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明代“龙香”御墨赏析(下)

发布时间: 2022-04-09 10:13:42 浏览:

(接上期)

三、明代御墨的造型

明代御墨的基本形状为牛舌形、正方形、圆柱形、元宝形、莲花头形、圆饼形和八角形七种。在这些形制当中,牛舌形御墨占绝大多数。此种类型似乎来源于宋元时代。根据宋人李孝美的《墨谱》记载:南唐时期李廷圭所制墨品中,基本墨形为长圆柱形、圭形、纺锤形。这些样式一直流传到宋代。按照古人的习惯,磨墨时应该将右手的食指、中指和大拇指的第一关节夹紧墨锭,使之与砚堂呈90度角进行研磨。时间一长,非常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而牛舌形的墨锭可以有效缓解这种手指压力。牛舌形墨锭在使用时,人们可以将右手食指的三个关节同时接触于墨锭的边缘,同时用中指和大拇指进行捏拿,从而缓解持墨手指的疲劳感,更加符合人体学生理学的原理。

尽管宋代有了牛舌形的墨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没有有力的实物来证明此时的墨形改革。不过在1958年,在山西省大同市冯道真墓中出土了一块元代“中书省”墨。此墨在形体上依然基本保持完整,是当今研究元代墨品极为珍贵的资料。墨为牛舌形,一面镌刻一龙,上面有一珠,绘画和雕刻艺术与宋代风格相似;另一面有阳文篆书若干,其中有阳文篆书“中书省”三字尚能辨认。此墨在地下埋藏数百年,尽管受到长期的潮气侵蚀,有些断裂,但是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形体,它既能够表现出元代墨品的特点,又能够反映出唐宋两代墨品的风度,从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得出此墨的良好质量。

明代牛舌形墨与元代墨相比的的最大特点是方便小巧。元代“中书省”墨的长度达到了24厘米,在今天看来其形制过于硕大,因此在研磨、保存和携带时较为不便。而明代牛舌形墨的长度多在10厘米上下,与元代墨相比减小了一半,同时在宽度和重量上也相应地减少,这样就更加便于人们对其的使用和保存。

四、御墨的年款题字

目前所见最早为明代御墨为永乐年间制造的“国宝”墨。此墨为牛舌形,一面为阳文涂金二龙纹,中为竖行阴文楷书“国宝”二字;另一面为四组涂金如意云头纹,中间“大明永乐年造”六字蓝色楷书款。总体看来,此墨制作得颇为精湛。但是由于古墨的形体会自行损坏,故年代久远的墨极为罕见,而且民间也绝无传世品的可能。因此学术界对于此墨的制作年代还有一定的争议。最大的分歧在于此墨究竟是原物还是后世仿制。当然,永乐年间的御墨应该是这种样式的问题倒是没有什么疑惑的。

1.明代御墨年款题识的特点

明代御墨除了做工精湛外,多有年号款识。这就为现代人判断明代御墨的时代特征提供了难得的标准器型。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御墨基本分为五个时期:宣德、成化、嘉靖、隆庆、万历。所见明确题款为双列竖行“龙香御墨”阴文楷书四字,四字之下分别竖行“大明宣德年制” “大明成化年制” “大明嘉靖年制” “大明隆庆年制” “大明万历年制”五种年款。这些题款全部为阴文楷书,竖行,位于每锭御墨的最醒目位置;其中一些题款的外围是双重长方形阴文框,外框略粗于内框,给人一种使用印章的感觉。故而我们可就此推断明代御墨的题款制式基本相同,即:“大明××年制”。

2.明代宫廷用墨年款题识的特例

在隆庆时期出现了一种样式别致的“龙香御墨”。制墨工匠试图将年款与题名分开,即:将“龙香御墨”四字排版于双龙戏珠图案的一面,从而使得文字与图案成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进而突出了御墨的独特性与政治寓意。另一面则为竖行阴文楷书“大明隆庆年制”六字,墨品的此面平素、光滑,没有其他装饰,但是极其醒目,给人印象深刻。

五、明代御墨的装饰艺术

1.雕工

大体而言,明代御墨的雕刻用刀比清墨来说要深厚得多,其苍劲有力的刀法中充盈着雄浑高原的气魄。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也是明代书法艺术的反映。在明代早期(宣德),御墨的形制皆为牛舌形,每锭墨俱装饰有龙纹图案,并且采用的是斜刀雕刻手法,故而刀锋虽然犀利,但是在作品中隐匿得很好。浮雕的纹饰起线与整体图案风格浑然一体,饱满而又圆润。这种雕刻风格基本上一成不变,直至成化乃至隆庆、万历年间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可谓真正的“墨守成规”。

2.图案

单龙戏珠图案。多出现于明代牛舌形、圆柱形、元宝形墨锭之中。似乎是由于整体器型和布局的限制,或者是古人“敬天法祖”传统观念的影响,匠工无法展开新的设计,也不敢进行大胆的创新。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墨品图案基本上都为游龙追逐火珠状造型。即便如此,工匠们在有限的创作空间内尽量做到了图案主题的形象生动:龙珠放射出伞状的火焰,游龙在云中穿梭,云雾缭绕且变幻莫测,但游龙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即将把龙珠捕捉在口。整个图案将龙的智慧与坚忍不拔的意志表现得栩栩如生,体现了人们对于封建皇权威力无边的赞颂。因此这种图案是一幅体现皇权的写实画面。

双龙(螭)戏珠图案。多出现于正方形、圆饼形墨锭之中。这种图案要比单龙戏珠图案的表现力要丰富得多。在此类图案中,多为隆庆年间所制。正如前文所述:“龙香御墨”四字的题名与双龙戏珠图案组合在一起,四字加正方形双重阳文框,从而使得文字与龙纹图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阳文正方框之上,有龙珠一枚,散发出巨型火焰。双龙龙头朝向龙珠,产生了激烈的争夺与厮杀,其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风云变幻无常的流动感觉。从而体现了皇帝对于国家权力的渴望与追求。另外还有两种特例。一是在宣德年间出现的一种“龙香御墨”,其形制为牛舌形,但是即便在这种狭窄的布局之中,依然使用了双龙戏珠的图案。它由工部大臣胡进言所督造,采用了双螭对立而争夺一珠的造型,阳文隶书“龙香御墨”四字竖行列于双螭之间;尽管图案的创作空间狭小,但是依然布局紧凑整齐,体现了当时制墨工匠的高超技艺。二是“成化年款石青色龙香御墨”。此墨依然是双龙对戏图案,但是与其他“龙香御墨”不同的地方在于:双龙并非首尾一一对应,而是一首在上,一首在下,两者作嬉戏环绕状。其间为长方形装饰框,内有竖行“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阳文楷书,至于“龙香御墨”四字,则被移至墨品的另一面。这在明代御墨当中,应该是个特例。

值得注意的是,隆庆、万历年间的御墨图案似乎已经突破了祖制,出现了完全与前代不同的图案。例如在“万历年款白色八角龙香御墨”之上,以前通常出现的双龙戏珠图被八卦图所代替,而“隆庆黄色天下太平墨”则为以前不见的长形三钱串联纹饰。该墨高10.7厘米、宽7厘米、厚1.6厘米,深黄色,一面凸起边缘且涂金,中间为泉纹并书“天下太平”四字;泉上下又有银锭形,三钱串联;一面上方为阴文楷书“龙香御墨”四字,下方为 “大明隆庆年制”年款。该墨为明代御墨中特有的形制,在当时可以被视作一种创举。

总之,明代“龙香”御墨遵循了以下几个规律:一、明代御墨作为当时宫廷的日常用品,体现了当时皇权统治的需要,因此在图案装饰与器物造型上一旦经过“祖制”规范,就基本维持此类风格以至百年,其间的变化幅度不大。因此,“墨守成规”既是封建礼法的要求,又是体现皇权的标志。二、“龙香”御墨是以“龙香剂”为主要配料的中国传统制墨工艺。明代宫廷对其的继承与发展,一则是由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所致,二则是对中原汉族传统制墨工艺的承认、延续和发展;三、明代“龙香”御墨在明代中后期,特别是嘉靖年以后发生了一些细微的改变,这些改变虽然没有彻底颠覆明初御墨制作理念的基本原则,但是这种新的改动已经预示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吴京波

相关热词搜索: 明代 赏析 龙香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