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复杂小断块剩余油挖潜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8-31 17:20:03 浏览:

zoޛ)j馟iuچ工作,区块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目前区块采出程度20.4%,综合含水79%,为进一步提高该区块采出程度,有必要继续开展精细地质研究,对区块剩余油挖潜提供理论依据。

1 地层划分与对比

钻井资料揭示该区域钻遇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前古生界、下第三系沙四段、沙三段、沙一、二段、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沙四段上部的杜家台油层为该区域的主要含油层段。全區地层厚度受古地貌控制变化较大,储层主要沉积在一系列近北东-西南向的凹槽之中。

地层对比工作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测井曲线为手段,标志层为控制,结合沉积旋回反应的曲线形态组合的相似性,此外综合考虑岩性组合、地层厚度变化的连续性、油水组合关系等因素。根据区块沉积演化特点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识别出主要标志层为:上部特殊岩性段、下部稳定泥岩段、下部特殊岩性段;辅助标志层为:锯齿状泥岩段、笔架泥岩段等。

通过全区统层对比,将曙4-5-5块杜家台地层明确为杜家台Ⅱ、Ⅲ油层组。

2 构造二次解释

油田开发后期,断层及幅度构造是制约剩余油分布的一项重要因素,准确落实断层及微构造高点位置对于增产挖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进行地震剖面的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建立地震反射界面与产生反射的地质体之间建立起准确的对应关系,主要利用人工合成记录进行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地层层位界面可准确地控制地层单元的横向变化,从而为测井地层的精细对比提供框架。

曙四区是斜坡背景上发育起来的被断层复杂化的单斜构造,整体为北西向东南倾斜,受古地形和早期断裂控制,局部发育鼻状构造。曙4-5-5块构造面积2.0km2,构造幅度300m,构造高点在区块西北部曙4-6-3井附近。

3 沉积微相研究

区域地质研究表明,曙四区杜家台油层储集体是在斜坡形成过程中沉积的一套中薄层细碎屑岩层,主要物源区为西部老山,物源方向为西南方向。本区于杜家台油层沉积形成于凹陷缓坡古地理背景,三角洲前缘砂体十分发育,水下辫状分流河道多次叠加,具有相对稳定的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为储层有利分布区域。

4 水淹特征研究

受区块地质构造、油层发育以及井网条件的制约,工区平面及纵向上储量动用不均衡,剩余油分布复杂。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主体生产井产能较好,累产高,采出程度较高,纵向上主力层段吸水效果较好,储量动用程度高,其它层位动用不充分[2]。

水淹情况主要受沉积微相、平面注采系统、纵向上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制约,综合分析曙4-5-5块水淹程度较低,在注水井周边水淹程度较高,水线推进不均衡,水线波及不到区域剩余油富集[3]。

5 区块调整及效果

在地质体特征及水淹情况落实的基础上,开展剩余油挖潜,提出调整井位3口,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先期实施调整井1口,储层钻遇情况与设计相符,初期日产油4t,不含水,初步验证了对于区块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的认识。

6 结论与建议

通过开展精细地质研究,全区统层,层系重组划分,等时地层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构造二次解释,准确落实断层及构造微高点位置,综合分析水淹特征,落实区块水线推进方向,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域,为区块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郑爱玲,王新海,刘德华.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J].石油钻探技术,2012,41(2):99-103.

[2]李丽丽,宋考平,高丽,等.特高含水期油田水驱规律特征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9,37(3):91-94.

[3]李绿伟.断块油藏剩余油挖潜技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04).

作者简介:

周景毅(1988- ),男,汉族,河南镇平人,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挖潜 剩余 研究 小断块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