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吡蚜酮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评价及其残留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3-31 09:49:18 浏览:

zoޛ)j馝w]۝h4ɠH54㙠H?.<]4׏xm5Nttir/j[*'k8z¢{k觀Iki+b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HP1100液相色谱仪(配UV检测器),IKA-T25均质器,PHILIPS食品加工机,FZ102粉碎机,R-1001N旋转蒸发仪,KQ32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振荡器,玻璃层析柱(长15 cm,内径1.0 cm)。甲醇,色谱纯;超纯水;3%氨水-甲醇溶液;盐酸水溶液(5 mmol/L)。

供试药剂:99.1%吡蚜酮标准品,上海佳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用甲醇配制0.5、1.0、2.0、5.0、10.0 mg/L的吡蚜酮标准溶液;25%吡蚜酮悬浮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25 g/L联苯菊酯乳油,山东中诺药业有限公司产品;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供试茶树品种:黄山群体种。

试验地点:泰安小津口茶园。

1.2田间试验设计

1.2.1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设25%吡蚜酮悬浮剂有效量112.50、168.75、225.00 g/hm2,25 g/L联苯菊酯乳油有效量33.75 g/hm2,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量72.00 g/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有效量18.75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有效量27.00 g/hm2和清水对照共8个处理。小区面积21.5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每公顷用水量675 L。调查方法按GB/T 17980.56-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虫剂防治茶树叶蝉的规定进行。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1.2.2消解动态试验参照文献[8]的方法,进行25%吡蚜酮悬浮剂在茶树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茶树消解动态试验:小区面积333 m2,25%吡蚜酮悬浮剂300 mg a.i./L喷雾处理。施药后间隔2 h及1、3、5、7、10、14、21 d,按随机法采集新鲜的茶叶样品,测定吡蚜酮在茶树鲜叶上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土壤消解动态试验:在茶园地另辟一块空地(30 m2),按300 mg a.i./L喷雾处理,施药后间隔2 h及1、3、5、7、10、14、21 d,按随机法选择6~12个点,采集0~10 cm土壤样品,测定吡蚜酮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

1.2.3最终残留试验在茶园设置试验区333 m2,分为5个小区,并设空白对照区。试验设25%吡蚜酮悬浮剂200 mg a.i./L 1次施药(处理1)、200 mg a.i./L 2次施药(处理2)、300 mg a.i./L 1次施药(处理3)、300 mg a.i./L 2次施药(处理4)4个处理。2次施药处理区施药间隔7 d,第2次施药时,1次施药处理区开始施药。各处理区于末次施药后5、7、14 d,按随机法采集新鲜的茶叶和土壤(0~10 cm土层)样品。茶叶样品采回后及时制成成品茶叶样品。测定干茶、土壤中吡蚜酮的残留量。

1.3分析、测定方法

提取:称取鲜茶叶、干茶叶及干土壤各20.0 g,鲜茶叶加入100 mL盐酸水溶液,干茶叶加入100 mL甲醇,分别于IKA-T18均质器中均质2 min;干土壤加入100 mL甲醇于振荡器上振荡1 h。将3份样品放于KQ-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1 h,浸泡过夜,次日抽滤。鲜茶叶用20 mL盐酸水溶液、干茶叶及干土壤用20 mL甲醇数次清洗残渣,转移至250 mL圆底烧瓶中,于45℃水浴中旋转蒸发浓缩至近干,用30 mL盐酸水溶液溶解,待净化。

净化:采用SCX固相萃取小柱(500 mg/6 mL)净化,样品先用10 mL甲醇,再10 mL水预淋小柱进行柱条件化,将提取液上柱,3 mL/min流速过柱,再先用10 mL水, 后10 mL甲醇淋脱小柱,并弃掉滤液,用3%氨水-甲醇溶液10 mL洗脱小柱,收集,于45℃水浴中旋转蒸发浓缩至近干,用甲醇定容至2 mL,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检测条件:Agilent TC-C18柱(4.6 mm×250 mm,5 μm) ;检测波长:299 nm ;柱温:35℃;进样量10 μL;流动相:甲醇∶水=3∶7,流速:0.8 mL/min。

2结果与分析

2.1吡蚜酮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施药后1 d防效超过75%,且随药后天数增加,其低、中、高剂量处理的防效均逐渐增加,至药后7 d,达最高(84%以上),而后逐渐降低。经方差分析,25%吡蚜酮悬浮剂低、中、高剂量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1、3 d,25%吡蚜酮悬浮剂中、高剂量处理防效低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72.00 g a.i./hm2和25 g/L联苯菊酯乳油处理,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处理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但差异不显著。药后7 d,25%吡蚜酮悬浮剂各剂量防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处理,与其他3个对照药剂防效无显著差异。药后14 d,25%吡蚜酮悬浮剂168.75、225.00 g a.i./hm2处理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7.00 g a.i./hm2处理差异显著,与其他3个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田间观察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对茶树生长未产生不良影响。

2.2吡蚜酮在鲜茶叶、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由图1可以看出,25%吡蚜酮悬浮剂在茶树上用300 mg a.i./L喷施,在鲜茶叶、土壤上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1.2857e-0.226x、y=1.245e-0.105x,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 d和6.5 d。吡蚜酮在茶叶和土壤中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2.3吡蚜酮在干茶叶、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

由图2看出, 25%吡蚜酮悬浮剂200 mg a.i./L 2次施药(处理1)在干茶中的残留量药后5、7、14 d分别为0.116、0.058、0.018 mg/kg。25%吡蚜酮悬浮剂200 mg a.i./L 1次施药(处理2)在干茶中的残留量药后5、7、14 d分别为0.108、0.045、0.023 mg/kg。25%吡蚜酮悬浮剂在茶园中300 mg a.i./L 2次施药(处理3)在干茶中的残留量药后5、7、14 d分别为0.154、0.083、0.035 mg/kg。25%吡蚜酮悬浮剂300 mg a.i./L 1次施药处理(处理4)在干茶中的残留量药后5、7、14 d分别为0.138、0.068、0.029 mg/kg。

试验测定结果表明,上述4个试验处理吡蚜酮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0 mg/kg。

3结论与讨论

吡蚜酮作为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高效新型杀虫剂,对蔬菜、花卉、棉花以及果树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中,吡蚜酮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见效快、防效好,与较早登记防治茶树叶蝉的杀虫剂联苯菊酯、虫螨腈、噻虫嗪等,防治效果相近,适于推广应用。前人研究还发现吡蚜酮的作用方式独特,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击倒”活性,但具有“停食效应”,并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这种作用方式被称为“口针穿透阻塞”,吡蚜酮的这种快速效应,可以有效降低刺吸口器害虫对植物病毒病的传播机会,这也是吡蚜酮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茶叶对外贸易的扩大,涉及茶叶农药残留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有所增加。吡蚜酮消解动态试验研究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在鲜茶叶、土壤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6.5 d,消解较快,属于易降解农药。在2014年我国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与茶叶有关的农药检测项目28项,尚无规定吡蚜酮在茶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在欧盟与英国,茶叶中吡蚜酮的MRLs值为0.10 mg/kg,日本规定大米、苹果中吡蚜酮MRLs 值均为0.10 mg/kg。从本研究结果来看,25%吡蚜酮悬浮剂在茶叶中常规剂量200 mg a.i./kg喷施,1次施药处理与2次施药处理7 d后取样,茶叶中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5、0.058 mg/kg,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0.10 mg/kg,安全间隔期7 d,喷药次数不得超过2次。当然,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给茶叶安全生产带来影响,因此在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时,应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芳. 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无公害药剂筛选[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0.

[2]魏琪, 高聪芬. 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14(1): 7-11.

[3]王庆森, 王定锋, 吴光远. 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2013, 28(6): 615-623.

[4]韩宝瑜, 周成松, 崔林. 25%阿克泰WG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J]. 农药, 2003, 42(10): 31-32.

[5]雷喜红, 杨伟, 唐茜, 等. 几种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3): 1111-1116.

[6]陈应坤, 侯柏华, 肖润林, 等.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用阿克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药效研究初报[J]. 湖南农业科学, 2005(3): 54-55.

[7]曲明传, 胡珊珊, 孔晓君, 等. 茶小绿叶蝉田间防治效果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3, 34(1): 46-48.

[8]NY/T788-2004, 农药残留试验准则[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9]Lawson D S, Dunbar S M, White S M,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beltwide cotton conference[C].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Cotton Conference, Nashville, 1999.

[10]Foster S P, Denholm I, Thmpson R. Bioassay and filed -simulator studies of the efficacy of the pymetrozine against peach-potato aphids, Myzus persicae (Hemiptera Aphididae), possessing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02, 58: 805-810.

[11]Margaritopoulos J T, Tsamandani K, Kanavaki O M, et a.l Efficacy of pymetrozine against Myzus persicae and in reducing potato virus Y transmission on tobacco plants[J]. J. Appl. Entom., 2010, 134(4): 323-332.

[12]GB276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13]吴彦知, 候松德, 杨月策, 等. 水溶性农药替代品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2): 110-110.

相关热词搜索: 绿叶 茶树 残留 防治 效果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