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桂林乡土建筑的时代更新

发布时间: 2022-08-31 12:45:02 浏览:

zoޛ)j饨ky材料和建造方式。

关键词:桂林 乡土建筑 气候 生态 更新 持续发展

桂林在广西的北部,有时直接称为桂北。本文要讨论的是桂林平原汉族民居,以及它在现今时代该如何发展和更新。

一、气候环境:

桂林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年降雨量平均1926mm,为广西的多雨地区之一。乡土建筑的发展相当大程度是受到气候的影响。南方与桂林气候相似的其他地区乡土建筑建造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广东民居、川东民居、湘西民居等。

二、建筑分析:

(1)平面生风

桂林乡土村落按梳式布置建筑,街巷与建筑天井、后院形成流畅的通风系统。(图1)桂林夏日湿热,这样布局充分利用入巷道截面缩小,加速风的流动,田野和山林的气流也通过巷道变成冷巷风,补充入群落,形成风压通风。风压通风的风速通常在1 m/s以上,给人感觉凉爽。建筑内部表现也很出色,运用了热压通风的科学的原理。(图2)热压通风风速通常在0. 2m/s-0. 3m/s,人体不会有明显的吹风感,只有轻微的阴凉感。

(2)外墙穿衣

夯实土墙、金包铁(银)墙、板壁墙、三合土墙等这些都是乡土外墙常见材料。外墙400mm厚,用青砖平铺,也有空斗砌筑或是金包铁(银)做法。青砖一般平铺到1.5m~2m位置主要是为了底层墙基稳定,四周包青砖中间土坯砖,内墙基本上都板壁墙为主。很多地方的墙体简单处理成木板壁做隔断,比如厅堂的左右厢房、二层房间等。

(3)屋顶

桂林乡土建筑屋顶和中国其他地区民居一样都是灰板条上挂青瓦,1/4左右坡度,屋面压四留六铺设,屋架一是穿斗(逗)式。建筑中屋顶过于单薄,单层的瓦屋面隔热和保温性能不好。

(4)地面呼吸:

每到初春地面泛潮,在底层的房间,像被水洗过一样,究其原因是建筑材料的呼吸性能很差,空气中的潮湿水蒸气无法被地面吸收而在表面凝集结露。乡土建筑地面普遍使用三合土。夯实地基的铺设能很好阻止地下水往上渗透,地面也有会铺上黏土大阶砖,因其保温性能好也可以防止泛潮现象的产生。【1】

(5)光线选择:

“光厅暗房”,这是乡土建筑重要的一个特征。厅堂中,采光非常好,公共活动在这里。房间里,光线好的是满周窗往下依次是提副窗、卡卡窗,最差的是在前墙、山墙开高窗,光线相当差。当时的文字书写都是毛笔,字的尺寸都很大,对于光线的要求只有现在的1/3。

廊道是非常好的遮阳设计,太阳的直射由于廊道的过渡作用会大大减弱对房间的热辐射。建筑向外墙的开窗位置也都会设计叠券或者是铁皮出挑,即遮阳也挡雨。南方的天井院普遍比较小,这样太阳在夏日直射时候很难有角度直射入房间内,保证房间的凉爽。

(6)私密声音:

乡土建筑让很多年轻人拒绝的一个重要理由是隔音差、私密性差。木板壁分割的房间,乡村的年青人不愿意住这样的房子,他们会选择自己重新建房,这些老建筑都留下来给老一辈人居住,慢慢建筑失去了生命力。

三:应对措施:

(1)建筑隔热

现在气候变暖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在桂林的乡村很多新建的住宅不同慢慢都出现了夏季使用空调来降温。是不是可以挖掘一些在传统乡土建筑中存在的良好隔热措施用于现代乡村建筑设计?

墙体是一个很关键的方面。可以考虑做综合墙体。比如金包铁(银)可以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墙基、角柱的位置可以考虑用混凝土、红砖,其他围合位置用夯实土壤填实表面做贴人造墙板或直接防水处理;生土墙的土未经过烧制在使用后可以直接放到田里再利用,非常生态,应该多利用这样的技术;北方的砖包土的方式也可以考虑使用;还可以推广在西方别墅常用的一些内墙保温的填充材料用于墙体中间的隔热,做双层砖墙。可以节约材料,保温性能也很好。大量使用混凝土和红砖都是不环保不经济的方法,不值得推广。

现在很多桂林乡土建筑中都消灭了廊道,根据桂林现有的气候特点和活动需要建议廊道应该继续保留下来。并且可以在现在1.1m~1.2m宽度上适当加大,建筑隔热性能会很好,并能在多雨的季节带来更多户外活动空间。

传统建筑的屋顶多是木板条上挂青瓦,这样在隔热和散热上是一个矛盾体。由于材料的热稳定性差,白天隔热,晚上散热,这样的选择是一个很折中的方式。而现在的乡村大量起的房子都是现浇的平屋顶,在隔热和保温二者间一项都没有兼顾到,在这里可以建议使用架空双层屋面,在下端开口处留活动进风口,在瓦面相对高点的不同位置留多个活动出风口,保证白天双层屋面的空气流通,夜间关闭风口起保温作用。

(2)建筑通风

通风是一个要整体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村落的整体规划。比如中国传统的村落街道很多沿着河边曲线布置建筑形成街道,这也是为适应通风而采取的方式。另外还有冷巷风,在整体布局时要考虑的。高高的围墙,窄窄的的巷道在夏季不易被太阳照射,巷道都是互相连通,有利于通风。这样在村落的巷道里贯穿着气流。

在桂林大圩的乡土建筑中,在沿街的住宅中很少家里有天井,替代的是在房间中间位置做光斗处理,既采光有有通风作用,这种处理方式也是可以保留下来的。另外还有在高墙上开洞口通风,形成大门------楼梯------高窗这一通风流线。这是节能设计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3)建筑排水

排水很关键,雨水的收集也是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德国自然降水都是被回收处理在利用,节能环保,很值得提倡,设想以6户左右为一单位,建立生态处理设备其中包括水处理再利用,雨水通过屋顶到天井院渗透到收集池中直接汇集到处理设备经过处理后再返回到各家各户做生活用水。部分建筑面积紧张的住户没有天井情况下可以在屋面做雨水集中收集到处理设备中。(图3)

(4)综合考虑

首先是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村落布局,住宅处在村落的整体系统中。可以以户为单位划分出一些小的组团,进行生态处理服务;比如水处理、沼气能源、垃圾回收等。单体建筑考虑的是建筑的自身新陈代谢功能的挖掘。(图4)延续天井的存在,平面位置可以灵活,要保证房间采光,防止初春的泛潮现象。继续铺设三合土做底层地面,这在现今社会是不太现实的。应该考虑的是地基下的通风和地面的阳光增温,达到防潮的效果。建筑的外墙材料选有呼吸功能的可能考虑用综合墙体、保温隔热。在房间分割上减少分割墙的承重,中间用木板填充保温材料、隔音效果也非常好,并能减轻建筑的承重。楼板层可以用钢筋做木龙上面铺木板,不用像现在很多民居中现浇混凝土,既重又不保温。屋顶做双层,木屋架可以换成钢结构,瓦面可以选择一些防辐射的新型材料,起到隔热的作用。综合考虑到这些关键因素,在保持传统的风格下,通过各家自由发挥,创造出新的桂林民居特色。

四.结语:

桂林的民居能够延续下去是需要很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在这里我只提到关于建造技术方面提炼和发展。更新它们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桂林民居的向前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 汤国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

相关热词搜索: 乡土 更新 建筑 时代 桂林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