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坚定信仰、遵循规律与开拓创新

发布时间: 2022-03-23 11:26:26 浏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崭新表现,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方法过程中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最高纲领和行动指南。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脉络的核心在于辩证统一地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仰、科学客观地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全面立体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创新水平。

【关键词】习近平 治国理政 信仰 规律 创新

【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0.014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核心思想的哲学化、理论化及体系化的表现。这一思想体系是习总书记立足于中国国情、党情及民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洞察与考量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与现实问题,从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勾勒出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进而形成的一套彰显中国气派、体现中国风范的国家治理方略。

坚定信仰:辩证统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螺旋上升式发展的关系,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中國国家治理探索中的逻辑延伸,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当代表达。因此,理解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需要从理论的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深入把握。

第一,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发展的新视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历史缘起与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走向建设、从建设走向改革这一历史过程的理论坚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总结和发展的伟大斗争一以贯之坚持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坚守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有着经典的理论阐述,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巩固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的看家本领。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活学活用,必须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旨、实践范围、关键框架、实施路径、基本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成果进行深入的把握与系统的研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采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等五大思维体系辩证统一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物质中心论、矛盾对立统一论、唯物辩证法等核心的方法探寻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路径。可以说,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化为代表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改革工作中。

第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内涵。结合中国的国情、党情与民情来科学辩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守继承与充实完善是并行不悖的系统工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体两翼”。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轴就是强调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及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寻找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能够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历史性问题,但因循守旧式的固化应用,一定不会化解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因此,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内涵。

遵循规律:科学客观地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十八大以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工作主线的国家治理成绩斐然、成果丰硕,改革过程中形成了旗帜、道路与主义三者之间对立统一的现实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旗帜决定道路、道路关乎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核。因此,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本质就是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形成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第一,形成了彰显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彰显自身生活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正是在探寻新时期主要矛盾最优解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及自我提升。习总书记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这一问题的深入阐述,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阶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总的来看由道路论、建设论与制度论三方面构成。其中道路论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指导思想,以生产关系调整及生产力的变革为手段、以“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关键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建设论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为双轮驱动力量,同时做好民生建设,以增强人民的满足感和获得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尺。制度论的核心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全国人大、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等我国特有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完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实现全面的法制化管理,以此来实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项具体制度的创新发展。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包含了彰显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内核,其中道路理论是实现路径、建设理论是行动纲领、制度理论是根本保障,而这三者均属于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有机组成,体现了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特色。

第二,揭示了满足人民诉求的执政党建设规律。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另一个伟大贡献在于揭示了满足人民诉求的执政党建设规律。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均从精准把握当代人多样化诉求出发,在对当代执政党执政逻辑与执政规律深度提炼与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执政的物质基础与政治基础,着力化解了在推进“四个全面”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新矛盾与新问题,以“不忘初心”为新时期党建的逻辑起点,从身份、职责、位置、政绩四个方面重塑了全体党员党建意识;以“从严治党”为新时期党建的根本保障,从规矩、问责、管控三个维度强化了全体党员党建责任;以“队伍建设”为新时期党建的实施路径,从作风、情操、素质三个角度加深了全体党员党建担当。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关于党建的重大贡献在于,揭示党建与国家及人民事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哲学关系,整合了过去与未来、贯通了理论与实践、彰显了传承与变革,是我国新时期巩固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行动指南。

第三,实现了不破不立的社会主义跨越式发展。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处处包含着不破不立的艺术治理逻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进行渐进式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习总书记从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持续性问题、协调性问题以及平衡性问题着手,采用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三位一体的经济治理手段,积极淘汰更新落后生产力,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平稳过渡;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采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着力解决国家治理中政府管理缺位与越位的问题,积极地实现人民合法权益的法制化保护;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以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为突破口,以民生建设为主攻方向,采用系统治理、全面治理、依法治理与根源治理的方式统筹推进实现我国社会治理朝和谐稳定、活力秩序、质量效益方向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以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崇尚社会主义价值氛围为目标,进一步改革社会主义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显著提升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以建设集约型与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弘扬以“塞罕坝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典范,为中国梦的实现构筑了生态环保的屏障。

开拓创新:全面立体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在于更新了国家治理体系,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深化改革的决心调整局部固化的国家制度且增强了相关制度的执行能力。

第一,重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意义。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需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立离不开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建成小康社会更需要科学完善、高效协同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予以支撑。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构想的三十年确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总目标时至今日亟需落地,因此,习总书記治国理政思想中关于提升治理体系与能力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现实回应,更是从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多次点明制度体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社会和谐及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实施载体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关键路径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对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深度考量,体现了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探寻社会与国家治理方略的使命意识及担当意识。

第二,立体透视、深刻理解和客观看待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使用“治理”一词来处理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及执政能力提升的问题,其中在对全面深化改革原则、路径及目标进行科学规划的过程中深刻地阐述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即一个有机整体框架是以制度体系全局性的长效机制为保障、以治理能力根本性的时效机制为手段的一国制度先进性与执行有效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正是深刻理解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逻辑,客观地把握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现实中的统筹兼顾:即在持续修正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的过程中,注重通过治理能力提升的手段,持续释放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红利,及时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的优越性物化为治国理政的能力,以进一步提升科学执政水平、深化民主执政改革、强化依法执政力度。

第三,重构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制度选择与价值体系。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清晰地勾勒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变革的总目标与前进方向,即必须以制度模式选择为重要前提,以价值体系重塑为根本保障。习总书记掷地有声地指出,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体系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在于党的领导,需要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优势,进一步强调与凸显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下局势复杂、矛盾凸显的国情中,只有构建能够全面体现我国特征、民族特质的价值体系,坚持体现中国风貌与人民追随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进一步彰显民主政治独立性、先进思想独立性、国民文化独立性与社会主义制度独立性,进而从“四个自信”的战略高度与全局视角升华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价值观体系。因此制度选择与价值体系重构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开拓创新的重要表现。

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发扬了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与成功做法。习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执政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讲话,提出了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治国理政方略。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已经在中国社会形成广泛共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及“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指明了方向、勾勒出路径,并为重塑大国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石。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准确诠释,是社会治理、政党建设、国家发展的核心政治纲领,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必将以其伟大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而彰显真理光芒。

责 编∕樊保玲

相关热词搜索: 开拓创新 信仰 坚定 规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