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茶文化 茶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7篇)

发布时间: 2024-02-18 17:48:02 浏览:

篇一:“茶文化 茶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茶艺”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作者:李维锦

  李三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9期

  [摘

  要]茶艺既是谋生的技艺,又是生活的艺术。无论是以茶为生,还是以茶雅志,都能带来无穷的乐趣。茶艺的思政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在对人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上。探讨茶艺文化育人在行为规范、文化引导、人才培养、美化生活、创意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效果,以期与广大习茶的师生进行交流。

  [关键词]茶艺;课程思政;文化育人

  [基金项目]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茶艺’课程思政改革”(SZ201806)

  [作者简介]李维锦(1973—),云南临沧人,女,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文化、人类学研究;李三强(1972—),男,云南曲靖人,云南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9-0053-03;;[收稿日期]2019-09-12茶艺文化因其承载了诸多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是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的集中体现,而使“茶艺”课程成为当下许多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能力课和素质选修课。该课程主要讲授茶文化基础知识和茶艺基本技能,使学生熟悉中国茶艺文化的历史和精髓,树立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学生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爱家、爱生活的人文情怀,以茶道精神激励和塑造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备茶艺服务的能力,毕业后能承担休闲服务行业茶艺服务、茶艺表演和茶艺文化创意工作,将自身所学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一、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行为习惯

  “茶艺”课程内容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能力培养为递进模式。

  第一模块为学习茶艺文化基础知识。内容有明礼、选茶、择水、备具、冲泡、布席、品鉴等。技能培养主要是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冲泡训练,培养学生茶艺规范,形成一定的茶艺文化素养和行为习惯。

篇二:“茶文化 茶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茶艺

  □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

  ?实践技能课□限定选修课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茶文化发展演变及其精神的内涵;了解茶叶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茶俗;了解各类茶的冲泡技巧;了解茶具知识,根据不同的茶类选择合适的器皿;了解品茶的知识。

  2、能力目标:

  课程教学

  目标

  能鉴别六大类茶叶及再加工茶,能对不同配置茶叶进行审评,能根据各类茶叶选配品茗茶具,会演示多种茶品的冲泡、调制,会进行简单的茶艺表演,能懂得各类茶的初级品鉴技艺。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自然、得体的形象;拥有平和、谦恭的处事心态;用一片茶叶点燃文化自信的火种。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与案例设计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与茶息息相关,这不仅是因为从古代时人们就开始品茗,更是因为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酒店专业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中华茶艺的教育力量,结合茶艺课程的开设课程思政

  建设思路

  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引领学生走入茶艺的奇妙世界,帮助学生在茶艺知识和技能训练过程中达成高尚品质的建立。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求知的道德品质;通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教育资源展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品茗,帮助学生达成勇于实践道德品质的建立;通过茶艺大赛邀请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建立积极进取的品质。

  总学时

  48√□视频√□图片?动画□虚案例资源

  拟

  ?实物展示□其它

  开课专业/年级

  酒店管理专业大一年级

  课程属性

  授课教师

  通过对本门课程6个模块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重点挖掘跟授课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1.授课要点:茶文化概述。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树立文化自信。熟知、掌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2.授课要点:中国六大茶类。

  课程思政

  案例设计

  概述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创新国饮。

  3.授课要点:茶叶品评的方法与技巧。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勇于实践,科学探索。

  4.授课要点:茶艺基础。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匠心打磨,不断强化职业技能。

  5.行茶十式。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能量在心,技艺在手。

  6.授课要点:茶艺表演鉴赏。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美学教育,不断自我超越。

  第1单元

  《茶文化概述》:树立文化自信。熟知、掌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本单元学时

  8引经据典,5000多年的中国饮茶历史娓娓道来,茶叶怎么从一片树叶变成国饮,茶叶怎么从云贵高原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中国饮茶方式流变:唐煎、宋点、案例设计

  明冲泡。帮助学生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熟知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进而能够在茶艺实践中将自己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加以巧妙运用。

  第2单元

  《中国六大茶类》: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创新国饮。

  本单元学时

  8在愉快的学习情境氛围中分析和研究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案例设计

  六大茶类,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茶艺参与兴趣,还在愉悦氛围中培养了乐于求知的主动性。茶艺氛围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茶艺的魅力和美感,促使学生积极求知,有效达成茶艺美感的体验、六大茶类基本知识的主动学习和乐于

  求知品质的建立。

  第3单元

  《茶叶品评的方法与技巧》:勇于实践,科学探索。

  本单元学时

  8引领学生实践初真章审评六大茶类茶样,通过小组协作、科学计算等严谨茶叶案例设计

  审评操作流程,用品评八因子,分析常见茶类的内质和外质,从色泽、外形、香气、滋味、叶底因子,建立品评基本技能,探索六大茶类的品质特征和加工工艺。

  第4单元

  《茶艺基础》:匠心打磨,不断强化职业技能。

  本单元学时

  8茶艺基础实施中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动提升,尝试在合作中完成茶艺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技巧的娴熟应用。学生能案例设计

  够在小组中认真观察茶艺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实践,也能够在“先会带动后会”的参与中共同完成茶艺操作技能的掌握。同时,教师请学生不要担心自己做不好,要积极、勇于实践,匠心打磨,不断强化职业技能。

  第5单元

  《行茶十式》:能量在心,技艺在手。知行合一。

  本单元学时

  8布置主题茶席,备茶煮水择器,教师演绎行茶十式泡茶技法。运用最简单的茶案例设计

  具和最简练的技法,专注当下、知行合一,只为服务好一泡茶汤。用主题茶叙的形式润物无声感染学生,如何泡好一壶中国茶;人人都能泡好一会中国茶。

  第6单元

  《茶艺表演鉴赏》:美学教育,不断自我超越。

  本单元学时

  8经过一段时间的茶艺练习,学生都娴熟地掌握了茶艺操作技巧后,设计落地“主题创意茶饮”活动。学生们融合茶艺餐饮调酒咖啡等综合技能,富有创意、不断地超越自我,设计出自己团队理解和思考的新式创意茶饮,协作完成团队的案例设计

  主题茶席设计。整个活动设计过程学生不断整合资源技能知识储备,不断被认可,不断自我超越。学生凭借细致的构思、精妙的设计实现了在超越自我中获得专业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不论结果如何,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了中国茶的魅力;感受到善意和美好。

  1.

  教师应当认真梳理专业课程的知识框架,在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指导下,在专业和课程特色的基础上,提炼出跟课程讲授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既要能体现课程知识,还要有思想高度,将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才能把育德育人的目标在专业教学中自然体现出来

  。在《茶艺》的教学中,可以在学科前沿中寻求符合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用案例把育人价值串联在课程教育之中;思政元素可以与学生未来从事的电商行业要求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其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思政元素还可以联系当下的时事热点和生活现实,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感受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用这些鲜活的案例来体现我们需要传递的政治信仰、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精神追求。

  课程思政

  2.

  教师应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育人目标自然融入专业课程中。思政元建设计划

  素的选择重在严谨贴切,教师在设计教学前,应当吃透吃准思政理论,如果吃不准相关理论,可以翻阅哲学相关书籍和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杂志书籍等,或者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教师请教相关的理论知识。课程元素的使用妙在画龙点睛。

  3.

  在讲授“茶艺”课程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遵循育德于教、寓教于乐的课程思政指导思想,采用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整合式、隐形渗透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文化自信、不断自我超越、工匠精神、爱国情怀等因素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进而引导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在课堂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篇三:“茶文化 茶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第2期2021年6月上海建桥学院学报2021年No.2????June.2021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探究□张灿宇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内核,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然而在当今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却日渐严重。在一些高校,大学生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情高涨,但中国文化自信意识则比较缺乏。因此,高校思政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使之在了解自身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主动建立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自信。茶文化涵盖了地域文化、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是一个集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与一体的文化,[1]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其中具有非常深刻的德育思想,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内容。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大学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关系是否能够培养出来符合中国发展的人才,也是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1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当前的大学生主体为95后,并且00后学生也已经进入大学,学生的特点发生了变化。新时代大学生是一群思想活跃,认识事物和学习能力更强,接受新事物也更快,而且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是互联网社交平台的主要活跃群体,不过思想尚未成熟,意志力不够坚定,阅历不足容易受到诱惑。在学习方面,由于网络平台对学习的渗透,小红书、快手、抖音等平台的加入,因疫情广泛推行的线上和线下教育,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这使得学生获取知识更便捷,接受知识的来源更宽泛,使得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了解得更深更广。同时,他们在汲取平台上网络文化营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将网络用语作为自己的主要语言,并上升为话语时的主导地位。学生群体也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当前学生的家庭结构相对复杂,在学生中,经济困难、原生家庭破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情况日趋增多,以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千差万别,一些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能力也存在多种差异。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综上所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把握学生的特点,提升教育质量。1.2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新时代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和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部分高校在教育中有轻思政教育倾向,比较看重科研和教学,同时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也缺乏创新,一些思政老师不仅教学方法较墨守成规,知识储备也存在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较为枯燥,内容的根治性不强,难以找准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从而导致学生学不会、听不懂、不愿学现象的出现。5第2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探究2021年现状表明,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流行话语权中竞争力不强,受众较低,占据的位置不够显著,因而很难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利于文化自信的构建。反过来,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此同时,不少学生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价值观、信仰和爱国主义情怀却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但在众多学生心目中,其偏向于学理性教育,缺乏实用性教育,所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性和学理性不能统一。综上所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的影响颇多,如:部分老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学生的个性化和网络传播等,这些都是需要正视的问题。1.3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本身融合了中华民族多个方面的文化内涵,经历了五千多年的传承,积淀了众多中华民族的美德和追求,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品质和精神意识。所以,根植于茶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改善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不足的问题,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言之有物,有效地支撑实践探究,将教育的学理性和实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枯燥性和无趣性的现状。2.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2.1利用选修课程进行课程思政选修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选修课程进行差异化学习。与茶艺相关的课程是众多学生愿意去学习的一门课程,也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这些课程中进行课程德育的渗透也是相对较为容易的。例如在讲解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必然要讲解到茶马古道的发展史,而茶马古道迄今来看依旧是一个奇迹,它是在古代中国人运用智慧和不懈努力,历经千辛万苦开辟出来的。在这部分课程讲解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除了正常的课堂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在小红书、快手、抖音等多个平台上传播茶艺知识,使之占据网络宣传的主阵地。这种通过网络思政来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2学校支持并提供学习保障学校方面可以采用组建专题工作室或社团等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学习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同时利用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来提升大学生的凝聚力,使得学生在内心中形成文化驱动力,[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学校社团和工作室还应该为研究茶文化创造各种条件,提升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但从当前看,很多学校缺乏相应的人才,所以可考虑引进一些在茶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研究的教师并进行相应的课程开设,通过相应的鼓励政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最后,通过引导将茶文化的教育转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同时增强趣味性,让学生易于接受,将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在学生中传播开来。2.3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能力意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茶文化可以渗透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去,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一些高校可以通过学校与民间的茶文化研究组织、社会力量和相应的企业进行学术和实践的交流,通过实践、教学等方式进行茶文化的推广,同时也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2.4政策引领提高思想建设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在良好的政策引导和较好的发展环境下,才能更好地推广和传承,中国茶文化的推广和传承也需要顶层设计,进行相应的政策引领。对于高校来说,需要一定的资源倾斜,例如在研究经费方面和课程安排方面进行一定的鼓励和帮扶。当前我国的茶文化建设已经得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已经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为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也为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3.结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需要更大程度地增强内容5第2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探究2021年的趣味性,改善学理性强而轻视实用性的教学状况,为此需要发掘出更多类似于中国茶文化这方面优秀的文化元素,让思政教育根植于更加有趣味性的文化背景和基础上,真正做到接地气、入人心[4]。同时,也需要国家、学校等给予师资、资金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充挖掘我国文化资源的优势,提升文化自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新的篇章。(作者系上海建桥学院教师)参考资料:[1]刘茹,叶国盛,宫晓静.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途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2):218-219.(03):177.[2]李施蓉.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3]贾云飞.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茶文化纳入高校思政话语体系新的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04):426.[4]王晨岑,马秀娟.基于“三位一体”育人机制谈民办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坊建设[J].才智,2019(23):229.(上接第50页)[18]NebelCE.Fromgemstonetosemiconductor[J].NatureMaterials,2003,2:431-432,38-45.[19]ShigleyJE,FritschE,ReinitzI,MosesTM.Achartfortheseparationofnaturalandsyntheticdiamond[J].Gems&Gemology,1995,4(31):256-264.[20]WangW,MosesT,LinaresR,ShigleyJ,HallM,ButlerJ.Gem-qualitysyntheticdiamondsgrownbyachemicalvapordeposition(CVD)method[J].Gems&Gemology,2003,4(39):268-283.(82):26-31.[21]Yarnell,A.Themanyfacetsofman-madediamonds[J].C&EN,2004,5(上接第53页)思政资源库以及实践体系。教师可通过各种线上线下“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示范教学”研修课程,互相汲取各学校,各省市在“外语课程思政”主题相关方面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共同搭建高校外语教师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面的资源共享平台。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旨在培养未来技术创新和产业需求的拔尖人才与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参考资料:语教学应借力新工科建设与发展,有机融合工具性、人文性与科学性三大属性。融合理念、内容与模式,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提高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加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落实思政教育,挖掘大学英语教学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强化学科功底,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者系上海建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1]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2]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24.[3]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4]王金旭,朱正伟,李茂国.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意义与实施要求[J].高等建筑教育,2018,(4):7-12[5]祝智庭,彭红超.全媒体学习生态:应对大规模疫情时期上学难题的实用解方[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6.[6]许敏.基于“超星泛雅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2020(5):181.[7]赵书红.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2):82.60

篇四:“茶文化 茶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茶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探索

  马

  玲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710600)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念和模式陈旧,不能满足其传播哲学思想的作用。茶文化起源于中国神农时代,以茶德、茶诗、茶画、茶故事、茶精神为特征。直到现在,仍有部分汉族人继承了以茶为礼的习俗,这也说明茶文化中蕴含的文明和礼仪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这也促使人们去继承和挖掘其深层内涵。以茶文化的精髓作为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尝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被学生喜闻乐见地接受,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要把茶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受教育者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争取进入社会后为祖国做贡献。

  1目前思政课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单调

  从广度上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为“4+1”模式的课程安排,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式与政策”。课程种类繁多,涉及政治、历史、法律、道德、思想认识等方面,从古到今,由简入繁,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从深度上来讲,思政课程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尤其是哲学部分,内容抽象枯燥,难度较大,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育者需要寻求一种有趣且实效的方式将内容具体化,易于受

  教育者理解学习;而受教育者要培养活跃的思维能力,集中注意力,跟上老师的思路和步伐去探索新知识。

  1.2教学方法陈旧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而对于思政课程教育来说,因其不像理工科那样可以通过实验、推算等方法直观的得出答案,我们大多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教师的语言,适当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促进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讨论法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导,讨论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两者的紧密结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但二者的不平衡也使得思政课堂美中不足。讲授法的基本特征是“一多一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往往会出现“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没劲”的状态。在讨论法中,学生通过预习相关资料并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观点,并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进而修正补充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对中心问题的误读和错解,虽然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能对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我们要尽量让自己的想法客观正确不违背事实。学生作为求知者,会对自己通过探索研究得来的结果印象更深刻,一旦形成错误见解,学生群体易于被潜移默化,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3教学效果不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展开来讲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个循环的内容,都进到了比较高一级的程度”。这都进一步说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理论落到实践上的重要性。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法完全落到实处,我们的实践活动渠道有限,多为读书会、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参观纪念馆、走访革命圣地等方式,而我们呈现实践效果的方式也大多以论文,观后感、调查报告等文字形式呈现,学生们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后所要传达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难以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领域高度。例如: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通过实地感受延安时期的革命文化,再加上课堂里所学所得,我们明白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但是将内涵中所包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风范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践行于生活日常当中难上加难。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教育者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受教育者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但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把控能力、吸收能力、消化能力不佳,教学效果也会与预期有所出入。

  2茶文化的具体内涵

  茶文化,顾名思义,是在种茶、制茶、饮茶、品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德、茶道、茶具、茶艺、茶画、茶诗、茶谱、茶对联、茶精神等

  。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最早起源于神农氏时期,闻于鲁周公,兴盛于唐宋两代,普及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关茶文化的主要典籍有《茶经》、《茶谱》、《茶录》、《大观茶论》、《七碗茶诗》,这些书籍里都记载着茶文化从

  问世到发展再到昌盛的过程。中国地域辽阔,茶区也是遍布多地,主要划分为四大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和江南茶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华南茶区的潮州功夫茶,属于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流派,浓缩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华,光荣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是种茶、饮茶。中国的茶道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茶文化,它起源于茶人与茶人的生活,茶人对世事的理解,茶人对茶文化的理解。茶道精神中蕴含的精神元素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这种人文精神来自于“儒、道、释”三种宗派的交融处,主要表现为四个字,即“和、静、怡、真”。“和”意味着天和、人和、地和,万事万物有机统一、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大同境界;“静”是中国茶道修身养性,追寻个性的必由之路;“怡”为欢愉,喜悦之意,饮茶作诗,品茶做人;“真”为真诚、真心、率真,是茶道精神的最高追求。不得一提的茶文化还有“茶人精神”,茶人主要指的是从事与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叶研究、茶叶销售等方面相关的群体,茶人精神正是从他们辛勤劳动中提炼出来的,代表着茶人艰苦奋斗、兢兢业业、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3思政教学与茶文化结合对受教育者的重要意义

  3.1提升受教育者的自身修养与内涵

  茶文化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茶文化也不同。只有深入分析多元的茶文化,才能正确、科学地将其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适应现代教学的新环境,继承和发扬茶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茶本身具有保健的功能,在泡茶和喝茶的过程中形成的茶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传统美德,陶冶情操,陶冶情操。把茶文化体现的精神文明建设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学习茶文化蕴含的沉稳干练的处事方式和科

  学冷静的思维方式。加强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使学生在促进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3.2树立正确观念,弘扬民族精神

  由于当今时代发展迅速,良莠不齐的文化环境,使得学生群体容易迷失自我,低俗的糟粕文化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时候就需要教育者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文化熏陶。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蕴含的知识极其丰富,讲究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茶文化中包含着劳脚踏实地、辛勤付出,潜心探索、不怕艰难险阻的优良品质。上世纪80年代,钱梁教授首先提出“茶人精神”这个概念,认为“默默地忘我奉献,为人类谋福”是茶人精神的朴素表达。另外,茶文化中蕴含的平和、静谧、祥和也促使学生在遇到事情时胸怀平常心,不抛弃不放弃,用持之以恒的耐心追求胜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文化环境下学习茶文化可以提高自身眼界、扩展知识储备、唤醒爱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因此,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应当以“茶人精神”作为度量标准,鼓励自己,端正思想,摆正态度。

  3.3学习哲学思想,培养逻辑思维

  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儒、道等诸多思想。喝茶品茶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满足口感的过程,更是一个平静身心,感悟人生大智慧的过程。将茶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有利于更好地传承茶文化的深层内涵,为思政教学注入新的内容,这也源于两部分的相似性。比如,茶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与人际交往能力相关的资源,而思政课教学的部分目标就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因此,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此外,茶文化所蕴含的部

  分精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其哲学魅力被无数文人在饮茶品茶的过程中品味。哲学思维,重在思考,运用茶文化中的人生哲学、理想信念进行系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将所思所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将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茶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探索44.1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先的原则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国饮,融合了佛、儒、道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茶也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绿色饮品,有益身心健康。茶文化是典型的传统文化,其精神内涵是将制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与中国的文化特色和礼仪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包含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文化中的人文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主要素材,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思政课教学,还是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

  4.2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从思政课教学中出发,教师首先要学习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以及精神理念,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扩大茶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范围,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对教育改革的认知。如:学生喜欢实践课,教师就可将茶文化中沏茶、赏茶、闻茶等过程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沏茶过程中的平稳心境;闻茶过程中体会茶香带给

  人的悠然自得;品茶过程中体会茶甘在口中的清新淡雅。学生的思想、行为、认知处于宁静平和的状态,与此同时,给学生纳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现象如何采用茶文化去解释,用实例引导学生采取茶文化的田园情怀自如应对问题与质疑。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方法单一的窘境,实地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既能通过饮茶来保障身体健康,又能通过茶文化的学习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者也能通过这种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视域下茶文化的育人功能,能够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4.3组织学生观光茶园

  实践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不能局限在教室里,应走出室外进行实践教学,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成为贴近生活、走进自然。传统教育模式下,实地教学一般都是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这种模式固然有效,但无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流露出符合事宜的真情实感。将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相结合就是让学生走进茶园,通过在茶园中亲自体会如何选取适合制茶的茶、在采茶过程中如何将茶叶制作均匀、在烘茶过程中如何烘焙火候适宜的茶,在泡茶过程中如何使用正确的手势与方法,在品茶过程中如何体会茶饮中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感受茶叶加工的各个工序,在上述行为中深刻领会与“工匠精神”相对应的“茶人精神”,最终将茶文化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物质载体。如:学习古代帝王君臣、商人洽谈、百姓商讨过程中品茶是如何达成共识并提出解决策略。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体会以茶喻人、以茶言志、以茶喻理的茶道文化。

  4.4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内容

  中国茶文化有“八德”,即“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本质的作用可促进身体健康,对于学生而言,还可释放学习中的压力。古人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也体现了饮茶适合认真踏实且道德高尚的人。中国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茶的种类多样,茶道精神植根历史,茶具千奇百怪、泡茶方法形态各异,茶的甘甜九曲回肠。通过学习多种多样的茶知识后,学校可以针对性地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茶艺表演及观看茶文化纪录片,在学习、体验茶文化同时,熏陶茶人精神、茶道精神、茶德思想,在传承茶文化的同时,还可实现茶文化的教化功能,使得茶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在教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将茶文化中的理论知识、人生哲理、社会交际、精神理念注入到思政教学内容里,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在生活、学习、为人处世、事业发展困境中反省自己,纠正骄傲自满、奢侈浪费、缺乏耐心恒心等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

  5结语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使得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那么,促进现代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就成为解决困境的必由之路,这既是对茶文化和茶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创新和提升。引导学生接触茶文化,学习茶道和茶人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储备,形成良好健康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篇五:“茶文化 茶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传统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大学生是接触互联网的主要群体之一,各种思想涌入与冲击,以至于大学生崇洋媚外的思想日益严重。我国作为茶叶的故乡,具有深厚而悠久的茶文化,“正、清、和、雅”是茶文化的特质,为此可作为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传统茶文化思想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对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度探索,以此促进传统茶文化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思想;高校;思政教育;影响

  一、传统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心智还是思维正逐步走向成熟化,在此阶段对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纵观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难发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侧重于传统道德理论和法律制度的说教与传授,忽视了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力量与价值,如我国传统茶文化,以至于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一直未取得优异的成果,尤其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大学生崇洋媚外的思想日益严重,甚至有些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论坛中共然发表辱华言论,还有些大学生表现的更为极端,仇恨社会公然侮辱烈士,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古至今,人们喜欢以茶论道,这是因为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凝聚了古人丰富的智慧及思想,如儒家的和谐思想、道家的自然思想,充分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茶性淡泊、平和,生长于大自然之中,汲取天地之精华。首先,以茶喻人,以茶树自身品质为依托,比喻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其次,以茶言志。以茶叶品质为辅助传达自身的志向,如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等;最后,以茶喻理。以“茶人”精神为载体,揭示茶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如艰苦奋斗、奉献等精神。在当前各种思想价值观碰撞的背景下,为了防止大学生在鱼目混珠的各种思想中发生思想偏差,传统茶文化思想

  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传统茶文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积极渗透茶文化思想,以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与价值观,以便其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茶人”精神,脚踏实地做事,淡泊名利做人,努力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极致[1]。

  (二)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的解决困难能力

  茶虽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品,尤其在我国宋代时期饮茶之风更是风靡全国,但是其背后的制作工艺确是精益繁琐,有着严格的制作过程。将传统茶文化科学融入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深刻的领悟到茶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助于学生学会冷静思考。由于我国传统茶文化具有宁静致远的特质,通过在思政教育中渗透茶文化,可使学生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境界,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沉着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做到大事不慌小事不燥;第二,坚定学生的信仰。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着礼、义、仁、智、信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加强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第三,培养大学生的果敢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不乏一些性格胆小怯懦、缺乏主见意识的学生,通过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茶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冷静理智的思考行为,而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正确明辨是非曲直能力,在此基础上,在确保不超出做事原则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身的处事能力。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茶文化,可以为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提供有效参考和指导,对大学生日后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不仅有助于提高其思想境界,拓宽其做人格局,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临危不乱的处事风格。

  (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操

  我国作为茶叶的故乡,具有深厚而悠久的茶文化,“正、清、和、雅”是茶文化的特质。自古以来,我国历代茶人和文人都将茶拟作“饮中君子”,喜欢将茶的自然特性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以此判断一个人的人格与德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大学生常常因经受不住各种物质诱惑,而走向偏激道路,缺乏奋勇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更不用提清新典雅的审美意识,只是一味的想通

  过捷径满足自己的私欲,然而哪有那么的捷径可走?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并不仅仅包含着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还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文化,其中精美雅致的茶具、茶艺表演,再加上饮茶意境、饮茶者精神追求的融入,充分的体现出茶香之美,茶情之浓,这些内容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陶冶饮茶者的心灵。另一方面茶形的奇特,需要饮茶人凝神静思,做到与茶融为一体,用心感悟茶叶在水中所绽放出的整个生命过程,因此,茶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文化的教育,是清心修德的审美之道。在传统茶文化中,不仅讲究精益求精精神,而且还讲究脚踏实地的品行,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同时,需要用心去品味和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高雅的审美情趣[2]。

  (四)有助于大学生提升人际关系和集体意识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基于多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碰撞,由于大学生自身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在多种文化思想的冲击下,曲解了集体主义的真正内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崇尚西方国家的民主主义,这种思想意识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完全背道而驰。古人曾歌颂茶道功德:“以茶表敬意,以茶可清心,以茶可行道”,茶具有温和醇厚、悠然自得的品性,强调“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充分表明人与自然的交流也是一种精神交流。在饮茶的过程中,饮茶人需要排空心中杂念,保持自然的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人生千姿百态,风云变幻,起起伏伏,得意时趾高气昂,失意时垂头丧气,正如茶杯中的茶叶,浮浮沉沉,殊不知这些状态都只是暂时性的。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茶文化,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能够学会如何始终保持平静和谐心态,不能因一时得意而目中无人,也不能因一时失意而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同时通过对茶文化的研究与学习,懂得与他人如何和平共处,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可以通过茶艺欣赏、品茶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此培养自身淡泊名利的品质,将身上利益至上的浮华风气一一去除。此外,茶文化强调的是德行,通过不断的学习茶文化,深刻的感悟到茶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以此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从而提升自身的处理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进而增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对传统茶文化教育的重视

  在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茶德思想,什么是茶德思想呢?即康、香、和、甘、乐、清、敬、美,具体来说此八德对应的含义分别是:第一,饮茶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第二,饮茶可以增强人们的愉悦感;第三,茶香气浓郁,且具有甘露般的特性;第四,茶可以给人带来特殊的感悟与别样的审美体验。因此,将这些茶德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不论是塑造大学生思想,还是改造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均具有非凡的意义。然而就目前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渗透的程度来看,依然欠缺一定的力度,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传统茶文化的重视。学习茶文化并不受其他专业的限制,为此高校应深刻的意识到传统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意义与影响,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以此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同时,更是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及时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深刻的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涵对当代教育的影响与意义,及时更新思想理念,将教育重点放在传统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潜藏的教育效果上,同时结合高校实际发展状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推动传统茶文化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3]。

  (二)丰富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内容

  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教学内容除了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之外,还需要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效果,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将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进行良好的传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与作用,传统课堂作为传播茶文化的主要途径,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相关任职老师一定要注重茶文化的科学运用,尽可能的拓展与丰富茶文化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传统茶文化知识,从中获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任职老师可以通过开展茶艺实践课程,比如辨茶、品茶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茶艺实践课程深刻的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想要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得以有效传播,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传统茶文化的渗透,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话茶交流”、“茶与人生”等专题讨论,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茶具有的品性,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观[4]。

  (三)加大传统茶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

  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之所以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缺乏对茶文化的重视以外,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投入力度不够,包括资源投入力度、资金投入力度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校需要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上,继续拓宽资源的投入途径,加大在传统茶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比如,高校可以鼓励思想政治任职老师围绕传统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这一内容进行课题申报,也可以在校内成立相应的茶文化教育研究,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四)创新教育手段与模式

  一直以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另一主要途径,因此,为了能够使传统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得到良好的传播,除了第一课堂以外,构建丰富的第二课堂属实重要,千万不可小觑第二课堂具有的育人功能。比如,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传统茶文化开展相应的茶文化活动周、茶艺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化茶文化知识的学习途径,又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切的感悟与体会茶文化中潜藏的深厚意蕴

  。同时根据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对大学生社团工作的相关指示,高校还可以建立茶文化社团,让学生在感悟茶叶在水中所绽放出的生命过程中,净化自身的心灵,以便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拓宽其人生格局,为其日后在社会中得以良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基于中西思想碰撞的背景下,由于大学生自身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在多种文化思想的冲击下,难免发生思想偏激。传统茶文化具有宁静致远、悠然自得的品性,强调“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对塑造大学生思想及改造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均具有非凡的意义。因此,各高校需要深刻的意识到传统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意

  义与影响,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以此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同时更是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促进我国高校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婕.传统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v.41;No.384(11):236-236.

  [2]赵华.传统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实践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v.41;No.384(11):238-238.

  [3]周竹露.基于茶文化研究下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20,v.42;No.226(10):273-274.

篇六:“茶文化 茶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中职专业课教学实践研究—以茶艺课程为例——王丹青岛)(青岛城市管理职业学校,山东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今天,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是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中国茶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积淀、精深的内涵底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族精神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融。本文以探究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程为例,深入挖掘茶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三教”改革视域下,从教师、教材、教法入手,尝试全方位、多角度整合课程教学的思政素材,拓宽思政教育渠道,发挥更好的育人效果,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合路径提供有益的参考。一、研究现状2014年上海市率先提出“思政课程”教育改革理念,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年1月,高德毅、宗爱东在《中国高等教育》上发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这是在学术期刊上最早发表的关于“课程思政”的论文,同时也首次提出了专业课的隐性思政教育包括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论断。笔者发现当前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思政基础性问题的探讨;二是对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和模式的研究;三是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发研究;四是课程思政推进中的问题和改进研究。“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很少,而对于茶艺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如何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程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道德、心理、身体、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提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二、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程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一)深入度不够在目前课程思政大格局下,很多教师能认识到其积极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变成了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简单叠加,脱离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这种现象说明我们的教师没有深入研究和挖掘思政资源。茶艺课程内涵丰富,体现出独特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艺术价值。茶艺课程天然包含的思政元素极其丰富,教师应该深入探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64-(二)系统性不强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自身课程思政水平不高,尽管在茶艺教学中对思政予以一定的重视,但是从融合的效果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茶艺课程的教师应当与思政专业教师积极沟通,共同研究融合的路径和运行机制。课程思政只有体系化才能发挥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功能与作用。(三)创新度不够在茶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时,应当在教学方法、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注重将传统文化、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课程中,将茶艺课程有效地拓展和延伸。在“大思政”格局下,我们的教师缺少对教学内容的综探索篇誗教学研究3.鼓励提升专业课教

  思政课教师进驻各教学组室,师思政水平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各部门间应协同育人,鼓励思政课教师进驻各教学组室,帮助专业课教师提升思政水平,促进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共同研究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将育人真正融入学习的全过程中。4.激发茶艺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学校应以多种手段激励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重要目标和方向,将思政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茶艺课教学全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与“修养塑造”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与发展。5.引导茶艺课教师发掘茶艺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研究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中职学校在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和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着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渠”和“育人”功能。茶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不可比拟的道德教化作用,以茶怡情、以茶行礼、以茶审美、以茶教化等,通过茶来陶冶情操,体悟人生哲理。因此,教师发掘茶文化中的育人要素才如此重要。举例来说,学生在学习茶艺时,会学习到鞠躬礼、奉茶礼、伸掌礼等很多关于茶的礼仪,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养成了文明礼仪的习惯,培养了良好的品德。6.开展教学比赛,打造示范思政融合课学校应积极打造思政融合专业课的示范课程,以优秀课例带动和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还可采用教学比赛等方式,以赛促教,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给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在校内形成全员思政的良好教研氛围。(二)以教材改革为基,完善课程思政载体教材是课程思政的主要载体,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服务于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是教材改革的“魂”。目前茶艺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分散,缺乏系统性和人文性,因此教材层面的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开发茶艺教材,从传统文化、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它承载着的思政元素多元化。茶的发展历史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习茶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那些优秀茶人身上传递出的职业道德、大国工匠精神都在积极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茶艺教材在开发时,应该特别关注和融入这些思政元素。2.教材在设计与开发中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意创新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茶文化也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不同的茶,它的服务过程、茶事活动各具特色。在学习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勇于去体验、实践、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培养文化创意创新的意识,设计创新方案,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3.开发茶艺课思政资源库,资源类型包括音频、视频、文档、课件等,以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与学习茶艺课教师应特别注意平时收集整理各种思政资源,且可以组建团队共同完成茶艺课思政资源库的建设。这些

篇七:“茶文化 茶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22,28(10)18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茶文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张翅鹏1(1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何晓梅2宋程2237012)237012;2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安徽六安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承载的不仅是一种极富质感的生活方式,也是深厚的文化意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该文介绍了在新文科背景下,皖西学院对茶文化教学进行优化,与茶企合作走产学研道路,创新教学理念和学生社团合作,以赛促学,最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关键词:茶文化;新文科;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10-0183-03Exploration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PracticeofTeaCultureCourseundertheBack?groundofNewLiberalArtsZHANGChipeng1HEXiaomei2SONGCheng2(1SchoolofForeignLanguage,WestAnhui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2SchoolofBiologicaland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WestAnhui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Abstract:Chinaisthehometownofteaandthebirthplaceofteaculture.Teaculturecarriesnotonlyaverytexturedwayoflife,butalsoprofoundculturalconnotation,whichisaconcretemanifestationofChineseculture.Underthebackgroundofthenewliberalarts,theresearchoptimizedtheteachingofteaculture,cooperatedwithteacompaniesingofthecourse.totaketheroadofproduction,educationandresearch,innovatedteachingconceptsandcooperatedwithstudentasso?ciations,promotedlearningthroughcompetition,andfinallyachievedthepurpos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Keywords:Teaculture;Newliteralar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Buildmoralityandcultivatetalents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学中去,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育人的目的。2019年11月1日,教育部发文推进高校本科课程改革,实行“双万计划”的课程建设目标,在此背景下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文科课程建设突破专业学科壁垒,实现文科各专业的融通,文理科的交融,拓展学生知识的宽度、广度和深度,提升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突出课程的育人作用,在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使其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全方位满足社会需求,是新一代“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1]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着力开始新文科研究指南》,为新文科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通知》要求落实与改革实践工作,并颁布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并全力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具有世界水平又有中国特色的新文科体系,培养出一批综合能力强和素质过硬的人才。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需要高等院校逐步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和各专业之间的壁垒,实现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贯通,培养新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日益深入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对传统文科进行创新和改革也势在必行。新文科建设突破了原先的人才培养的学科导向,进而转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种需求。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实现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去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是要把思政理论、知识和精神等元素融入具体的课程教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同向同行的基础,是检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标准。通过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紧密融合,把“立德树人”教育落到实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专业能力扎实、品德修养好的复合型时代新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2018jyxm1155);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20jyxm2137);皖西学院校级项目(wxxy2021124;WXZR202111)。作者简介:张翅鹏(1973—),男,安徽霍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化研究。收稿日期:2022-02-01184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新时期,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深度挖掘各门课程里的思政教学元素,凸显出课程思政教学的隐性和显性功能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高校要肩负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能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的时代重任。“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3]。1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茶文化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新文科背景下的茶文化课程思政教学以“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为培养目标,在丰富和完善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内容同时,注重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和塑造,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指导,在讲授茶文化知识的同时,把茶道、茶艺和茶礼等元素与皖西地区丰富的茶产业和茶文化相结合。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后,与思政元素深度契合,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茶文化所蕴含的哲理,做好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和塑造,从而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的立德树人理念[4]。茶文化是皖西学院开设的一门全校性公共通识选修课程,该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茶的起源与传播,茶树种植,茶叶的分类、加工与储存,茶叶的品质与品鉴等理论教学,以及茶文化、茶道、茶艺等实践教学。此外,课程还结合皖西地区茶叶生产实践,进行茶叶的采摘和加工过程的具体体验研习环节。课程融聚皖西地区地方茶叶生产和和茶文化优质资源,结合线下教学、实践操作与线上视频课程,系统讲授茶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接受茶文化熏陶,于知性和儒雅中谈茶,从而提高大学生个人修养和素质。课程自开设以来深受校内外学生的欢迎和认可。1.1提升文化素养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以茶叶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是茶叶和文化的深度融合。茶文化不仅包括所有与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有关的直接物质感受,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审美、哲学和人生观等。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融儒、道、佛等多家优秀文化于一体,茶文化的学习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眼界和视野,还能增加其对人文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茶文化中蕴含深邃的文学素养和浓厚的人文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学生学习茶文化的要旨,这些都有益于学生文化综合素养的提升。1.2提高道德修养在《茶经》里,陆羽提出茶作为饮品,首次把茶文化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是要求我们行为举事时严守社会规范,“俭德”要求我们恪守传统道德,既不逾轨又不懈怠。虽然陆羽没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22,28(10)有直接提出“茶德”这一概念,但指明了品茶人须具备的素质—“俭德”,首次把品茶和人品进行了有机融合。“精行俭德”已经成为当今茶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被世人奉为一种美德。如今,思政元素融入茶文化课程教学,深度挖掘其中的育人要素,这无疑会大大丰富茶文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还能在思想道德方面得到提升,成为专业知识过硬、道德素质高尚的人。1.3培育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涵盖广泛,首先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最后是人和社会间的和谐发展。茶文化里的“和”是茶道的精神要旨所在,茶道要求茶人内心宁静、平衡、和谐,追求天和、地和、人和,强调天下万物的统一与天人合一的和谐美。茶文化提倡的“和”不仅有利于人类自身的身心和谐发展,也倡导国家和社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共同致力于社会安定与和谐。当然,在中国文化里,“和”倡导的也不是绝对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结晶[5],既允许保留各自差异,又追求和谐共处。“和”的哲学思想突显了中国在处理国家事务和与他国关系时的技巧。“和”的哲学思想理念已经深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得到传承和发扬,“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外交策略彰显了国人外交策略和智慧。伴随着“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施,“和”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赞许。中国茶和茶文化正在大步走向世界,开拓更宽广、更辉煌的“茶叶之路”,共建社会和谐。2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茶文化课程思政实践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打破原有的专业界限和壁垒,文理科实行交叉融合,对课程的形式和体系重新划分,为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探究出了新途径。2.1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育人功能“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中心工作,在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兼顾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深度挖掘高等院校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要素和育人素材,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让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内心和头脑。在全方位认知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合理使用教材,并辅助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工具,最终推进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推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情怀,对社会问题和世界形势能进行准确的认知和作出科学判断。因此,在茶文化课程正常教“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

  28卷10期张翅鹏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茶文化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185学中必须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全面挖掘隐性蕴含的思政元素和价值要素,全方位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铸造、家国情怀升华以及民族复兴担当,使其既成才又成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2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高校课程教学和地方茶企通力合作,进一步推动皖西地区茶文化发展和研究。在近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进程中,茶叶承担了重要的功能,是我国对外贸易交流的重要商品之一,带动了科技、教育等快速发展和进步。茶企和高校应当通力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技术优势推动皖西地区茶叶生产、加工实现科技创新,打造出地区优势的品质茶、放心茶,走一条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茶产业发展道路。高等院校和地方经济深度合作走产学研道路不仅是有益的尝试,也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需求。地方政府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积极与高校合作,寻求技术、人才和科研上的帮助和支持,实现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双赢”。校企合作培养文科人才的方向是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尤其是服务基层、服务区域社会的能力[6]。产学研相结合推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高等教育为社会、企业服务的功能。产学研让学生深入参与茶叶采摘、加工和制作环节,从中获取实践经验,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把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系统深入地认识茶的内涵和文化蕴含,加深对茶和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2.3创新教学理念,完善考核方式新文科背景下,茶文化课程思政必须首先进行教学理念创新,打破其原有的文科属性,融理论、实践和创新于一体。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要求拓宽教和学的内容,依托皖西地区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悠久的茶文化,在课程学习时加强同茶企的合作和实践,在知识学习之余,提升思想素质并服务社会。新文科背景下,茶文化课程内容多学科交融,要采用线性、多元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在设计考核或考察时,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突显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品格道德修养水平。教学评估要采取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面动态评估和考察学生。教学效果评估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活动参与程度和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渐进变化发展等具体要素,最终进行综合观测和变量评估,准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2.4社团助教,茶赛促学联合皖西学院大学生社团开展各种有关茶文化的校园活动,为茶文化学习搭建交流平台,发挥课堂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活动不仅能加强社团成员对茶和茶文化的理解,还能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向更广的范围进行推介,提升传播的整体效果。在学习了茶文化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知识后,举办茶艺大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手段之一。茶艺大赛既是对茶文化知识的汇总和提升,又是茶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学生素质拓展重要渠道。皖西学院学生近年来在省市级社团活动和茶艺大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赛促学不仅使学生更真切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还逐步学会并懂得从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验证问题、解决问题[7]。社团活动不仅宣传了皖西浓郁的茶文化底蕴,还提升了皖西地区茶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激发了学生想进一步了解茶、学习茶文化、热爱茶文化的热情。茶艺大赛不仅展示了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其对茶艺的兴趣,还能引导茶艺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社团文化正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主流教学制度文化的一种有力补充[8],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大有裨益,也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探索如何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好途径和新方法。3结语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蕴含深刻的哲理。课程思政走进茶文化课程是新时期新文科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夯实课程基本知识理论前提下,不断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课程品质。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响应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深度融入思政元素,树立教育理念,优化创新教学体系,强调茶文化的育人作用,用茶道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意识行为,继承并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核心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宏伟教育目标。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2]习近平05-03..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4]罗珍颖2020:312..课程思政视角下残疾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研究[J].时代教育,2018(10):57.5]黎昕.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当代意义[C]“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09-1.6]张晓舒.新时期高职校企合作培养文科专业人才之路[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1,34(06),32-36.7]韩垚,马金虎,李连旺,等.以赛促学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探究[J].时代报告,2020(12):112-115.8]周玲,侯艳,居倪萍,等.以茶艺团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84-186.(责编:徐世红)[[[[[[[[

相关热词搜索: 茶艺 茶文化 探索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