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7种杀菌剂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和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发布时间: 2022-03-29 10:00:50 浏览:

zoޛ)j馞.t],@Mx?D89,@M7?M4bm}@~H?iK۲?tmwmݴ]ӏZځiڝ,h;]WrZh*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分别引起草莓炭疽病和灰霉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灰霉病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生态农业研究室分离,并保存于4 ℃冰箱中备用。

1.2 供试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用于胶孢炭疽菌、灰霉病病菌的分离、保存以及毒力测定。

1.3 供试药剂

25%吡唑醚菌酯懸浮剂(suspensionconcentrates,简称SC)(江苏东台东南化工有限公司)、500 g/L氟啶胺SC(宁波石原金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4%腈苯唑S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41.7%氟吡菌酰胺SC(拜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酚菌酮水乳剂(emulsion in water,简称EW)(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0.3%四霉素(aqueous solutions,简称AS)(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6%多抗霉素B[兴农药业(中国)公司]。各药剂均用无菌水配制成10 000 μg/mL的母液。

1.4 试验时间与地点

于2018年9月10—18日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开展本试验。

1.5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

分别将上述7种供试药剂的母液依次稀释至一定浓度,再将1 mL药液与9 mL PDA培养基在培养皿内混匀,制成含系列梯度浓度药剂的PDA培养基(表1),以无菌水作空白对照(CK),各处理重复3次。

1.6 毒力测定

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1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12]测定。将保留的胶孢炭疽菌、灰霉病病菌转接到PDA平皿中,于25 ℃条件下培养,分别活化96、72 h,然后在近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制取直径为5 mm的菌饼,将其转接到上述含不同浓度药剂或空白对照的PDA平皿中,在温度为 25 ℃ 条件下将草莓炭疽病病菌培养7 d,草莓灰霉病病菌培养3 d。待对照菌落长至平皿直径的约80%时,采用“十”字交叉法量取各处理菌落直径,计算菌落直径平均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

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SX(]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饼直径对照菌落直径-接菌菌饼直径[SX)]×100%。

采用DPS 12.0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出各药剂对胶孢炭疽菌、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回归方程、EC50及其95%置信限,并以最敏感药剂的EC50值为对照求出相对毒力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7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抑菌率

由表1可知,当吡唑醚菌酯浓度为0.375~12.000 μg/mL时,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0.14%~81.90%;当氟啶胺浓度为0.031 25~1.000 00 μg/mL时,对草莓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30.09%~80.50%;当腈苯唑浓度为0.25~8.00 μg/mL 时,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 20.35%~82.31%;当氟吡菌酰胺浓度为1~32 μg/mL时,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9.73%~92.90%;当酚菌酮浓度为6.25~200.00 μg/mL时,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为43.02%~91.80%时;当四霉素浓度为 0.1~3.2 μg/mL时,[CM(17]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4.71%~90.86%;当多抗霉素B浓度为6.25~200.00 μg/mL时,对草莓炭疽病的抑制率为16.03%~76.70%。

2.2 7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

由表2可知,对胶孢炭疽菌抑制中浓度最低的是四霉素,EC50仅为0.130 6 μg/mL;其次是氟啶胺和吡唑醚菌酯,EC50分别为0.145 8、0.754 7 μg/mL,浓度最高的是多抗霉素B,EC50为44.845 5 μg/mL。7种杀菌剂的EC50排序为四霉素(0.130 6 μg/mL)>氟啶胺(0.145 8 μg/mL)>吡唑醚菌酯(0.754 7 μg/mL)>腈苯唑(0.876 9 μg/mL)>氟吡菌酰胺(1.007 9 μg/mL)>酚菌酮(17.166 2 μg/mL)>多抗霉素(44.845 5 μg/mL)。在7种杀菌剂中,四霉素的抑菌活性最强,多抗霉素B的抑菌活性最弱。以四霉素的EC50为对照计算出不同杀菌剂的相对毒力指数,得到氟啶胺、吡唑醚菌酯、腈苯唑、氟吡菌酰胺、酚菌酮、多抗霉素B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116 4、5.778 7、6.714 4、7.717 5、131.441 0、343.380 6。这表明常规药剂新型生物药剂四霉素、氟啶胺对供试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的室内抑菌活性;而吡唑醚菌酯、腈苯唑对供试胶孢炭疽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优于氟吡菌酰胺、酚菌酮、多抗霉素B等3种药剂。

2.3 7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病菌的抑菌率

由表3可知,当吡唑醚菌酯浓度为1~32 μg/mL时,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68%~100.00%;当氟啶胺浓度为0.031 25~1.000 00 μg/mL时,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9.60%~100.00%;当腈苯唑浓度为 0.031 25~1.000 00 μg/mL时,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27.20%~93.55%;当氟吡菌酰胺浓度为0.375~12.000 μg/mL时,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 44.70%~84.37%;当酚菌酮浓度为0.25~8.00 μg/mL时,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为49.62%~100.00%时;当四霉素浓度为0.05~1.60 μg/mL时,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为25.01%~90.93%;当多抗霉素B浓度为1~32 μg/mL时,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为27.27%~96.20%。

2.4 7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病菌的毒力

由表4可知,对草莓灰霉病菌抑制中浓度最低的是氟啶胺,EC50仅为0.039 6 μg/mL;其次是腈苯唑和四霉素,EC50分别为0.077 3、0.221 9 μg/mL,抑制中濃度最高的是多抗霉素B,EC50为3.691 0 μg/mL。7种杀菌剂的EC50排序为氟啶胺(0.039 6 μg/mL)>腈苯唑(0.077 3 μg/mL)>四霉素(0.221 9 μg/mL)>酚菌酮(0.351 8 μg/mL)>氟吡菌酰胺(1.120 1 μg/mL)>吡唑醚菌酯(3.224 6 μg/mL)>多抗霉素B(3.691 0 μg/mL)。在7种杀菌剂中,氟啶胺的抑菌活性最强,多抗霉素B的抑菌活性最弱。以氟啶胺的EC50为对照计算出不同杀菌剂的相对毒力指数,得到腈苯唑、四霉素、酚菌酮、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B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952 0、5.603 5、8.883 8、28.285 3、81.429 3、93.207 0。这表明常规药剂氟啶胺、腈苯唑以及新型药剂四霉素,对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室内抑菌活性;而酚菌酮、氟吡菌酰胺对供试草莓灰霉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且优于吡唑醚菌酯以及多抗霉素等2种药剂。

3 结论与讨论

草莓生产中的病害种类多,发生情况复杂,科学合理的防治成为草莓生产中的关键点[13]。化学防治仍是控制草莓炭疽病、灰霉病发生和减少损失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可选药剂有限,杀菌剂单剂重复和过量使用造成病原菌对杀菌剂产生抗性,导致使用量无限扩大的恶性循环,因此迫切需要筛选防治草莓灰霉病和炭疽病的杀菌剂来减缓杀菌剂的抗药性。

氟啶胺为二甲基苯胺类杀菌剂,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氟啶胺登记在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灰霉病、辣椒疫病等,在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用药。科研工作者在灰霉病的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汪汉成等研究氟啶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代森锰锌等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病菌的毒力试验,发现氟啶胺和咪鲜胺对烟草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活性抑制最强[14]。赵杨等在海城地区进行温室蔬菜灰霉病种菌试验发现,6种杀菌剂对蔬菜灰霉病病菌效果最好的是氟啶胺,EC50范围为0.013~0.066 μg/mL[15]。刘妍等试验发现,氟啶胺对湖南地区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为0.028 3 μg/mL[16],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氟啶胺对句容地区草莓灰霉病病菌的EC50为 0.039 6 μg/mL。

四霉素为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产物,目前在花生根腐病、水稻立枯病、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等作物病害上登记,四霉素通过抑制菌丝体的生长,诱导作物产生抗性而达到防治作物病害的目的[17]。宋莹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四霉素对山东165灰霉菌株的EC50分布范围为 0.04~1.09 μg/mL[18],四霉素对句容地区草莓灰霉病病菌的EC50为0.221 9 μg/mL,在山东地区的测定结果范围内,说明四霉素对草莓灰霉病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在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方面还未见氟啶胺与四霉素的报道,因此,建议进一步开展氟啶胺和四霉素及其相关复配产品在防治草莓炭疽病、灰霉病的试验研究和农药开发登记,对于缓解目前草莓上登记农药品种少和防止抗药性风险等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培养皿内的抑菌活性不能完全代表田间防治效果,下一步将开展氟啶胺和四霉素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参考文献:

[1]张国珍,钟 珊. 草莓灰霉病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2018,44(2):1-10.

[2]徐 英,马 森,杨 奎,等. 40%戊唑醇悬浮剂对草莓炭疽病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J]. 农药,2017,56(11):853-855.

[3]Leroux P,Fritz R,Debieu D,et al.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fungicides in field strains of Botrytis cinerea[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2,58(9):876-888.

[4]Cordova L G,Amiri A,Peres N A . Effectiveness of fungicide treatments following the Strawberry Advisory System for control of Botrytis fruit rot in Florida[J]. Crop Protection,2017,100:163-167.

[5]韩国兴,礼 茜,孙飞洲,等. 杭州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对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抗药性[J]. 浙江农业科学,2009(6):1169-1172.

[6]潘以楼,朱桂梅,郭 建. 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J]. 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299-304.

[7]肖 婷,成 玮,颜伟中,等. 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病菌种群抗药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0):117-120.

[8]肖 婷,许 媛,陈宏州,等. 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QoIs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J]. 果树学报,2017,34(5):603-610.

[9]白耀博,陈学进,凤舞剑,等. 徐州市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5):162-164.

[10]张 亚,王 翀,刘双清,等. 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J]. 植物保护,2016,42(5):181-187.

[11]朱春雨,吴文平,张 弘,等.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2]黄彰欣.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57.

[13]陆 丹,曹婷婷,黄耀亮,等. 草莓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发生规律的调查[J].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177-2178.

[14]汪汉成,李丽翠,张之矾,等. 四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的毒力及对烟草灰霉病的抑制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2019,46(2):377-384.

[15]赵 杨,孙柏欣,陈 乐,等. 海城地区温室蔬菜灰霉病菌对6种药剂的抗药性检测[J]. 辽宁农业科学,2019(1):42-44.

[16]刘 妍,张 亚,项雅琴,等. 啶酰菌胺与氟啶胺复配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的增效作用研究[J]. 植物保护,2018,44(2):235-240.

[17]刘 刚. 四霉素登记产品和防治对象继续增加[J]. 农药市场信息,2018(22):36.

[18]宋瑩莹. 山东省灰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监测及对吡唑萘菌胺和四霉素的敏感性[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6:36-38.

相关热词搜索: 杀菌剂 病菌 测定 草莓 室内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