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议十八大中的经济结构转型与环保

发布时间: 2022-05-26 19:25:02 浏览:

浅议十八大中的经济结构转型与环保


  经济结构转型是环保的必要条件,而环保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经济长时间、高速度的发展,导致了环境的严重破坏。不仅空气污染严重,水、土壤和食品,都含高浓度的有毒物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环境质量当成与GDP同等重要的考核指标。
  环境问题,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建设社会就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解决好他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是国家强盛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例如,住一套200平米的房子,但周围脏乱差,而住一套100平米、周围有许多草木、空气新鲜的房子,如何选择?答案显而易见。
  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这些城市,土地少,人口密度高,政府只能建设小面积的房子。同时,在设计的时候,还尽量营造一个生活舒适和方便的空间。
  我们国家很少能够看到如此优美、高效、高经济活动量的生活小区。就连北京的方庄,曾是京城比较高档的生活小区。可是没过几年,那里有的电梯不仅很脏,而且还时不时的停电,给人一种进入贫民窟的感觉,其环境的恶劣,跟其‘高级住宅区’的头衔,非常不相称。
  中国的环境污染,不堪负重。国家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70%的水面遭到严重的污染,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常年遭到酸雨的侵蚀,每年因为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百万人,由于呼吸道疾病所造成的医疗损失、劳动力损失,无法计算。
  包括北京、天津、重庆、广州、上海、杭州、西安、长沙、成都和武汉,这些城市很难见到天日,很难见到朵朵白云。如果没有严重的污染,哪来这么浓郁的雾气?汽车上面厚厚的灰尘,衬衣黑黑的领子,都可以验证污染的存在。
  过去10年,是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1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大国,这是好事。然而,中国的环境却严重的恶化了,这又是一种多么沉重的代价?
  经济结构转型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2001-11年间,中国年均GDP增长10%,可是电力的消耗平均每年增长12%,能耗增长8%。每单位GDP增量的耗能和耗电增量,比前一个10年增长了30%以上。
  2011年,中国消耗了34亿顿标准煤,4.7万亿度电,耗电量比美国高出15%,成为世界之最。中国的能耗占世界的总能耗份额,从2001年的12.5%,上升到2011年的21%。同一时期,美国的份额,从23.5%,下降到了19%。
  中国煤炭的消耗占全国能耗的70%,电耗的80%,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开始,中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按单位GDP的碳排放量计算,中国是美国的2.5倍。如果到了2025年,中国的GDP超过美国,而单位GDP碳排放量还是美国的2.5倍的话,中国的碳排放量将占世界的一半,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实。到时候,中国的GDP是世界第一了,可是,其空气、水和土壤的质量却可能不否符合人类健康生存的条件。
  中国高能耗的经济,主要是经济结构和技术落后所造成了。中国GDP的46%是制造业,制造业里面,重工业的产值占70%。在几十个重工业的子行业中,有8个最污染的行业,包括钢铁、焦炭、水泥、化工,等等,他们的产值占工业的产值30%,可是耗能却高达50%以上。
  要降低能耗,改善环境,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经济结构,尽量多发展服务行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一方面提高每单位GDP的就业量,一方面减少每单位GDP的碳排放量。
  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是减少污染的重要推动力。因为技术进步需要时间,短期内,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的合理空间布局,工业能耗效率的提高以及能源价格的调整,等等,都是减少污染,提高能耗和电耗效率的政策措施。
  环境保护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煤炭储量占世界第三位,石油储量第13位,天然气储量17位。可是,按人均储量计算,中国煤炭的人均储量是世界平均的79%,石油人均储量是世界人均的6.5%,天然气储量是世界人均的6.1%。
  到现在为止,中国的汽车拥有量已经是2.33亿辆,每年还有近2千万辆的新汽车上路,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拥有量的大国。
  汽车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石油。可是中国每年的石油产量只能稳定在2亿吨左右,到2011年,全国石油的需求量却上升到了4.6亿吨。10年来,中国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直线上升,这种对外的依存度,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还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安全。
  提高能源效率,提高环境质量,政府要有清醒的头脑,要从上而下的宣传到广大的民众中去,让每一个公民都自觉的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让每个农民都能够爱惜自己的土地,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环保部门不能老是走过场,产能落后的工厂要淘汰,污染的工业必须控制、甚至不能发展。汽车的排放效率和汽车的大小必须通过税收手段得到控制,城市必须改善公共交通,严格控制汽车的保有量。
  对有利于改善能源效率的研究和生产,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通过节能减排,不断的提高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哪怕是牺牲1到2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也是值得的、必须的。
  十八大报告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期许,这无疑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建设“美丽中国”,不是消极地回归鸡犬相闻的浪漫田园,而是要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以积极的态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意味着,未来必须要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从环保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向环保与发展经济并行;从主要通过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向综合性地运用法律、经济,以及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结构 大中 转型 环保 浅议十八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