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黄埔雄风”再冲锋

发布时间: 2022-03-29 09:53:58 浏览:

近年来,黄埔军械修理厂党委坚持服务部队、军品第一的理念,把一群普通青年打磨成有血性、守纪律、敢冲锋的军工战士。这个军工方阵平均年龄33岁、70%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近4成具备独立在航保障能力,在装备保障战线上再次盘起一股强劲的“黄埔雄风”。

军工,没有军人一样响亮的名字但有着相同的职责使命。缺乏奉献精神,即便是“技术大拿”也得下岗,因为——

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战争胜负和战士的流血牺牲

“升官发财请到另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

一进工厂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么一条标语,给人庄严、震撼、神圣的感觉,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党委书记史媛媛告诉记者,作为军工企业,保障人员要做好随时上战场的准备。工厂招收职工的第一条件就是能吃苦、敢打仗。每年新进厂的职工都有个特殊的进厂仪式,那就是参观有过辉煌历史的黄埔军校,并举行宣誓活动:“我是一名不穿军装的军人,随时为献身海军装备保障事业而奋斗!”

去年冬天,进厂刚满一年的李晓杜,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然而,在接到一批装甲车的押运任务时,由于害怕辛苦而拒绝执行。当时,对于此事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对于这样缺乏服从意识的人,怎么上战场?应该坚决辞退;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李晓杜技术过硬,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而且还正在参与一个重要项目的研制,辞退他会给工厂带来很大的损失,应该给予一定的照顾。

两种不同观点激烈碰撞,“过硬技术”和“军工意识”,究竟哪个更重要?史书记给出的答案十分坚决:对于地方企业,或许过硬的技术是追求利益的根本,但是对于我们军工厂,缺乏奉献精神,即便是“技术大拿”也得下岗。

在工厂里,到处弥漫着“硝烟”。车间内,四处张贴“保障力就是战斗力”、“干军工光荣,保装备神圣”的宣传画;停车场旁边,五辆坦克时刻提醒员工,他们是为部队、为战争服务;办公楼对面是一个巨大的导弹模型,旁边宣传画上写着: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战争胜负和战士的流血牺牲……

在战斗文化的熏陶下,每名职工都牢固树立了“只要对部队战斗力有益的事,干了就不会错”的保障理念和奉献精神。

2008年,工厂在某地建立保障中心不久,需要一名有经验的领导前往负责工作。从工作角度看,女职工廖丽超最合适。然而,厂领导怎么都不忍心开这个口,因为当时,廖丽超的小孩仅一岁多。就在史书记左右为难时,廖丽超却主动请缨,最后不顾父母的极力反对,把对小孩的挂念深埋心底,到前线一干就是两年。

有人曾问她:小孩那么小,身为母亲却是弃而不顾,你忍心吗?

廖丽超眼神闪过一丝纠结和不忍:我是女人,也是一位母亲,离开孩子我当然心如刀割;但是,我还是一名军工战士,当工厂需要我、部队需要我时,我会把对孩子的爱转化为装备保障的动力。

军工厂姓军,这是人们第一反应。作为军队装备保障的重要力量,军工厂最根本的存在价值就是保障部队“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不穿军装的军人”,就要敢于上战场、精于谋保障。工人哪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时上战场,该厂以军人的要求来培养职工,强化军工的奉献意识,正体现了军工厂与地方企业的本质区别。

活力,是工厂追求效益和发展的资本。一个缺乏人才激励的单位,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给一个诱人的奔头

2005年,工厂立项研究某水雷联动制式仪,这是突破厂家技术封锁、在全新领域进行强力突破的重大项目,对工厂来说十分重要。

然而,在挑选项目负责人时,厂领导班子再次出现分歧:有人主张对于重大项目,应该要追求“稳妥”,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负责;有的认为,年轻人冲劲大,应该多给他们机会,借重大任务加速人才培养。

最终,厂领导把目光放在长远,委任刚进厂仅一年就成为技术骨干的许旭生为项目负责人。作为“新手”,这种机会使许旭生备受鼓励,他信心满怀地一头扎入了研究室。碰到技术难题时,工厂安排老师傅来解疑答惑;遇到物质需求,工厂无不满足。5个月下来,项目被成功研制,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时间。此后,许旭生开始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先后完成好几个重大项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本人也被评为海军“十一五”新型军械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先进个人。如今,他已经成为某车间的书记。

实践证明:厂领导的思路是正确的,给年轻人发挥的平台,能让他们更快成长。白立色,厂里出了名的“木头”:很不善言辞,说两句话都费劲,却痴迷于技术钻研,刚进厂不久就成为海军某装备维修中心、某军用加固计算机检测仪器等项目的负责人,不到3年时间,仅26岁时就被评上车间副主任工程师,成为全厂职工争相学习的榜样。

厂长鲜大立告诉记者,只要有想法,工厂就提供干事业的平台;只要出成绩,人人都可以被破格提拔走上领导岗位。

健康积极的工作环境换来人心所向。职工杨永,工作两年后,被另外一家公司高薪挖走。新的工作给他带来了更好的物资待遇,然而,地方公司的人情淡薄和不公平竞争规则,让杨勇十分后悔离开曾经温暖的“家”。情感的需要和健康公平的环境远胜于物质的追求。去年,杨勇抱着试试的想法想回工厂,令他没想到的是,工厂不仅热情接纳了他,还帮助解决了一些家庭困难。今年1月份,因其优秀的综合素质及出色的技术能力,任命他为车间副主任。每当说起自己的经历,杨勇都激动不已:“工厂的宽容和温暖,给予了我再次追求梦想的机会。”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工作潜力?工厂的答案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平台、科学开放的工作环境,给每个人一个诱人的奔头。工厂充分相信,大胆起用有活力、有冲劲的年轻人,让他们有充分发挥的舞台,是促进人才队伍快速发展的关键。可以预期,这批年轻的人才队伍,必将为工厂的发展积蓄十分可观的发展后劲,也将为装备保障储备可贵的人力财富。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对于一个单位来讲,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无疑是坐以待毙死路一条——

旧船票登不上新客船

10年前,工厂保障领域有限,只负责枪炮类的军械装备维修,员工掌握的技术也十分单一。

早在2003年的一天,接到某舰艇邀请,蔡灿喜等人上舰对装备进行检修。很快,故障被顺利排除,正当蔡灿喜等人准备撤离时,一名士官拉住蔡灿喜说道:“你们的技术太好了,我们艇上还有个雷达显示屏也出现了故障,可以帮忙一并修复吗?”

隔行如隔山,蔡灿喜等人自然是无计可施。临走时,那名士官一句无心的抱怨让蔡灿喜至今难忘:“现在装备这么多,每个厂家只修一个专业,若真打起仗来得带多少保障人员!”

正是这句话让工厂领导敏锐地认识到:海军新装备不断列装,舰艇装备种类越来越多,信息化、集成度不断提高,彻底颠覆了以往枪是枪、炮是炮的格局,单一装备维修模式成本高、效率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需要。为此,他们提出:拓展保障领域,培养新专业人才。

此举立即遭到不少老职工反对:工厂人员本来就少,效益也一般,此时再分散精力拓展其他领域,无疑会减弱保障力量,搞不好会丢掉现有“饭碗”。

“尝试转变会不会丢饭碗我不知道,但如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无疑是坐以待毙死路一条。”厂长鲜大立的话掷地有声。

于是,在保持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工厂引进近100名电子、航仪等专业的人才;同时,建设涵盖5个专业的“职工实训及考核中心”,引进56套教学设备,建立了集电工、电子、自动控制、液压气动等为一体的多专业、多功能训练和考核场所。

2004年,工厂成立观通航仪修理队,17名从各车间抽调出来的年轻骨干担负起向新的领域进军的重大使命。

面对各种冷嘲热讽,这群年轻人埋头苦干、迎难而上;面对各种新装备没有图纸、没有资料,以及生产商的技术封锁等重重困难,他们投石问路、摸石过河。每天没日没夜地攻读各种资料书籍上舰以后,珍惜一切机会和官兵交流,向厂家请教,短短一年时间,他们就成功通过该专业的维修能力认证。

2005年,这支只有17人的队伍被迅速扩充为观通航仪车间,使工厂的产品涵盖到舰艇核心的多个专业,成功拓宽专业领域和保障范围,把工厂对海军装备全系统保障变为现实。

大胆创新走出了向阳大道:2008年,工厂承担海军某型艇历史上的首次修理,在几十项艇内机械、电子维修中,全部达到验收标准;2009年,“海军某保障技术中心”在工厂挂牌成立,标志着工厂综合保障实力再次步入一个新台阶;2010年,海军某军民一体化保障中心落户工厂,使工厂在特装、通用防空武器系统、水雷装备系统的多个领域形成保障能力……

如今,工厂成功培养了各专业技术人才,将保障领域向武备、观通、航仪等多个专业拓展,实现了从单一装备维修到系统综合保障的历史性转变,现已成为海军目前涉及专业最多、保障范围最广的综合型保障单位。

面对海军加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型,作为企业化工厂,是否有勇气跟着形势大胆创新、大胆突破?鲜大立厂长的那句事关工厂生死的话,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魄力。思路决定出路,该厂大胆探索陌生领域,培养多专业人才,成功实现了从单一装备维修到系统综合保障的历史性转变。

实战,是检验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唯一标准。干军工光荣,关键时刻不要让别人骂我们是窝囊废——

不建功业非好汉

2007年7月的一天,某艇首次执行出海任务,小黄等人前往观摩学习。

码头人潮涌动,上级首长也来到现场视察。然而,就在官兵们进行出海前雷弹装载的准备工作时,外部装填装置突然发生卡雷故障。现场操作人员不知所措。此时,在场的全体官兵都将目光聚焦保障专家——黄埔军械人身上,担负该型艇机械维修的小黄成为所有人心中的救命草。

然而,四周的目光给予年轻的小黄太大的压力,忙乎了一阵子仍摸不着头脑。感受到众多目光从希望、期待,甚至是崇敬渐渐变成怀疑、失望,甚至是蔑视,小黄内心别提有多难受了。

回到大本营,小黄才突然想起这只是个小故障,若平时在厂里,可以轻易排除。

为何技术尖子上了真战场,关键时刻却掉链子?厂领导再次陷入深思。鲜厂长认为,没上过真正的“战场”,就算不得一名合格的战士。为此,他们出台一项新措施:靠前保障点员工采取轮换制,将更多的员工送往一线战场进行实践磨砺。

贴近战场的磨练,一群靠前保障专家飞速地成长着。大学生佘少差,刚进厂时身体孱弱,一上舰就头晕腿软。在某保障中心工作期间,每次看到舰艇官兵因为装备故障焦急、因装备修复而兴奋得手舞足蹈时,佘少差的意志和作风都会得到一次次洗礼。

2011年8月某日下午,某型导弹护卫舰进行实弹演习,但在发射前12分钟预热装备时突然发生导弹指挥仪指数超低的故障。全体官兵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关键时刻,随舰保障的佘少差在官兵渴望的目光中,异常镇定地开始了检查。5分钟后,当指挥仪表盘上的指针回复正常位置的那一刻,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舰长走过来拍着佘少差的肩膀,直竖大拇指:“英雄啊……”

“放弹专家”谢德柱从小胃就不好,每次一上舰,都肯定会因晕船而吃不下睡不着,然而每次有舰艇出海,舰方都会点名要他随行保障,因为官兵们都见识过,谢德柱凭借着顽强的作风,在他参与过的数十次演习保障任务,次次弹无虚发……

鲜厂长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这些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尖子,毫不夸张地说,在保障辖区内,无论何时何地的一个电话,工厂都会有专家迅速赶至现场,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故障定位。

优秀人才队伍的支撑下,工厂实现了保障力的飞跃式发展。先后获得军队装备修理工厂质量管理奖和海军基础管理优秀企业,蝉联2011、2012年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三亚分厂和五个车间被评为全国星级现场。

部队有句俗话: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这说明,只有拿真家伙才能练出真本领。工厂把职工送到一线磨砺,实打实的随舰出海,百分百的应急抢修,让技术尖子在“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有应对的办法。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大胆的举措,也是一个大智慧决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未来海战中,该工厂保障人员顽强的作风,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保护战舰走向深蓝!

相关热词搜索: 雄风 冲锋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