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南腔”与“北调”的音乐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9-02 10:25:03 浏览:

代表。在以梆子、皮黄为代表的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曲牌体音乐是戏曲音乐主要结构方式之一。

晋剧·板式变化

板腔体又称板式变化体,脱胎于曲牌体音乐中的板式变化,又融合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点,主要通过板式变化来再创造戏曲的音乐唱腔,通俗地说,就是根据剧情需要,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演绎同一个曲牌,比如将原板的曲调的拍子加以扩充,则可能由快板变成了慢板;将原板各要素紧缩,则变成了流水板;再者将原板唱腔唱成自由节拍,则为散板;板腔体除了将曲牌在速度、节奏上加以变化外,有时还会将调高加以变化。板式的变化所带来的戏剧性的效果对故事情节的渲染和烘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板腔体主要运用于梆子腔和皮黄腔的演唱,直到京剧诞生,板腔体已经替代了传统的曲牌体,成为了传统戏曲声腔的主要发展方向。板腔体唱腔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对称的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形式。相比于曲牌体的唱词和节奏受到曲牌、句数和格式的严格限制不同,板腔体音乐中曲调和节奏的组织形式和运用方法具有较大空间的变化性和灵活性。与曲牌体的长短句不同,板腔体的句式是齐言体,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而在整个乐段的结构上,板腔体乐段的长短则有极大的自由伸缩的余地,有时可能长达数百句,而有时可能只由一个上下句组成。

中国传统音乐中,把节拍称为“板眼”,“板”指强拍,“眼”指弱拍和次强拍。晋剧所属的梆子腔则为典型的板腔体结构,其唱腔可分为乱弹、腔儿(或称“花腔”)和“曲子”三大类,其中的主要唱腔“乱弹”主要有1.[四股眼](也称平版、慢板,一板三眼)2.(夹板](中速,一板一眼)3[二性](较为灵活,板、板)4[流水](紧板)5[介板](散板)6[滚白](无板散拍)7.[导板](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七种基本板式。晋剧的曲牌也非常丰富,分“丝弦牌子”“苦相思”和“唢呐牌子”三种。

唱腔特点

唱腔是剧种特色的内涵所在,独特的唱腔特点使不同剧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唱段结构和演唱风格。同时,在剧种发展的过程中,南北戏曲唱腔不问断地相互借鉴、相互交汇和融合促进了南北方戏曲不同剧种自身的成熟发展。

细腻婉转的水磨昆腔

昆曲有词海曲山的美誉,指其剧目收南戏之精华,集明清传奇之大成,其唱腔兼收宋元南戏的南曲和元杂剧的北曲,曲目浩如烟海。作为百戏之母,其音乐唱腔上也具有着极大的特点,对后代戏曲的产生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魏良辅把“平直无意致”的南曲唱腔改为“水磨腔”,“细腻水磨,一字数转,轻柔婉折、圆润流畅”这十六个字就是对水磨昆腔特点的经典概括。

昆曲是曲牌体的代表剧种,每一个唱段都是由韵文体诗词组成的曲牌,由曲牌对每一个唱段的句式、字数、板眼和平仄、韵位和一定的衬字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同时曲牌也规定了表演时不同的唱式和音乐结构。由于旋律和音乐结构的不同,不同的曲牌适用于表达演员不同的情绪。昆曲的每一折戏都是由南套、北套、南北合套或复套等多种不同套式、不同曲牌联缀而成的。“昆曲的唱腔音乐总体结构可归纳为三体,即每一段唱腔是曲牌体,每一折戏的组合是联曲体,每一部传奇的体裁是集折体。”

相比板腔体剧种唱念的灵活性,昆曲的演唱十分讲究,遵循严格的规范,完全“依字行腔度曲”。在声韵上,昆曲遵循中华语音基础,根据中州韵得到发音分平、上、去、入四声,每声还分阴、阳两声,实为八声,根据不同的声韵有不同规范的腔格音调,见字即唱,讲求咬字字音清晰,腔格正确。在演唱时根据不同的昆曲曲牌来定腔调度曲。另外在一些特殊的字上,根据南北曲牌的不同,四声阴阳存在不同的念法,其行腔的方式也随之变化。

刚柔兼备的中路梆子

晋剧、北路梆子、蒲剧、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其中,晋剧又称中路梆子,它来源于蒲州梆子,是以梆子腔为主体,另融合了昆曲、腔儿和民间小调的特点,并根据晋中地方乡土特色发展而来的剧种。在发展过程中,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的唱腔特点,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表演特色。晋剧的旋律婉转流畅,曲调温润优美,更加贴合于晋中不同于山西其他地区的柔软的方言特点。

晋剧的定调是根据工字马锣的正音定胡琴的外弦空弦音为“工”,这是晋剧受到当地民歌、秧歌等音乐元素的影响逐步发展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响特点。过去晋剧只由男演员演唱,一般定为“凡字调”;后来随着女演员的加入,定调也随之升高,改定“六字调”,以徵调式为核心。晋剧所用之调,艺人称为“三眼调”,它是以小工调笛子的第三孔发出之音为其主音,即1=G。

作为典型的梆子腔戏曲音乐,晋剧是板腔体体系中较大的剧种。其主要唱腔“乱弹”的七种板式,主要分为上板和散板两种形式,上板又分为板三眼的四眼板(4/4拍)、一板一眼的夹板(2/4拍)和有板无眼的二性(1/4拍)三种,散板主要以介板、导板和滚白为主,流水板则包含了上板和散板两种板式类型,又细分成了大流水、小流水、紧流水、慢流水、二流水等。晋剧音乐的起唱方式具有其剧种的特殊性。一般板腔体戏曲起唱多由强拍开始,收于强拍。而晋剧唱腔则是弱拍(多为中眼)起唱,强拍停唱,即所谓“弱起强收”。

晋剧唱腔的另一大特点即是花腔,又称“腔儿”。在演唱中,花腔依附在各种板式的主腔“乱弹”中使用。主要形式包括“五花腔”“三花腔”“走马腔”“二指腔”“十三咳”“四不象”“苦相思”“二音子”“鸣腔”“导板腔”等。

此外,在舞台表演方面,早期梆子腔有“演时不唱、唱时不演”的说法,与曲牌体的昆曲旋律级进的走向不同,板腔体的晋剧具有梆子腔旋律跳进的特点,梆子腔由于行腔高亢,与身段一起表演时不能很好地兼顾。而昆曲风格较为舒缓,歌唱性和舞蹈性俱佳,梆子借鉴了昆曲的表演特点,使得自身的风格呈现出粗中有细,刚中带柔的特点。

相关热词搜索: 特征 分析 音乐 南腔 北调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