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我们为什么欣赏阿里破译阿里文史之谜

发布时间: 2022-03-04 10:06:27 浏览:

本土发声

破译文史之谜

迄今为止,当代人写阿里的图书,我所见者不下一二十本,从旁涉猎的更多,体裁也不限于文字,画册和纪录片都有,尤其摄影作品每见发表,从山水的奇异美到服饰的古典美,无不耀眼且养眼。须知这都是20世纪80年代结束了新疆代管时期,这一地区被重新“发现”以及“阿里热”延续二十年的部分成果,之密集推出,甚至可用“爆发式”来形容了。至于作者,来自不同行业领域,考古学家、藏学家有之,记者、援藏干部等公职人员有之,职业写手反倒不太多,共同特点是对阿里一见倾心并满怀惊奇的外来人。

所以当古格·次仁加布先生将《传奇阿里》书稿提交中国藏学出版社的时候,我的心情和表现用“迫不及待”形容没错:迫不及待作为第一读者看稿,迫不及待写下一篇小文忝为代序,题目就叫“且听本土发声”,意在检示自己也知会朋友,从前在哪些方面有过误读误解,本书作者怎样为之匡正纠偏,从而使我们对于阿里的认知深入一些,或者进一步接近真实。

这就说到初识阿里时,因为陌生而生发的诸多之“谜”,其中首推延续了六七百年的古格王国何以突然消亡。后来才知这一提问实属孤陋寡闻——先是格勒博士提醒说,“古格灭国记”在西方藏学界并非神秘事件,来龙去脉都在17世纪二三十年代传教士信件里写着哪!继之中译本《魂牵雪域》出版,一众关注阿里的人通过此书得出印象:由于葡萄牙传教士的到来,末代古格王意欲改宗信仰,内部矛盾激化,终致灭亡。一时间,“导火索”论占了上风。

然而次仁加布先生不认同此说,遍查典籍文档,未见该时期传教士活动迹象记载,他认为这首先说明其影响甚微,不足以掀起改变历史进程的巨浪。那么古格何以终结,藏史或早有定论:“狮虎结合导致了古格的灭亡”。这其中的前因后果说来话长:藏传佛教后弘期几百年间,噶举派率先开辟了神山冈仁波齐作为修行圣地,一派独大的势力久据古格和拉达克等西部西藏。后来局面有了变化,在古格王室支持下,以托林寺为首的多座寺庙归入新兴格鲁派麾下,从而引起拉达克王室不安。及至1618年,即传教士到来的前几年,末代古格王扎巴扎西德盛情邀来后藏扎什伦布寺四世班禅大师,弘法授徒,一住三年,所到之处,莫不顶礼,格鲁派传播达致高潮。由于格鲁派代表了前后藏政治势力的渗透,拉达克王森格朗杰深感威胁——拉达克仍为竹巴噶举传统领地,该派大师达仓不仅被奉为上宾,身为国王上师,同时负有辅政之责。“森格”是“狮子”,“达”是“虎”,被时人视为一对不可战胜的“狮、虎”组合。当这二人与古格内部反叛势力联起手来,正如历史的完成时:古格在劫难逃。

当然,一个政权的垮台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导致古格覆灭之因尚可继续讨论的话,那么,对另一段历史人事的考证,似可一锤定音了。

古格立国早期的拉喇嘛益西维(947—1019)是藏传佛教“上路弘法”的一面旗帜,经由后世多部藏文史书传扬,其舍身护法的故事深入人心:古格王益西维不仅自己舍弃王位出了家,还影响到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做了僧尼。当他与“黑衣大食”作战被俘后,面临或改宗信仰或以等身黄金赎身的选择,皆被坚拒,他还嘱托家人用赎金做聘金,前往印度迎请佛教大师阿底峡,自己则从容赴义。

这个故事于后世被写进史书,不是一两本,是两位数的多种版本,以至于借助口碑,在西藏几乎尽人皆知。可是次仁加布注意到阿里人撰写的、成书年代更早的事主生平中,拉喇嘛益西维既从未参战,何来被俘?而是终其一生虔心事佛,寿终正寝于托林寺。于是以学者的严谨予以深究,查阅史籍不下二十部,厘清了故事原委,最终还原的史实是:主人公实为益西维侄孙维德,在与“竹夏”人作战时被俘,其弟江久维施救,等身赎金已筹集大部、仅差头部时,可惜功亏一篑,维德客死异乡。之后,阿底峡大师确由江久维迎请而来。

^M|_im?iM4v^?}|Oii۝4馝}ӽf计划的部分内容,监测环境变化现代过程,也是为了重建过往,预测未来。

在这里尤其要提到札达土林。作为稀缺景观给予的视觉冲击力,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独具的审美和旅游价值,但在我们的想象力之外,它还是自然科学的天赐宝地,别具知性魅力。札达盆地沉积物——土林,厚达800米,曾在广袤湖水覆盖之下,沉积年龄距今610万年至40万年。鉴于札达盆地在青藏高原隆升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渐成科研竞技场,目前国内多个科研团队在此开展工作,听说至少有4个课题组对它进行了古地磁年龄测定,各自从沉积层中辨读信息,借以恢复本地区千百万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重建高原隆升过程各时段。其中有丰富的古动物化石出土,让我们大开眼界:当年青藏队率先在土林中发掘到长颈鹿化石,后由中国地质大学发掘了三趾马化石,200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的专业团队来了,与美国同行一起,多地点、多层位、多批量,主要集中于札达土林观景台下方一带,短短两年里就出土了二十多种动物化石,包括460万年前的三趾马、370万年前的披毛犀,等等。重要成果之一,是确认我们的札达盆地为北半球冰期动物的“摇篮”,故乡——现生动物雪豹和岩羊、绝灭动物披毛犀最原始的祖先类型化石,就是在这里找到的。本来藏羚羊的祖先,名叫“库羊”的,也一同出现在札达动物群中,只不过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更原始的化石,札达库羊于是成为藏羚羊早期演化史上的一环;本来分子生物学即DNA证实了牦牛、盘羊、藏野驴同样起源于高原,目前只差化石证据。为此,地层古生物学家邓涛等专家2011年发表在国际科学界顶级刊物美国《科学》杂志的论文《西藏札达盆地发现的最原始披毛犀揭示冰期动物群的高原起源》,以来自札达盆地的证据,一举修正了国际上流行很久的冰期动物“北极起源”假说,并使札达名满国际地学界。而阿里旅游资源中,又多出一张“冰期动物起源地”名片。

——说到为什么欣赏阿里,也许每一过客会有不同答案,在我看来,就因未知太多,这一地区内涵的丰度广度和厚度深度,又通常在经验之外,从而能够持续地提供惊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理科研究者的前方,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惊奇在等待。

当年那位在阿里从事历史和艺术考古的先驱者,面向古格遗址赞叹了“伟大的过去”之后,又朝向未来望了一眼,这样写道:

“虽然他们要经受艰难困苦,但古格会成为世界上最漂亮和最健康的地方之一。”

最初读到这里还有些困惑,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说,现在似乎有些明白了。进而联想到,通过杜齐教授的愿景,显见前辈对于阿里再度复兴颇具先见之明,不过即使在漫无边际的想象力盡头,也未必预见得到今日盛世、盛事之盛,包括象雄文化节,包括各方学者齐集一堂,谈象雄,论古格,讲杜齐,还有三趾马和披毛犀。

十年前在札达土林观景台下出土的古生物遗存研究又有新进展。继雪豹、岩羊、披毛犀之后,就在最近三年里,从中相继确认了北极狐、豹鬣狗、豺和盘羊的祖先种。每有新成果发表,札达盆地总被重复提起,各路媒体纷纷冠之以冰期动物“摇篮”,称史前动物“走出西藏”说又添新证云云。除个别已灭绝物种外,幸存者的后裔如今广布于亚欧大陆、北美洲和北极圈,迁徙路线可真长,走得足够远。盘羊俗称“大头羊”,刚刚发现的祖先种命名为“喜马拉雅原羊”。

相关热词搜索: 阿里 破译 之谜 文史 欣赏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