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

发布时间: 2022-06-10 16:50:02 浏览:

整形美容

1一名肾移植患者发生一过性瘢痕疙瘩样皮肤损害:肾源性全身性纤维化疾病?

本文报道一名63岁男性患者,在接受肾脏移植后,全身多处爆发瘢痕疙瘩样的皮肤损害。许多瘢痕疙瘩样的皮肤病损区并无以往皮肤损伤史。自然爆发性瘢痕疙瘩在文献资料中甚为罕见,尤其是有肾衰病史者。作者认为可能是全身性肾源性纤维化病(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此例并无瘢痕疙瘩既往史,而且分布广泛的瘢痕疙瘩样皮肤损害最终自然消退,并未留下瘢痕疙瘩病灶。这些病变的组织的染色呈现CD68和XIIIa因子阳性,这两者是NSF的表现。不过,病者并无全身性肾源性纤维化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没有与钆(gadolinium)接触史,而且CD34染色呈现阴性结果。NSF是一种比较新发现的疾病。作者认为此例属于变异性全身性肾源性纤维化病。[J Dermatolog Treat, 2008,14:1-3]

2用反义TGF-β调节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转移生长因子TGF-β已经证实对伤口愈合、瘢痕发生有重要调节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分子治疗、特别是靶向TGF-β的治疗,可以有效地影响伤口修复及瘢痕的形成。本文是研究靶向TGF-β的疗法对耳垂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研究,证实瘢痕疙瘩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高于正常组织。用反义寡核苷酸靶向TGF-β治疗后,采用ELISA和RT-PCR 法,查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MMP的表达,证实,可以使MMP-9的表达明显下调。提示,反义TGF-β治疗可以产生抗瘢痕疙瘩的效果。 [Int J Mol Med, 2008,22:55-60]

3在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的表达以及氢化考地松对其影响

目的:调查periostin(注:一种影响瘢痕形成的基因)对瘢痕形成以用氢化考地松对它的抑止效应。方法: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然后采用RT-PCR 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eriostin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标本包括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FB);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SFB)各24份。结果:periostin的mRNA水平,KFB、HFB两者都高于正常成纤维细胞。在培养中加入氢化考地松后,periostin的mRNA水平,KFB、HFB 两者分别下降了32%和47%(P<0.05)。periostin的蛋白主要分布在成纤维细胞核周围。而且蛋白的水平,在两种病理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都高于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结论:periostin可能是一种与瘢痕相关的特殊基因,它可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和瘢痕的形成,它的作用可以被氢化考地松抑制。

[Beijing Da Xue Xue Bao, 2008,40:301-305]

4面神经损伤一期修复长期客观、主观效果的评价

面神经损伤性麻痹是一种严重的病态,本文是一期修复后长期效果资料的报道。资料包括从1988年5月到2005年8月的27个面神经损后一期修复的病例,平均年龄27岁,平均损伤的神经分支为2.2支。全部患者采用神经端-端吻合法。进行标准的术后随诊调查,包括:询问患者本人、面部病态指数、医生检查、照相等。有16例有完全的随诊资料,平均随诊9.2年。结果:平均面部病态指数(Mean Disability Index)医生的评价和社会评价各为86和81,表示术后有良好的面部功能。平均Sunnybrook Facial Grading System score 是74,代表有良好的面部功能。结果表明,面神经损伤后一期行端-端吻合可以获得良好的长期效果。

[Ann Plast Surg, 2008,61:181-187]

5一个静脉瓣耳再植成功

微血管的吻接是离断耳再植成功的关键,一般要有动脉的吻接,并且要利用水蛭及全身性抗凝剂等协同处理。失败的病例中常与静脉引流障碍有关。本文报道一例离断耳,由于没有良好的血管,只好施行动脉与静脉吻合,血管口径只有0.5mm。术后应用右旋糖酐、水蛭等处理。结果:离断耳再植后100%成活,表明只进行动脉-静脉吻接,离断耳也可能成活。 [Ann Plast Surg,2008,61:164-168]

6用小量自体组织通过组织工程构建完整的阴道移植

对妇女来说,有一个健全的、功能完好的阴道对保持优良的生命质量至关重要。除了先天性畸形、发育异常等原因外,还可能因癌症、创伤、感染或医源性伤害等原因,造成阴道的异常。需要进行阴道修复或重建。各种修复或重建方式,时常是采用非阴道组织,例如用一段肠子来行阴道重建,或用皮肤、皮瓣等进行修复。这些材料从解剖或功能上与阴道距离较远。往往会有一些并发症,如:狭窄、感染、毛发生长、憩室形成,甚至还有恶性病变的危险。

本文作者为避免上述缺点,在兔模型上进行了组织工程阴道构建及移植的研究。从兔的阴道取小量组织进行扩增,6个月后将构建完整的阴道植入体内。结果:获得形态良好,宽松的阴道。组织学查明有完整的上皮结构、和肌肉细胞层。生理学研究表明,移植的阴道对电刺激有良好的反应。结论:通过组织工程技术,使自体组织的阴道重建进入临床是有可能的。 [Transplantation, 2008,86:208-214]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 李荟元 摘译]

皮肤美容

15-甲基甲氢叶酸盐在核黄素存在的条件下的光降解作用

5-甲基甲氢叶酸盐(5MTHF)是叶酸在人类血浆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维生素。叶酸的光降解作用在形成不同的人类皮肤颜色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本文采用吸收光谱法对存在内源性光敏物如核黄素的情况下,5-甲基甲氢叶酸盐直接暴露于紫外线或可见光时的光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纯水介质中,暴露于紫外线或可见光的5-甲基甲氢叶酸盐能够保持稳定,而在加入核黄素后迅速被降解;5-甲基甲氢叶酸盐降解的速度依赖于核黄素的浓度而非5-甲基甲氢叶酸盐本身的浓度, UVA和蓝光对其具有类似的光降解作用。因为核黄素存在于人体的的血液中,持续或高强度的蓝光照射可使叶酸明显降解,因此,在近赤道的高日光辐射区,深色皮肤可能有助于减少叶酸的光降解。该研究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人类不同皮肤颜色形成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也可能为一些色素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提供线索。[Photochem Photobiol Sci. 2008;7(7):814-818]

2反复紫外辐射诱导色素沉着作用的动力学研究

单次紫外辐射诱导的色素生成作用的动力学特征已被阐明,但在反复紫外线照射下的新色素沉着形成的进一步变化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紫外线光源研究了反复紫外线照射下色素沉着作用的动力学改变及其剂量依赖关系。研究入选了皮肤分型为Ⅱ~Ⅲ型的40名健康志愿者,21名接受含5% UVB和95% UVA的光源照射,另19名接受含2% UVB和98% UVA的光源照射,每周均照射1~3次。所有志愿者实验前均进行最小红斑量及最小色素生成量测定,实验每周采用目测及仪器测量对色素沉着及红斑的程度进行记录。结果发现,经过5周共10次累积剂量为4200 Jm2 的UV照射可形成黑褐色的色素沉着,经过4周共8次累积剂量为2900Jm2 的UV照射也可得到相近的色素沉着斑,而经4周最小累积剂量为1900Jm2的UV照射则可得到中等程度色素沉着斑;在同样的红斑量下,2% UVB的光源照射比5% UVB的光源照射出现更早更深的色素沉着。结果表明,反复紫外辐射下色素沉着的动力学变化依赖于紫外线的剂量、照射间隔及波段,结果也提示,在一定水平上提高紫外线的累积剂量并不能明显提高紫外线诱导的色素形成。

[Br J Dermatol. 2008;159(4):921-93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皮肤科刘仲荣摘译]

口腔美容

1牙正常患者面中部偏位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类颜面偏位的差异与性别、生长阶段及骨骼类型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共有1800位日本受试者(651位男性,1149位女性,平均年龄15岁3个月,范围:4岁2个月至59岁11个月),依据性别,生长的三个阶段中的某一阶段及三种骨骼分类中的某一类进行分组。在正面照片上测量解剖耳点(ear rods)至面中线的距离与软组织刻下点至面中线的距离间长度上的差异。受试者以右侧偏位或左侧偏位进行归类,各受试者间有测量误差大于3个标准误的偏差。结果:面部两侧不对称者79.7%有较广泛的右偏,其中颏部偏移者中有79.3%是左偏。这些倾向不依赖于性别、年龄或骨关节关系。尽管总体有右偏倾向,但青春期生长阶段广泛右偏者比例明显下降(P<0.0001),左偏者反而增加(P<0.01)。结论:该结果表明人类常规颜面不对称者的偏位可能缘于先天遗传而非后天因素。[Angle Orthod, 2008;78(3):421-426]

2颅面复合体的增龄性变化

目的:描述青春期(11~19岁)之后60年的牙弓尺度改变情况。材料和方法:对40名患者(20男,20女)的牙模型进行测量,测量牙弓的长度并进行分析。我们假设青春期期间的牙弓生长停止,记录这时的数据(为T1),在大约47岁的时候记录数据(为T2),至少再过10年再记录一次(为T3),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大多数研究对象的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弓的尺度有明显的改变,表明至少在一定年龄范围内(T1-T3),牙弓的尺度呈现一定的变化。以下情况的记录是无效的除外,上颌牙弓后部宽度,下颌骨磨牙之间和前磨牙之间宽度(以第二前磨牙处测量),上颌切牙不齐指数,例如覆牙合、覆盖以及不规则的Spee 曲线。TI-T3阶段的改变反映了大多数的T1-T2阶段改变,而T2-T3阶段的改变影响了下颌骨尖牙之间宽度,上颌骨深度整个的变化(由于是以第二前磨牙之间宽度作为测量宽度)。所有的结果表明牙弓宽度,深度和牙弓周径均减少,下颌骨前牙不齐指数明显增加。结论:牙弓在60年之中是不断变化的并且不断适应新的咬合,虽然改变的程度在不断减小。

[Angle Orthod, 2008;78(3):440-444]

3对伴有下颌发育不足的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的测量

目的:假设伴有下颌发育不足的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上下颌牙弓尺度与正常的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牙弓尺度之间没有区别,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进行以下研究。材料和方法:对48名伴有下颌发育不良的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以及51名正常牙合个体均拍摄了牙弓照片,并拷贝进行比较。下颌骨缺陷经过临床上的诊断才可以确认。所有的99名研究对象均为恒牙列,年龄从11岁4个月~20岁,平均年龄为12岁5个月。结果:与正常牙合个体相比较,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的长度和宽度均减小,虽然牙弓减小的程度比较小。结论:结果推翻了原先的假设。正常牙合个体和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伴有下颌发育不足,为恒牙列)患者的上下颌牙弓尺度有明显的不同。

[Angle Orthod, 2008;78(3):466-574]

4供体牙齿预加正畸力对种植牙牙周愈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对供体牙齿预加正畸力后如何影响其种植后牙周的愈合。材料和方法:对六周龄雄性SD大鼠(n=21)的右侧上颌磨牙施加正畸力(1.5cN)。相同动物左侧不加力作为对照。7天后,左右两侧的上颌第二磨牙均被牵出或再植。牙周的评价通过施力后7天(牵出术前和术后)或再植后14天的组织学标本来完成。结果:7天正畸力的应用显著增加了牙周韧带的位置,并增宽了牙槽窝以使大量牙周韧带附着于牵出牙牙根表面。相反在未加力的对照组再植后的14天观察到了显著的牙根吸收,该吸收可能是缘于牙周韧带的破坏。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供体牙预加正畸力增加了牙周韧带的宽度,使牙易于牵出,并可能减少再植后牙根的吸收。

[Angle Orthod, 2008;78(3):495-501]

5对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正结果: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

目的:为了评估对Ⅲ类错牙合畸形进行早期矫治的科学有效性。材料和方法:应用Medline数据库对大量的文献进行调阅和分析。调阅范围从1966年1月~2005年12月,使用主题词进行调阅。紧接着分析采用正畸方法进行早期矫治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面型的恢复,颏兜,FR-3),还包括颌间的失状和垂直关系:针对未做矫正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随机临床实验,前瞻性的和回顾性纵向控制临床实验。结果:调阅总共查阅536篇文章。经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筛选后,仅有19篇文章满足条件,进行最后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结论:回顾性研究的质量标准是从低(4项研究)到中或高(5项研究)。来自中或高质量研究的数据描述到,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正治疗(RME面部美容治疗),在矫正治疗结束后5年的随访观察中成功率为75%。

[Angle Orthod,2008;78(3):561-573]

6前伸上颌骨对前牙反合的影响

目的:验证一个假说:即上颌前伸对已修复过的单侧唇腭裂(UCLP)和无唇腭裂的青春前期男孩的影响无明显差别。材料和方法:将18位(平均年龄为9.54±1.21岁)做过唇腭裂手术的男孩行上颌前伸术作为实验组,对无唇腭裂但有相似错颌畸形的18例(平均年龄为9.75±1.46)患者行同样的手术,作为对照组。术中应用了Hyrax 矫治器及反转头帽。拍摄术前术后侧位头颅X线片,用计算机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点的前移位中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ANB的角度及A-Pg(FH)在UCLP组分别增加了3.82°和5.89mm,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68°和3.66mm。前后向的骨性颌间关系变化UCLP组较对照组大(P<0.05),下唇变化UCLP组较对照组小(P<0.05)。因此该假设不成立。UCLP组的前后向骨性颌间关系变化及下颌骨的顺钟向转位均较对照组大,下唇后移的量则明显少于对照组。

[Angle Orthod, 2008;78(4):617-624]

7应用微板作支抗的上颌骨截骨后退术

该病例报告陈述了一种应用微板来加速上颌骨截骨后退术治疗严重开颌的正畸疗法。患者为一14岁女孩,有严重开合,进行了上颌后牙的压低治疗,术中应用了分段截骨术,并将微板固定在颧骨支柱区。压低力量由镍-钛关闭式螺旋弹簧提供,在微板与上颌第一、二磨牙间施加250g 的力。压低治疗在截骨术后2.5个月完成,之后应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并于12月后完成。术后取得了最佳的咬合,前牙开合也予以矫正,上颌磨牙压低4mm,下颌平面有逆时针方向的3°旋转。结果显示辅助截骨术正畸疗法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且无任何不良作用。结论:这种一期截骨术技术对严重开合病例的后牙压低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Angle Orthod, 2008;78(4):737-744]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整形外科 王正辉 李丽霞 摘译]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动态 国外 医学 美容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