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基于焦点小组访谈法的女性雾霾风险感知与防护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4-09 10:37:28 浏览:

摘要: 近年来,雾霾问题已成为我国环境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雾霾环境下人们的风险感知与生活方式也成为环境研究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了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学者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较为单一的研究角度与较为泛化的研究对象来研究公众雾霾风险感知与防护行为,而不是着眼于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群体,将研究对象的雾霾风险感知程度与其特定的防护行为联合起来考察,因而容易存在收集到的信息失真与研究结论相对片面的情况。本次研究将研究对象范围缩小至20至50岁女性,在应用焦点小组访谈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场域-惯习理论”、“风险感知四维度理论”与“自我健康测评三因子模型”为理论基础的自行设计的访谈大纲,从而更加细致精确地捕捉并刻画了研究对象的雾霾感知程度与日常雾霾防护行为。基于对访谈结果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与多维度分析,揭示了影响该年龄段女性雾霾风险感知程度与防护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并阐述了因素间的相关关系,也论证了焦点小组访谈法在雾霾风险感知与防护行为研究上的可行性。通过理论研究与访谈分析,增进对雾霾风险感知与防护行为研究的理解,为学界运用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提供研究支撑。

关键词:雾霾;风险感知;防护行为;焦点小组访谈

一、引言

2014年1月4日,我国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自然灾情范畴并进行通报。雾霾问题逐渐成为环境研究界的热点问题。学界对于雾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雾霾的成因、雾霾的污染问题、雾霾对社会公众生活影响等方面。近年来,关于公众对雾霾的风险认知研究逐渐兴起。1987年,Slovic在Science杂志上刊文 Perception of Risk,大量关于风险认知的研究涌现。

二、研究方法

(一)设计访谈大纲

本次焦点小组的采访对象为20至50岁女性。结合文献资料与研究分析,我们决定用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组织本次采访活动。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门的访谈大纲与个人信息表。访谈大纲分为四个部分,除去第一部分作为引入性问题带领受访者进入情景外,后三个部分都有各自的逻辑理论支撑。

第一部分问题主要负责将受访者引入雾霾情境,唤醒她们对上一次雾霾情况的记忆。

第二部分用八个问题测量雾霾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重点关注人们防护行为上的变化。这一部分的问题基于布迪厄所提出的场域与惯习理论(Fields & Habitus Theory),其理论的核心为人们日常行为会受其生活环境和交往人群的影响。虽然受访者并未意识到,但这种影响确实是存在的,因此我们设定了五个循序渐进的的问题,引导受访者说出真是的防护情况,而并非潜意识在在既定环境下的最优防护行为。同时我们还通过对比受访者老家和北京的空气状况及对应的防护措施,探究环境的改变对受访者行为的影响。

第三部分用五个问题测量受访者的风险感知程度。根据风险感知理论(Risk Perception Theory),本次研究将风险感知分为四维度,分别是风险事件认知、风险来源认知、风险后果认知和风险责任认知。对应四个维度,我们设定的问题分别用于采集受访者对雾霾的严重程度、雾霾的来源、雾霾的危害、雾霾的治理前景的了解以及看法。在研究后期,我们将在这部分的访谈结果与受访者的防护支出之间建立联系,刻画出风险感知与不平等支出之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我们用四个问题引导受访者进行一次简单的健康自评。目的是为了了解受访者防护行为的特点,并通过访谈结果深入研究人们的自我健康评价指数与防护行为之间的联系。根据经典的健康自评模型(Self-Evaluation Of Health Status),我们主要探究雾霾情境下受访者心理、生理、社会适应方面的不同表现。同时将本部分的答案与防护支出、风险感知建立联系,通过关键字分析健康自评结果与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设计了一份基础信息调查问卷。我们要求受访者如实填写自己的年龄、职业、是否有孩子、是否购买相关医疗保险等个人信息。这些问题将作为下文中我们对单个的、具有显著代表性的受访者进行多维度分析的重要资料。

(二)组建焦点小组进行访谈

1.一号焦点小组

2017年5月21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工作人员在某大学学院南路校区主教学楼走廊中,工作人员对三名女性学生按照访谈大纲进行了访谈。访谈中省略了有关于孩子的问题,并将是否愿意离开北京生活改为毕业以后是否愿意离开北京就业。三名学生均为24岁,在讀研究生,未婚没有孩子,来自外地,对雾霾敏感程度均较低。节选有代表性的问答过程如下:

这一组访谈过程比较顺利,充满笑声与愉悦气氛。三名接受访谈者之间互相认识,彼此讨论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也验证了焦点小组的访谈方式的确可以促进受访者积极主动地表达想法(Browne 2016)。同时,除了组织现场访谈的工作人员外,我们还有专门记录受访者肢体语言与神情的工作人员。受访者潜意识的肢体语言与神情可以揭示他们的真实想法(Maller 2015)。这一次焦点访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受访者行为信息,可以作为深入分析的材料支撑。

2.二号焦点小组

2017年5月28日下午4时左右,在中某大学沙河校区食堂中,工作人员对四名女性进行了访谈。女性A是一名食堂职工,52岁,育有一个孩子。女性B是一名食堂职工,51岁,育有一个孩子。女性C是一名食堂职工,47岁,有两个孩子。女性D是一名学生,20岁。

这一组进行得没有上一组顺利,年龄为20岁的女生D不是非常能够融入食堂工作人员的“聊天”中,到后期显得比较沉默。反观三位同在食堂工作、年龄相访的食堂工作人员,她们在焦点小组访谈中会互相附和,赞同其他人的想法。这种“过于熟悉”的关系也为焦点小组访谈带来隐患:受访者可能存在由于彼此“过于熟悉”而“不好意思”说真话的行为(Browne,2016)。通过焦点访谈,我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三、分析与结论

(一)对访谈小样本进行分析的可行性

通过组织焦点小组访谈进行访谈,以及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一对一访谈,我们总共访谈了12名年龄分布在20至50岁的女性,并总结出5份访谈实录。

我们最终决定以12名访谈者为小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对这12名女性进行分析研究的理论支撑来源于社会学研究中的“类型逻辑思维”理论。类型逻辑思维认为自然科学应该重点关注典型现象,比如典型的人体、典型的自由落体以及典型的圆。类型逻辑思维认为,现实生活与完美的本质世界之间的偏差都源自复制过程的瑕疵和缺陷,由于微不足道故可忽略不计,不值得科學家们去劳神。这一哲学理论的精髓在于科学家只有懂得如何超越由形成的世界产生的偏差干扰,才能探求到伟大的科学发现。(谢宇:《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第二版)》)因此,我们认为,扎根于这12名访谈者的访谈实录,我们以小见大得出有价值的分析结论。

(二)访谈者多维度分析

对访谈者防护行为关键词进行分析总结,我们有如下发现:

1.受访女性女性对雾霾的防护工具主要依靠口罩与空气净化器。口罩与净化器是当她们听及“雾霾防护”时最先反应的词汇。

2.受访女性注重食疗防霾与养生防霾。受访女性中的一位全职妈妈表示自己会专门学习制作清肺滋补菜肴,照顾全家的身体健康。受访女性越来越关注与雾霾相关的推送。她们表示在推送链接上“可以在推送上了解许多防霾知识”。

3.面对雾霾,出游避霾成为新选择。受访者表示当长假来临时,如果北京有雾霾,家人与自己会决定出门远游,离开北京暂避雾霾。

4.受访女性将孩子的雾霾防护放在自身防护行为选择的核心位置。养育了孩子的研究对象非常关心雾霾天气下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与“停课问题”。这些母亲表示如果雾霾严重,她们将限制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并密切关注学校的停课通知。

5.受访女性将“体检”作为“预防雾霾病”的新手段。受访女性表示雾霾天气下最担心的呼吸道系统疾病。

(三)访谈关键词共现分析

共现分析是将各种信息载体中的共现信息定量化的分析方法。我们根据5篇访谈总结文件,运用Tableau软件生成访谈总结中高频关键词柱状图。各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数如下图所示。其中,关键词“心情压抑、担忧”出现13次,关键词“坐车出行”出现8次,关键词“孩子”出现7次,三者为全部关键词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关键词。

我们将关键词按照DE- xxx 的形式陈列在txt格式的文档中。通过使用Bibexcel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并将矩阵导入Ucinet软件。最终将在Ucinet软件中生成的文件导入Netdraw软件中,我们得到了如下所示基于全部关键词共现的关系总图与基于单个关键词共现的关系分图。

我们最终决定选取“心情压抑、担忧”、“坐车出行”、“孩子”、“口罩”四个关键词进行单个关键词共现关系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

1.雾霾将直接导致“心情压抑”,并引发“焦虑担忧”情绪。在“心情压抑、担忧”共现图谱中,“孩子”和“雾霾指数”与其高度相关。对于女性调查者,“孩子”是她们的重点关注对象。她们经常在访谈中表示“对孩子健康感到担忧”。我们发现,心情压抑与雾霾指数高度正相关。在访谈中,调查者表示在高PM2.5的环境下,她们普遍不愿意外出活动。

2.出行方式与“月份”、“雾霾概念”、“孩子”和“家人”高度相关。这说明在雾霾天气下,调查对象在出行方式选择上会重点考虑当次出行是否有家人、孩子在身边。当身边有老人或者孩子时,她们更倾向于坐车出行,以保护其少受雾霾危害。另外,在不同的月份下,调查对象有不同的出行偏好。她们往往在雾霾严重的月份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外出也倾向于乘车出行。同时,“雾霾概念”的强弱与出行方式的选择高度相关。我们发现,在调查中,对雾霾概念越清晰的调查对象越倾向于坐车出行,并将“在雾霾天坐车出行”视为一种雾霾防护方式。

3.孩子是女性进行雾霾防护措施选择时的重点考虑对象。我们分析发现,“孩子”这个关键词与每个关键词的共现率都很高。由此可见,在被采访的中年女性中,有无孩子是影响她们雾霾风险感知程度以及防护行为选择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4.口罩仍然是女性在面对雾霾时使用的最基础的防护工具。在共现图中,口罩与净化器的高度共现。其原因是两者作为同类型雾霾防护工具,经常被人们同时提及。值得一提的是,在“雾霾风险”这一关键词的共现图谱中,“净化器”与该关键词高度共现,而“口罩”与其的关联程度略次一级。我们推测对雾霾的风险认知程度越高的女性,她们越倾向于使用“净化器”来进行深度的家庭与个人防护。

参考文献:

[1]祁毓:《污染、健康与不平等——跨越“环境健康贫困”陷阱》,《管理世界》2015年第9期

[2]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委员会:《健康与环境:应对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影响》EB136/15,2014

[3]Alison L Browne: Can people talk together about their practices? Focus groups, humor and the sensitive dynamics of everyday life, Area, 2016

[4]Russell Hitchings: People can talk about their practices, Area,2012

[5]朱建华:《汶川地震后九寨沟旅游者风险感知研究》2013

[6]蒋月晴、闫丽丽:《基于焦点小组访谈法的高校学生性心理研究》,《时代教育》,2017

作者简介:李雪冬(1996,11-),男,内蒙古通辽市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大三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

相关热词搜索: 感知 访谈 防护 小组 风险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