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万骨洞惊魂之谜

发布时间: 2022-04-12 08:18:31 浏览:

在贵州省安顺市幺铺镇歪寨村附近,发现了一处有着众多尸骨的洞穴——万骨洞。最为奇特的是,在这些尸骨中,居然以猴子的尸骨居多。为什么偏偏以猴子为主?猴子难道排着队往洞里跳?难道这里真的是一处猴子的秘密坟场?

深邃的洞穴,陡峭的崖壁,在贵州洞穴协会理事程广源的陪同下笔者深入万骨洞,在深达40米的洞底,见到了村民韦兴益当年发现的白骨,而且越往洞内走,白骨就越多,很多白骨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和洞内的岩石连为一体了。这些骨骼大都来自一种动物——猴子。是什么原因让群猴殒命万骨洞呢?对于这一现象,有着常年探洞经验的程广源,也是大为不解。探洞队员继续深入洞穴,在一处3米高的岩壁上,有一个小平台,大家决定上到平台上察看一下。

探洞队员在平台上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巢穴,这个巢穴由树叶巧妙地拼接搭配而成,里面什么也没有,做得相当地有水平,没有羽毛,相当干净,看起来刚搭建完成不久,而且还有那种啮齿类动物特有的臭味。这里居住得是什么动物呢?它会不会和这洞中的尸骨有关呢?在离巢穴不远的地方,探洞队员发现了一些比较新鲜的粪便,这些粪便恰好可以帮助探洞队员判别动物种类。

这是食草类动物的粪便,里面全是植物的纤维。看来,洞中居住的动物与尸骨应该没有直接关系,食草类动物是不会捡拾动物尸骨的。那么,这里的众多尸骨,尤其是众多猴子的尸骨又该如何解释呢?当年居住在这一带的猴群到底遇到了什么灾难,令它们葬身万骨洞呢?程广源说:“从形态上看,洞穴有个斜坡,斜坡的角度猴子是可以上下的,但是对于捕捉它的大型动物就不可能通过那个50多米的斜坡,那个斜坡很陡的。”

程广源所说的斜坡,就是从洞口一直延伸到洞底的一条并不宽阔的倾斜崖壁,这个岩壁对于普通动物来说,肯定是无法通行的天堑,而在猴子看来,这却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程广源说:“可能这个地方是猴子的一个避难所,本身猴子是树栖动物,它一定要在树木上或者树丛中那些高的地方,去躲避捕捉它的动物,但是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外面没有这种植物给它提供这种环境,它只有往这种它认为比较安全的地方去躲避。”

程广源的这种猜测,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据村民韦兴益讲,歪寨村在几十年前,还是一处野生动物繁多的地区,老虎、狼、山羊、猴子都有,只是在最近的这几十年,全部没有了。万骨洞很可能是猴子躲避危险的一处避难所。一些年老的猴子由于体力不支,不能再爬上崖壁,最后死于洞中。

猜测似乎很有道理,可当笔者把部分头骨带回北京,请有关专家对猴子的种类进行判定的时候,这个原本合理的猜测,却被完全否定了。那么,群猴到底为何丧命万骨洞?我们还是先耐下心来,像侦破一个案件一样,先搞清楚“死者”的身份——命丧万骨洞的猴子到底是哪一种呢?它们生前又是什么样子呢?

考察过程中,笔者共发现猴类头部骨骼十余具,其它各类骨骼更是无法估算,这里死亡的动物种类较多,而其中,最多的就是猴类,初步估算至少有几十只猴子丧命万骨洞!那么,为什么这些猴子会如此集中地命丧万骨洞呢?以前也从来没有猴子坟场的说法,可这离奇的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如果能够判定出死亡在洞中的猴子具体是哪一种类,也许能够通过这种猴子的生活习性,找到它们丧命万骨洞的原因。

笔者结束了对万古洞的考察后,提取了部分头骨样本,带回北京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共有两个较完整的头骨和两块头骨残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学教授黄万波,对于各种灵长类动物骨骼非常了解,他将是破解万骨洞猴坟之谜的重要一环。

黄教授听说了万骨洞的发现,也感到非常吃惊,他曾亲自考察过的洞穴有上千个,可还从来没有见过像万骨洞这样,分布着如此多尸骨的洞穴,洞中众多的猴子尸骨就更加让人难以理解了,对于程广源推测猴子是在洞中避难,最后死于洞中的推测,黄教授认为不大可能。黄万波说:“因为作为猴子来说,一般不会住在一个离洞口几十米深,底下连光线都没有的洞穴里。”

如果按照猴子的习性判断,不论哪种猴子,都不大可能进入到如此深的洞穴内部。这时,笔者突然想到,这里峭壁高耸,极难攀爬,猴子大多善于爬树,真正善于攀爬峭壁的却极少。在我国众多的猴类当中,有两种猴子尤为擅长攀援峭壁、石山。它们就是白头叶猴和黑叶猴,这里死亡的猴子会不会是这两种猴类之一呢?

但是,这一猜测,立即遭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乘明研究员的否定。黄乘明是专门研究白头叶猴和黑叶猴的专家,当他得知万骨洞的情况后,笔者的这一猜测立即被他排除了。黄乘明说:“黑叶猴在贵州有,但是黑叶猴生存的环境是卡斯特石山环境,所以如果那个地方不是卡斯特石山环境,那就不可能是黑叶猴。”

万骨洞周围植物茂密,显然不是到处怪石嶙峋的卡斯特地貌,而白头叶猴则更不可能出现在贵州,因为这种猴类,目前只存在于广西一个两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排除了白头叶猴和黑叶猴的可能,笔者只能请专家通过头骨,来判断死亡在这里的猴子,到底是哪一种类。

在笔者拿回的四块骨骼样品中,黄万波教授判定,其中有三块是猴类的,另一块头骨,由于只剩下头盖骨部分,因此,不好判定到底是什么动物,不过黄教授认为这块头盖骨肯定不属于猴类。黄教授初步观察了笔者取回来的样品,发现剩下的那三块骨骼样品,分别来自三只猴子的个体,而且,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三块骨骼,又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种类的猴子。要知道猴子是分种群居住的,即便是两个种类相同的猴群,也是不可能杂居在一起的,更何况是两种不同种类的猴子,就更不可能杂居在一处了,那么这两种制造了如此浓重谜团的猴类,到底是谁呢?

黄教授根据头骨上残存的牙齿,以及头骨顶盖上的室状肌的形态,对其中两块骨骼做出了判断——猕猴。猕猴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猴类,分布面积也非常广泛,贵州也有猕猴的存在,歪寨村所属的安顺地区,如今仍有猕猴繁衍生息。从分布情况看,万骨洞中有猕猴尸骨倒是合情合理。而另一个头骨,从个头看就比另两个要大一些,头顶的室状肌与猕猴的头骨相比,也很不一样。

黄万波教授认为,可能是一种大型猴类——藏酋猴。藏酋猴在贵州也有分布,身高可超过1米,属于较大型的猴类。黄教授通过牙齿的磨损程度判断,这三只猴子都已成年,其中两只还处于青壮年时期,另一只则已显老态。这样看来,猜测年老体衰死在洞中的可能性也被排除了。

死亡在万骨洞中的猴子终于有了明确的身份,那么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种类的猴子死亡在万骨洞中呢?它们又是如何死亡的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教授认为,造成万骨洞中存在大量猴群尸骨的罪魁祸首,有可能还是猴子!黄万波说:“猴子它在这个山区活动,有时候它要打闹,或者发情期互相追赶,还有猴王争霸互相追赶,有可能到了这个洞边以后一不小心,被追的和追的一块就下去了。”

但是对于黄万波教授的这种猜测,黄乘明却并不认同。黄乘明说:“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像猕猴种群内是多雄多雌的,藏酋猴也是多雄多雌的,在新猴王产生,老猴王被赶出来以后,新猴王没有赶尽杀绝的行为,更不可能一群猴把另一群猴给消灭了,这种可能性不太大。”

“猴群间相互残杀”的猜测遭到质疑。就在此时,笔者又了解到另一种解释:那就是猴子由于相互追赶,或是遇到了危险失足跌落,万骨洞独特的结构就像是个天然的陷阱,一旦跌入,就再也没有逃出的可能了。黄乘明说:“偶尔的情况都不好说了,但是作为灵长类(动物)来说,它是非常聪明的,像这种危险它很快就能判断出来,就算是它很傻判断不出来,那么也只是偶尔一次,可能也就是那么一只或者两只,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尸骨。”

几种最为可能的猜测,都被专家一一排除了,难道万骨洞中死亡的猴群,就真的成为无头谜案了吗?就在笔者为群猴的离奇死亡感到不解的时候,黄万波和黄乘明同时把“造成万骨洞成堆猴子尸骨原因”的矛头对准了另一种生物——人。黄万波说:“还有值得研究的就是,将来我们把这个洞中的骨头都取出来,取出来以后我们再看看,那里面有没有人工的痕迹,就是说当时的人有没有在这活动过。”黄乘明说:“我初步的判断可能还是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

专家认为,这里在很久以前,可能居住过猎人,或是某些隐居者,他们以洞穴为家,或是用来藏身,由于当时附近可能有大量猴群活动,所以猴子才成为他们主要的猎物,这才有了万骨洞众多的尸骨。两位专家都提到了人为因素,似乎这样就可以解释所有的问题了。但是,这个猜测也并非无懈可击:首先,黄万波教授对骨骼进行了初步分析后认为,笔者取来的骨骼样本年代跨度很大,从上百年到上千年都有;其次,笔者在进入洞穴进行考察的时候,也没有发现明显的人为活动的痕迹。不过目前,我们也只能姑且认为,这里也许有“人为因素”的可能。对于万骨洞的真正成因,动物学专家还将再次进入万骨洞进行考察采样,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揭开“万骨洞群猴死亡”的最终谜底。

(据《自然密码》)

相关热词搜索: 之谜 惊魂 万骨洞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