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最新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陈大伟汇总【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 2023-08-22 14:18:01 浏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陈大伟汇总【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最新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陈大伟汇总【优秀范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陈大伟篇一

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我对成都大学陈教授讲授的“观课议课的相关问题与策略”感受最为深刻。实际工作中,作为教研组长,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评课,可偏偏这样的场合又特别多。理论上来说,作为语文老师,公众场合说两句话不是难事,可为什么最怕这样的说话呢?暗自思忖,有三个方面。

一是怕自己评得不对。每一堂公开课来到我眼前,其实授课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甚至有些时候是团队在背后共同打磨,比起他们的精心探究,匆匆上阵听课的我,恐怕还没他们事先收集的资料多,了解的背景多,看过的课例多,就凭个人经验,怎么能够一定看出问题呢?个人的看法难道不会以偏概全吗?对于这一节课,无实践的假想一定会是最适用的吗?理论或者经验只能指导实践,而不能代替实践。更何况参与这节课的教师个人风格、学情状况等各种因素都不能够获得足够公允的信息,于这堂课而言,置身事外的听课者个人角度的评价是否妥当?

二是怕自己说得不中听。评课,以往都是大家围着授课老师七嘴八舌,授课的老师便频频点头。这种感觉不是很好。上课的老师三五次的磨课最为辛苦,课上得不错(怎么界定?)固然是好;
但如果发挥失误,或者确实出了问题呢?实话实说会让人尴尬。很多时候评课,为了不挫伤老师的积极性,我都会斟酌一下自己的用词,所有听课的老师估计也是一样的心理。于是就出现了陈大伟教授所说:先说优点一二三,再说不足一点点,而且不足还要往那些无关痛痒的方面去说。总之,结果就是,大家都完成了任务,长舒一口气,但收获甚微。

三是怕自己评得不高端。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一次听评课,实则是两次学习的机会:授课教师给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评课专家给一次研修提升的机会。所以评课专业精当,更有助于青年教师成长。我本人也是在多次大咖的评课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用之于课堂,颇有感悟。多年以后被代入“专家”的角色,却只觉修为不够。想要很诚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年轻教师一些帮助,奈何眼界有限,愧矣!

听了陈教授的课,我有顿悟之感。从源头上,我就应该改变:这不叫听课评课,而应该是观课议课。听课用耳朵,观课则是调动各感官,除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及策略,还有学生的听说读写反应,还有整个课堂状态。另,评课是自上而下的审视,议课则是共同参与的研讨。观课者亦是当事人,他和授课老师一样,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担任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思想上一转变,问题便迎刃而解。既是团队探究,直言无妨,意见相悖无妨,课不成功亦无妨,思维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事物只有处于矛盾中才能发展变化。探讨更好的教法学法,成功固然可喜,失误同样富有价值。

除此之外,陈教授还特别指出,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听评课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的确如此,接到通知去听课,授课内容课堂上才知晓,40分钟听下来立马评课,听什么?评什么?听的评的恐怕都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每次听评课都是这样的程序,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大家的对话失去共同的基础,研修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陈教授特别指出,课前要确定议课主题,确定议课团队人选,分解议课主题观察与研究的方向,还要根据各自方向挖掘经验,收集信息。换言之,要让散漫的听评课变成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主题”是我在陈教授讲座中听到最多的词。这个词让我意识到,教学教研,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每做一个活动都力求探讨或解决一个问题,只有这样逐步推进,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通达千里。陈教授说,观课议课提倡以发展性取向“献课”。我想,着眼于发展,就要有一个方向的指引,“主题”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什么是主题?陈教授指明了两处来源:一是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有超越有创新的地方。即这堂课,我们尝试用某种方式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困惑或问题,大家都来看一看,说一说,这么做可以吗?或者这堂课,大家来看一看,我的创新之处是否有价值?确定好主题,再围绕主题,思考讨论,反复尝试,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学问题,当然事半功倍。

学习之后,很想要把这样的理念带到工作中。刚好,有一个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的活动,有幸作为评委之一参与。这堂课来自七年级下册综合性活动“我的语文生活”。因通知仓促,没有时间组建议课团队,便自行阅读教材教参,在网上查找相关课例资料,最终给自己确立了观课议课的主题——如何合理设置任务情境,并据此细分观察方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任务情境设置,学生参与的热情度和表现力的区别。为此,我制作了简易的表格,想要尝试一下该种方式的观课议课。

活动结束,回顾这两堂课。老师功底都不错,信息技术运用纯熟,也依次完成了教材规定内容,作为活动课课型,有学生的成果展示,有教师的要点归纳,但在新的观课议课理念下,通过实时记录,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课堂学生表现力的高下除了班级的差异外,还深受教师创设情境的影响,动画指引、生活实景、虚拟故事、时事背景……各种情境细细比对,让人觉得这里很有研讨的价值。

走在求知的路上,也许所思所行还很不成熟,但我愿意勤勉奋进,实干笃行,永远做一个朴实沉毅的教育追梦人。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汇总 最新 最新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陈大伟汇总 最新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陈大伟汇总 如何观课议课陈大伟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