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结构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22-03-30 08:11:38 浏览:

【摘 要】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结构的实践,并对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长效机制进行思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高职院校 优化 专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007-02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挥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载体。而这一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是否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攻坚时期,各地将会加大力度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地方产业结构将迎来一个调整时期。因此,顺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优化专业结构,提升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我国高职院校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结构的实践,并进行相关思考。

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优化专业结构的实践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等关键建设发展历程后,综合办学实力得到了大步提升,进入了全国百所一流高职院校行列,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变化。《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优化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汽车、冶金、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制糖、建材、造纸、日化四个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柳州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转型、由二产主导城市向二三产共同主导城市转型。面对地方产业结构的新变化,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未雨绸缪,主动应对,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上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深入调研,掌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设置的新要求。按照“建设好地方支柱产业需要的专业”思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将专业建设社会调研纳入常规制度,启动了“走进工厂,走进车间”调研活动,组织全院各部门、系深入企业、工厂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为保证调研活动取得实效,学院要求各调研小组制订详细的调研方案。一是细化调研的内容,调研内容应包括了解产业政策变化、行业发展情况、企业员工素质要求、人才需求状况和专业人才教育情况等方面。二是合理选择调研对象,在企业类型选择上,小、中、大型企业均要有所分布。在企业人员的选择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班组长、一线技术人员构成要合理。三是科学运用调研形式,灵活采用座谈会、研讨会、个人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调研形式,确保信息获取的全面性、真实性。四是形成详尽的调研报告。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专业建设调研活动,学院对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未来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二)科学规划,明确专业结构调整路线图。为了使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有计划可依,在专业建设社会调研工作基础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的制订工作,通过分析调研信息,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集思广益,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然后向合作企业和学院师生员工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形成规划定稿并正式发布实施。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明确了二产为主,三产为辅协调发展,对接行业企业发展,主动适应柳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坚持做优先进制造类专业,做强汽车类专业,做精电子信息类专业,做实现代服务类专业的总体建设思路。同时,在学院总体专业建设规划的指导下,要求各教学系制订本系的“十二五”专业建设计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确定建设进度。至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结构调整路线图得到了清晰呈现。

(三)多方论证,优化专业结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各教学系根据专业建设规划,确定当年度需要新设、撤销或改造的专业名单,并采取两级多方论证的程序对专业调整情况进行审核。第一步是由系级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本系的专业调整进行论证,通过后报校级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批准方能上报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审批。在两级审核过程中,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学团队的意见得到充分综合,保证了专业调整内容既符合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又不脱离学院的整体发展目标和现有条件。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明显提升。目前,学院专业总数由2006年的66个减少为49个,一方面撤销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动漫制作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编辑与信息安全方向)等不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另一方面增设了工程机械运用与服务、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地方产业调整升级急需的专业。

二、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长效机制的思考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顺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发现了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要求上仍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构建产学对接的长效机制方能得以解决。

(一)构建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相对于产业人才需求的多变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稳定性和长周期性的特点。两者的矛盾会导致技能型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错位,而解决这一困局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预知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种类和数量,提高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动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的建设,可联合政府发展研究机构、统计部门、劳动和人事部门成立专门机构收集分析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报告。从预测的地域范围来说,应有全国、跨省经济区或省级、市级等三个等级。从预测的时间长度来看,除要有短期的预测外,更应重视中长期的预测。预测机构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人才需求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数据库建设系统,保证预测结果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二)构建专业建设校企长效合作机制。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企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通过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自身发展,企业得到合适的人才而增强了发展动力,校企之间是一种双赢的关系,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对接应该是校企均乐见其成的。然而,由于目前校企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合作机制,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错位甚至脱离。因此,高职院校应与合作企业共同努力构建专业建设校企长效合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建设可有两个不同层次的方式。一是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指导委员会,由企业和学校双方人员组成,根据相关章程和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沟通各自需求,对新专业设置、现有专业改造等学校发展重要事项进行论证。二是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校企联合建立办学实体,实施“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差距”。

(三)构建专业建设预警机制。高职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可包括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主要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学校层面。国家层面的专业建设预警机制主要对全国失业率最高的专业和失业量最多的专业小类进行招生结构与在校生专业调控;省级专业建设预警机制是在执行国家宏观调控之外,对本地区高职教育与劳动市场特有的供需情况进行预警和调控。由于各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不同,其人才需求存在差异,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是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因此,省级专业建设预警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校级专业建设预警机制要对本校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年度就业状态调查,对就业率连续两年排在本校各专业最后的专业发出预警,调减其招生计划,进行专业重组和改造。

(四)构建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保障机制。我国各地区发展的资源禀赋差别明显,各地的产业发展目标不尽相同,高职院校在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时需因地制宜。因此,在专业设置上,高职院校需要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已由省级政府统筹管理。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各地各高校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高职院校专业根据管理权限分为国控专业和非国控专业,设置国控专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初审,报教育部会同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核准;设置非国控专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这预示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将会得到明显增强。当前,教育部应加紧对意见稿的修改完善,尽快公布实施。同时,各省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本地区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真正赋予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提升学校应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灵活性,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佳君,钟儒刚,彭少华.高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历史与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

[2]王伯庆.2009年大学生就业和专业结构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作者简介】何 惠(1980- ),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教学;李东航(1981- ),男,广西天等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职教育管理。

(责编 苏 洋)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 实践 思考 结构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