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粮食局关于加强粮食安全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5-25 11:25:02 浏览:

粮食局关于加强粮食安全的调研报告

做好粮食应急管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之一,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强化粮食应急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粮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极端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大,国际粮食供需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国内,国家取消了部分对粮食流通的政策性支持,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库存大减,广大农户自储口粮显著下降,社会存粮十分有限。在新形势下,如何在社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各有关部门要把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和稳定市场供应作为粮食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强化粮食应急管理,全方位构建粮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粮食安全保障。 
  二、我县粮食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粮食局的指导下,县粮食局紧紧围绕“加强储备管理、完善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能力”的工作要求,积极完善各项措施,强化应急管理,全力构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确保了粮油市场供应。
(一)应急储备体系初步建立。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建立地方储备粮的有关政策要求,我县于2007年开始建立了2000吨原粮小麦储备,2010年、2011年又先后两次扩建了储备规模,现原粮小麦储备规模已达5000吨。2011年8月份,县政府又新建了70吨面粉、10吨食用油的成品粮油储备规模,并确定了一部分粮食加工和批发、零售企业为我县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和应急供应企业,服从粮食应急调控需要。县级原粮小麦储备、成品粮油储备的建立和粮油市场应急供应体系的建立,有力的夯实了我县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增强了应对粮食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应急预案日趋完善。制定、落实应急预案是提高应急能力的有效手段。根据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县政府及时开展了粮食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于2007年制定了《扶风县粮食应急供应预案》。2009年,根据县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部署,我县把建立健全粮食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作为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细化完善并制定下发了《扶风县粮食应急供应实施意见》。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总指挥、相关部门组成的粮食应急指挥部。县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内设机构下设六个组,即综合协调组、监测预警组、粮源供给组、市场监管组、应急加工组、纪检监察组,主要承办粮食应急的各项具体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分级负责、协调有序的粮食应急指挥体系。
    (三)应急采购、加工、供应网络基本形成。为确保紧急状况下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确定了3户粮食应急采购企业、2户加工单位、8户供应企业、1户储备企业。按要求落实了采购、加工、供应、储备的各项任务,签订了应急保障协议,明确了各自义务和责任,形成了布局合理、运转高效协调的应急网络。
(四)应急监测体系不断加强。高度重视粮油价格监测工作,县粮食局指定专人密切关注当地市场粮油供求情况和价格变化,到市场和价格检测点实地采集价格,及时准确地实地监测小麦、玉米、面粉、大米、菜籽油等主要粮油品种的价格,全面掌握粮油供求情况和价格信息,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为政府决策粮食工作提供依据。   
近几年来,我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离新形势下粮食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一是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尚小,保障能力不强。目前,已到位的县级粮食储备规模只有5000吨,成品粮油储备才初步建立,数量有限,离国务院“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的储备要求相比,还相差较远。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库存大幅度减少,其他粮食经营企业的最低商品粮周转库存制度落实难度大,社会存粮小,应急能力较弱。二是应急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县上己制定的预案多数还没有配套的操作细则,缺乏必要的实战演练,预案的完备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成品粮食储备的管理还不到位。成品粮储备的轮换周期短,轮换补贴费用不足,这给应急供应带来了一定隐患。   
    三、面对新形势做好我县粮食安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否保障粮食的有序高效供给,保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是对粮食工作的重大考验。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我县粮食形势不容乐观。对粮食安全和应急保障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认识,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常敲粮食安全警钟,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更要高度重视粮食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应急工作机制、组织机制、制度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进一步健全粮食应急体系。一是要修订完善各级粮食应急预案。要使《预案》应对考虑更周密,责任更明确,方案更细化。同时要积极组织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切实提高预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完善粮食应急组织体系。定期组织召开粮食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分析粮食形势,交流应急准备工作开展情况,协商解决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三是要进一步落实好应急储备任务,加大对应急储备企业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库存数量真实,质量安全,确保应急时有粮可用、有粮可调。
    (三)加大投资,扩大规模,不断健全储备粮的管理。认真落实好县级储备粮规模,是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具体体现,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持粮价基本稳定,确保全县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因此,县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扩充县级粮食储备规模,达到国务院、省、市粮食储备规定要求。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完好。严格执行质量检测和粮情检查制度,按照粮食保管制度和技术规范,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储备粮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四)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供应能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产销合作,确保粮油市场有效供给和价格平稳。县粮食收储中心粮油食品配送站要发挥龙头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放心粮油食品的货源组织,保证大米、面粉、食用油等食品的供应,做到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应急企业仓储设施条件,并对应急企业在项目建设、资金配套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五)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全县粮食预警监测系统,加强对市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和预警分析,随时掌握粮食市场供求和价格动态变化情况,实行周监测报告制度,每周上报一次粮油价格信息,每月上报一次粮油价格分析报告,及时报告主要粮食品种的生产、库存、流通、消费、价格、质量等信息,为制定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政策措施提供依据。特别要加强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预测,确保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现粮食市场异常情况,及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
(六)加强监管,形成合力,确保市场供应安全。为了强化粮食应急管理,确保市场供应,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发挥各自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形成合力,确保全县粮油市场供应安全。要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力度,提高粮食执法能力和社会认知度;加强粮食市场监管,认真组织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核查、统计制度和最低、最高库存量制度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规范粮食经营行为。要加强对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重点针对储备粮油库存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要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抓好原粮收购、入库、储存、销售、出库的质量卫生检查工作,切实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
                             

相关热词搜索: 粮食局 关于加强 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