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三峡石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 2022-03-10 09:48:12 浏览:

摘要:三峡石是三峡库区所有石头的泛称,主要包括三峡石器、三峡石刻、三峡奇石、三峡工艺石等。随着三峡库区的蓄水成功,大量的三峡石将被淹没,社会上再次掀起了三峡石热。通过对三峡石文献的统计、收集与分析,从三峡石的基本概念和价值出发,对三峡石文化的内容和发展历程、三峡石的崇拜、三峡石刻、三峡奇石以及从旅游的角度对三峡石开发利用等几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学术界对三峡石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三峡石;研究分析

引言

三峡石是三峡库区所有石头的泛称,主要包括三峡石器、三峡石刻、三峡奇石、三峡工艺石等。随着三峡库区的蓄水成功,大量的三峡石将被淹没,社会上再次掀起了三峡石热。目前在三峡石的研究和论述当中,很多学者都仅仅是对三峡石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个侧面进行评价分析。如考古学家是针对三峡地区出土的古石器;地质学家从三峡地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民间艺术家从三峡的石刻、石雕角度;文学者从三峡石文化的角度;收藏爱好者从三峡奇石的角度……因而他们对三峡石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说法,尽管都各自有理,但都存在着局限性。那么三峡石具体是指什么,它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及怎样开发利用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三峡石的概述

(一)三峡石的概念

对于三峡石的概念,尚未见到权威性明确性的表述,学术界对三峡石的研究也是比较少。有的认为是三峡地区的峡石或卵石;有的认为是长江三峡地区各种奇石的总称。重庆的石头收藏者基本上把长江重庆段(包括三峡和三峡以上江段)的所有石头都称为三峡石。在三峡石的研究和论述当中,很少有学者从宏观上对三峡石进行定义,而是从其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个侧面进行评价分析。所以,迄今为止,三峡石的概念的具体含义仍旧是学术界的空白点。

(二)三峡石的价值

三峡石是一个非常广的集合概念,其包含有诸多价值。由于学者们对三峡石的研究都是从各自特有的角度,所以对三峡石的价值表述都各不相同。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看重三峡石的科学价值、考古价值;藏石爱好者偏向于三峡石的美学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民间学者和艺术家认为三峡石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刘济民的《三峡石古文化初探》一文在对三峡石古文化研究分析中从侧面指出了三峡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如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考价值、艺术价值等[1],正是这些独特的价值才使得人们对三峡石如此的青睐。

二.研究内容

(一) 三峡石文化的研究

1.基于三峡石文化内容的研究

(1)三峡石文化的概念研究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三峡文化,离不开三峡石文化。在当前三峡文化热当中,很多学者都对三峡石文化的一些方面进行了概述。在黄中模先生主编的《中国三峡文化史》中,就对三峡地区的石刻艺术进行了描述[2]。李长禄的专著《三峡民间美术》也对三峡石、石雕、石刻作过一些论述[3]。陈孝荣在其《三峡石文化发展历程》中认为“三峡石文化”就是三峡库区石头的文化。换句话说,凡以三峡库区的自然山石为物质载体或对象所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都可称为“三峡石文化”[4]。

(2)三峡石文化内容的研究

三峡石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它既包含了人类文化的层态特征,又具有三峡文化独具的内容特色。我们能够从三峡石物质形态层面剖析三峡地区的远古先民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生产力水平[5]。

李长禄把三峡石文化的内容分为了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方面。他认为三峡石文化的物质形态是指以自然山石为材料,经过人类加工制作而成的各种物质形态[6]。而在精神形态上李长禄认为是三峡石通过人的感官和思维进入人的认识领域,便成为人类意识的组成部分,形成以三峡石为精神粮食的精神文化[6]。袁薇从种类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分为了八个部分:三峡石的考古文化、诗词文化、书画文化、民间文学文化、雕刻文化、旅游文化、审美文化、名人名石文化[7]。另外,还有从三峡地区的地名中来研究三峡石文化,刘不朽在《三峡地名中石文化的透视》一文中通过对三峡地区的地名的由来与石头的密切关系来挖掘三峡石的文化内涵[8]。

2. 基于三峡石文化演变历程的研究

三峡地区形成于大约七千万年以前的“燕山运动”,本没有任何文化内涵的三峡石伴随着三峡地区人类的产生、发展而丰富起来。三峡石经历了利用、崇拜、审美、欣赏、创新的发展历程,与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使得三峡石的物质形态不断丰富发展。

陈孝荣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为主轴来对三峡石的演变历程进行了研究。他从三峡石的起源、利用、崇拜、独立的审美意识产生、与人生理念之融合、精湛的三峡石刻艺术、创新的三峡石工艺七个部分分析了其演变历程[4]。李长禄在《三峡石文化论析》中以人类对三峡石的认识利用过程来介绍三峡石的演变历程,这与陈孝荣对三峡石演变历程研究基本是一致的。

(二)三峡石崇拜的研究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三峡地区的远古先民在利用三峡石的同时,产生了对石的独特情感。由此而逐渐演变成依赖山石、热爱山石的恋石情结和根深蒂固的石头信仰和石头崇拜[5]。

王作新通过对三峡地区“八阵图”、“阴阳石”、“三峡悬棺”的详细分析,体现了三峡地区的远古先民对石头的独特情感[9];李长禄则通过岁石头的功能的描述提出了三峡远古居民之所以崇拜三峡石的原因[5],正因为这些特殊的功能才使得人们在使用石头的同时,产生了对石头的崇拜之情[10];刘不朽也在《石斧开辟的三峡石器时代和由神石信仰演进的三峡石文化》一文中通过对三峡地区古遗址出土的石器分析了三峡人民由利用石到崇拜石的演变过程[11]。

(三)三峡石刻的研究

三峡地区的远古居民在制造石器的同时,也使雕刻技术得以发展尤其是铁器的使用。三峡石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它主要是指三峡地区的远古先民遗留下来的石碑、石阙、石窟等雕刻艺术品。

杨斌认为三峡石刻通过碑刻等形式记载了古代三峡乃至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宗教意识、艺术趣味、审美追求乃至政治斗争、民族发展的历史,并且还以摩崖石刻、摩崖造像等形式将古代三峡乃至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宗教意识、艺术趣味、审美追求以及政治斗争、民族发展的历史物态化[12]。同时他还对三峡石刻所赋有的帝王情节、民族主题、审美风貌等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三峡石刻对三峡旅游的开发利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3]。

另外,在黄中模先生主编的《中国三峡文化史》中,就对三峡地区的石刻艺术进行了描述[2]。陈文武对秭归柳林溪遗址出土了一件石雕《祈祷人物坐像》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探秘长江三峡地区史前的审美观赏及宗教崇拜[14]。李长禄对三峡石刻的种类进行了梳理,他认为三峡石刻主要包括三峡汉阕、宗教石刻、水文石刻、书法碑刻四个大类[5]。对三峡石刻的研究,仅存在于某个别的学者对其研究比较深入。

(四)三峡奇石的研究

三峡奇石主要是指三峡的观赏石。人们对于三峡奇石的研究比较早,但是主要是存在于藏石界。刘济民对三峡奇石的理解是三峡地区所产的各种天然美石奇石的合称[15]。刘洪进在此基础上认为三峡奇石是以“三峡”命名的三峡流域多种奇石的总称,从某种程度讲,它是一个地域概念[16]。李长禄认为三峡奇石是没有经过人为的加工,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所形成的各种怪石、奇石、灵石[6]。这些学者对三峡奇石的理解都是大同小异,对最主要的区别主在于形成的原因,李长禄侧重于是自然形成的。

三峡奇石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青睐,唐代大诗人杜甫把三峡奇石称之为锦石,他在《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中写道“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描绘出了三峡卵石的形态小巧玲珑,令人青睐之美[1]。对三峡石描写的诗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很广。在整个三峡地区,大大小小的山石景点有100余处,几乎每个景点都有诗词题记。

对奇石评价的研究历来已久。由于人们审美情趣的不同、石种的不同、时代的不同,因此对奇石的评价标准也是各有不同。宜昌赏石界在奇石艺术研究中,把对奇石的评标准归纳为:坚、鲜、全、颠[17]。《宜昌日报》的记者刘洪进把三峡奇石的评价作出了“十看”标准[18]。来层林著《奇石美学》一书中综合所有奇石的特色,归纳出“十美”评价标准[19]。这些经验的总结都是奇石爱好者在欣赏的同时对奇石的研究心得。

(五)基于旅游发展的三峡石开发利用

三峡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和世界旅游名胜“四十佳”之一。三峡石作为三峡旅游的重要方面,对三峡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三峡石中的江岸石、石刻石雕有着较高的观赏性,是三峡旅游中的主要旅游资源。由三峡旅游的发展而诞生的三峡工艺石,是三峡旅游产品的精品,能够满足游客购物的需求。在美食方面,三峡美石与美食相结合形成的三峡石爆脆肠这道名菜。

目前三峡石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三峡大坝的成功蓄水,大量的三峡石将被淹没,三峡石资源面临危机;②三峡石在经营上零散,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包装;③开发层次低,产品良莠不齐,缺乏政府的统一管理。三峡石的开发必须重视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在文化上做文章,深刻挖掘三峡石独特的文化内涵,突出三峡特色;同时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评价和展望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国内对于三峡石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研究文献十分有限,许多观点相识太强而缺乏一定的互补性,大部分都是从各自的领域进行阐述,从宏观上把三峡石当做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的少之又少,且缺乏深度。

从研究的内容上来说,学者们对三峡石的概念和内容没有确切和统一的说法,都是在各自领域内研究,同时缺少与相关石种的比较研究,如南京的雨花石、内蒙古的阿尔善石等。对于三峡石的特殊价值也没有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其发展历程的研究也缺乏深度,现今的研究者的研究角度都大同小异。很少有人从旅游的角度去研究三峡石,以及三峡石的开发利用在三峡旅游业中的作用进行准确的定位,更不要说从其他角度去开发利用三峡石。即使在三峡石的旅游开发中,很多方法也缺少实用性和操作性。

在研究方法上,很多学者对三峡石的研究都是采用的定性研究,以收集、分析、利用数据资料为主,对三峡石的定量分析基本上没有。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增加对三峡石的定量研究,尽快开展三峡石资源的调查工作,查清各石种的分布、资源量,编制三峡石的开发与保护规划,以达到科学开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济民.三峡石古文化初探[J].三峡文丛研究丛刊,2001,00.

[2]黄中模,管维良.中国三峡文化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李长禄.三峡民间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陈孝荣.三峡石文化发展历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0).

[5]李长禄.三峡石文化论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6]李长禄,胡光.论三峡石文化的概念及内容[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01)

[7]袁薇.三峡奇石文化漫谈[J] ,三峡学刊,2006,(04).

[8]刘不朽.三峡地名中石文化的透视[J],巴蜀文化网,2009,03..

[9]王作新.三峡石崇拜的文化内蕴及文化特征阐论[J],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1,(01).

[10]傅才武.中国人的信仰与崇拜[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11]刘不朽.石斧开辟的三峡石器时代和由神石信仰演进的三峡石文化[J],中国三峡建设,2002,9.

[12]杨斌.三峡石刻与民族主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3]杨斌.论三峡石刻在三峡库区经济开发中的作用[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14]陈文武.长江三峡地区史前美术探谜之——秭归柳林溪遗址发现小型石雕[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5]刘济民.三峡石古文化漫谈[J],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1,(01).

[16]刘洪进.魅力无穷三峡石[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6).

[17]桑行之等.说石[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

[18]刘洪进.“十看”三峡奇石的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1.

[19]来层林.奇石美学[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唐博(1987—),男,四川广安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和开发。

陈东(1986—),男,江西樟树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规划和开发。

相关热词搜索: 综述 研究 三峡石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