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猕猴桃种植管护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8-05 18:45:02 浏览:

市政协农业农村与环境资源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猕猴桃专家和相关政协委员,对全市猕猴桃种植管护经营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采取数据统计分析、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先后调研4个县(市、特区、区)的24个乡镇、33个行政村,重点走访了21家公司、12家合作社、5家种植大户、2个加工厂和2个冷链物流中心。

一、猕猴桃生产成效明显

(一)发展速度快。一是面积增长快。全市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0.08万亩,列全省前列。二是产业有规模。全市涉及猕猴桃的企业5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基地规模在100~1000亩的有43家,1000~5000亩的有8家,5000亩以上的有5家。三是部分进入见效期。目前,全市24.9%的猕猴桃果树进入挂果期、14.94%的猕猴桃果树进入盛果期。

(二)建设标准高。一是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六盘水市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实施方案》《猕猴桃产业发展30条》等文件,推动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二是高标准建设。制定发布了全省第一个市级地方标准体系——《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对育苗、栽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储藏、包装等环节进行规范。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我市先后与中国农科院、省科学院、省农科院、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成3个产学研基地、1个新品种对比试验示范基地。与贵州检验检疫局合作建成国家果蔬检测重点实验室(六盘水),正在建设六盘水市猕猴桃技术试验站。

(三)资源条件优。一是生物资源丰富。我市有14个野生猕猴桃品种,资源排全国第二,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称号。二是自然条件适宜。我市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是猕猴桃理想的生长地。三是成熟期早。我市猕猴桃比国内其他地区提前成熟30天以上。四是品质优良。我市猕猴桃曾获得2007年中国(江西)果品及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2008年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2010年被评为上海世博会指定果品,2016年获第十四届农交会金奖,在2019年第二届全国猕猴桃品鉴会上获金奖10个、最佳风味奖1个。

(四)产业效果好。一是集约化程度高。通过土地等资源要素由分到统、由散到聚,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提高产业化程度。二是带动效应好。通过财政资金、以奖代补资金,撬动工商资本,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自发种植的局面。三是农户得实惠。全市猕猴桃产业覆盖87个村4.05万户14.86万人,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和分红,直接带动7505户2.3万贫困人口增收,人均增收达到1000元,使大批农民脱贫致富。

二、猕猴桃种植管护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达产达标差距大。一是种植不规范。有的基地选址时对海拔、气候、水源、土壤没有进行论证,盲目种植。如,三惠公司普古娘娘山基地土壤薄瘠,保水保肥性差,猕猴桃种植面积已从2012年建园时的2000多亩下降到900余亩。民源公司郎岱基地地下水位高、土壤板结、透水性差,猕猴桃易感染溃疡病,原有25万株苗现仅存8万余株。有的基地种植不规范,如,兰花合作社营盘基地每亩种植300余株苗。二是基础设施不配套。防雹设施不完善,全市有三分之一的基地曾不同程度遭受冰雹灾害。果园基本没有人工防风林,导致果实风疤严重、商品果率低。有的果园缺少机耕道,导致生产成本增加20%左右。三是管护不到位。全市猕猴桃有效管护面积仅为总面积的63.25%。各大基地不同程度地出现季节性用工困难,造成管护偷工减料,修枝整形、抹芽、授粉、施肥、病虫害防治不到位,有的基地杂草丛生、缺窝断行,甚至撂荒。四是产量偏低。据调查统计,全市实际挂果面积仅为应挂果面积的61.32%,平均亩产500斤,存在“见树不见果”现象。

(二)灌溉设施缺乏。全市猕猴桃基地有稳定灌溉保障的不足30%,究其原因,一是建园前期无规划。过分依赖自然降雨灌溉,在建园过程中没有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园区灌溉设施。二是水利设施投入不足。近年来,水利部门优先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在农业水利设施方面投入有限,不能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工程性缺水的问题。三是部分业主有依赖思想。有的基地稍微花点钱就能解决用水问题,但是业主不是主动自己解决而是等着政府帮助。

(三)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猕猴桃长期发生病虫害的面积达8.7万余亩,其中病害3.4万余亩,虫害5.3万余亩。病害主要有溃疡病、根腐病、软腐病、褐斑病等,虫害主要有果实蝇、介壳虫、地下害虫等。究其原因,一是品种单一。我市猕猴桃品种以“红阳”为主,种植面积占80%以上,该品种只适于海拔700米~1300米的区域种植,抗性比较差,尤其容易感染溃疡病。如,盘州市2014年种植“红阳”1.512万亩,因发生溃疡病,现仅存1944亩。二是检疫不严格。盲目从外地采购花粉,没有检测是否携带病菌,部分基地从疫区调运花粉导致感染。三是对防治工作重视不够。管理者普遍对病虫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动预防意识不强,对有些病虫害不能正确识别,没有有效的防治手段。

(四)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技术人员紧缺。市级从事果树科研与推广技术人员不到10人,县级从事果树生产推广的人员更少。二是技术能力不足。市、县两级从事猕猴桃生产的技术人员学果树专业的少,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调整过来的,未从事过果树管理工作,技术服务能力不足。三是技术指导有偏差。我市猕猴桃基地大多聘用四川技术员,这些技术员受经验局限和地域差异影响,以管理“红阳”的方式来管理“东红”和其他品种,导致技术指导不精准甚至出现偏差。如,润永恒公司聘请的四川技术员按照“红阳”的管护模式,指导工人将“东红”的大部分春梢抹除,导致2019年结果枝严重不足而减产。

(五)品牌意识不强。一是品牌过多影响名牌打造。我市较大的猕猴桃品牌有“凉都弥你红”“水城红心猕猴桃”“水城猴场猕猴桃”,一些公司或合作社还有自己的小品牌,品牌过多必然导致恶性竞争,不利于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冒牌影响声誉。我市生产的红心猕猴桃品质已经得到消费者认可,一些商贩便购买外地猕猴桃冒充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出售,严重影响我市猕猴桃果品的声誉。三是早采破坏品牌形象。有些果农为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便提前采果,如蟠龙、猴场的部分农户,七月份就采摘“东红”,导致果品口感欠佳、营养成分达不到标准。

(六)产销对接不顺畅。一是市场开发滞后。大部分企业存在重基地建设、轻市场开拓的现象,导致市场知名度小、品牌溢价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销售渠道不畅。营销网络不完善,销售渠道单一,产销没有有效衔接,导致有产品无销路、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三是产业链条短。我市目前猕猴桃加工产品仅有酒和饮料,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销售难度大,精深加工产品如猕猴桃化妆品、保健品等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精深加工企业少、实力不强。

(七)部分政策措施落实有差距。市政府制定了《猕猴桃产业发展30条》(以下简称《30条》),但有的措施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一是落实质量上有差距。《30条》要求在2018年10月底以前,要以村组为单位对种植区域进行建档立卡,但实际只统计到乡镇一级而且项目不全。《30条》要求组建猕猴桃技术服务小分队、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确保技术服务指导到位,但目前组建的3支技术服务小分队、8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能力不强、服务面较窄、服务效果不好。二是落实进度上有差距。《30条》要求2018年12月底前,界定出种植优势区和适应区,但目前只完成规划文本初稿。要求在2019年6月底前,六枝特区建成xx万吨气调保鲜库并配备冷链物流车和分选设备、水城县安装一条多通道选果设备,但这些项目都没有按期完成。《30条》要求市水务局牵头在2019年3月底前完成重要基地水源保障任务,但项目进展缓慢,离完成任务差距较大。

三、对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实施基地“投产达产”攻坚战。一是突出攻坚重点。针对果园挂果比例少、亩产低、商品果率低的突出问题,重点对2017年之前种植的应该挂果而未挂果、应该进入丰产期而未进入的基地提质增效,严格按照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进行改造提升,加强田间管理,使其尽快投产达产。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猕猴桃是需要大量投入和精耕细作的产业,每亩基地肥料费需要2000元、人工费需要2000元、授粉套袋等费用500元,在管护方面每亩投入最低需要4500元。一些基地由于资金不足,在肥料、人力方面投入不够,导致达产差距大。种植主体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力度。三是抓好技术服务。市、县农业部门要加大生产技术推广培训力度,科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对修枝整形、浇水施肥、授粉抹芽、蔬果套袋、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全程指导。

(二)强化产品品质达标。一是标准化生产。加大对《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实施的监督,通过技术服务小分队、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宣传培训,使种植户在种植、修枝整形、浇水、除草、施肥等方面都按程序进行。二是标准化采摘。建立全程质量监督控制技术体系,建好农事记录档案,对猕猴桃生长情况进行全程监测,根据果实成熟度分期分批采摘。三是标准化分选。督促六枝特区和水城县尽快安装分选设备,提升自动化选果、分级包装水平。四是标准化仓储。完善市猕猴桃集团公司和水城县冷链物流,加快六枝特区xx万吨气调保鲜库的建设和冷链物流车的配备,在主要生产乡镇建立小型保鲜库,延长猕猴桃保鲜期,扩展货架期。

(三)完善水利设施建设。一是解决已建基地的供水问题。督促水城县、六枝特区和水务部门落实《30条》任务,按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就近供应的原则,充分利用基地附近建成的骨干水渠项目,解决基地水源保障问题。二是强化新建基地水源保障规划。把水源是否有保障作为新建基地选址的重要支撑依据,新建基地必须要有可行的供水方案支撑。三是配套完善已建基地灌溉设施。创新机制,采取“上级补助一点,各级政府配套一点,企业自筹一点”的方式完善基地水源点及管网工程建设。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有偿用水制度,确保水利设施健康有序发挥作用。

(四)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充分认识危害性。市、县农业部门要加大宣传、培训,提高企业、基地和种植户对病虫危害性的认识。二是品种多样化。新建园区要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的多品种布局方式,分区域种植不同的品种。已建成的园区,通过嫁接换种等方式逐步增加一些其他品种,种植与猕猴桃没有或少有共同病虫害的针叶树种作防风林,增加生物多样性,避免病虫害流行扩散。三是坚持预防为主。重视土壤改良和田间管理,加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力度,科学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禁从疫区引进花粉和种苗,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四是淘汰一些基地。科学调整选址不适宜、品种布局不合理、无改造价值的基地。

(五)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强化技术培训。依托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省农科院等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加强对我市农业技术队伍和实施主体的技术培训,帮助更多群众掌握种植管护的技术要领。二是加强科研力度。科研、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试验示范,加大对病虫害防控、科学施肥、整形修剪等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培养适用人才。建立有利于激励农业技术人员的体制机制,鼓励现有农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投身到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去。鼓励种植基地与六盘水师范学院、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设猕猴桃基地班,每年定向培养猕猴桃专业技术人才50~100人,用3~5年时间,培养一批本土技术人才。

(六)进一步探索基地有效经营模式。一是让农户成为种植管护的主体。目前我市猕猴桃种植管护主要是企业实施,农户除了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外,与企业利益联系不紧密,要把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农户主导种植和管护,让平台公司和企业主攻加工、销售,补齐储藏、运输等短板。二是尝试“反租倒包”模式。在现有产权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基地划分为每片不大于100亩的若干小片区,由有资质的公司对果园进行资产评估后返租给合作社或农户承包经营。三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充分考虑天灾影响导致果园绝收、亏本的风险,实行产业“保险”全覆盖。

(七)拓展营销渠道。一是抓好市场开拓。以鲜果销售为重点构建好市场,同时拓展果酒、果汁等产品的销售市场。用好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推动基地与超市、学校、工矿企业、餐饮业对接,实现基地与市场良性互动。二是培育好销售渠道。巩固对口帮扶城市大连市“凉都”特色农产品专卖市场,重点打造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和本省核心市场,组建销售团队拓展市场。三是深化加工。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新工艺、新技术猕猴桃产品,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发展猕猴桃深加工。

(八)全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一是政企合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凉都弥你红”。政府强化统筹,企业组织专业化销售,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业主严格执行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在全市范围内做到“品种、标准、品牌、包装、市场、经销”六统一。二是共同维护公共品牌。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果园生产进行全程跟踪,完善全程质量监督控制技术体系。各经营主体统一使用“凉都弥你红”区域公共品牌。组建联合巡查队,开展猕猴桃“打假禁早”专项行动,对早采和以次充好的行为给予处罚。三是大力宣传推介公共品牌。突出“凉都弥你红”的品质特性,做好品牌宣传规划,加大宣传资金的筹措力度,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市、县财政将宣传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各企业配套一定宣传资金,连续三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宣传,使“凉都弥你红”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优强品牌。

(九)压实政策措施落实责任。一是强化调度。市政府适时召开专题调度会,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30条》落地落实。二是强化联动。构建市统筹、县为主、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猕猴桃专班统筹协调推进工作。三是强化督促。猕猴桃专班根据完成时限,及时对牵头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对未按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给与通报,对完成质量不高的限时整改。四是强化问责。对在落实《30条》过程中故意拖延不作为、履职不到位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追责问责。

相关热词搜索: 管护 猕猴桃 种植 调研报告 情况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