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聚焦高质量发展,解读中国经济韧性

发布时间: 2022-09-04 12:00:05 浏览:

在全球经济受贸易摩擦影响陷入更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对外解读好中国经济变得至关重要,相关报道的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采编人员需要更好地把握国际经贸形势动向,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说服力,通过聚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中国经济韧性,压缩海外舆论唱衰中国经济的空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外界对中国经济成就背后的机制逻辑感兴趣,对中国经济运行的走势更是高度关注。从经济运行趋势到宏观政策走向,从培育新动能到着力稳就业,经济报道已成为中外舆论交锋的主战场,客观、理性、建设性的报道是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推动海外舆论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良好预期的关键,也是提升报道传播力、打造于我有利国际舆论环境的重要途径。

捕捉积极信号 呈现中国经济稳健步伐

中美经贸摩擦历时一年多,事实证明中国有足够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近期国家部委发布的多项指标都传递出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信号,为驳斥“唱衰中国”的舆论提供了有力弹药。对外解读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就是第一时间做好权威发布,用数据说话,突出亮点,令海外媒体和受众不能忽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2019年7月31日,很多外媒不约而同捕捉到一个变化:作为重要先行指标的月度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于7月实现自4月份以来的首个回升。路透社称:“伴随政策的逐步落地,宏观逆周期调节效果开始显现,中国7月官方PMI小幅回升至三个月高位,市场信心逐渐回暖,经济下行态势趋缓。”这一变化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稳健运行的一个力证。

同时,中国7月外贸成绩单令人惊喜,出口止跌回升,进口降幅收窄。法新社、路透社、德国之声等报道称,美中贸易摩擦仍在持续,但中国7月外贸数据表现良好,出口数据更是“超预期”增长,显示中国外贸韧性十足。美中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6.5%,但中国对欧洲、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均加速增长,中国“出口目标市场多样化”的努力缓解了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贸易的打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但7月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等数据均有明显回落。为避免外界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过度担忧,我们在报道中突出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的表态,强调月度指标波动比较常见,无损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大局,突出长线思维和系统思维对市场预期形成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中国不仅是今年迄今为止唯一被国际货币组织上调增长预期的主要经济体,而且在吸引外资方面持续展现强大魅力。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中国新增外商投资企业超2.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5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外商投资呈增长态势。

针对这些亮点,新华社对外播发了一系列英文重点稿件,包括《中国经济逆风飞扬呈现韧性》《中国温和通胀为经济转型留下余地》《持续改革开放姿态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等。这些报道以数据为核心事实,在不讳言压力和挑战的同时,多角度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与实力。

事实证明,无论经贸摩擦形势怎么多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未改变。对外报道需要把握国际时局变化,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新亮点、聚焦高质量发展特征,用事实说话,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聚焦改革开放 传递中国经济战略定力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这是对外解读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

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走合作共赢道路是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中国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外商投资法出台,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出金融业对外开放“新11条”,科创板鸣锣开市,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扩围……这些务实举措清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为做好相关报道,新华社记者深入一线调研跨国企业。很多外资企业都用真金白银为中国投出“信任票”: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独资石化项目落户广东,德国宝马集团在辽宁增建新厂,法国施奈德电器在湖北追加布局数条生产线。此外,陶氏化学、巴斯夫、宝洁等外资巨头,无不将中国视为其全球布局的重要一环。

此外,针对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施压,我们还加强了对外贸企业的调研,播发了系列报道,包括《中国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应对贸易摩擦》,用深圳、广州企业的案例,讲述了高科技外贸企业主动作为、加大研发投入、在压力中谋求机遇和发展的故事。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未受阻碍。

在报道中我们发现,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并没有视而不见,相反,有大量积极客观的报道出现。例如,科创板设立后,“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称,科创板开市“一箭双雕”,既化解企业风险,又助力经济增长。作为中国信息技术企业的融资平台,它将降低美国对中国企业设限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对数字经济的更多投资可为中国经济提供新动力。英国《金融时报》8月初还引用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评论称,随着中国加速开放市场,全球投资者迎来一个“历史性机遇”。他建议投资者不用过度关注美中紧张的贸易局势,应抓住机会及时进入中国市场。

勾勒共赢前景 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度融合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将沿着合作共赢的路子走下去,需要共同做大蛋糕,平等合作,客观报道中美经贸的合作潜力也是重要一环。在这个方面,新华社在国际国内联动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同时更多深入美国社会基层,挖掘生动的民生故事,《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让美国农民苦不堪言》《经贸摩擦升级驱动美国股市大幅动荡》《美国服装鞋帽商期盼中美经贸摩擦早日结束》等稿件就用生动的细节呈现了贸易摩擦对美国普通民众的影响。

我们也把报道视角从宏观政策的博弈拓宽到贸易争端下的中美民間交流。《走访美国俄亥俄州——贸易摩擦隔不断美中民间交流》一稿生动呈现了在俄亥俄州代顿地区的莫瑞恩,来自福建省的福耀玻璃如何为这个小城带来生机。尽管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摩擦阴云笼罩,一些美国政客鼓吹美中“脱钩”,但当地各界人士都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并渴望与中国在各领域加强交流。

从国内主场的对外报道来说,我们围绕重点行业,加强了“利益共同体”的报道,用“机遇论”来抑制“脱钩论”的炒作空间。《中国A股获更多国际投资者认可》以A股正式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为由头,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开放给国外投资者带来的巨大机遇,显示中国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外资抢滩中国金融开放“新蓝海”》通过对彭博、德国安联保险、日本野村证券相关负责人的专访,深入解读中国金融市场给海外投资者带来的新机会;《专访华南美国商会会长:美资企业不会撤离中国》借嘴说话,结合商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外资企业特别是美资企业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信心,有较强的说服力。

从海外舆情来看,中国发展的机遇也受到越来越多西方主流媒体的认可。英国《经济学人》7月6日报道指出,虽然美中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但随着中国加速金融业开放,两国金融联系将变得更加紧密,长期涉足中国业务的摩根士丹利、贝莱德、友邦保险等美国企业迎来机遇。中国已给予外国金融企业更多自由空间,外国人进入中国股市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彭博社8月13日报道称,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了7这一重要心理关口,但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兴趣并未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这些投资者认为,中国债券在全球政府债范围内或许是最好的资产。

应该说,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环境不仅对中国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对中国经济的对外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华民族走在复兴之路的重要历史关口之际,我们新闻人的使命不仅是要记录历史,见证历史,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塑造积极的舆论环境贡献绵薄之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经济 韧性 高质量 聚焦 解读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