喂养代替母乳喂养。还有些产妇因初为人母而不知所措,往往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情绪起伏不定,更有甚者发展为产后抑郁症,这些均可对母乳喂养造成负面影响[12]。

3.3 医院因素 从医院角度分析,分娩方式、奶瓶的使用,早接触与早吸吮、院内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等均是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 剖宫产分娩与阴道分娩存在很大差别,各项调查均显示顺产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的产妇[13]。何小玲[14] 对广州初产妇进行的一项母乳喂养情况调查发现:约50%的产妇产前未到医院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不了解纯母乳喂养的各种益处;70%的产妇不知道早吸吮、勤吸吮和不断排空乳房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

3.4 社会因素 从社会因素角度分析,电视、杂志、报刊等公共媒体中母乳代用品层出不穷的广告宣传,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母亲及家庭选择婴儿喂养的方式。相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形式却较为单一,往往仅限于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内开展,较难形成全社会保护、支持母乳喂养的良好氛围。

4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表的《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联合声明》提出了“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并将此作为创建爱婴医院的评估标准,目前全世界已有152个国家建立了超过两万所爱婴机构。

4.1 爱婴医院的建设 孕妇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与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因素[15],因此建立健全的围产保健,通过培训有素的专业人员对孕产妇进行及时 有效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营养饮食指导,对帮助产妇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观念及掌握实用哺乳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6]。此外,医院还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坚持母婴同室,使母亲能做到第一时间哺乳;除有医学指征外,不随意添加代乳品;医护人员应切实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预防产后抑郁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4.2 提供有效的母乳喂养支持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以及同辈的鼓励与安慰是产妇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最 有力的心理支持[17]。加拿大Patricia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开通新生儿喂养热线电话可能有助于提高纯母乳喂养率[18]。因此,加强母乳喂养热线电话的推广力度及产后访视工作,建立有效的社区支持组织网络,为母乳喂养产妇提供及时正确的喂养指导和帮助,可能有助于提高产妇出院后的持续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 许厚琴,杜莉,金辉 e t al 上海市 2003 ~ 2007 年母乳喂养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09,2 4(16):2253

[2]O C " o n n or D L , K han S 1G rowth and nutrientin takes of human milk-fedp reter minfants provided with extra energy and nutr ients a fter hospital discharge [J]Pediatrics,2008,121(4):766

[3]Moimaz S A,ZinaLG, Saliba NA,etal 1 A ssociati on between breast feeding practices and s uck i ng habits:a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children in theirfir styear of if e [J].J Indian So c P edod Prev D en t , 2008 , 26(3):102

[4]尚秀敏 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82

[5]New burg D S 1N eona ta l protection by an innate i mmun esys temof humanmilk consisting of oligo s a cch arides and gly cans[J].J A nimSc , i2009,87(13Sup p l):26

[6] D unca n J M , Scars M R1B r c estfe eding and all ergies:time for a change i npa rad i g m[J]. Curt Opin Aller gy C lin I mm uno,l 2008,8(5):398

[7]Wendy H,Oddy G E,Kenda ll 1 Th e l ong - termeffects of breastfee dingon child and a do l e scent mental health:A pregnancy cohort study fo- llowedfor 14 years [J].The Journa l of Pediatrics,2010,156(4 ):56 8

[8]Rcnfrew M J,Craig D,Dyson L , eta l 1B reast f eeding p romotion for infants in neon ata l units:asyste matic review and econo m ic ana l y sis [J].Health T echno logy A ssess m ent , 2 009,13 (4 0):1

[9] M mhn iM , Dodge C M 1 Factors that influence breast- feeding decisionsa mong s pecial supple mental nutriti on program for women ,in fants,and children partici pants from C en tr a l L ou isiana [J]. J Am D i e t A ss o c ,2010,110(4):624

[10] 徐韬,于晓松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 009 , 26(4):406

[11]Giu li an a M, Cristina M G1T r ends and pat t e r ns of exc l us ive breast feeding for un der - 6 - mont h - old children [J]Journa l o f Pediatr ics ,2009,85(3):201

[12]Cindy L,D enn is MQ,K ax en M Q1T here lationship be tween in fan tf eeing out comes and post partum depression:aqualitai vesy stematic

r ev ie w[J].Pediatrics,2009,123( 4):e736

[13]王蓉,刘杰, 刘锦桃 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率及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2 2

[14]何小玲 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388

[15]徐月春 探讨产科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ClinicalJourna, l 2009,18 (18):12

[16]曾丽春,巫兰芬,钟丽清 健康教育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的影响[J]吉林医学,20 10,31(8):1103

[17]F ab iana S M, I sil i a A S 1 So cialrepre sentati o ns abou t s uppo r t fo r br eas- tfe ed i ng i n a g r oup o f br eas tfeed i ng w o m en[J].R ev L a t Am En fer m a ge m,2009,17(5):651

[18] Patricia A J,Verity H L1D evel opment and eval uati on of a Chinese - l an gua ge newborn feeding hotl ine : aprospective cohort stud y [J]. B M CP regnancy and Childbirth,2009,29(9): 3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