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雨中晋祠

发布时间: 2022-04-10 09:45:24 浏览:

zoޛ)j馟饨ky有感他恩泽之人继续带来福祉,也毫不吝啬地向他们致以谢忱。

黄土漫漫的晋国,在文明的起源和发达进程中,需要绿色,需要天雨。雨落在黄土里,便有了杨柳和乡村、城市。时间落在文明的一侧,独自承受不住永世的凄清和寂寞,因而便独爱了唐叔虞,便有了晋祠。

晋祠落在太行中心,盘坐于榆次平原一域,便有了诗歌,引得诗仙李白的造访,也便有了无数的外来者,以及人与人文、人与诗意、人与历史的深切意会。

闻历史与传说,赏古柏古槐

走进晋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被细雨密密纠缠着,在无数树叶中勉力露出容貌的水镜台。此台原本是歌舞演出的场所,却因为建造的讲究且别致而呈现出大气度,而且因为被经常性地在民间或官方的重大祭祀活动中使用,更是平添了它的大气和神秘。只是这建筑在演出时才是真正的戏台,直对会仙桥、金人台。

它的正面上方则是一块书写着“水镜台”二字的匾额,字体遒劲,潇洒飞扬。从宋代开始,戏曲在华夏大地受到普遍的青睐。类似水镜台这样的多功能演出场地,无论公家私家都建造得不少,给老百姓和达官贵人提供了观赏戏曲演出的机会。但像水镜台这样的舞台设讥在民间不多见。在戏台下面,还埋着八口大瓮,是演出时扩音用的。即便在雨中,也能使人感受到当初戏曲演出或举行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从舞台上下来,我抬头朝东西两面雕刻精湛的屋檐乃至山顶看去,却被飘来的冷雨打个正着,赶紧将脑袋缩入伞下,继续前行。

会仙桥上,大概只有李白感觉到了晋祠的那股仙气,或者说是李白给晋祠带来了一股仙气。几个男性游客在桥面上互相拥抱,说是熊抱,一抱便有了仙意。我倒愿意说那是仙抱,一抱,再坠到桥下去,就暂忘人世那喧嚣了。

金人台使我着迷。雨水使台子上的金属人更显阴暗、深沉,威风凛凛。这些金人都是铁铸的,年代最久远的达八百多年。这位寿星便是位于西南角的金人,脚趾上有被刀子砍过三下的痕迹。传说,某个极为炎热的夏天,身披尖锐铠甲的某金人偷偷离开金人台,打算过汾河,但汾河水深流急,无法过去,而他又被炎热折磨得够呛。这时,从汾河上游划来一条小船,金人见状,赶紧挥手,要划船人将船划过来。船家说:“等人多了再一起上船,你一个人,不划算。”金人说:“瞧你说的,你要是把我一个人渡过河去,算你有本事。”船家说:“莫夸海口,你一个人有多重,还怕我一条船装不了你?除非你是铁人。”不料船家话音一落,金人就显出了原形——铁人,直直定身在汾河边。船家惊疑四望,好一会儿工夫才看明白面前果真站着一位铁人。船家吓着了,赶紧带着人将金人拾回金人台上。此事让圣母很是恼火,她令人在金人脚上砍了三刀,说这就是不守规矩的下场。虽然是传说,却让人兴趣盎然。

穿过对越坊,我在钟鼓楼里的一排看起来像木栅栏的木条前站了一会儿。一阵风盛,雨水飘了进来,这楼便湿了。那些细腻的雨丝似乎就威了远远隐去的钟声鼓韵,使楼渐渐倾斜,或者风雨就那么倾斜着敲在楼上鼓上。那些未能闻得的声音,未曾解构过的文明中的楼台和钟鼓,越发显得深远了。

走出钟鼓楼,到右上边一宽阔大院内,是一棵棵古老得令人瞠目的柏树,丝毫不逊色于蜀道上著名的“翠云廊”上的古柏,尤其是众游客耳熟能详的“张飞柏”。郭沫若吟诵晋祠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唐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竟炜煌。”其中的古柏,指的就是周柏。想想那历史,就得咋舌,它们比泰山脚下岱庙中的汉柏还要苍老。即便是唐朝栽种的槐树,年代也不短暂。想来真是让作为众生之灵长类的人类气短,活成百上千年,乌龟居然可以活上万年。只是文化意义不同,历史呈现的内涵不同,人类大可不必自伤。

清雨中的老槐老柏,显得如智慧长者一般从容、慈祥、宁静,宛如像国人心目中的“鹤发童颜”形象。秋风轻拂,慈颜尚在,也是这突然轻柔的雨帘后最豁然开朗的一幕情景了。我拍下那棵倾斜的老柏,让雨在其躯干上闪出的光泽,成为一段悠远历史的高光。

建筑奇葩“鱼沼飞梁”

阴霾充斥的空间里,我站在了鱼沼飞梁的骨架上。

这是建筑学上精彩的一笔,是桥梁史中的绝唱,是美学上最为精彩的一个实例,是诗歌想象力飞扬跋扈的一个象征,是旅行者无论如何要了解和歌咏的景物。

鱼沼飞梁合指一座桥梁和桥下游鱼畅游的沼子。桥面宽阔,东西向直接通往圣母殿,从南而北通过桥面,则感觉像是从一只大鸟的此翅走到了彼翅。也就是说,假如从圣母殿或献殿的东西方向全方位看过去,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巨型鸟类,因此称为“飞梁”。

在飞梁下面,是呈方形的沼子,里面有各色观赏性鱼类。只是有雨,雨中的沼子便显得幽静深邃,水面被雨砸开的波纹,一次次荡开去,像历史的年岁,通过这些疏密不一的波纹,呈现出它的深度和厚度。在桥面上,还可见到雕工精湛的勾栏,丝毫不亚于紫禁城的栏杆技艺。在勾栏之间缓慢走动。尤其是在秋雨凄迷中站在勾栏后,或凭栏朝四处看去,既有江南的韵味,也有在北地金碧辉煌的建筑群落中观瞻游玩的兴致,而更多的是诗兴。我始终相信,古今中外的建筑都是被建筑学家们赋予了诗学意义的,而真正伟大的建筑家,至少是半个诗人。他们智慧和心力的结晶,一半给了实用主义者,一半给了具有诗心的人,而我更愿意说,一切伟大的建筑,都是始于诗学,终于诗学的。

整个“鱼沼飞梁”呈十字型。这种造型的桥梁,据桥梁专家考证,在古代中国,仅此一例。我不懂建筑学,但建筑学却谙悉人心,而眼前这独特的范例,是人心中最该值得珍藏的美。

艺术氤氲圣母殿

在圣母殿前,我仰拍了雨丝纠缠的天空,只见左上方安置了圣母殿的飞檐一角,在心里说:“这漫天的雨,莫非是圣母的眼泪,或者是那个做儿子的降福于后人的天雨?”在后人为纪念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而修建了晋祠之后,又替他们的母亲邑姜于晋祠中修建了后来成为晋祠一绝的圣母殿。

圣母殿是主殿,在殿外面是一溜围廊,将圣母殿紧紧围了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这种宫殿外带围廊的建造模式,在我国的建筑史上是最早的,而且风格突出。殿内供奉着三十一尊女泥塑像、五尊宦官像和四尊着男服女官像,圣母位于正中。圣母殿中,塑像姿态万千,且将泥塑彩绘发挥到了极致的,却不是圣母,而是其他侍女塑像。

可以这么说,圣母殿中的众侍女塑像,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她们呈现出了我苦心孤诣寻找的在诗学和美学上的意义。圣母高贵,造型也不错,惟独在“心灵”方面严重缺失。而那些地位卑下的侍女,一个个被艺术家们雕塑得如此传神,不能不说是艺术心灵在某种意义上的回归,是艺术在现实主义风格上的极大展现,却也是在人文主义和浪漫主义上的流露,极大地展现了人性中的个性之美。这种高度凝练和概括的艺术作品,充分表现出宋代的某种艺术理念,大大突破了宫廷艺术的桎梏,让艺术的双脚落到民间。这无疑是艺术创作在彩塑,尤其是造型艺术上质的飞跃。

不同于北魏时期到唐朝乃至武周朝时期石窟艺术由“颀长清瘦”到“圆润丰满”的形态变化,晋祠造型艺术的飞跃完全是在以前艺术样式上的巨大变革。这正是晋祠声名远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我们在大殿内站立了一千多年的侍女身上、面容上,读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领悟到了艺术家的艺术良心、感悟和对真善美的传承,那一切有关生存、生活、生命和艺术的解读都豁然开朗,就像突然从阴雨中亮开的那一幕天光,会使孤独的旅行者在猛然间看到自身和诸如他一样的行者,在人生这个博大的艺术与生命的舞台上的形象和个性。水润晋祠显灵秀

晋祠有水,水因晋祠更有灵性,晋祠则因有水则显得更加灵秀。

祠内的沟渠里流动的是来自地下的泉水,此刻,它们与上天之水相融会,便有了阴性的柔美,柔美的所在地就是水母楼,也称水晶宫,或梳妆楼。水母姓柳,本性善良贤惠,嫁到晋祠做媳妇,却被婆婆刁难,嫌她挑回的水脏,每次就只用前桶之水,不用后桶,而且将水桶制作成中间尖状,无法放置稳当,意在防止水母偷懒。某日水母又去挑水,返回途中碰见一个骑马的人,此人向她讨水喝,她二话没说,就满足了那人的要求。来人喝了水后,为表谢意,送给她一条金马鞭,说将此马鞭放在水瓮中,只要向上一提,就是满瓮清水,不必再辛辛苦苦去挑水。水母回到家中,一试,果真如此。后小姑子趁水母回娘家时,将马鞭从瓮中提出,不料水立即漫出了水瓮,越来越猛,成了洪水,汹涌地朝村庄奔腾而去,眼看就要淹没村子。正在娘家梳妆的水母闻讯急急赶回,坐在瓮上,才将水势截住,制止了水灾。水母从此就再也没有从水瓮上下来。这就是晋祠众多优美民间传说中的一个,即著名的“柳氏坐瓮”。

水母楼下面,就是号称“晋阳第一泉”的难老泉,被一亭子罩着。晋祠中沟渠,水流不断,都是拜难老泉所赐。早年阅读时,我大略知晓太原附近有一处著名的泉水喷涌处,名叫难老泉,当身临其境,却有些不敢相信,感觉眼前的亭子和傅山书写的“难老泉”三个字,竟然有些失真了。在飞檐勾角的亭子中间,其实是一个比老百姓使用的自家挖的取水处要大得多的水井,说成泉井、泉眼也不为过。由于是雨天,亭中能见度不高,如果是近视眼,或粗心人,是很难见到井下之水的。

在难老泉附近的沟渠中,即便光线不大充足,冬日黄昏仍然能看出清澈的水底,某些地方还能清楚地看见游动的鱼,水底的杂石、水草等东西。这说明晋祠的上乘,好水都来自于难老泉。再看看难老泉下的“不系舟”,又将人的想象功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是啊!自由自在地漂泊,任尔西东,即便被尘世污染过的心,也不会轻易服输,轻易向时间低头,承认自己业已衰老或未老先衰。

雨持续不断地下着,密密织成一片烟雾,却无法阻止游客的兴致。在越来越暗的晋祠空间里,这雨烟与生冷阴暗的色调,其实正与晋祠的艺术格调和历史色调相吻合,一点点、一丝丝、一缕缕地将人带进历史的记忆之中。哪怕是一点陈迹、一抹光影、一鼻霉味、一线思绪,都使人不敢怠慢一树一草一砖—石,并以一个冷静者的姿态,在历史的通道中,在时间的罅隙里,走走、看看、想想。

七级浮屠奉圣寺

游人越来越少,晋祠越发显得幽深。在参观了当地一个艺人的书画展之后,我走进了奉圣寺。洛阳龙门石窟的中心是奉先寺,那个模仿武则天之神韵雕刻的石像,据说与武则天相貌与气质极吻合,想必那就是女皇的真容了。而这奉圣寺,与奉先寺仅一字之差,竟使我在一念间迷糊起来,肚子里念叨的是奉圣寺,脑子里却一直想的是奉先寺,直到在泛着寒气冷光的院落里走走停停,然后走向另一处院落,站在奉圣寺的舍利塔下,才清醒过来。

奉圣寺最为有名处,大抵有三:一是相传此处是唐朝名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其二是寺旁边那株老得使人不敢轻易碰触,大得一人无法抱住的槐树,苍老僵死的主干四周,却是嫩得让人眼睛舒坦无比的绿叶,完全可以说是细枝嫩叶其三就是突然屹立前面、高达三十八米的舍利塔,呈八角形,共七层。一见到高楼高塔,人就有登高望远,壮阔心胸,锤炼目力的冲动。

登高望远,好是好矣,却足见你脚下无根,眼界不高,远看高看都得仰仗他物。倘若心高气傲,境界高远,即便是在最低处,也能见识高远之物,深邃之境。即便不是天高云淡,境界空明,而仅仅是如这让淅淅沥沥的却始终了然于心的晋祠秋雨,我们也能看见远隐的人事,与历史打着照面,于是这涵盖了历史陈迹、烂漫诗意和各类美的雨水,就成为一个感悟,在晋祠之后继续下着,在我之后继续润泽滚滚黄土和游客干涸的心田。

走出晋祠,雨下得愈加紧凑,好像是难老泉的水从空中不停地滴落。回过头去,烟雨凄迷之中,悬瓮山也瑟瑟发抖。惟有晋祠,将所有风雨、历史变故与未来,都悉数纳入怀中,落座在红墙黑瓦之内,安之若素,端端正正气定神闲。

相关热词搜索: 雨中

版权所有:无忧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无忧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无忧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冀ICP备19022856号