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海岩的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 2022-09-01 11:00:04 浏览:

我是一直把海岩当朋友来着。是那种特别投缘的朋友。原本是为了完成采访任务而找上门去的,却不曾想聊得十分投机,聊成了朋友。

我们可以一起谈几个小时的文学,谈人生的大起大落,谈人际关系的处理,谈个人的喜好和弱点,谈对现代爱情的理解……无拘无束无话不说。

但同在一座城市,办公地点也只相隔一条马路,我们却一年难得见次面。实在是大家都忙,海岩更忙。只有在逢年过节时的短信问候,让我感到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暖暖的。时下流行对朋友的一种说法:“不一定常有联系,但一定放在心里”。我想我和海岩,就属于这种。

海岩,大名侣海岩。曾有“高人”看了他的名字后说,你一人两口不愁吃,而且有水有山有石,山还是在石上,你以后必定不简单。

海岩自然是极不简单的人。他的正经职务是锦江国际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锦江集团北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昆仑饭店董事长,管理着大大小小十几家四五星级酒店。他还有一堆的社会职务,比如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等。最令人佩服的职务,要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一职,这是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的海岩颇引以为豪的事情。他现在是北二外旅游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导师。

但让全国人民记住海岩这个名字的,绝不是上述这些林林总总的头衔,而是海岩的小说,以及由他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它们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火。

所以,对海岩感到好奇的大有人在。“玩票”玩到这个份儿上,实在是匪夷所思。

海岩的作品有一个大致模式:爱情戏+公安戏。也许可以这么认为,让海岩的文学之梦从笔端跳到现实的,依然离不开“公安”二字。1986年,长篇小说《便衣警察》的出版,让全国人民初识了“海岩”这个名字。而1987年推出的12集同名电视连续剧,更是创造了电视剧神话般的轰动,几乎囊括了当年所有的电视剧奖项,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一直唱到今天而经久不衰。

而海岩之后如井喷一样的创作,公安部《啄木鸟》杂志社的支持可谓功不可没。海岩早期的作品,像《死于青春》《我不是一个好警察》《我的孩子,我的故乡》等都首发《啄木鸟》。所以当我说明《啄木鸟》希望在2005年新年第一期刊登对海岩的专访后,百忙中的海岩爽快地答应了我的造访。

海岩之客串作家

小说本本畅销创造了中国文学的一个神话

海岩的创作是纯业余的。海岩的小说本本都畅销。海岩这个名字就像是一个流行品牌,被人们所追崇,不仅出版商盯得紧,老老少少各个阶层不同职业的中国人,也都像赶时髦似的,视读过海岩的小说为赶潮。用海岩写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往往能够获得很高的收视率。

但海岩的小说决不是快餐文化式的作品,仅仅为了满足一时之需。他的小说不仅主题突出,构思精巧,人物性格鲜明,而且极具符合市场需要的时尚元素和社会意义。看似平和简约的结构与文字,其实处处都透着刻意和挑剔。

记得数年前我和海岩聊天时,曾经为他的小说究竟属于纯文学范畴还是通俗小说范畴,探讨了一个钟头。今天,我们依然没有绕过这个话题,不过,我们的眼界已经放远,因为当前纯文学的曲高和寡,自己人欣赏自己人的现象,已经变得更加突出。

“先不说作品好坏,形式探索如何,是否重复了自己,还是重复了别人,只要谁能够把读者从电脑、电视、电影院里请回到家中的灯下,翻开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图书,谁就对文学的贡献大。”海岩的态度很坚决。

但目前中国文学面临的尴尬是,很多对文学有划时代贡献的人,其图书仅仅卖出几千册,至多上万册,读者知道他们,不是通过作品,而是媒体、评论界的介绍及评价,是以一种自我循环的方式产生着影响。

“这不应该成为主流。主流需要读者去参与。读者认可你,你就是具有公众影响力的作家。”

海岩的作品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爱看,白领看,蓝领看,灰领也看。没有特定的读者群(像校园小说或幼儿读物),作品本身又没有任何新闻话题(比如反腐倡廉),同时又不是影视同期(比如《中国式离婚》),也不是黑马(像《狼图腾》),海岩的作品不仅销量全国最好,而且可以预期,每一本的销量都差不多。这种独特的文学和市场现象,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海岩最新出版的《河流如血》,首印就是25万册,这是现如今一般作家达不到的数量。据说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按照有史以来最高的版税支付。值得深思的是,在该书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和社长都说,我们不是看上海岩的名气,而是看了这本书后,从文本本身决定发行量的。

海岩的小说有一种让人拿起来就欲罢不能的力量。很少有读者说好几天都没看完他的小说的。海岩的小说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命运一波三折,作品节奏明快,文字考究合理。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等编过海岩小说的编辑,几乎都对他的文字赞许有加,说越细读越有味道。海岩承认,自己在故事情节、人物刻画、节奏、遣词造句等方面,其实都是非常在意的。

“我在文字上花的功夫非常大。但我修改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消除阅读障碍。当我觉得某个词有点拗口时,我一定要把它拿出来,换了。我希望我的书,普通民工没有阅读障碍,知识分子也不觉得很水。我觉得,一部作品要让人爱不释手,一方面需要小说中情节、人物、情感的吸引,另一方面要文字没有障碍,文字的通顺、流畅,也是功不可没的。常说‘画鬼容易画人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有很多的作家,连文字的通畅都没有。这不光是用功的问题,还有你的年龄、人生趣味、阅历等等因素的影响。我已经过了卖弄的阶段,不痴迷于辞藻和概念。巴金晚年的《随想录》,还有老舍、沈从文的作品,文字极其平易,极其生活化,极其简洁,你能说那是没水平吗?我在向他们学习,但远远没有达到他们那种挥洒自如的高度。但我喜欢。我愿意向那样的高峰攀登。”

在海岩看来,小众作品和大众作品都可以做到极其优秀。但它们不应该是一个评价体系。他比喻为就像做鱼翅和蒸米饭。做鱼翅的不该嘲笑蒸米饭的。他们都有水平。而且主流应该是蒸米饭的。中国历史上,大众文学、通俗文学是主流,像《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等。比如《红楼梦》,按现在的标准来说,很难说是纯文学,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人物,绝对是通俗文学。但它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高峰,是最璀璨的明珠。所以把文学区分为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并形成语境,无法跟上这个时代全球化的变化。

“就像电影界,什么是商业片,什么是艺术片,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你说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在西方,是将其归于商业片的。而且商业片在西方是主流。”

海岩的这番“异端邪说”,我很赞同。

中国卡通作家第一人

海岩最近的创作计划,就是写卡通故事。

对于习惯了用曲折的故事来打动人的海岩来说,刚开始觉得这活儿挺没劲儿的,因为不能讲太复杂的故事,不能刻画太复杂的人物内心,道德倾向也要正面一点,全然不是自己擅长的功夫。

既然这个创作不是自己的长处,为什么还要去做?

海岩轻叹一声,说,我也是作贡献吧。

海岩认为,中国文学现在面临的主要困境,不是没有好作品,不是队伍的减少,而是文学本身被越来越边缘化,阅读文学的人越来越少,读者队伍已经被电影、电视、电脑、杂志和其他媒介瓜分得所剩无几了。

“长期以来,文学走的道路是把旁支当作主流,把对形式的探索、各种风格的写法,当作文学的一个高峰在攀登。凡是在形式上做出有力探索的作家,都被往‘大师’那儿推了。热衷于描写边缘人物、边缘情绪、边缘生活,其结果就是得到一个报复:大众把文学本身边缘化了。这是一个冤冤相报的过程,并不是这个时代浮躁的问题。哪个时代都有浮躁,几千年了。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缺少了像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特别投合那个时代的文学样式和文学作品。所以,为了使更多的读者接受文学,除了写出好的、为读者所接受的作品外,还可以转化多种样式。”

这样,就有出版社想到了现在国外非常流行的成人卡通。很多人以为,卡通只是孩子们的专利,是小儿科。事实上,在欧美国家,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成人卡通十分流行。这首先当然是时代的原因。这个时代在变快,人们希望用更简便、不费劲、直观的方式,甚至是娱乐的方式,来接受文学。同时人们不希望文学的功能仅仅局限在给人教育、思想洗礼、寻找人生意义和方向等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与国际的距离缩短了,在国外流行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在中国也流行呢?也许中国的成人卡通阅读市场,用一些好的作品,可以慢慢培育起来。

“出版社认为,培育这个市场的作品,应该是原创卡通,而不是改编卡通。同时,应该找一位有一定市场号召力的作家来写这个卡通。就这样,我被他们‘发现’了。所以我说我是属于作贡献的。”

“造星”的“海岩剧”

最近的影视娱乐大新闻,炒作得沸沸扬扬的恐怕得算重拍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了。但目前娱记们津津乐道的新闻是,海岩不当重拍的《便衣警察》的编剧了。这是怎么回事?

二十年前的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只用了小说中不到一半的内容,重拍就是按照小说的完整内容来再现。海岩原来与投资方洽谈,是打算把它拍成一部“海岩剧”的。

现在,“海岩剧”已经成为影视界的一个专有名词。观众都知道那是海岩亲自任的编剧,拍出来一准火,不仅剧情好看,演员也养眼。“海岩剧”说穿了,就是在剧本、挑选导演、主演等主创人员,以及在影视的前后期制作上,海岩都亲历亲为,以保证电视剧与原作的风格和质量达到统一。

但突然,投资方称资金出现了问题,不能拖了,得马上开拍。一切还没有就绪就得匆匆上马,这当然不是海岩的作风。于是,新《便衣警察》只能“根据海岩小说改编”了。就像电影《玉观音》,那是许鞍华的电影,编自海岩小说,但票房和影响力与同名电视连续剧相比,差远了去了。

未几,媒体的娱乐新闻版又曝出青春偶像派明星印小天不加盟新《便衣警察》剧组的消息。印小天对媒体表示,得知该剧的编剧不是海岩老师,他很失望。印小天原本可以借这部“海岩剧”而使自己聚集更多的人气的。

都说“海岩剧”有“造星”功能,海岩自己也不否认,他的很多剧都得过金鹰奖,包括许多主演的演员,像宋春丽、徐静蕾、陆毅、苏瑾、袁立、孙俪等等,因为演了“海岩剧”而一炮走红。

“我觉得他们都很努力,各人都有各人的魅力,他们抓住了角色的魅力,也从角色中获得了魅力。那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海岩谦虚地说。

美国有人搞了一个研究,发现在中国有“造星”能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张艺谋,电影;一个是海岩,电视剧。美国人的研究认为,别的编导也可以造星,但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而海岩和张艺谋的“造星”是可预期的。即可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最有人气的明星,像巩俐、章子怡以及陆毅、苏瑾、徐静蕾、孙俪等等,都是一部戏“造”出来的明星,属于一夜成名的神话。

涉案剧不见得都该遭禁

说到前一阵子电视上泛滥的涉案剧,海岩的表情有点复杂:“说实话,多数我都不太喜欢。它们商业行为的色彩更浓,涉及血腥、暴力的镜头过多,整个剧只是作案、破案的一些过程,没有太多的艺术性、文学性以及人物塑造。其实,涉案剧对社会、人性关注的程度,都应该具有深刻性。”

海岩认为对涉案剧从总量上控制的做法,还是可取的,但取消这种剧在某一个时段的演播,又有所失当。“应该正视文艺作品有好的也有坏的,应该有文艺审查制度,让反映我们国家的社会现实,反映政治、法律、教育等多方面值得探讨的问题的好的涉案作品,有它们的市场,只要写得好,拍得好,对社会是有正面的警示教育和感化作用的。不能单单从一种剧、一种表现方式、一个剧所涉猎的主题,就决定这类剧是禁还是不禁。我相信,未来的有关政府部门,会有更科学的尺度,从题材上、内容上区分作品的好坏。反观现在有些家庭剧、亲情剧,也有低级无聊的,对吧?包括有些古装戏,对青少年了解历史、对青少年调整自己的行为、对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等等,其实都有不好的影响。”

海岩之总裁角色

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学过酒店管理的职业经理人

海岩是北京昆仑饭店——我国第一个获得美国科学技术学会颁发的五星级钻石酒店企业的董事长,资产过百亿的锦江国际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锦江集团北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可当年,他却是真的不情愿干饭店。他是因为懂事,听话,好管,被借调到一家小饭店帮忙的。

本来就是临时帮忙充数的,海岩一直惦记着回公安部机关呢。哪知组织下来一纸批文,将海岩真的分配到饭店工作了。当年,能在机关工作,不仅保险而且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海岩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他没有学历,只有靠在一个专业内不断积累,积累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在这一行业内人们的了解和信任,才能获得提升。已从事了多年机关工作的海岩,当时正面临上一个台阶。突然之间,一切全部作废了。

那一年,海岩已经三十岁了。

海岩形容当时自己的处境是:人家对他不熟悉,他也没有资格。

不久,昆仑饭店试营业,美国的一个管理公司被请来搞管理。但十七个美国人的美国管理方式和中国人的管理思维产生了矛盾。一时局面混乱不堪。海岩被董事会派作中方副总经理,协助美国人工作。干了一段,董事会觉得美国人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文化不行,希望海岩做总经理。这时,锦江集团把昆仑饭店接管了,从总经理到下面各个岗位派来了七十多人。海岩不仅当总经理的希望没有了,而且身份变成了“留用”,在昆仑四个副总经理里排在最后。

一九九O年,锦江集团惟一的五星级大酒店“新锦江饭店”开业,这是当时整个上海惟一一个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企业。锦江调海岩担当第一任总经理。这件事当时在上海新闻界还引起了轰动。很多人认为,上海就这么一家中国人自己管理的五星级酒店,为什么不用上海人而请个北京的年轻人来管;还有种说法说这是锦江饭店打破地域观念,是新思路。在各种说法的包围下,海岩在上海干了十三个月,回来后成为昆仑饭店的总经理。之后又成立锦江集团北方管理公司,海岩出任了该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

海岩认为自己最终被上海人接受,不是他的专业技术有什么特别的长处,而是他的做人做事讲原则,比较平和。

美国人也曾经瞧不起海岩,但最终接受了海岩。当时昆仑的董事会决定由海岩出任副总经理时,美国人认为董事会疯了,怎么会要一个没做过酒店、也没上过大学的人来做副总?海岩与美国人在会议室通过翻译交谈。翻译后来告诉海岩,美国人的语言口气都是极不礼貌的。但后来,美国人喜欢上了海岩,并在临离开中国时对锦江集团说,这个人(海岩)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虽然没有学过酒店,但可以培养。

一个愿意做具体事情的领导者

当一些外企在要求人才有品位、有文化、有知识、懂外语时,昆仑饭店在选择员工时,注重的是他的人品及其与人相处的道德品质。海岩认为,这方面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反之,企业很难带动他长期前进。一个人一味自私,什么都要讨价还价,一点挫折都受不了,没有爱心,听不得批评,就很难进步。

昆仑饭店在北京地区五星级酒店中,与外国人管理的五星级酒店相比,在总体效益上处在相等的水平上。而且在可以同比的情况下,昆仑的大多数指标都排在靠前的位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客源。作为一个国企老总,海岩能在弱肉强食的商界坚持下来,他自身的两个优势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首先海岩肯做具体事,出具体的主意。许多事海岩特别愿意自己操作,深入地投入到许多业务的流转过程中,而不是一般性地浮在上面。海岩知道自己资格不够,所以利用自己的聪明、反应能力强及好记性,不厌其烦地融会贯通。

海岩与人相处比较平和。所以企业的管理团队比较和睦。大家尽管个性不同、观点不同、处理矛盾的方法不同,但在海岩的思路下,都能妥善解决。海岩认为这是昆仑能保持常胜不衰的重要因素。“我个人特别不希望生活在矛盾纠纷特别多的险恶的环境中。”

重新设计人生我就养猫口

海岩自诩有四大嗜好:研究小动物,装潢设计,看NBA,发呆。发呆也能被当做人生的一大嗜好,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海岩的设计才华我确实早已经知道了。昆仑饭店里的不少室内设计,像上海餐厅、越南餐厅、锦园餐厅、健康俱乐部等,都出自海岩的灵感。海岩对自己的装潢才华也颇为自豪。他的装饰设计曾经被《时尚》杂志登为封面和内页,据说那期拍摄了海岩家居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的杂志卖得特别好。在那本《时尚》杂志上,与海岩家居一起亮相的,还有海岩养的几只宠物狗和宠物猫。

“我特别喜欢和动物打交道的活法。我先后养了很多条狗和猫。与动物打交道不用特别吊着,没那么累。它可以还人的本能,很放松。人和动物打交道有人和人打交道不能代替的东西。比如宠物狗,第一顺从,第二忠诚。人也可以做到这两点,但是是有条件的,而宠物是先天的。对人你要一二三,他才会对你三二一。而你与宠物交流,你可以对它好也可以对它不好,它却是绝对地对你好。在它面前,你可以完全把你的心放下来。

“好多朋友撺掇我,以后可以去搞室内设计挣钱。我说,我既不搞室内设计赚钱,也不写小说赚钱,我专门养猫。我家的猫特纯。生下小猫就卖,8000元一只。打个折,5000元一只。我算了一下,每年生猫卖猫8万元收入没有问题。养猫的圈子都知道我家的猫。生下小猫就把它父母的照片贴在宠物店里,留一个联系方式,马上就有电话找你买猫来了。还有许多发了情的母猫,被主人抱来找我家的大公猫,一次一千元,零花钱就有了。”

海岩之男人本色

我最自豪我的照片曾经同飞人乔丹、外星人罗纳尔多一起被刊登在报纸的体育版上

数年前,锦江集团北方管理公司曾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游泳馆搞了一场职工运动会。海岩本来是作为嘉宾坐主席台的,不巧那天游泳馆的空调突然坏了,西装革履的海岩热得不行,于是要求比赛组委会临时腾了一条泳道,现准备泳帽泳裤,现报的名参加比赛,结果,海岩拿了个冠军。当时,《北京青年报》还在体育版登了这条消息。海岩夺冠后举着奖杯的照片,与飞人乔丹、外星人罗纳尔多这两个他最喜欢的球星的照片登在同一个版面上。

事隔多年,说起这些,海岩依然认为那是他最快乐最自豪最值得回味的事。

看着现实生活中海岩那种文弱温和瘦削的样子,令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与赛场上叱咤风云的运动健将联系起来。海岩一直说他的经历挺滑稽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年轻时我特想当运动员。”海岩不假思索地说,“由于小时瘦弱,受人欺负,所以我所有的幻想都与力量有关。我十五岁就当兵了。大家说我白面书生,娇气,结果最后我比农村兵都能吃苦,都能干,都有劲儿。当时就是这样一种心理,以体力上成为一个强者为解放,为脱胎换骨。所有小时候的幻想都是奔那儿去的。所以你看我这样的身材,又瘦又没劲儿的样子,竟然进入了北京市公安局游泳队。我还是局机关的篮球队队员,打后卫。那时我们都到东单的灯光球场打比赛,是要卖票的,五毛一张。追星是年轻人的本能,但不是现在才有。那时候也没电视什么的,年轻人追什么呢,就追我们这样的单位里的体育明星。我们到基层比赛,年轻人都特喜欢,一看到我就说,哎,那不就是打球的谁么。其实我特爱刺激,比如说当特务。”海岩的坦白真是令人大惊失色。

“但都没做成。那时领导找我谈话常常是:小侣呀,你学点文化吧,总不能老这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吧。现在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书生,还是文弱书生,我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精品男人”阶段

这几年一直也没见海岩有什么太大的外表变化,时间仿佛在他身上停滞了一般。他没有那种刻意打扮出来的商界成功男人的印记,但你可以从他非常舒服的衣着、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的洗发水香味和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指甲上,看出他正好到位的生活品位。

海岩其实正处于被社会戏称为“精品男人”的阶段。

在他看来,这个阶段的男人吸收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退化,允许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世界;允许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人能快乐幸福地生活。这个阶段的男人,比较少幻想,比较务实,功利性淡泊,活得比较放松。

海岩是属于在成就感上走得比较高的那一类人,因此对功利看得很淡,对事物看重过程,不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种状态,二三十岁的人是做不到的。“少不看《三国》,老不看《水浒》”,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以前我生活得挺累是因为我太执著,很多事情老想做好,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如果说我活这么多年没有白活的话,是把我的目标虚了,把眼前的事儿实了,做不成就做不成,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我喜欢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感觉,不喜欢强弩。一个人如果活八十岁,什么最重要?到八十岁那天说,我一直在努力今生无悔,那就是一种境界。要是八十岁那一天说我的目的终于达到了,但每一天活得生拼死扛,那能幸福吗?”

海岩之公众人物

我是名人吗?

当我告诉海岩,我的同事和朋友听说我与你很熟,都羡慕得不得了,问海岩是那个写《永不瞑目》、《玉观音》、《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平淡生活》、《深牢大狱》的海岩吗?我说那还有假!不信你看电话。我把电话拿到他们眼前,看到上面的名字,他们一副恨不得把号码钉在眼睛里的表情,夸张地叫道:哇,名人啊!

听到这里,海岩孩子似的笑起来,说:我是名人吗?

作为公众关注的知名人物,海岩其实是非常低调的。他一般都不接受记者的采访。一些著名电视台的访谈栏目,曾经几次三番邀请海岩出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海岩也几乎没有一般公众人物的致命新闻:绯闻。

事实上,现实中的海岩,他的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单调,枯燥。二十年如一日,天天遵循着早上八九点钟上班、晚上八九点钟下班的规律。一天十二小时在班上,所以精力基本都被工作耗完了。只有在深夜宁静的灯下,海岩才能自由自在地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并在字里行间享受孤独背后丰富的感情寄托。

海岩其实是一个特别幽默也特别健谈的人。话匣子一旦打开,推心置腹,妙语连珠。曾经,海岩与记者闲聊当时文学影视界的一些新闻现象,但被记者掐头去尾予以醒目刊登,搞得海岩比较被动。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海岩说,能够理解记者和媒体的这种做法,有时尤其是娱乐版的新闻,需要炒作嘛。自己只好谨慎点了,就有选择地接受记者的采访吧。

对待感情和家庭生活其实特别能够凑合

海岩至今依然单身。在外人看来,问题一定出在海岩身上。单单看他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多缠绵悱恻纯美绝伦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人们也会把他当做一个恋爱高手来看待。

海岩说,安徒生写了那么多丰富多彩的童话,有人以为他的生活一定也是如此,但据说安徒生的个人生活极其单调、枯燥。所以,当一个人的生活单调枯燥后,他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他的想像力就会非常发达。一个人如果什么都有了,就写不出来了。

海岩写作的出发点就是:“爱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爱是高尚的,纯洁的,美好的,而且是精神的。爱情应该是在功能化和物质化的表象下,没有交易或利益的结合。但这种理想的爱情,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比较少见了。绝大多数人已经见不到这种爱情,但内心都渴望拥有这种爱情。他们看了我的作品,可以借此释放感情,并取得共鸣。文学要有力量,就要写生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没有答案,很矛盾,很难受,但都是有价值的东西。”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读者,都以为生活中的海岩肯定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海岩马上否定了我的判断。

“我其实根本不像我写的小说那样,对待感情和家庭生活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特别能够凑合。”

我说,有报道写你至今单身是从小受父母离异的影响。海岩一愣,笑着说:“是谁在瞎写?结婚是一个人的渴望,男人大多渴望有妻子和家庭。婚姻就是一个社会习惯,也是一个法律行为,是人们对爱情和家庭厮守的一个理想,也是千百年来的道德规范。所以在现今的社会,不结婚不违法,但不是主流,总让人觉得不对劲。”

海岩说自己和大家没什么两样,与任何人都能相处,人际关系特别好,尤其是对熟人特别宽容,倒是对生人比较挑剔,不留面子。

他还是一个非常恋家的男人。他自称每晚都回家,家对他来说是最个人的地方,是私密的空间。但他不喜欢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四世同堂”对许多人来说是福气,但对他来说反而有点像“人间地狱”,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或许是他自小就在一种缺少保护的独处环境中长大,所以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海岩小说真的是海岩自己写的吗?

曾经在很多场合听到很多怀疑的猜测,认为海岩又是大集团大饭店的总裁,又要写小说,还是每年几十万字一本的速度,肯定有写手或者写作班子在后面戳着,要不然,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那么大的精力?就是职业作家也没那个能耐。

当我把这些猜测讲给海岩听时,海岩的第一反应就是:“幸亏我从来没用过电脑。我也不会用电脑。要不然还怎么说得清楚。我的所有小说都是手写的。我的手稿都保留着。手稿是不能做假的,几百万字哪!怎么做假呀?而且都是改来改去的,稿纸也是以前的。我什么时候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布一下手稿,不就完了么?你看不看?”

我说,看看,尽管我从来没怀疑过你。

海岩起身到办公室的壁柜里面,翻找了一会儿,抱来一个大牛皮纸包。打开一看,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和《平淡生活》的手稿。一摞是六十四开本、上面有我们熟悉的红色的“工作笔记”四个字的牛皮纸封面笔记本,一摞是普普通通的右边三分之一处留白的写作用稿纸。我随手拿起一本“工作笔记”,里面是《平淡生活》第十七章的草稿。密密麻麻的娟秀小草,是我所熟悉的海岩的笔迹,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改着字句和段落,表明作者不止一次地反复斟酌。我又拿出手头海岩签了名的《平淡生活》小说,翻到第十七章,从变成了铅字的书中细细体味原稿的几番修撰。海岩很用心,每一本“工作笔记”,正好写小说的一章。

我把笔记本还给海岩。我说,海岩,以后谁要在我面前说你有写手的事儿,我就跟谁急!

相关热词搜索: 人生 精彩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