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吃了药最好别喝酒

发布时间: 2022-04-05 10:54:53 浏览:

刘先生患有糖尿病,同时又爱喝点小酒,每次饮酒后他总是头昏心慌。休息一段时间后恢复如常,因此他和家人并未介意。一次刘先生饮酒后突发心慌,出冷汗,继而面色苍白而休克,被家人立即送往医院,经检查已出现低血糖昏迷,幸亏抢救及时挽救了生命。

河北省某医院曾对42例因病服用不同药物后饮酒作出总结报告。药物如阿司匹林、吡罗昔康、感冒片等,服药后饮酒4小时~2个月均引发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腹痛、呕吐、血红蛋白下降等症状,胃镜检查胃黏膜呈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等,其中更为严重的2例患者不治身亡。

服药应忌酒

各种酒中都含有乙醇,轻则出现醉酒或者使药物的作用降低,重则损伤心、肝、肾等人体重要器官,引起毒性反应或者使原来的疾病加重。

服药喝酒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痢特灵、甲硝唑、先锋霉素等药物可干扰乙醇的正常代谢,造成乙醇醛蓄积中毒,引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发生机理: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从而导致体内乙醛聚集,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医护人员应提醒病人及其家属,应用头孢类和咪唑衍生物做治疗时、且停药7日内,禁止饮酒(以及含有酒精的饮品)。

其他影响

1.酒精可以抑制凝血因子,对抗止血药物,使止血作用大大降低。

2.酒的扩张血管作用对利尿降压药的影响,会使人出现头晕、直立性虚脱等症状。

不宜与酒同服的药物

解热镇痛药:此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乙醇均对胃肠黏膜有刺激及损害作用,两者合用等于雪上加霜,极易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是胃溃疡病复发,导致消化道出血。而且,由于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作用,故一旦出血往往难以控制。

镇静催眠药:乙醇可使此类药物(如安定、水合氯醛、苯巴比妥等)的吸收增加、代谢减慢,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明显提高,使药物的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大大增加。同时,乙醇本身对中枢神经也有抑制作用,如果病人在服用此类药物的同时又饮酒,将会导致严重中枢抑制作用,如神志恍惚、昏迷和心衰竭,甚至死亡。

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这些药若与酒同服其后果同镇静催眠药相似。

抗菌药物:呋喃唑酮、甲硝唑、替硝唑,头孢哌酮等药物可干扰乙醇的正常代谢,造成乙醛积蓄中毒,引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降糖药:酒精具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而降糖药也主要作用于这些环节。酒后服降糖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此外,酒后服用苯乙双胍等双胍类降血糖药还可能引起乳酸中毒。

抗癫痫药:饮酒可降低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等)的疗效,甚至诱发癫痫发作。这是由于乙醇可激活药物代谢酶,加速药物的代谢,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降低所致。

抗心绞痛药: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服用时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剧降甚至休克。

降压药:酒精具有扩张血管,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降压药(复方利血平、硝苯地平、地巴唑等),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昏厥。有报道称,有患者服用胍乙啶等有较强降压作用的降压药时饮酒,引发低血压,突然摔倒,导致骨折和脑溢血。如果饮酒过多有服用较大量的降压药,常常会出现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止血药和抗凝药:酒精可以抑制凝血因子,对抗止血药,使止血药作用大大减弱。酒精可影响香豆素等抗凝血药对肝脏酶类的竞争,从而使其抗凝血作用增强,导致药品半衰期缩短,影响药效。

抗抑郁药:如丙咪嗪和多赛平等。若服药期间饮酒,可产生镇定作用,从而降低药效,还可导致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使小肠蠕动减弱,甚至发生肠麻痹。

抗结核药:酒精在体内的氧化过程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增多可损伤肝细胞,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会增加酒精的肝脏毒性,引起黄疸及肝脏功能减退。

编辑/王艳

相关热词搜索: 吃了 喝酒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