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市供销社改革和体制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5-16 17:55:02 浏览: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  切实推进供销社体制创新
——XX市供销社改革和体制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长期以来一直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和主要骨干力量。但当前,我市供销社的现状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供销社自身经济也已陷入严重困境。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一项重大任务,而其中解决好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现有农村松散的组织化程度以适应社会化的大生产,以及改善农产品产加销脱节的现状来应对WTO的挑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作为合作经济的供销社理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务之急,供销社必须创新经营体制,顺应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实施战略性的调整,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路子。


一、我市供销社改革改制基本情况


    XX市(县)供销社成立于一九五0年一月,长期以来,供销社作为农村商品供应的主渠道,在稳定市场物价,承担和完成国家委托的重要物资供销任务,疏通城乡物资交流,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供销社曾与商业局几分几合,从而形成了供销社在农村的“二国营”模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供销社体制又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
    (一)八三年体改情况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省委确定我县为供销社体制改革试点县。一九八二年调查摸底拟订改革方案。一九八三年一月,省、地、县供销社及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在县社和甘霖供销社搞点,这次体改的重点是恢复供销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各供销社分别民主产生新的理事会、监事会,各企业在劳动制度、农民入股、经营范围、按劳分配、价格等五方面进行突破,扩大自主权。改革后到一九八六年,全县供销社基本形成以农副产品为“鸟身”,商业、工业为两“翼”的“飞鸟型”经济结构,尤其是以“黑”、“白”、“花”即茶叶、兔毛和果菜为龙头的农村商品生产系列化服务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其为农服务的经验也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广为宣传。1986年底止,全县供销社拥有八家公司、三家工厂、15家基层社,干部职工2583人,自有资金4905万元。1986年,全系统创利润1016万元,上交税金1038万元。因此,这次改革是相当成功的。
    (二)“社有个营”改革情况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农村市场的不断开放,受全民经商的冲击,以及农资、茶叶、蚕茧等农副产品的逐渐放开,供销社集体经营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全系统销售额、利润呈逐年下降之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93年8月起,全系统在商业企业615个柜组中全面推行“社有个营”责任制改革。社有个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职工有偿使用供销社企业集体所有的营业设施,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企业职工个人身份不变,核定经营者上交基数和销售额。同时,在工业企业中则推行资产增值承包责任制。这次改革由于未涉及产权制度,属于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至96年底,全系统拥有9家工厂,14家公司,14家基层供销社。全系统净资产(所有者权益)1.15亿元,但亏损挂帐1.05万元,干部职工人数5500人。1996年上交税金1016万元,但年创利润已下降到144万元,企业经营已极其困难。
    (三)企业股份制改革情况
自1997年下半年起,按照市委市府的统一部署,全系统在直属企业中开展第一轮股份合作制改革。2000年后,又进行第二轮企业改革,即股权结构调整和职工劳动关系转换。通过这二轮企业改革,全社23家直属企业已有9家改造成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7家基本歇业,改革调整面已达70%,剩下的直属企业基本上是可以歇业或破产企业。同时,全市基层供销社已有2家搞撤并,1家破产,对面上基层社则实施了“三少一平衡”即少资产、少人员、少负债、实现盈亏平衡的内部改革措施。通过改革调整,全系统减员3325人,减债1.3亿元,兑付社员股金8600万元,使 供销社历史遗留的经济包袱与冗员负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化解。同时,在直属企业中初步确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尤其是市畜产品有限公司、浙东农贸发展有限公司、浙江阿斯克新型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改制后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基层供销社年亏损额也比改革前减亏近500万元/年。


二、当前我市供销社改革改制后存在问题及其剖析


    近年来,我市供销社一手抓改革,化解历史遗留的体制、人员、债务包袱;一手抓为农服务,兴办了浙东副产品批发市场、XX市名茶市场,建办浦口精准农业示范园区,组建了长毛兔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但对照市委、市府的要求,特别是与周边县市相比,改革改制还有一定的距离,改革进展缓慢,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改革改制遗留问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市社成为无资产、无业务的空壳社。改制后,大部分直属企业成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我市供销社在改制企业中无一家市社控股企业,一般只参股8%-20%左右,因此,这部分企业资产归属已非市社所有。按照剔除改制企业后统计口径,到2001年底止,全社直属企业及本级尚有资产30899万元,负债29453万元,亏损挂帐7869万元,所以帐面已资不抵债6423万元。如果考虑到拍卖房产增值因素,估计4335万元,尚资不抵债2088万元,且有1100名在职工尚未安置,需安置成本2800万左右(包括离退休职工医保费)。所以,如将剩余直属企业歇业或破产处理后,市社将成为无资产的实体。从经营业务看,由于我社已将烟茶爆竹等经营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农资经营企业也已歇业,目前仅存一块医药尚在经营。因此,市社已基本上成为无资产、无业务的空壳社,不但在系统内无调控能力,就连自身生存也较困难。
    (二)基层供销社改革难以推进。我市基层供销社资产少、包袱重、实力弱,到2001年底止,全市基层社帐面资产11078万元,亏损挂帐等水分6814万元,但负债高达7532万元,帐面资不抵债3986万元。若考虑拍卖房产增值因素计4210万元,实际净资产也只有224万元,但尚有880名在册职工与883名离退休职工人员置换成本与医保费需2980万元。因此,基层社改革成本已难以筹集,尤其是基层社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净资产多,有的净资产少。而基层社的资产又归属各个基层社理事会所有,市社不能象直属企业那样能随意进行调剂,资产多的调不出,资产少的又调不进,所以基层社改革矛盾多,难度大,改不下去。即使改下去,也将造成全市基层社人走财空社散的局面,全市基层供销社将不复存在。而当基层社都被改没了,供销社的基础也不存在,市联社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为农服务功能削弱,联社职能不清。随着直属企业的改制,我市供销社有关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在与农民的结合上存在一个利益机制问题,公司(企业)不代表农民利益,只能是少数人富裕,农民仍然处于弱者地位,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在为农服务功能上将大大减弱。而作为基层供销社来说,由于我市基层供销社普遍资产少、人员多、负债大,自身生存都难以解决,很难承担为“三农”服务的职能。而创办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站等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基本条件。又作为市联社来说,既不象企业,又不是政府的附属部门,更不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其功能、职责也不是很清楚。由于前阶段企业改制,自身经济实力已大大下降,也很难承担起指导全市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任。


三、对策和建议


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当今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合作社,而且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合作经济是普遍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经济组织形式。供销社长期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应有它的重要地位。因此,供销社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当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理直气壮地发展供销合作社经济,具体地说,要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切实推进供销社体制创新。
    (一)改造联合社,增强为农服务功能
市联社在全市供销社改革和发展中处于中心环节,必须狠抓联合社的改造,强化其在供销社改革和发展中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
    1、组织创新。市联社应定位在合作经济组织上,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加大民主管理力度。市联社管理部门经费暂时纳入财政预算,今后应按国际合作社惯例运作。联社企业在放小的基础上,可改制成资产经营公司。市联社与资产经营公司不作平行机构设置,不交叉任职,资产全部授权经营公司管理。
    2、体制创新。市联社可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根据需要成立农资、烟花爆竹、废旧物资等专业协会,制定章程,实行行业管理;根据本地农副产品特色,成立特色产业协会;根据农副产品市场规模和布局,成立市场业主协会。
3、职能创新。市联社要转变职能,强化对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能,并吸收一切愿意加盟供销合作社的专业大户、农村专业社、协会组织、社会法人等,实行开放办社,开门办社。
    (二)改造基层社,夯实供销社基础
基层供销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直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直接体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性质和实现为农服务宗旨的基本环节,必须加快对基层社的改造。
    1、走低成本改革路子。鉴于基层社组织的重要性、资产性质的特殊性、改革工作的复杂性,对我市基层社改革宜采取低成本改革。即对有关基层社进行撤并,减少行政管理人员与管理费用。对撤并基层社采取一是撤社留站,即撤社后网点仍然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并由合并的社统一会计核算和人事管理;二是托管,即对一时难以解除债务包袱的基层社,采取托管的方式,由就近就便的中心社托管,被 托管社仍然单独建帐,以自己的资产债还债务与分流职工。
    2、兴办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站。全市各基层供销社要从当地资源优势出发,围绕几个主导产业或产品,通过牵头兴办、参股联办、提供服务等途径,与当地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共同组织和发展烟叶、茶叶、果菜、农产品等专业合作社。各基层社要以本辖区内中心村为依托,按照自愿入站为原则,通过与当地村委联办,与农民共办,改办农村“双代店”,面向社会招标租赁,原拍卖基层社网点转办等多种方式组建村级综合服务站,进一步完善为农服务体系。
    3、探索建立民主管理新体制。基层社可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社务委员会、监事会,吸收农村种养大户、运销大户、乡镇、村干部、信用社、工商、税务、农村三站等部门代表参加。加大民主管理基层社力度,把供销社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三)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形成有竞争力的全新合作社经营网络。
    市社要在加快改革、减轻包袱的同时,大力发展医药、农资、生活资料等连锁经营,以现代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
    1、组建医药零售连锁经营公司。要以全系统现有24家医药零售店为基础,组建天华医药零售连锁有限公司,扩大医药销售规模,提高医药零售企业档次与水平,增强全系统医药零售企业竞争力。
    2、重组生活资料连锁经营网络。市社要以天华购物中心为基础,通过招商引资、寻求合作等途径,组建现代超市公司,并通过上挂下联、合作等方式,在全市农村开办各种连锁店、便民店。引进各种新型业态,以现代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经营网络。
    3、对供销社传统的还具有一定优势的农资、废旧物资、烟花爆竹、农副产品、图书等行业,要尽量组建连锁经营网络,重新整合业务,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充分竞争力的全新的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

相关热词搜索: 供销社 调研报告 体制创新 改革 工作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