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关于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22-05-19 16:20:02 浏览:

关于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所在院校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系统的策略,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活动,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  

   

 2009年4月15日 上午10时许,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大四男生从新一学生公寓8层坠楼身亡。
     2009年4月14日 下午6点40分,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女一男两名学生先后从学校47号公寓楼13楼窗口坠亡。

     2009年2月23日 ,河北邢台威县一名大学生刘伟因就业压力自杀了,留下的仅是一本近10万字的日记。

     2009年3月30日 凌晨,华中科技大一对大四情侣,在武汉洪山鲁磨路租住的小区内分别从6楼与12楼坠下身亡。死者留有遗书,警方尚未公布内容,具体情况尚在调查中……  

一桩桩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适应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颁布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达到退学总人数的50%以上,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帮助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发现、及时预防、积极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已是当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目前广东有130多所高校,其中高职院校70多所,约占54%,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使得高职院校生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既有年轻人相同的个性特征, 又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认真探索和研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升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对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所在院校是一所由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现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学生情况,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特点,结合理论和实践,思考如何提高危机干预机制建设的效率。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是相对的,如果把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的暂时的心理异常,如:恐惧、烦恼、忧虑、孤独、抑郁、焦虑等统统视为心理危机是不妥的,只有当心理异常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表现时,才可以说出现了心理危机。在高职院校中,高职生与同龄的大学生相比,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较早地面临着择业及社会化的问题,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自卑心理尤为突出。学生对于高职学院的办学规模、条件、专业设置、知名度甚至名师都抱有较大的期望,但许多高职院校都不能满足这种期望,部分高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其次,高职生是大专学历,与高校本科生相比,又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另有部分高职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受到缴纳高额学费的经济压力和周围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容易出现自卑心理。部分贫困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言行较为敏感,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情绪容易起伏波动,影响正常交往。有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害怕同学怜悯,本来交往面就比较狭窄, 如果加上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其他社团活动, 更容易导致自我封闭压抑,产生自卑。这些学生将变得更为脆弱和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大约4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严重者超过21%,女生的比例较男生略高。  

2.学习方式错误引发的厌学和焦虑心理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多数高职生在高中时就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到了大学有了更多可以任意支配的时间,但大学生活却失去了方向,一旦专业学习跟不上,就容易产生失落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厌学心理。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也较中学有所不同,学习深度和难度比以前加大,很多学生存在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再加上就业的压力,从而引起心理上的考试焦虑和就业焦虑等。有调查发现,有7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有超过15%的学生表现为焦虑症,女生尤为突出。  

3.感情问题引发的心理困扰  

笔者根据调查发现,笔者所在系有约14%的学生有谈恋爱。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现在的学生情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情感冲击,影响学习和生活,如因单相思而自困,因热恋影响学习而烦恼,因失恋而精神受挫,因多角恋爱难以自拔而内心焦灼,因看周围的同伴成双成对而自惭形秽,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因恋爱发生越轨行为而懊恼、悔恨,因担心怀孕或已怀孕而不知所措,内心焦虑不安等。  

4.困惑心理  

高职学生充满激情,富于幻想,但因认识偏差、阅历较浅,对当前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导致迷茫、失落和困惑等心理问题,如:学习问题困惑、专业问题困惑、感情问题困惑、社会问题困惑等。  

另外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由于家庭关系、沉溺网络、职业选择、就业压力、个性发展等,这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带来心理危机。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有效地实现心理危机干预  

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校学习的大学生因为自身不能处理个体心理冲突或外部刺激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在学生的冲突性行为中还时常表现为自杀、自残、出走等。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恐惧、震惊或悲伤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应对危机的有效策略,增进心理健康。心理危机干预需要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健全的工作机制,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心理危机干预。  

1. 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系统  

一是应该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系统,详细制定各级系统职能部门及成员的工作职责,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教育培训,建立起早期识别心理问题学生和有效干预的快速反应通道;二是制定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对心理问题高危学生的筛选、精神障碍学生的监护、转诊、休学、复学及通知家长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并制定详细的危机干预工作流程,确立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笔者所在学院虽然是一所刚由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师范合并不久的转型中高职高专院校,但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建立了学院、系和班级-宿舍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保健网络,设立“快速危机干预通道”(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力求能够及早发现心理危机并进行干预处理。学院设有心理咨询室,有专业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院学生会建立“院心理健康协会”,各系分设心理辅导站,并建立了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班干部“三位一体式”的心理健康监测、教育体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式”的多功能作用,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有效干预。  

2. 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并非一个教师就能够独立处理的。笔者认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心理危机预兆识别的早期报告预警制度:学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成员发现有学生出现心理危机预兆时,应及时向心理危机干预机构报告并在该机构指导下监控其心理危机发展的态势;第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的值班制度: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应每天安排专业人员值班,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处于严重心理危机中的学生进行干预;第三,心理危机应急处理中的快速支援制度:根据发生的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心理危机应急处理中的快速支援部门和人员的到位时间和地点;第四,心理危机处理的信息沟通制度:及时畅通的学校内、外部心理危机信息沟通对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应事先制定各种类型和程度心理危机的报告层级和通报范围。笔者所在系有一名女生,因轻微的精神疾病休学一年,病愈后复学。辅导员与班主任将其列入“需关爱学生”,关心她的成长,关注她的发展,并让她的同宿舍同学关注该女生的精神状态。后因其爷爷去世受到刺激,心理状态出现异常。同学及时将情况汇报班主任,班主任与辅导员一方面安排同学与老师与其谈心,一方面联系其家长,了解情况并汇报该女生的状况,督促家长来学校与该女生沟通;当夜11点,学生报告班主任该女生有异常行为,一直站在宿舍门外盯着阳台不肯休息。班主任和辅导员立刻赶到现场并向学院学生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汇报。情况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机构马上联系当地医院救护车,派遣人员赶去支援,并通知其家长。该女生情绪狂躁,一直要往阳台外冲,形势十分紧急。在场的老师们和学生通力协助,缓和该女生情绪,终于将其送上救护车送院就医。经诊断,该女孩疑似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由其家长带回家进行疗养。此案例很好地反映了笔者所在院系设置的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正是由于有早期的预警报告和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的应急措施,才能将情况控制,不让其恶化!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教育活动  

任何危机的处理都应重视预防措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应该是预防为主、干预为辅,把预防心理危机工作下移,把干预危机工作前置。  

1. 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活动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该做到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笔者所在学院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利用公共选修课、心理保健讲座、播放心理电影、热线电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普及心理危机应对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教育的积极性,教会他们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引导他们树立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明白当自身不能解决心理危机时懂得应该如何寻求帮助;并还在学院网站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开辟宣传园地、心理测试、情感世界、社交技巧、在线咨询、理论研究等栏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网上心理咨询服务,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发挥朋辈心理辅导作用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特别重视以他人为媒介的间接干预系统,那就是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及学生干部的作用,即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委员的职责主要有两个,一是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预防知识,二是发现同学中出现不正常的心理问题后及时向学院汇报。笔者所在学院明确班级心理委员和系心理辅导站成员职责,就是把预防心理危机工作下移,把干预危机工作前置。经过一定培训的“心理委员”虽不能像心理学专业教师一样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直接干预,但他可以最快的速度把学生心理危机的信息上传到专业教师,为实质性的危机干预争取宝贵的时间,因此必须对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进行预防心理危机的教育,使他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学生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哪类个性特点的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哪些言语和行为表现可能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学生如何处理,怎样救助他们等方面的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许多心理危机的征兆多是由同学和学生干部发现的。如笔者所在院系一女生有时表现沉默,不愿与人交流,有时若无旁人的大哭,说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并流露出厌世轻生的意思。班级“心理委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认为该女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及时向班主任及辅导员汇报情况。班主任及辅导员通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到该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存在巨大压力,并有沉迷网络现象,还曾与同学谈过轻生问题。于是对该生进行多渠道的心理疏导,联系其家长说明该生情况,让家长多表达关心与爱护;让要好的同学经常与其谈心,开解其心结,并鼓励她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班主任经常地在同学面前表扬该女生的一些闪光点,让她感觉到自己的个人价值。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早期干预,该女生越来越自信,性格比以前开朗许多,开始主动与他人沟通,成绩也比之前有所进步。这是一例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个案,正是因为有比较健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才能将该女生心理危机消除于萌芽状态。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学院心理健康机构应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普查识别出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对这些可能发生或正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一般来说,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除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外,其内部的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就是要找出其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做好有针对性的帮助。从心理品质的角度来说,大多数的心理危机是逐步形成的,有其过去的根源,或在某个过程中已经潜伏着心理危机。因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工作。从2005年11月开始,笔者所在学院坚持将每一届新生进行排查梳理,由各系建立“需特殊关爱学生”档案,详细记录学生情况、关爱措施及工作效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测试和咨询活动,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和指导。此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控机制、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的高职院校更应该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研讨缓解、防控高职院校大学生生心理危机的措施与对策,构建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为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林珍,舒毓昆.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7.  

[2]刘杰,张蓉.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4).  

[3]刘中亮.大学生心理危机(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3).  

   

   

相关热词搜索: 干预 危机 思考 心理 高职院校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