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自主创新发展优势产业之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5-13 08:45:02 浏览:
                                   (内蒙古财政厅,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提高中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全国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比较分析了中西部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西部;东部;自主创新;优势产业;比较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8—0002—04
      目前,我国将面临着体制转轨、经济转型和创新模式转换的多重矛盾,尤其对于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的中西部地区来说,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更大,任务更加繁重。加快中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全国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中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发达国家都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晴雨表。美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法则浓缩成一句话:“或有专利,或被淘汰(patent or perish)”。
1 中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概况
      中部地区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横向比较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2003年,中部六省科技经费支出为460亿元,占全国的14.7%,研究开发(R﹠D)经费支出为184亿元,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12.0%,两项比重都远远低于其生产总值占全国22.5%的比重。同时,中部地区的科技产出较低,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严重不足却是致命性的。2003年,中部六省平均每省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为4 134件、2 172件,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1.0%和45.0%。又如,2000年河南省的专利申请量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四川、湖北、湖南的18%、46.5%、38.1%、84.9%、109.5%、92.7%;但到了2004年,这组数据变成了12.1%、26.8%、34.4%、87.0%、79.4%、82.1%。从2005上半年我国内地各省区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来看,中西部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巨大,并且沿海发达地区的创新活力(增速加快)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增速减慢)。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一些产业已经在全国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1 能源建设
      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初步形成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2004年西部地区主要能源产量及在全国所占比重,(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煤炭51 866万t,占32.7%;原油4 071万t,占23.3%;发电量5 099亿kW•h,占23.9%。
1.2 原材料工业
      甘肃、云南的铅锌、四川的钒钛、内蒙古的稀土等得到较快发展。青海100万t钾肥工程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重要的钾肥生产基地。贵州和云南磷肥企业通过改造,使我国高浓度磷肥自
给率提高到50%以上。
1.3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新疆的优质棉和果蔬、内蒙古的乳业和羊绒制品、云南的烟草、广西的制糖等已逐步成为优势产业。
1.4 旅游业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各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和探险旅游,丝绸之路、长江三峡、香格里拉、青藏雪域高原等跨区域旅游线路已经形成。九寨沟、喀纳斯、黄果树、兵马俑、桂林山水、草原风光等一批旅游景点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精品。 此外,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也渐成气候。
2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自主创新发展优势产业之比较及典型个案分析
2.1 东部地区以江苏省通州市为例的分析
      近年来,江苏省通州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彰显特色、形成支柱、提升水平、扩大规模”的发展之路,使国家火炬计划通州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基地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基地产值超过60亿元,成为通州市富有创新和特色的亮点工作,并有力地推动了科技长入经济的进程,加快了该市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2005年,基地内企业共开发生产了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2个、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新增国家级火炬计划6个,承担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个、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2个,预计年新增销售20亿元,利税3亿元。该市形成了以铝电解电容器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以电容铝箔为代表的新型金属电子功能材料和以电子高档封装材料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化学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品群。江苏中联科技集团和南通江海电容器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已分别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电极箔和铝电解电容器生产经营企业之一。
      产业基地的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了电子元器件的本地配套能力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通州市在工作中坚持4个“强化”,保障了产业基地的健康持续发展。
2.1.1 强化政策引导,创造产业基地建设良好环境。为营造加快产业基地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2006年通州市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把构建产业基地研发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科技合作平台、科技服务平台作为下一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的重点。为优化投资环境,通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激励措施。一是鼓励专利申请,对申请国外PCT及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并获得受理的给予分别补助;二是鼓励专利实施,对重大专利产业化项目,市科技三项费用优先给予资助。
2.1.2 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实力。该市在推进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一是突出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引导规模以上企业按研发人员、经费、任务、技术依托单位和激励措施“五落实”要求,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构建技术创新机制,并在基地三大高新技术产品集群中择优扶持10家研发机构,在经费、科技计划等方面给予重点资助,有规划地建设各具特色的为行业服务的工程技术中心;二是构筑官产学研的联合创新机制,由政府主管部门、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一种新型合作模式,使产学研合作由自发、分散和无序运作向紧密和有序运作转变。
2.1.3 强化科技招商,促进产业基地快速发展。一方面发挥南通江海电容器有限公司、江苏中联科技集团、江苏综艺集团、江苏东源集团等产业基地骨干大企业的带动促进作用,不断提高现有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在充分考虑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坚持科学选资,理性招商,明确以产业带动力强的高科技项目为招商重点,积极引进、开发、生产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链中的高端和终端产品,加快发展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整机项目。通过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和终端产品的生产,带动电子电器产业的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二次创业”。
2.1.4 强化服务优先,构建产业基地发展绿色通道。一是加强领导,深入调研。专门成立了国家火炬计划通州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基地领导小组,明确市科技局是基地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基地建设、成果转化、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2005年成立了促进产业基地建设调研组,深入基地内52家年销售1 0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对三大产品集群开展全面调研,找准科技促进产业集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二是搭建平台,主动服务。充分利用科技部门定期组织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活动和行业研讨会,为全市各类企业搭建科技合作平台,为企业的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牵线搭桥。三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对重大科技项目,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火炬、科技攻关、高技术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科技计划,促进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发展。
2.2 中西部地区以河南省为例的分析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2005年河南省专利申请在上年20.1%速度增长的基础上又有大幅提升,当年专利申请量8 981件,居国内第12位(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增长率达到42.1%,居国内第11位,高于国内37.4%的平均增长水平,是“九五”以来河南省专利申请年增长最快的一年。
      “十五”期间,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总量分别为29 093件、15 199件,比“九五”期间(专利申请16 314件、专利授权9 915件)分别增长78.3%、53.3%,知识产权资源占有量偏少的局面已初步得到改善。
      在三种专利申请中,发明年专利申请量1 703件,较上年同期增长40.4%,创“九五”以来发明专利申请增长最高;实用新型年专利申请量4 594件,居国内第10位,较上年同期增长33.2%;外观设计年专利申请量2 684件,并继续以62.0%的增速位居三种专利增长之首;企业年专利申请量首次跻身国内前10名(第9位),增长率69.4%,居国内第6位。全省专利申请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成为河南省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
      2005年,河南省专利申请总量接近9 000件大关,实现跨越式增长,但与沿海省市的差距却逐渐拉大。据统计,2000年河南省的专利申请量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的18%、37%、46.5%;但到了2005年,还分别只是它们的12.4%、20.8%、25.8%。广东省2005年一年的专利申请量72 220件,比河南省自实施专利法以来的专利申请总量还多11 708件。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更是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专利布局,截至2004年底,来我国申请专利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24个,国(境)外到我国申请专利超过40万件,其中90%以上是发明专利,国外企业申请发明专利总量是国内企业的6倍多。河南省前十位企业的专利申请总量,只相当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量,差距十分明显。
      与周边省(江苏、山东除外)相比,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居首位,增长率居次位;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利申请量虽然不很理想,但增长率均居首位,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仍在中西部前列。
      目前,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河南省经济和社会管理体系中,最短的一块“木板”。主要表现在:
2.2.1 政策不落实。近几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自主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对发明人、设计人的鼓励创新的政策,但到了一些地方和单位就被束之高阁,不能认真贯彻落实,造成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与当前经济发展极不适应。
2.2.2 管理体系薄弱。河南省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知识产权机构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兄弟省市。全省18个省辖市只有不到一半的市做到了机构、人员、职能、经费四落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全省158个县(市、区)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兼具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的只有10%左右,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少(11个)、分布不合理(7个在郑州),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的工作人员仅有100人左右。 
2.2.3 专利意识欠缺。全省99%的工业企业至今还是零专利;全省83所高等院校中,2005年只有15所大学申请了专利,大部分大学的知识产权工作处于“四无”(无机构、无人员、无制度、无经费)状态;全省128家省以上科研单位今年申请的专利只有166件,平均每个科研单位产出不到2件/年;占全省专利申请量的67%是非职务发明,广大非职务发明人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动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2.2.4 投入有限。对于知识产权事业的投入包括政策、人力、条件和资金等各个方面。在政策、法规、编制、机构、信息传播平台、专利技术孵化和资金扶持等方面,河南省与上海、北京、广东、山东、四川等省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2.2.5 创新主体动力不足。从专利申请量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不愿意申请专利、不愿意培育品牌,甘于引进、组装、贴牌、来料加工和生产低端产品的主要原因就是——创新费时、费力、费人、费钱还要冒风险,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和高额的利润回报。科技与经济仍然是“两张皮”,创新也难以为继。
2.2.6 体制改革步伐有待加快。实践证明,中西部地区的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发育缓慢以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是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的重要因素。政府的“缺位”现象比较普遍,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是各级政府最重要的公权力之一,但全省知识产权的工作体系还不健全。例如,60%的省辖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仍不健全;90%的县(市、区)的知识产权工作几乎还是空白;99%的工业企业、90%的科研单位和80%的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工作不落实,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的软环境亟待改善。
3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创新发展对比分析结论及启示
3.1 中西部地区存在差距的原因及比较优势
      尽管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资源优势大部分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3.1.1 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原因如下:①由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运输不便,使自然资源与发达地区同类的产品相比成本偏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②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用人观念落后,导致高科技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地区。③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科学技术,而且需要雄厚的资本,二者结合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和形成竞争力的规模产业的关键因素。由于缺乏大规模的投资,使得中西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缓慢,规模偏小。④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采取梯度开发战略和向东南沿海地区实行倾斜政策,逐步形成了东西部地区差距;另外中西部地区在后来的经济发展中没有根据地区优势和现实条件发展有潜力的支柱产业,特别是一些地区过去作为支柱产业的传统产业正面临转产、停产的局面,走向衰落,而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培育出来,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使得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3.1.2 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四大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优势明显。二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三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全国对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四是毗连众多国家的区位优势显现。虽然成绩不小,但当前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如下四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仍是西部地区的首要突出问题。其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第三是产业链条短。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齐同生介绍,宁夏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1∶2.1,显著低于全国1∶1的水平。当前煤转电效益可增加5倍,煤转化工效益可增加10倍,煤转油效益可增加20倍。但从内蒙目前情况看,主要以输出原煤为主,加工转化率只有1/3左右。第四是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领域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3.2 启示及对策
      目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除了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外,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低,自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弱。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中西部地区还必须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3.2.1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地区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西部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自主创新的方向,我们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存在着对资源过度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重点挖掘那些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有着重大价值的重大创新项目。引导企业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当前阶段,东部地区应加大原创性研究投入,注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努力改善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而中西部地区则应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水平,培育和完善市场体制,注重中间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3.2.2 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组放型增长方式及其导致的结构不优,支柱不强、产业不高、效益不佳是制约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因此,当前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重新构造中西部的支柱产业。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与优势产业的生产力布局相衔接,考虑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从本地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承受力出发,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组合。
3.2.3 中西部各省区应根据比较优势,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应根据中西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能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中西部各省区虽然经济欠发达,但都有属于自己的科技、资源、人力等的地方优势,选择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需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和当地比较优势来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新技术产业真正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动力。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经过改进、更新和创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工艺;二是高技术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扩散,不断挖掘传统产业潜力和优势,将传统产业提升为新的产业群体。
3.2.4 提高筹资能力,建立良性的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筹资能力不强,用资力度不足是造成中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从中央项目人均投资来看,中西部地区获得的政府投入与东部地区相差甚远,资源优势无法借助资金支持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该地区落后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央投资只占基建基金的20%,在国家财力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要求增加政府投资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单靠政府杯水车薪的投入,必须鼓励吸引计划体制外的民间资金和外国资金的注入,建立中西部的良性投资基金运行机制。要大力发展证券、股票等资本市场,建立中西部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银行、投资公司等多种投资机构,加强对民间资金的集中利用,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促进中西部经济的持续发展。
3.2.5 制订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培育和吸引高层次人才。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不仅是知识,技术的差距,而且存在教育差距。培育和吸引人才是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省区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抓好人才的保护、引进、使用等工作。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采取更加优惠政策,广泛吸引高级人才。在创新——知识产权保护——高额利益回报——再创新的环形链条中,让创新人才享受自主创新成果的恩惠,使自主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加快中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助推器。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以精神要素为灵魂、物质要素为动力、制度要素为保障的知识产权文化同构体,互为依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源动性、内聚力和辐射力。
3.2.6 重点突破,加快中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要重点突破,加快中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坚持市场导向,立足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区域,完善体制机制。我们在强调中西部地区必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发展中西部特色优势产业不仅要利用好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市场,还要利用好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市场。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时,要注意采取措施弥补弱势,发挥优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并且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东中西合作,特别是要积极引导、支持东中部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参与西部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宾.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经济参考报,2003,6,26.
[2] 王永前.特色产业看西部.半月谈,2005,(21).
[3] 谭永江.培育中原的后发优河南专利信息网(2006-04-24 11:40:57)
[4] 郭民生.规避“比较陷阱”与确立后发优势.河南专利信息网,2006,2.
[5] 崔巧环.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问题研究.陕西经济研究,2001,10,12. 相关热词搜索: 自主创新 中西部地区 优势产业 分析 发展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